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九中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筷子漫谈①概览大千世界,综观天下苍生,其进餐工具大体可分为三类。欧美人惯用刀、叉、匙,一餐而三器并用,考究而繁琐;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居民,至今仍以手抓食,古朴而粗犷;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则使用筷子,简易而便捷。对自己祖先所发明并沿用至今的筷子,国人情有独钟。②中华大地是筷子的故乡,先人用筷子进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外观上看,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十分简陋,但经国人巧手掌控,则夹、挑、拨、拌、扒、戳等无所不能。锋之所指,美味尽收;取舍自如,纵横桌上。堪称使用方便,价廉物美。③可以想像,远古时期洪荒满目,文明未启。人们采摘渔猎,以生食过活。我们的祖先肯定也经历过用手抓、捧而食的阶段。但懂得用火后,开始享用熟食,吃热烫的食物时,再直接用手取之,则不美也。于是自然就会想到用木棍儿夹之,以为佐助。天长日久,人们便练就了用木棍儿取食的本领,这就是人们使用筷子的由来。④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当年处于荒野的环境中,人类生活在森林、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莫过于树木、竹枝。于是先民就随手采摘细竹和树枝来捞取熟食。正因如此,细棍儿、修竹等,经过先民烤物时的拨弄,急取烫食时的捞夹,蒸煮谷黍时的搅拌等,筷子的雏形已呼之欲出。从当今筷子的形体考察,仍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诚“大朴胜华”之典型也。⑤筷子古名曰“箸”。《韩非子·喻老》中,有“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之语。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时期。⑥箸之易名为筷,亦有成说。明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讳俗,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以“幡布”为“抹布”。船家希望行船时安顺平稳,到码头捷足先登,亦在情理之中。“快”又大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个“竹”字头,“筷”字乃成;而近代汉语中,单音节名词有向双音节名词发展的趋势,方法便是在字后加“子”,于是“筷子”乃应运而生。⑦13\n筷子的种类甚多,制材五花八门。春秋时期便已有牙箸、玉箸,秦汉时期有铜箸、铁箸,盛唐时有漆箸、金箸、银箸、象牙箸等,发展至今,筷子的种类造型更是层出不穷,色彩、图案亦是五彩纷呈。可以说,筷子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还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审美享受。⑧我国是礼仪之邦,行为举止讲求合情入理,日常生活中对筷子的使用也很有讲究。用筷子的正确方法是一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上端,另外三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且筷子的两端要对齐。用餐前,筷子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要做到彬彬有礼,雍容大方,使用筷子就应有所讲究,不能随心所欲。(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关于筷子的特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居民,至今仍以手抓食,我们的祖先也经历过这一阶段。B.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外观粗朴简陋,但国人对其情有独钟。C.筷子经国人巧手掌控,夹、挑、拨、拌、扒、戳等无所不能,堪称使用方便。D.筷子材料来源为木材和竹子,其种类造型众多,色彩、图案亦是五彩纷呈。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筷子”一词的由来有成说。据古资料记载,吴中民间船家讳言“住”字,因此更名为“筷子”。B.筷子虽然只是吃饭的工具,但日常生活中正确地使用筷子也是举止文明的表现。C.筷子古名为“箸”,其历史可追溯到商纣时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D.筷子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的同时,还带来很多的审美享受。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A.筷子比考究而繁琐的刀、叉、匙一餐三器并用使用起来简易、便捷,比以手抓食礼貌、文明,可以看出东方智慧的独特之处。B.用餐前,筷子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生活中人们使用筷子应有所讲究,不能随心所欲,这是一种礼仪文化。C.作者引用“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主要目的是说明骄奢淫逸容易导致身死国亡的深刻道理。D.筷子不只是一种器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中物品探究起来往往和文化有关。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3\n王凌字彦云,太原祁人也。凌举孝廉,为发干长,稍迁至中山太守,所在有治,太祖辟为丞相掾属。文帝践阼,拜散骑常侍,出为兖州刺史,与张辽等至广陵讨孙权。临江,夜大风,吴将吕范等船漂至北岸。凌与诸将逆击,捕斩首虏,获舟船,有功,封宜城亭侯,转在青州。后从曹休征吴,与贼遇于夹石,休军失利,凌力战决围,休得免难。仍徙为扬、豫州刺史,咸得军民之欢心。始至豫州,旌先贤之后,求未显之士,各有条教,意义甚美。进封南乡侯,邑千三百五十户,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是时,凌外甥令狐愚以才能为兖州刺史,屯平阿。舅甥并典兵,专淮南之重。凌就迁为司空。司马宣王既诛曹爽,进凌为太尉,假节钺。凌、愚密协计,谓齐王不任天位,楚王彪长而才,欲迎立彪,都许昌。愚遣将张式至白马,与彪相问往来。凌又遣舍人劳精诣洛阳。语子广,广言:“废立大事,勿为祸先。”愚复遣式诣彪,未还,会愚病死。凌阴谋滋甚,遣将军杨弘以废立事告兖州刺史黄华,华、弘连名以白太傅司马宣王。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军到丘头,凌面缚水次。宣王承诏遣主簿解缚反服,见凌,慰劳之,还印绶节钺,遣步骑六百人送还京都。凌至项,饮药死。乃穷治其事,彪赐死,诸相连者悉夷三族。朝议咸以为《春秋》之义,齐崔杼、郑归生皆加追戮,陈尸斫棺,载在方策。凌、愚罪宜如旧典。乃发凌、愚冢,剖棺,暴尸于所近市三日,烧其印绶朝服。亲土埋之。(节选自《三国志•王毌丘诸葛邓钟传第二十八》)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B.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C.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D.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5.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3分)()A.《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三国历史13\n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B.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7),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所谓“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D.《战国策》是记载西周、东周及各诸侯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经西汉刘向整理,共33篇。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凌因受曹操赏识进入丞相府,长期对东吴作战,历任兖州刺史、青州刺史、扬州刺史、豫州刺史等,多次受到封赏,最后官至太尉。B.王凌和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图谋废掉年幼的皇帝曹芳,用年长而有才的曹彪代替,王凌也和儿子王广商量此事,王广表示赞同。C.起事之前,令狐愚病死了,黄华和杨弘将王凌造反之事报告了宣王司马懿,司马懿亲自率军讨伐。眼看大势已去,王凌投降,后在项城服毒自杀。D.王凌政绩突出,军功显赫,也有荣耀的官位。但因野心太大,志向不切实际,招来了大祸,宗族遭诛,自己死后遭陈尸斫棺之辱,真是糊涂啊。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始至豫州,旌先贤之后,求未显之士,各有条教,意义甚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凌、愚罪宜如旧典。乃发凌、愚冢,剖棺,暴尸于所近市三日,烧其印绶朝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8-9题(11分)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13\n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赵执信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8.诗中有哪些意象能够体现“秋暮”,它们共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诗人说“不为秋悲”,那是为何而悲?说说你的看法。(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2)________________,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3)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侯伯宇: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风骨1930年9月11日,侯伯宇生于天津。从少年时起,侯伯宇就在父亲爱国思想的影响下,立志“科学救国,作出更好的武器”。建国前夕,侯伯宇放弃了台湾大学的学业和出国的机会,辗转回到北京。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正在清华大学读书的他,毅然投笔从戎,报名参加志愿军,并将父亲给他的四年学费、生活费1000美元全部捐出。1953年,新中国“一五”计划工业建设急需懂外语又有数理基础的人,侯伯宇放弃了回清华继续深造的机会,赴鞍山黑色冶金设计院当了一名俄语翻译。1956年国家号召“向科学进军”13\n,他积极响应,考取了西北大学物理系。1973年,侯伯宇主动投身西部建设,并最终在西北大学扎根,一干就是37年。其间,国内外很多高校和科研单位以优厚的条件邀请他去工作,他都一一谢绝。他说:“西部更需要我,这里的学生更需要我。”侯伯宇一生致力于理论物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贡献。上世纪50年代后期,侯伯宇致力于群论在物理学中应用的研究,解决了苏联国际权威未能证明的重要公理和量子化学权威未能提出的重要公式。1983年,侯伯宇与美国学者合作推导出一系列非定域守恒流的结果,运用对偶变换找到了给出所有无穷多个守恒流生成元的办法。这一研究成果被国际学术界称为“侯氏理论”,是当时世界上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20项现代科技成果之一,被誉为“中国的骄傲”。侯伯宇一生成果卓著,在国际理论物理学界名气很大,但他却从不接受新闻媒体对他的采访和宣传。有一次,他的学生在帮助他整理申报科学院院士材料时,发现他居然舍弃了发表在影响非常大的学术刊物上的论文,反而收录了一些发表在普通期刊上的论文,非常不解。他解释说,有些论文,虽然发表的期刊档次很高,但实际上的学术价值却不及另一些论文,我要选择那些更具生命力的文章。上世纪80年代,侯伯宇一手创办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重点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生。在教学过程中,侯伯宇十分重视教学研究,努力寻找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法,非常注重创新和提高课程起点,把授课内容与研究课题密切结合,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讲授国际上正在发展的最新、最先进的内容。他认为“学生必须对本学科的全局有通盘的了解,这样才能判断学科生长点,选择能带动学科的课题”。侯伯宇注重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经常邀请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到物理所来为学生上专业课,千方百计送学生到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访学进修。在他的努力下,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1985年获批为全国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很多诺贝尔得主和国际著名物理学家相继前来访问,建立交流合作关系,为学生作报告、开讲座,实现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和国际化的很好结合,培养的学生具有国际意识,有能力参与国际交流和国际前沿研究。30多年来,侯伯宇培养出了一批高水平的学生,许多人在读研究生期间就在现代物理前沿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成果。如今,多数学生的研究都处于国际学术领域的前沿水平,其中李卫、顾樵的研究成果被学术界冠名“侯——李变换”和“顾效应”。中国科学院院士戴元本说:“侯伯宇为我国理论物理队伍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特别是对于得到广泛认可的我国理论物理‘西北军’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陕西日报》有删改)相关链接①1950年,20岁的侯伯宇第一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80年,先后三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侯伯宇,在50岁之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青年报》)②“我誓要以创新湮灭顽疾之苦痛,以创新来消灭死。誓以我有生之年,在国际竞相攀登科研高峰中顽强登顶,以作为最后的礼物。”(《侯伯宇自传》)13\n③在学界,大家都知道侯伯宇有两“怪”:一是出去开学术会议,无论国内国外,从不参加游玩,总是抓紧时间在宾馆看文献;二是不当官、不退休,晚年依然坚持在科研第一线。(《中国青年报》)⑴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侯伯宇因与美国学者合作推导出当时世界上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20项现代科技成果之一的“侯氏理论”,被誉为“中国的骄傲”。B.侯伯宇在申报科学院院士的材料中收录了一些发表在普通期刊上的论文,是因为他认为论文的学术价值与学术刊物的档次水平没有关系,有些档次并不高的期刊上刊发的论文更有学术价值。C.侯伯宇的多数学生的研究都处于国际学术领域的前沿水平,这是因为他注重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经常邀请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到物理所来为学生上专业课。D.尽管侯伯宇一生成果卓著,但这并未影响他把在国际竞相攀登科研高峰中顽强登顶作为有生之年的奋斗目标。E.本文摘取侯伯宇的若干人生片段,记叙了他刻苦钻研理论物理、献身科学和教育事业的经历,介绍了一位杰出物理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⑵侯伯宇有哪些先进的教学理念?请简要概括。(6分)⑶作为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侯伯宇的贡献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⑷作者为什么说侯伯宇具有“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风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Ⅱ卷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当今社会,,总有那么一些不知敬畏是何物的人,他们不敬生命,不13\n敬自然,不敬律令,不敬传统,不敬历史,不敬民意,不敬信仰,完了还:“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于这种现象,要想,除了唤醒人们的敬畏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健全制度、完善管理。A.鱼目混珠振振有词扬汤止沸B.鱼龙混杂侃侃而谈扬汤止沸C.鱼龙混杂振振有词釜底抽薪D.鱼目混珠侃侃而谈釜底抽薪1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 建立制度很重要,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把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还需要有制约和监督机制,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B. 林书豪凭借其职业生涯最杰出的表现,不仅抢走了科比的风光,成为全场最佳球员,还让科比认识了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C.我国水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加以清水,在宣纸上浸染,互渗,通过不同浓淡反映不同审美趣味,被国人称为“墨宝”。D.会计专业的学生无论是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毕业后如要从事会计类职业,必须通过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1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人生苦短,我们不能任由烦恼淹没快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心明净了,就会快乐起来。①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学会操纵自己的内心②心是烦恼的根源③让它向着有阳光、有灯光的一面④亦是快乐的根源⑤不能一生都活在与烦恼的牵缠中⑥我们无法像佛一样除尽烦恼,了脱生死,达到涅槃A.③①⑥⑤②④B.⑤②①③④⑥C.③①④②⑥⑤D.⑤②④⑥①③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最多字数不超过15个字。(6分)情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①。当前,学校最重要的是培养“独立之思想,健全之人格”的人才,我们除了重视文化课的教育之外,②,不仅让他们学到知识,③13\n,切实增强他们的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知识、有思想、有担当的年青一代,支撑起国家的希望和未来。1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条新闻的要点(不超过25个字)。(5分)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德国汉堡大学的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颗已有140亿年历史的恒星。它的形成能够追溯到宇宙形成的初期。这颗恒星被编为HE0107—5240。其罕见之处在于:与其它历史稍短的恒星不同,它完全是由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几种简单元素组成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颗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历史学家钱穆在一道观中看到一位老道士正在清除庭院中一棵枯死的古柏。钱穆好奇地问:“挖掉之后要补种一棵什么树呢?”道士说:“夹竹桃。”钱穆大为惊异:“为什么不再种松柏,要种夹竹桃呢?”老道说:“松柏树长大,我看不到了;夹竹桃明年就开花,我还看得到。”钱穆先生听了,大为感叹:“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年的开山祖师,为何种的是松柏而不是夹竹桃呢?”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3\n包九中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D.(是最主流)2.A.(原因不止一个。还有:又因筷子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竹”字头,“筷”字乃成;近代汉语中,单音节名词有向双音节名词发展的趋势,于是“筷子”应运而生。)3.C.(主要是说明筷子的历史源头时间)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C.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5.B.6.B.王广不同意,他认为废立皇帝是大事,不要成为灾祸的开始。7.(1)刚到豫州时,王凌表彰当地先贤的后代,求访没有显达的俊才,各方面都有法令教化,声誉极好。(“旌”翻译为“表彰”1分,“显”译为“显达”1分,“条教”译为“法规教令”1分,“意义”译为“美名,声誉”1分,大意1分。)(2)王凌和令狐愚的罪行应该像过去典籍上记载的那样受罚。于是挖开王凌、令狐愚的坟墓,劈开棺材,在邻近的市肆暴尸示众三日。又将他们的印绶、朝服一起烧掉。(“宜”译为“应该”1分,“发”翻译为“打开、挖开”1分,“暴尸于所近市”状语后置句1分,“所近市”译为“邻近的市肆”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王凌,字彦云,太原祁县人。王凌被举荐为孝廉,任发干县长,逐渐升至中山太守,他所任官职的地方都治理得很好,曹操征召他为丞相府属官。曹丕即位,任命王凌为散骑常侍,调出京都任兖州刺史,和张辽一起到广陵讨伐孙权。到江边,夜里刮起大风,孙权大将吕范等部的船只漂到了长江北岸。王凌和众将领出迎痛击,斩杀和俘虏许多敌人,缴获许多敌人船只,立下战功,被封为宜城亭侯,转任青州刺史。后随从曹休征伐东吴,在夹石与敌军遭遇,曹休军队失利,王凌奋力拼死突围,使曹休幸免于难。又转任扬州、豫州刺史,都能得到军民的欢心。刚到豫州时,王凌表彰当地先贤的后代,13\n求访没有显达的俊才,各有法令教化,声誉极好。王凌晋封南乡侯,食邑一千三百五十户,又迁升车骑将军、仪仗与三公相同。当时,王凌的外甥令狐愚凭借自己的才能,任兖州刺史,屯兵平阿县。舅甥俩一同掌握兵权,专权掌握淮南的重大权力。王凌不久调回京都升官当了司空。宣王司马懿杀死曹爽后,晋升王凌为太尉,并赐予朝廷的符节与斧钺。王凌、令狐愚秘密商议,认为齐王曹芳没有君德居于天子之位,楚王曹彪年长而又有才,想要迎立他继位,建都许昌。令狐愚就派部将张式到白马,与曹彪互相问候,建立联系。王凌又派宾客劳精到洛阳,对儿子王广说了他们的打算,王广说:“废立皇帝这是大事,不要成为祸患的开始。”令狐愚又派张式拜访曹彪,还未等张式回来,令狐愚就病死了。嘉平二年(250),荧惑(火星)出现在南斗星的位置上,王凌说:“斗中有星可能该出现一位突然显贵的人物。”这时王凌举兵废帝的密谋策划更加迫切,于是派部将杨弘把他打算废齐王立楚王的想法告诉兖州刺史黄华。黄华、杨弘联名把此事报告给太傅宣王司马懿。司马懿立刻率中军沿水路讨伐王凌,先下令赦免王凌的罪行,又带着尚书王广向东行,命令王广写信晓瑜王凌,同时大军乘其不备迅速到达百尺逼近王凌。王凌自知大势已去,于是乘船独自一人出来迎接司马懿,派部下王彧谢罪,交还朝廷所赐的印绶、节钺。大军逼近丘头时,王凌让人把自己双手反绑站在水边请罪。司马懿奉命让主簿解开王凌的绑绳,将朝服送还王凌,召见王凌,慰劳他,又还给他印绶、节钺,再派六百兵马把王凌押送回京城。王凌走到项地,喝毒药自杀。于是司马懿彻底追查处理这件事。曹彪被赐死,凡与此事有牵连的人物都被灭掉三族。朝中的看法都认为按照《春秋》之义,齐国崔杼、郑国归生都在死后被施以刑戮,毁棺抛尸,这些在典籍上有明确的记载。王凌和令狐愚的罪行应该像过去典籍上记载的那样受罚。于是挖开王凌、令狐愚的坟墓,劈开棺材,在邻近的市肆暴尸示众三日。又将他们的印绶、朝服一起烧掉。这之后有亲友将其尸首掩埋。(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寒山、斜阳、新月、落叶、烟水、鸿影、霜风、残菊,将这些景物组织人诗,加起来便形成了悲苦的意境。以上颔联、颈联四句中提供的意象,空间从远到近,从高到低,从水上到陆上;时间从黄昏到月明,从月明到深夜,无一物不是令人望而兴悲之色,无一时不是令人难以忘悲之时。9.13\n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心境看似旷达、闲淡,实则是对现状不可改变的无奈之叹;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在烛光下饮酒的长今,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后面三联以斜阳、落叶、孤鸿、残菊、短烛、低横北斗等低沉意象为主,缀词成章,惆怅失意之情溢于言外。(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略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⑴ED(E3分;D2分;C1分)(解析:A项,错误。被誉为“中国的骄傲”的是“侯氏理论”,而非侯伯宇。B项,错误。“没关系”过于绝对。C项,表述不完整。侯伯宇的多数学生的研究都处于国际学术领域的前沿水平,有三个原因,除了他注重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经常邀请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到物理所来为学生上专业课,还有千方百计送学生到国内国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进修。)⑵①重视教学研究,钻研行之有效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②强调课程内容与研究课题的密切结合。③强调学生应形成对本学科的通盘了解。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⑤注重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答出任意三点6分)⑶第一:理论物理研究方面:①研究群论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解决了苏联国际权威未能证明的重要公理和量子化学权威未能提出的重要公式。②创立了“侯氏理论”。(3分)第二:物理教育方面:①创办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并促成了该所1985年获批全国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②为我国理论物理队伍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特别是对于得到广泛认可的我国理论物理“西北军”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3分)(要求:概括出两方面并做出具体阐述。没有概括酌情扣分。)⑷侯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学者,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纯粹学者的榜样。①爱国爱党、矢志不渝的风险精神:从小立下爱国志愿,国难当头,投笔从戎,响应国家号召投身科学,扎根西部;始终没有动摇入党的信念,三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50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②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奋斗精神:一生致力于理论物理研究,不断创新,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贡献,如“侯氏理论”。还誓以创新对抗顽疾之苦痛。③精心培育人、甘为人梯的师德风范:注重教学研究,努力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深造创造条件,培养出了一大批物理人才。13\n④朴实无华、淡泊名利的人格品质:从不接受新闻媒体对他的采访和宣传,不当官、不退休,晚年依然坚持在科研第一线。(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不结合文本分析酌情扣分。)第Ⅱ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C试题分析: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含贬义;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含褒义;扬扬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题根据词义解释,应选择C项。13.A.(B. 表意不明,没有明确“自己”是指林书豪还是科比;C. 多处表述不准确。“墨”不是“水墨画”的“主要成分”,而是“所用颜料”;“加以”一般用于抽象事物;“墨宝”是敬词,用于称别人的书画作品,不是“水墨画”的统称”。D.成分残缺,缺乏和“无论”相照应的关联词“还是”)14.D15.示例:1、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2、更要重视对青少年的情商教育;3、更要让他们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此处答案不唯一,衔接合理即可)16.德国天文学家首次发现银河系中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六、写作(60分)17.写作指导试题分析:参考立意:一、目标远大,眼光长远,不能鼠目寸光;二、勇于担当,不能囿于一己之私。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