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提高审美情趣。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体会好好儿活的意义。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三、课前准备①多媒体辅助教学。四、课时教学内容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2.品味文章独特的语言;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个人体会教后反思 一、导入 视频导入,播放《小男孩和苹果树》,苹果树就像一位母亲,不断地付出、忍耐,就是想让小男孩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好好儿活,那么,《秋天的怀念》中,母亲是如何教会我好好儿活的呢? 二、读文感受母亲的忍。 (1)当作者这样对母亲喊叫时,母亲是怎样的反应?她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出示课件: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生读)请大家再默读这句话,对于“扑”“抓”“忍”。你是怎样理解的? ①母亲“扑”下去的会是什么? ②抓住学生的手问:“母亲抓住我的手”,“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 ③请再默读这句话,看看母亲“忍”住的除了哭声,还有什么?请大家再回到课文当中,找一找,看看母亲哪些忍的细节让你感动?圈一圈,画一画。简单批注 预设一:忍住病痛 师:你们知道肝癌有哪些症状吗?带着你们的体会再读母亲的话。 预设二:三个悄悄 1、“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 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3、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预设三: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拓展: 1、“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陈毅《冬夜杂咏·秋菊》) 2、“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 3、菊花“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囊可以枕,酿可以饮。”(宋《全芳备祖》) 通过老师刚才的介绍,现在你对母亲为2什么要带我去看菊花是不是有了更深的理解了?(生自由交流) (2)师生合作读,“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邻居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孩子们,多少年过去,儿子终于明白母亲那句没有说完的话。你们读懂了吗?你能替她说完吗? (3)一起来读读描写菊花的句子。 下面同学就结合这句话,可以小组合作,好好讨论讨论,可以自己思考,他们究竟懂得了该怎样好好儿活? (4)出示照片,读读他在《病隙碎笔》中的这段话,看看他对“好好儿活”的理解到了怎么样的一种境界。 (出示课件读: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师:对这样一位作家,因为他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我愿意郑重地向大家推荐这几本专著——(课件出示:推荐书目:《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六、板书设计秋天的怀念莫怀戚 我(俩)(们) 暴怒无常 好好儿活 母亲 扑 抓 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