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6水资源问题及其措施1.水资源相关问题的分析(1)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2)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可按如下思路分析:(3)我国南北方缺水类型不同:北方因气候较为干旱属资源型缺水,南方则多属于因水污染严重而导致的水质型缺水。水资源紧张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供水紧张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针对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原因措施自然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节约用水人为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浪费严重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水资源污染严重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图中甲乙两图为我国两地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图。根据图示资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7\n(1)比较甲乙两图,我国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较大的是哪个图示地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分析甲图上相距较近的A、B两地数值差异较大的原因。(3)分析乙图中阴影地区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较小的原因。(4)依据甲图信息,推断该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A.时间分配不均B.空间分布不均C.污染严重D.浪费严重(5)根据甲图分析,解决该地区水资源问题的合理措施。【答案】(1)较大的是甲图所在的华北地区。原因:华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受夏季风的影响大,雨季来的晚、退的早,雨季短,降水集中。(2)B地位于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几率大,降水量多;A地位于太行山背风坡,降水几率小,降水量少。(3)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伏旱天气,降水少。(4)A(5)加强水资源管理,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读“我国某区域水资源来源构成统计图”,完成1~2题。1.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A.珠江三角洲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东北地区2.7、8月份该区域调水量相对较小,原因是( )7\n①江淮地区伏旱 ②华北地区春旱 ③江淮地区梅雨④华北地区夏涝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1.B 2.C 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认为,一条河流的水资源合理开发限度为40%。关于河西走廊和海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河西走廊和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A.我国水资源可利用量高于世界平均值B.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是因为开发技术水平高C.河西走廊水资源开发主要是开发河流水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其利用效率【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我国河西走廊和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都超过了40%,说明这两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因为这两地区地表水资源较少,水资源短缺,故解决水资源问题主要是要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每道试题4分,共40分昆仑山雪山矿泉水的水源地常年冰雪覆盖,地下水经过50年的过滤和矿化,形成珍贵的雪山矿泉水。目前,当地政府在水源地建立了保护区,实行全天候水源保护。读图回答1~2题。7\n1.矿泉水形成过程中( )A.依次经过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B.增加矿物质含量,实现物质迁移C.地下径流的流向仅受到地势的影响D.水源的出露得益于独特的向斜构造2.对水源地的保护说明( )A.各种水体构成的水圈空间分布不连续B.水资源是不可循环和再生的自然资源C.水体污染会破坏水资源补给的循环性D.地球淡水资源的主体冰川需加强保护【答案】1.B 2.D 江苏省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结合下图回答3~5题。3.有关江苏省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季节分配比较均匀B.南、北地区水资源数量差别较大C.过境的水资源数量较少D.污染的水体较少,优质的水源多4.造成江苏省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因素不包括( )7\nA.人口密度大,人均水资源数量少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需水量大C.不合理的生产造成水污染较严重D.南水北调工程导致水资源大量减少5.缓解江苏省水资源问题的有效措施有( )①海水淡化 ②从珠江调水 ③修建水库 ④大力开采地下水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3.B 4.D 5.A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部分年份供水情况统计图。据此完成6~7题。注:应急供水指在非常情况下,城市常规供水不足或受阻中断时,快速启用的城市安全供水方式。6.据图可知,该城市( )A.水资源总量丰富B.地表径流量大C.水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D.生产用水为总用水量主体7.该城市水资源利用过程中,最易产生的问题是( )A.湖面缩小B.耕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地面沉降【答案】6.C 7.D 7\n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无论产品与服务在哪里被消费。“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自然降水由农田蒸腾的量。“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总量。“消耗”是指某流域中现有的地下、地表水体因为蒸发、汇入其他流域或大海,或者用于产品生产而损失的水量。“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负荷所需要的淡水水量。读“2022年我国部分省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完成8~10题。8.“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水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下列省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A.江苏B.山西C.北京D.海南9.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有(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 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的有( )①跨流域调水 ②大规模兴修水库,减少地表径流的入海量 ③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④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8.C 9.A 10.C 7\n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