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3气温和等温线1.气温的时间分布规律(1)日变化一般情况下,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4:00)左右。(2)气温日较差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平原(山谷)>山地(山峰);晴天>阴天;随纬度增高而减小。(3)年变化:一般随纬度增高而增大。北半球陆地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北半球海洋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2.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相反;山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3.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9\n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等几方面分析。(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1.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1)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2)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3)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4)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2.等温线图的判读步骤(1)等温线数值的判读①弯曲状况: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方向,若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其中间区域数值低;反之,数值高。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②闭合状况:“大于大的,小于小的”。(2)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等温线走向影响因素等温线与纬度方向基本一致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地势(如上图中③)等温线闭合山峰(低温)、盆地(高温)、城市热岛效应(高温)(3)等温线的弯曲及其影响因素①海陆与季节: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也可以概括为:一(月)陆(向)南(弯曲),七(月)陆(向)北(弯曲)。②地形: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③洋流: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相同,等温线由高值向低值方向(向高纬)凸出的为暖流,等温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向低纬)凸出的为寒流。(4)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9\n①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②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③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单一且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④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锋面天气系统中锋线附近等温线密集,因为冷暖差别大。⑤平原、高原面上等温线稀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地区的等温线比较密集(如图中台湾东部为台湾山脉,等温线密集,而其西部为平原地形,等温线稀疏)。读写图,回答(1)~(2)题。(1)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当地主要地形特征是( )A.地势起伏较小,平原为主B.东高西低,东部为山地C.周边山脉围绕,应为盆地D.地势起伏大,可能为高原(2)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征,说明( )A.区域内地势东高西低,山脉南北走向B.区域内越往东海洋性越弱C.西侧受暖流影响,东侧受寒流影响D.西部光照强,东部光照弱【答案】(1)A (2)B1.下图示意某区域1月份0℃等温线分布。导致图中0℃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9\nA.太阳辐射B.大气降水C.沿岸洋流D.曲折海岸【答案】C 【解析】图中沿海地带0°C等温线向高纬度方向弯曲,说明此处温度较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地区为北欧,其西部沿海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大,增温作用强,气温高。读“某地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回答2~3题。2.造成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B.太阳辐射、地形C.大气环流、下垫面D.洋流、地形3.a岛上等温线的值最有可能为( )A.0℃B.-5℃C.2℃D.-8℃【答案】2.D 3.B 每道试题4分,共56分9\n气象学上,若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一年中的第一次(北半球)均≥10℃,则以第一天作为春季的开始日。读“我国30°N附近各地入春时间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①地与②地入春时间分别可能是( )A.①为5月15日,②为2月20日B.①为3月18日,②为2月25日C.①为3月18日,②为3月20日D.①为2月20日,②为5月15日2.造成③④两地入春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A.③地太阳高度较大,获得太阳辐射多B.③地大陆性较强,春季气温回升较快C.④地受海洋调节作用强,春季来得早D.④地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春季来得晚【答案】1.A 2.B 下图中的四地代表拉萨、昆明、重庆和贵阳。读图完成3~4题。3.③地夏季气温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最低B.位于盆地C.太阳高度角大D.距海洋近4.②地冬季气温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B.距冬季风源地近C.纬度位置高D.太阳高度角小9\n【答案】3.B 4.A 【解析】第3题,结合四地的气温特征判断:最热月气温最高的是③,为重庆,由于位于四川盆地,盆地的聚热效应使其夏季气温高,故B正确。第4题,②为四地中最热月和最冷月气温都最低的城市,判断为拉萨,由于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故A正确。读图,回答5~6题。5.该山脉的走向为( )A.西北—东南走向B.东北—西南走向C.南北走向D.东西走向6.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地受沿岸暖流的影响,等温线分布高度大于B地B.18℃等温线在A、B处分布的差异主要是森林覆盖率的差异导致的C.1000米处A侧气温比B侧高,是因A侧纬度低D.B侧受暖空气影响强,导致B侧1000米气温与A侧1200米气温相等【答案】5.B 6.C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图”。据此回答7~8题。7.造成①处气温与同纬度地区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B.洋流9\n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8.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南北温差最小的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7.B 8.B 【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①处位于北美大陆的西南海域,该处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气温较同纬度低。第8题,根据图中的两条等温线可知,南北两条等温线上的温差是10℃,等温线较稀疏的乙区域,单位距离之间的温差较小。下图为“我国中部某省区1961年以来冬季日数统计曲线图”。读图,完成9~10题。9.该省区大部分年份冬季“缩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B.冬季风势力减弱C.距海近D.纬度较低10.2022年该省区夏季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20.6天,利于( )A.冬小麦的成熟与收获B.冬小麦产量的大幅度提高C.避免病虫害灾害D.秋作物的播种【答案】9.A 10.A 冻雨是大气中过冷却水滴降落过程中,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相遇发生冻结的一种降水。下图中曲线是等温面分布图,等值距为2℃。读图回答11~12题。9\n11.图示时刻正发生冻雨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12.与①地相比,③地( )A.气温更高B.气压更低C.光照更强D.风力更弱【答案】11.B 12.D 年均温,是指某地当年测出的每日平均温度的总和除以当年天数得到的平均温度。下图为“世界局部年均温等值线图”。据此,完成13~14题。13.图中对应的数值正确的是( )A.0<P<10 20<Q<30B.-10<P<0 30<Q<40C.0<P<10 30<Q<40D.-10<P<0 20<Q<3014.造成甲、乙两地数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盛行风、洋流B.纬度、地形C.海陆位置、地形D.纬度、洋流【答案】13.B 14.A 【解析】第13题,图示等温线间距是10℃9\n,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Q地处北非,是热带沙漠气候,由此可判断Q的温度在30~40℃;P地处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温度应在-10~0℃。第14题,乙的年均温要高于同纬度的甲;乙在大陆西岸,终年处在中纬度西风带的控制下,温和多雨,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甲地处大陆东部,冬季受寒冷冬季风的影响强,降温明显,且没有暖流影响。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