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首与秋天有关的古诗。
学习古诗《山行》
解诗题山行在山中行走。
知诗人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著有《樊川文集》。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自学要求:(1)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读读诗句,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读好古诗读出停顿山行[唐]杜牧jìnɡxié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整体感知山行圈出秋天的景物。[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互动课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生:产生,生出。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因为。傍晚时的枫树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比……还要红。
霜叶二月花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停下来是因为喜爱这傍晚枫林的景色,经霜的红叶比二月里开的花还要红。
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诗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呢?诗人面对美景,内心充满对大自然的喜爱。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hánshuāngjìnɡxié寒霜径斜
结构梳理山路绵长,山势高缓山远近相融行白云生处,人家居住热爱自然停车喜爱,枫林晚景
主题概括《山行》这首诗描写和赞美了深__秋___时节山林景色,表达了作者_热__爱__自__然__的美好思想情感。
“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诗句。
拓展延伸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课堂小结可以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要把古诗读正确、流利,读好停顿。
课堂演练一、根据诗意写诗句。停下来是因为喜爱这傍晚枫林的景色,经霜的红叶比二月里开的花还要红。停__车__坐__爱__枫__林__晚__,__霜__叶__红__于__二__月__花__。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题目中“山行”的意思是在山中行走。这首诗描写和赞美了深秋时节山林景色,表达了作热__爱__大__自__然___的美好思想情感。
三、背一背,写一写。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古诗《山行》。2.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段、诗句。3.完成《提升手册》本课练习。
第二课时
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知诗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传世。
解诗题zènɡliú赠刘景文赠刘赠送。诗人的好朋友。赠送给刘景文的诗。
zènɡ赠
自学要求:(1)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这首诗中写到了秋天哪些的景物?把相关词语圈出来。
读好古诗读出停顿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整体感知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荷花凋谢、荷叶枯败擎:举,向上托。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花
残:零落,凋落菊残
仍然菊残犹有傲霜枝。开败了菊花傲霜斗寒
菊残犹有傲霜枝
败荷残菊两个意象展示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但“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明诗意荷尽已无擎雨盖,对偶菊残犹有傲霜枝。诗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橙子黄了,橘子绿了。
明诗意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春天和夏天应该是一年中最生机勃勃的,可是诗人为什么却说深秋时残菊傲霜、橙黄橘绿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呢?秋天虽然萧瑟,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丰收之美,就是秋天的美呀!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
ɡàijúcánshuānɡjūnchénɡ盖菊残霜君橙
ɡàijúcánjūnchénɡ盖菊残君橙
结构梳理赠写景:荷尽菊残刘勉景励文议景:橙黄橘绿时
主题概括《赠刘景文》是苏轼送给好友_刘__景__文__的勉励诗,表达了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_乐__观__向__上__、_努__力__不__懈__,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课堂小结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更好的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拓展延伸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课堂演练一、根据诗意写诗句。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_荷__尽__已__无__擎__雨__盖__。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赠刘景文》是描写秋季的景色,作者抓住荷尽、菊残、橙黄、橘绿四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
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古诗《赠刘景文》。2.预习《夜书所见》。
第三课时
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
停车坐霜爱叶枫红林—于晚—杜二,牧月《花山。行》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
知诗人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祖籍福建,常年隐居在浙江西湖江畔。他的诗以《游园不值》《夜书所见》最为著名。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
夜书所见
解诗题夜书所见夜晚。书写。看见的景象。在夜里写下自己看到的景象。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读古诗自主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夜书所见xiāo[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tiǎo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挑tiǎo:表示捉、拨弄,逗引、较量tiāo:表示挑选、挑重东西
学习提示:1.自己读一读古诗,用:“”圈出诗人看到的景物,用“——”画出诗人听到的声音。2.有疑问的地方,和同桌交流讨论。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萧萧梧叶送寒声,写景江上秋风动客情。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人触景生情
明诗意诗意: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明诗意用细长的东西拨弄。知有儿童挑促织,蟋蟀的想象别名。夜深篱落一灯明。篱笆
作者为什么如此肯定,这“一灯明”就是儿童在挑促织呢?因为诗人小时候也在夜晚打着灯笼抓蛐蛐。他此时一定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想到了自己的家。
明诗意理解诗意,想象画面。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诗意: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主题概括《夜书所见》这是一首纪行诗,写了诗人行于江上,眺望江边的_见__闻__感__受__,表达了诗人思__念__家__乡__的心情。
课堂小结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感情。可以根据注释学习理解古诗大意。
拓展延伸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课堂演练一、根据诗意写诗句。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萧__萧__梧__叶__送__寒__声__。_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题目中“书”的意思是书写。其中后两句是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留恋童年的感情。
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古诗《夜书所见》。2.完成《提升手册》本课练习。
谢谢观看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