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9交通运输的区位条件一、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区位因素主要影响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气候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技术因素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并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发展变化:上述因素均是重要因素,但自然因素的影响已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技术因素始终是保障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必面面俱到,根据题目材料信息和题目题干的提示来确定。二、交通运输站点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港口汽车站航空港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平面布置有利,但航道往往容易淤积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面开阔平坦、位置适宜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社会经济技术因素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要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的动作机制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选址要求(1)8\n航行条件:能允许一定规格的船舶,可不分季节、昼夜,安全、迅速地进出港口。入港航道要求短、直、宽、深,且少淤积。还要注意潮差、冰冻、雾日能见度、波浪冲击等因素影响。(2)停泊条件:要求有供船舶安全抛锚、停泊、装卸、倒驳的足够隐蔽水面,要有广阔水域和深水岸线。(3)筑港条件:要有对港口的设备、建筑以及港口城市规划进行合理平面布置的可能性;陆域必须有良好的地形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地面与水底土质也很重要。(4)腹地条件:即经济吸引范围。通航河口的海港,江河下游或水网地区的河港,腹地条件最好。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占地广,要求地形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以及飞机起飞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于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机场建在与城市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降;为了保证飞机起降,不应布局在雾日和低云较多的盆地和低地;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与快速交通干线连接。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的评价思路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应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1.区位条件某事物的区位有两层含义:该事物的空间位置和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某地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战略区位等方面。2.自然条件某地交通建设的自然条件可从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来分析。(1)地质条件: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应尽量避开。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地下水的运动等方面来考虑,在背斜和向斜两种地质构造中应选择背斜、避开向斜。(2)地形条件: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小,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注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3.资源条件丰富的资源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资源的开发需要便利的交通作保证。4.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5.科学技术因素8\n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成昆铁路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的一条重要铁路。近年来,国家开始规划修建成昆铁路复线。下图为老成昆铁路的某部分路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影响图中铁路布线的主要因素是( )A.河流走向B.城镇分布C.耕地分布D.地势起伏(2)成昆铁路复线与老成昆线基本一致,但部分路段将裁弯取直,其主要目的是( )A.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B.降低铁路建设的难度C.提高列车运行的速度D.促进沿线地区的发展【答案】(1)D (2)C高铁客运站不仅是城市对外的枢纽,更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对城市产业活动有较强的集聚性。读“我国某城市高铁站示意图”,回答1~2题。1.在高铁站核心区域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A.工业B.园艺C.物流D.商务2.高铁站将会导致该城市出现( )A.郊区城市化B.城市空心化C.逆城市化D.过度城市化【答案】1.D 2.A 8\n3.下图是我国株洲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如果在湘江上建一河港,最适合的地点是( )A.M处的东岸B.N处的北岸C.M处的西岸D.N处的南岸(2)如果在图中R处监测到一次河流水污染,污染源可能来自( )A.①河段B.②河段C.③河段D.④河段(3)从株洲按最近距离乘火车到西安,经过的铁路干线是( )A.宝成线B.湘黔线C.京九线D.京广线【答案】(1)A(2)C(3)D【解析】(1)建河港,应选在河流的冲刷岸,泥沙沉积少。仔细读图,可判断出湘江自南向北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受到侵蚀严重,适宜建港口,再考虑附近有铁路分布,因此M处的东岸最适合建河港。答案选A。(2)仔细判读河流的流向,如果在图中R处监测到一次河流水污染,污染源可能来自河流的上游,图中只有③河段位于R处的上游,答案选C。(3)株洲为京广线与浙赣线—湘黔线的交通枢纽,从株洲按最近距离乘火车到西安,经过的铁路干线是京广线和陇海线。答案选C。每道试题4分,共48分北京新机场计划于2022年建成投产。该机场占地面积约1600亩,总投资超过799亿元,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和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之间,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读图,回答1~2题。8\n1.下列关于北京新机场建设目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完善航空枢纽B.增加北京的国际影响力C.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D.缓解北京货运的压力2.新机场选址距北京市区较远主要考虑的是( )A.旅客的方便程度B.对城市的污染影响C.交通和便捷度D.人口的数量【答案】1.D 2.B 下图为蒙(自)河(口)铁路及铁路线上的马英河大桥。据此完成3~4题。3.影响蒙河铁路建设的障碍条件主要是( )A.气候条件B.地形条件C.水文条件D.资金条件4.蒙河铁路有些路段采用图中的高架桥的方式,目的主要是( )A.保护生态B.节约耕地C.减小起伏D.降低造价【答案】3.B 4.C 【解析】第3题,蒙河铁路穿过云贵高原,沿途地形崎岖,多喀斯特地貌,是铁路建设的主要障碍条件。第4题,蒙河铁路沿途地形崎岖,采用高架桥的方式可减小地面起伏,提高铁路运营速度和安全性。我国长三角地区城际高铁多段地基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CFG)桩施工技术。下图为铁路CFG桩复合地基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8\n5.长三角地区城际高铁多采用CFG桩复合地基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春季冻土消融B.防止黏土地基沉降C.减少大量占用稻田D.降低洪水泛滥危害6.长三角地区城际高铁的建成通车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显著减轻航空运输的压力B.提高沿线农产品的外运量C.缩短中东部地区时空距离D.促进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答案】5.B 6.D 目前,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并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中国与巴西、秘鲁将合作建设“两洋铁路”。读图,回答7~8题。7.修建该铁路难度最大的路段是( )A.T1-T2B.T2-T3C.T3-T4D.T4-T58.与海洋运输比,铁路运输的优点有( )①运量大 ②运费低 ③运速快 ④连续性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7.A 8.D 8\n地铁和轻轨构成重庆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下图示意重庆市已建成通车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读图,完成9~10题。9.下列关于重庆的轨道交通叙述正确的是( )①长江以北轨道线路密度比长江以南密度大,是因为长江以北多平原,长江以南多山地 ②重庆的轨道交通呈现规则的几何形状 ③重庆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的正面影响是提高沿线的房地产价值 ④重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的最主要目的是改善交通状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新建轨道交通的沿线最可能出现( )A.中心商务区B.居民住宅区C.大型工业区D.城市绿化带【答案】9.C 10.B 【解析】第9题,长江以北商圈分布多,说明重庆市人口和经济中心在长江以北,故轨道线路长江以北密度更大;重庆的轨道交通并不呈现规则的几何形状,故可排除①②。第10题,新建轨道交通沿线通达度提高,便于市民出入,最可能出现居民住宅区。下图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模拟规划的浙江省未来跨海铁路桥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受技术经济条件的影响,可先行实施建设的是( )8\nA.①B.②C.③D.④12.该模拟规划的社会经济意义主要是( )A.明显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输量B.提高嘉兴市的城市级别C.加快杭州地区的城市化进程D.加强沪、浙之间的经济合作【答案】11.D 12.D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