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生产生活中含氮的化合物(1)1.下列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为红色B.硝酸能与Na2CO3反应,但不能生成CO2C.硝酸可与Na2S反应制得H2S气体D.浓硝酸因分解放出的NO2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黄色2.“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 ②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 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 ④实验室中采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3.把3体积NO2气体依次通过①饱和NaHCO3溶液;②浓硫酸;③Na2O2后(假设每一步的反应都是充分的),再用排水法收集残留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是( )。A.1体积NOB.1体积NO2和体积O2C.体积O2D.体积NO4.下列叙述与氮元素的循环无关的是( )A.工业合成氨的过程是固氮的过程B.自然界中,氨是动物体特别是蛋白质腐败后的产物C.为防止粮食、罐头、水果等食品腐烂,常用氮气做保护气D.电闪雷鸣的雨天,N2与O2会发生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5.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两者相同B.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C.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6.亚硝酸(HNO2)参加反应时,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当它作还原剂时,可能生成的产物是( )A.NH3 B.N2C.N2O3D.HNO37.右图是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浓盐酸反应生成了NH4Cl固体B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D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是一种可溶性碱8.amolCu与bmolHNO3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一定是( )A.(b-2a)molB.b/4molC.2a/3molD.2amol9.从经济效益和环保角度考虑,大量制取硝酸铜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A.Cu+HNO3(浓)―→Cu(NO3)2B.Cu+HNO3(稀)―→Cu(NO3)2C.CuCuOCu(NO3)2D.Cu+AgNO3―→Cu(NO3)210.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如图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剩余气体遇到空气,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2-\nA.肯定有SO2和NO2B.肯定没有Cl2、O2和NO2C.可能有Cl2和O2D.肯定只有NO11.在右图所示装置中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往三颈瓶内的浓氨水中不断通入空气,将红热的铂丝插入瓶中并接近液面。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瓶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铂丝始终保持红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含有NOB.反应后溶液中c(H+)增大C.实验过程中有化合反应发生D.实验过程中NH3·H2O的电离常数不变12.硝酸被称为“国防工业之母”是因为它是制取炸药的重要原料。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性质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A.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强氧化性B.不能用稀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强氧化性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D.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红色褪去——强氧化性13.工业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常用氨催化吸收法,原理是NH3与NOx反应生成无毒物质。某同学采用以下装置和步骤模拟工业上氮氧化物的处理过程。(一)提供的装置:(二)NH3的制取(1)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①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②用赤热的炭与水蒸气反应制取氢气③实验室制氧气有时需要加热,有时不需要加热④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氨气⑤用浓盐酸洗涤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试管(2)从所提供的装置中选取一个能制取氨气的装置:(填序号)。(3)当采用你所选用的装置制取氨气时,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三)模拟尾气的处理选用上述部分装置,按下列顺序连接成模拟尾气处理装置,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4)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D装置中的液体可换成(填序号)。a.CuSO4b.H2Oc.CCl4d.浓硫酸(6)该同学所设计的模拟尾气处理实验还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卷(43)参考答案1D2C3C4C5B6D7A8A9C10B11D12D(1)①③⑤(2)C或G(3)2NH4Cl+Ca(OH)22NH3↑+CaCl2+2H2O或CaO+NH3·H2O===NH3↑+Ca(OH)2(4)3Cu+2NO+8H+===3Cu2++2NO↑+4H2O(5)c(6)NO尾气直接排放,没有进行处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