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阳高级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中段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周易》借助于具体的形象符号,启发人们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周易·系辞传》:“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则无《易》。借助卦象,并通过象的规范化的流动、联结、转换,具象地、直观地反映所思考的客观对象的运动、联系,并借助六十四卦系统模型,推断天地人物之间的变化,这种思想方式渗透到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之中。道家庄子主张“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魏晋玄学家王弼提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明象》)的命题,表明了中国思维穿透语言,领略语言背后之象,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之意蕴的特点。中国儒释道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之根据和全体。儒家的道德直觉、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而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道家认为,心灵的虚寂状态最容易引发直觉思维。因此,人们要尽可能地摆脱欲望、烦恼的困扰,保持心境的平和、宁静,而要使直觉思维真实呈现,便离不开默思冥想的“玄览”。老子主张“涤除玄览”。“涤除”即否定、排开杂念,“玄览即深入静观。”这是在高度精神修养的前提下才具备的一种思维状态。庄子主张“心斋”、“坐忘”。“心斋”即保持心境的虚静纯一,以便直接与道契合。“坐忘”即心灵空寂到极点,忘却了自然、社会,甚至忘却了自己的肉身和智慧。物我两忘,浑然冥同大化之境。儒家孔子的“默而知之”,孟子的“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荀子的“虚壹而静”、“大清明”,张载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朱熹的“豁然贯通焉”,“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陆九渊的“吾心”与“宇宙”的冥契,王阳明的“致良知”,都是扬弃知觉思虑,直接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对道德本体之契合的一种境界或方法。佛家更是强调一种精神性的自得和内心的体验,彻见心性之本源。禅宗的参究方法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心而行,无念为宗,触类是道,即是而真。不执着外物,种种言行纯任心性之自然。禅宗的顿悟成佛,排除语言文字、逻辑思维工具,主体直接契入客体,与客体融合为一。这种思维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有赖于每个人自己体悟,别人只能暗示、启发,而不能替代。超越逻辑,祛除言诠,止息思维,扫除概念,排斥分析、推理诸理性思维活动,精神内敛,默然返照,当下消解了主客、能所、内外、物我的界限,浑然与天道合一。这是一种思维状态,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下得到了对于生活和生命,对于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之最深邃的本质的一种整体的、综合的洞悉。但这种状态实际上是在多次反复的理性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理性思维的铺垫,这种灵感或悟性就不可能出现。——(摘编自《中国文化概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11-\nA.《周易》的思维方式是由具体到抽象,崇尚观物取象,立象取意。B.从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借助卦象具象地直观地反映客观对象的运动、联系并推断天地人物之间变化的思想方式。C.“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的命题,意在说明“象”与“言”在思维中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一种精神领悟。D.道家认为,人要摆脱欲望、烦恼的困扰,保持心境的平和、宁静,才可能使直觉思维真实呈现。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理性思维,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B.老庄都主张在高度精神修养的前提下,涤荡心灵,深入静观,达到物我两忘的思维状态。C.儒家主张抛弃知觉思虑,直接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对道德本体之契合的一种境界或方法。D.禅宗顿悟成佛的过程,是直心而行,关注内心的体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人可替代的过程。3.下列诗句与文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解读相近的一项是(3分)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仕州为主簿。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诬以大逆。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故晏冤理得申。王叡为益州,辟为别驾。叡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叡兼遣攀过羊祜,面陈伐吴之策。攀善于将命,帝善之,诏攀参叡军事。及孙皓降于叡,而王浑恚于后机,欲攻叡。攀劝叡送皓与浑,由是事解。除廷尉。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迁散骑侍郎。杨骏执政,多树亲属,厚封赏,欲以恩泽自卫。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奏日:“今承洪基此乃天授至于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不安一也;今恩泽之封,优于灭吴之功,不安二也;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臣等敢冒陈闻。窃谓泰始之初,及平吴论功,制度名牒,皆悉具存。纵不能远遵古典,尚当依准旧事。”帝不纳。后杨骏反,以豫诛骏功。封西城侯,邑万户,赐绢万匹。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征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迁大司农。转兖州刺史,加鹰扬将军,固让不就。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攀莅职,中诏又加切厉,攀竞称疾不起。及赵王伦篡位,遣使召攀,更称疾笃。伦怒,将诛之,攀不得已,扶疾赴召。卒于洛阳,时年五十八。攀居心平允,莅官整肃,爱乐人物,敦儒贵才。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遗滞。巴西陈寿、阎义皆西州名士,并被乡闾所谤,清议十余年。攀申明曲直,成免冤滥。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11-\nA.今承洪/基此乃天授/至于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不安/一也B.今承洪基/此乃天授/至于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不安一也C.今承洪基/此乃天授至/于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不安一也D.今承洪/基此乃天授至/于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不安一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牙门又称牙门将,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官署。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相反,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王溶谋划讨伐吴国,派遣何攀带着奏章到中央口述计谋,皇帝又召见何攀,命令他与张华筹划讨伐事宜。B.何攀与石崇的奏章提出即使不能遵循远古的典制,也应当依照泰始初及平吴时的封赏旧制的建议,皇帝没有采纳。C.对于改任兖州刺史、加封鹰扬将军,何攀刚开始坚决推辞,后来迫不得已才带病上任。D.陈寿、阎义等都是西州名士,被乡里诽谤,何攀任梁州、益州中正的时候,为他们辩明曲直,使他们沉冤得雪。7(1)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5分)(2)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攀莅职,中诏又加切厉,攀竞称疾不起。(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壬辰寒食①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②乐,但欲老渔樵。[注]①王安石任舒州通判的当年,长兄宜州司户王安仁病逝,时年37岁。这首诗是作者于次年皇佑四年(1052年)回江宁料理长兄王安仁丧事时所作。②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禄。8.诗的首联和颔联用何种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9.整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企盼?产生这种生活企盼的原因是什么?(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2)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学与思”上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师说》中作者韩愈在文章的后面总结了这样的师生关系:___-11-\n_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莉娜的秘密成小晟莉娜是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位很有名气的律师,除了工作,她几乎没有自己的个人生活,因为工作上的强势,很多同事表面上对她毕恭毕敬,可暗地里都说她不近人情,嗜钱如命。这天,莉娜的办公室来了一位憨憨的先生,她本就因为一个案子头昏脑胀,就生气地让助理把来人请了出去。下班后,刚要走,那个木讷的家伙又出现了,看来他根本就没离开。无奈,她只好把他请进了办公室,断断续续才听明白来由。男人叫科尼,32岁,却仅有7岁的智商,他刚出生母亲就去世了,后来父亲也走了,从小在福利院长大的他25岁那年收留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女子,并和她生下了一个女儿萝丝,可萝丝一出生,母亲也不告而别,丢下科尼和幼女相依为命。当了爸爸的科尼很心疼萝丝,因为好人缘,在一帮朋友的帮助下,萝丝顺利长大了。萝丝7岁,智力已经超过了爸爸,科尼已经无法应付她提出的许多问题。萝丝上学后,这对特别的父女引起了社会工作者的注意,他们认定科尼不适合再抚养萝丝,要把她带走,找一个正常的寄养家庭,科尼无助之下,在一个广告上看到了莉娜,于是就找了过来。站在律师的角度,这是一个很难打赢的官司,按照常理,莉娜本不该把自己的名声砸倒在上面的,可她竟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同事听说后议论纷纷,都说莉娜拿了不少酬劳,而实际上,莉娜则是完全免费,义务帮忙。很多人不明白莉娜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她也并不解释。可对于争强好胜的她来说,打赢官司才是重要的,可寻遍了科尼提出的所有人证,莉娜有些后悔了。科尼在一家咖啡店工作了八年,负责整理桌面和打扫卫生,尽管同事都很关照他,但大家也都清楚他只能做这样的体力活。也就是说,他的智商有目共睹,工作性质也不能为萝丝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无奈,莉娜只能从科尼周围朋友的身上得到他能好好照顾萝丝的证据,可科尼所谓的朋友只是一群与他类似的弱智患者,证词根本起不到作用。莉娜决定去儿童保护署见见萝丝。萝丝果然很漂亮,白皙的皮肤,浅黄色的头发,宛如天使,可面对莉娜,萝丝表现得并不聪明。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萝丝也和科尼一样脑子有问题?莉娜觉得糟糕透了,直到看到科尼递上来的成绩单和老师的评语,莉娜隐隐感觉到了什么。她又一次去看了萝丝,这次,科尼也在,看着爸爸,萝丝猛地扑了上去,哭着说:“爸爸,我要回家,我不要和你分开,不要寄养,他们都说我比你聪明,其实爸爸才是最聪明的。”原来,乖巧的萝丝为了不让科尼伤心,也为了不让别人觉得自己聪明,她开始有意装傻。看到他们父女开心的场面,莉娜的眼睛湿润了。莉娜开始全心全意准备上法庭的资料。开庭那日,儿童保护署的律师严肃地说:“由于科尼先生的智力情况,根本无法承担对萝丝的照顾和教育,试想,萝丝7岁就超过了科尼先生的智商,如果再大点,他又能如何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职责,为了萝丝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给她找到一个寄养家庭,只有在正常的环境里,才是对她真正的爱。”莉娜情绪很激动,她反驳道:“-11-\n虽然科尼先生智力有问题,但他爱萝丝,萝丝也离不开他,科尼虽然清贫,但他熟悉萝丝的一切,他知道萝丝喜欢吃什么,什么东西会过敏,他知道萝丝睡前必须听他唱歌,入睡要摸着一条方巾等等,这些都不是一个大房子,一个富有家庭所能解决的。”除此之外,莉娜还泪流满面地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她说:“谁说弱智的人群就不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智力和爱人的能力无关,我也是孤儿,出生当天就被抛弃了,是一位扫大街的老人捡到了我,他就是我的爷爷,同样,他也是智力不全者,可我现在不一切都好好的吗?”这番话,让法庭一阵寂静。休庭期间,萝丝被法官单独叫了去,最后,法庭宣布,如果科尼没有一个智力健全的家庭,没有人在科尼之外照料萝丝,萝丝将会在她7岁生日后被送到寄养家庭。听此判决,科尼当场嚎啕大哭。萝丝用力抱着爸爸,用乞求的眼神问莉娜:“阿姨,如果我不在,你能帮我照顾爸爸吗?”莉娜用力地点了点头。以后,每周去探望萝丝时,莉娜总陪着科尼,她给科尼买了崭新的衣服。看着科尼西装革履地站在面前,莉娜突然觉得科尼帅极了。每次,当莉娜劳累时,科尼总上前拥抱她,然后站在她身后为她轻轻按摩,他总对她说:“萝丝对我说,你是天底下最漂亮的阿姨,我也觉得。”三个月后,萝丝7岁生日前,莉娜说礼物她来准备,可科尼摇了摇头,此后就消失了。当莉娜四处寻找他时,科尼拿着一袋子照片风尘仆仆地回来了,他兴奋地说:“萝丝很喜欢海,我没带她去过,你看,我花了很多钱,买了相机,去了海边,我让人拍了每个小时海的样子,她一定会喜欢的。”莉娜哭了,主动搂住了他。法庭最终审判的日子,莉娜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披着婚纱进了场,她对法官说:“我请求法庭作证,我今天嫁给科尼先生,此后萝丝再也不用被送走了,她将是我的女儿,我会永远照顾她。”领萝丝回家时,萝丝悄悄地对莉娜说:“其实,从第一眼我就觉得你会是我的妈妈,我当时就恳求法官再给我三个月的时间,没想到,我的心愿竟然成了真。”其实,对于莉娜来说,她还有一个未说的秘密。其实,她也曾经因为爷爷的弱智而羞愧,上大学时很长时间没回去看他,她谈过一个男朋友,可男友知道她隐瞒爷爷的事情后,毅然和她分手,等她回去时,爷爷离开了,因为伤心过度,怀孕三个月的孩子也没留下来,此后她一直寄情于工作,可午夜梦回,她每每都会梦到爷爷院子里那盛开的玫瑰花,她有过一个名字,是爷爷常喊的,也叫萝丝。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2年第3期)(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开头通过同事们的视角介绍莉娜律师的不近人情、嗜钱如命,意在欲扬先抑,为下文埋下伏笔。B.儿童保护署以科尼智力不全为由阻止科尼抚养自己的女儿,极不近人情,以此反衬出作为律师的莉娜极富爱心。C.小说以莉娜替科尼争夺女儿的抚养权为主线,穿插介绍莉娜的身世,“秘密”在结尾揭晓,情节起伏,富有戏剧性。D.小说以平实自然的语言、平铺直叙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E.小说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叙述了主人公与一对特殊父女之间的故事,过程与结局均十分感人,意在告诉人们:人间自有真情在,真爱无价。(2)请概括该小说的故事情节(6分) (3)小说第11段写科尼不顾一切为萝丝准备生日礼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1-\n(4)萝丝并非小说的主人公,但作者却花了很多笔墨来写她,这样安排有何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王国维“道器合一”的文史治学周传家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早在1902年,梁启超就发表文章批评旧史学的弊端,大声疾呼号召“创新史学”。1919年,毛子水发表《国故与科学精神》,批评“国故”和旧史学,引起张煊的反驳,新旧两派展开激烈交锋。1923年,胡适在《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指出:“国故”即“国学”,涵盖“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他主张“打破一切的门户成见,拿历史的眼光来整统一切”,提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王国维深受梁启超新史学观点及胡适“整理国故”口号的影响,坚持从历史着眼,主张“欲知古人必先论其世,欲知后代必先求诸古”,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特别是他以专门史形式呈现出来的《宋元戏曲史》,“求事物变迁之迹而明其因果”,拓展了传统历史学的广度和深度,不仅成为新史学的典范,而且是公认的中国戏曲史的开山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国维治戏曲史,不仅坚持历史的观点,而且走的是“即器即道”的文化史路数,从严密的考证出发,用史料说话,绝非虚玄论道,同时也不停留于文化表象就事论事。他溯源探流,追求道器结合一一于形下之器透视形上之道,又让形上之道坐实于形下之器,使戏曲这一中华元素从文化事象娓娓道来的展示中得以昭显。王国维治戏曲史,不仅有“史识”一一别具只眼,更重要的是有“史胆”一一良知和担当。王国维幼年即喜读《汉书》,早年的《咏史诗二十首》不局限于个体的人生感慨和悲欢心绪,总揽全局,分咏相对完整的“中国全史”,“议论新奇而正大”。处在大厦将倾、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面对文物制度的崩溃、历史延裂的残酷现实,王国维“毋忘其天职,而失其独立之位置”,怀着对中国文化灭绝的深度恐惧感,通过古器物、古文字以及古史研究,说明中国文物制度的真实性,表达中国文化复兴的理想。 读王氏之《咏史诗二十首》,不由得使人想起2000多年前屈原的《天问》。屈原有感于楚国的危机和忧患,叩天问地,在对有关天、地、人的某些传说质疑的过程中,体现出他的怀疑精神、思想观念及其为楚国现实政治服务的意图;王国维在《咏史诗二十首》中,面对苍茫历史“呵而问之”,同样是通过卒章显志的惯常创作模式,试图从中发现中国文化的兴衰存亡之道,为风雨飘摇的中国传统文化确立一个历史根基。这绝非迷古恋古,而是民族情怀和爱国精神的生动体现。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咏史诗二十首》就是20世纪的《天问》,王国维就是现代中国的“三闾大夫”,连他结束生命的方式也酷似屈原怀忠而自沉汨罗。王国维具有扎实深厚的国学功底和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他在《殷虚书契考释·后序》中指出:“我朝学术所以超绝前代者,小学而已。”他以这种具有科学性质的小学工具来衡定历史存在之真伪,重证据,重事实,不肯在没有确凿证据时乱下结论,更不会想当然地凭空捏造,欺世盗名。对于“不通字例、来习旧艺”之“俗儒鄙夫”的“肆其私臆,无所忌惮”,他深恶痛绝,讥之为“鬼魅之易画”。但他不是迂腐学者、冬烘先生,他“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从而“移一时之风气,示来者以轨则”。这种采用古今中外结合的“-11-\n古史新证”手段,对于今天的“古史研究”也颇有超越之处,因而成为王氏之学所具有的重要现代学术特征之一,开一代之学术和学风。吴梅是南派昆曲的著名学者,其曲学研究涉及度曲、制曲、曲史等众多领域,在曲学方面,钱基博先生甚至认为,吴梅代表着20世纪前半期昆曲曲学的最高成就。就治学而言,王国维和吴梅之间有许多共性,也各有其特色。两者走的均是“即器即道”、道器兼容的路子,窃以为王氏更钟情于“道”,而吴氏则偏重于“器”。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减)相关链接:①王国维吸收了西方输入的文学史观念,对中国古典戏曲的发展线索进行了严密的考证和分析,开创了“戏曲史”研究的新领域。他在研究中借鉴了中西诗学中的某些思想意蕴,提出了许多合理而又富有启发性的理论观念,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有理论上的重要突破。②《宋元戏曲史》中体现的研究方法,是王国维对戏曲研究的一个突出贡献,被人评其为“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王国维的胞弟王哲安将其兄的研究方法概括为:乾嘉学风的严密实证和西学的逻辑推演的相互制约和影响。(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随着20世纪初西学东渐的风潮,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新旧两派展开激烈交锋,其中梁启超、毛子水、胡适处于同一阵营。B.王国维修治的《宋元戏曲史》,是一部专门研究中国戏曲发展脉络及其演变逻辑的戏曲史专著,是新史学的典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作者认为王国维偏重于“道”,而吴梅偏重于“器”,但后者曲学研究涉及众多领域,代表着20世纪前半期昆曲曲学的最高成就。D.把《咏史诗二十首》看做20世纪的《天问》,把王国维看做现代中国的“三闾大夫”,是因为王国维如屈原般具有民族情怀和爱国精神。E.王国维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现代学术特征,开一代之学术和学风,为后代的“古史研究”提供了示范和准则,即便在今天也不落后。(2)哪些因素促成王国维形成“道器合一”的文史治学观?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3)对待治学,王国维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性?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4)从原材料来看,王国维作为一代大家,他在治学上有哪些独到的方法?请简要分析(8分)第Ⅱ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13.在下面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一味,永远不会知道天有多大,世界有多大。②他真是,居然不知道“山之阳”是什么。③我们从小就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绝不做的庸人。A孤陋寡闻坐井观天鼠目寸光B坐井观天鼠目寸光孤陋寡闻C坐井观天孤陋寡闻鼠目寸光D鼠目寸光孤陋寡闻坐井观天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经常唱歌,还能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B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中英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着共同的责任。C由于黄晓明婚礼的豪奢,让人们看到一场不亚于《2022》画面的拜金主义狂潮掀天动地。-11-\nD我今天在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的作者曾就读的南京第十三中学参观学习。15、将下列所给句子连缀成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抗争者为了一份意义,而顺应者为了一份逍遥②在时光中抗争,这是烈士③这就是杜甫和陶渊明不同的地方④他的这种烈士之心与陶渊明的高士之心,表现在对时光的不同态度上⑤在时光中顺应,这是高士⑥他是一个烈士,用他自己的话来讲他的一生是“奉儒守官”,家学习染,他受儒家的教育太深了。A③②⑤①⑥④B①③⑥②④⑤C③⑥④②⑤①D①②⑤⑥④③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5分)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中国早在明朝就发现和命名了钓鱼岛,发现意味着先占, ① ,这就是国际法则的“先占”原则。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明朝 ② ,一些使臣的笔记里还标明了中国渔民在钓鱼岛周围海域的航线。明以后的历代政府更是采取了开发、利用、管辖和保卫等措施,对钓鱼岛行使主权以有效统治。可以肯定, ③ 。① 。② 。③ 。17.下面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图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6分)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近日,四川大凉山老师分享的世界上最悲伤小学作文《泪》在网络上流传。“爸爸四年前死了。” 这是作文《泪》的第一句话,而后文讲述了主人公在父亲去世后与妈妈相依为命,最终却目睹母亲因病去世的情景。短短300余字,无数网友感叹这是“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作文的作者是四川大凉山一名四年级的学生,今年12岁的彝族女孩木苦依五木。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木苦依五木、老师或者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11-\n期中考试答案答案:1C,无中生有2.A,原文为“中国哲学”3.C,原诗要表达的是在反复理性思维基础上产生的顿悟。4.B5.A牙门将,官职6、C带病上任是在赵王伦篡位时7(1)当时廷尉诸葛冲因他是蜀地的人,轻视他,等到共同审理疑难案件,诸葛冲开始佩服他(“以”“轻”“狱”各1分,句子通顺2分)(2)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他就职,皇帝手诏又催得紧急严厉,他竟然声称自己有病而不赴任。(“莅职”“切厉”“竟”各1分,句子通顺2分,其中“竟”解释为“竟然”或“最终”均可得分)参考译文:何攀,字惠兴,是蜀郡郫县人。在州任主簿。刺史皇甫晏被牙门张弘杀害,诬陷他谋反。当时适逢何攀正在为母亲守丧,于是(毅然)到梁州上奏章,证明皇甫晏没有谋反。所以皇甫晏的冤情得以申雪。王濬为益州刺史,征召他担任别驾之职。王濬谋划讨伐吴国,派遣何攀带着奏章到中央,口述计谋,诏令第二次接见,于是命令张华与他筹划讨伐事宜。王濬还派何攀拜访羊祜,当面陈述讨伐吴国的策略。何攀善于传命,皇帝爱惜他,让他参与王濬军事。等到孙皓向王濬投降,王浑却因为晚到一步而生气,想要攻打王濬。何攀劝王濬把孙皓送给王浑,由此矛盾化解。被任命为廷尉,当时廷尉诸葛冲因他是蜀地的人,轻视他,等到共同审理疑难案件,诸葛冲开始佩服他。升任散骑侍郎,杨骏执掌政事,大量培植亲族,丰厚地封爵赏赐,想用这种恩惠来保卫自己。何攀以为不妥,便与石崇共同弹劾他,奏章上说:“现在陛下继承宏业,是天意所授。而赏赐封爵厚于武帝泰始革命初期,这是第一个令人不安的;今日施加恩泽的封赏,高于对灭吴功臣的封赏,这是第二个令人不安的;今日封赏的爵位和制度,应当传之于后世,如尊卑之位没有差别,有爵者都要晋升,那么数世之后都成了公侯,这是第三个令人不安的。臣等敢冒死向陛下提出建议,认为泰始初及平吴时的封赏制度和封赏名单,都保存完好,即使不能遵循远古的典制,也应当依照我朝旧制。”皇帝不采纳。-11-\n因参与谋划杀掉杨骏有功劳,皇帝封他为西城侯,封赏他食邑一万户,赏赐丝绢一万匹。何攀坚决推辞,让出食邑和丝绢各一半,剩余的分给亲戚,基本上没留给自己。征用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升任大司农。改任兖州刺史,加封鹰扬将军,何攀坚决推辞不就职。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他就职,皇帝手诏又催得紧急严厉,他竟然声称自己有病而不赴任。等到赵王司马伦篡位,派人召见何攀,他却越发说自己病重。司马伦发怒,将要杀他,他不得已,带病应诏。在洛阳去世,年仅五十八岁。何攀心地公平适当,担任官职严肃,喜欢鉴赏人物,尊儒爱才。任梁州、益州中正,引荐了被埋没的人才。巴西陈寿、阎义等都是西州的名士,被乡里诽谤,评议了十多年。何攀辩明曲直,洗清冤枉。何攀虽然担任显要的官职,家里却非常贫穷寒素,只把周济穷人当作重要的事情。8.首联通过比喻写客思之愁,用春风吹拂的千万条柳枝来写愁绪之多;颔联通过夸张写寒食之哀,用倾泪可涨冶城之潮写出悲情之重。(修辞、情感各1分,分析各1分)9.表达了作者希望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企盼。原因一是长兄为官有志却英年早逝,二是仕途不顺,为官不快。(情感1分,原因分析各2分)10.(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加“是故”也给分)(1)答案: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A作者作这一介绍,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但并未为下文埋下“伏笔”。B此处没反衬,从法律角度看,儿童保护署的做法并无过错;D“平铺直叙的方式”不正确,原文情节跌宕起伏)(2)序幕:介绍莉娜开端:科尼向莉娜求助发展:莉娜准备证据、上庭及替萝丝照顾科尼高潮结局同时:审判日,莉娜嫁给了科尼,萝丝未被送走尾声:介绍莉娜的秘密(各点1分)(3)答案:①突出这位智力不全的父亲对女儿的深挚的爱;②推动情节发展,使莉娜更加坚定了嫁给科尼的想法;③营造离别气氛,为萝丝最终没有被送走作铺垫。(每点2分)(4)参考答案:①从情节结构看,萝丝是串连情节的关键人物,科尼因萝丝而找到莉娜,萝丝因科尼而求莉娜,莉娜因萝丝而嫁科尼。②从人物的塑造看,萝丝的聪明乖巧、科尼的憨厚真诚、莉娜的善良纯朴相互映衬,相互补充。③从主旨表达看,萝丝有意装傻,哭求不离开父亲,请求莉娜照顾父亲等,无不传达出本文的主旨——真爱无价。④从艺术表现上看,作者在描写萝丝时用了多处伏笔和照应,如萝丝求莉娜照顾科尼最终促成他们的婚事,莉娜小时候爷爷也曾叫她萝丝等。(每点2分) 12.(1)(选A给3分,选E给2分,选D给1分)(B项研究“宋元”戏曲而非“中国”戏曲,范围扩大;D项“王国维如屈原般具有民族情怀和爱国精神”只是原因之一;C项“吴梅代表着20世纪前半期昆曲曲学的最高成就”并非作者观点。) (2)①外界环境的变化: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②前辈引导:王国维深受梁启超新史学观点及胡适“整理国故”口号的影响,坚持从历史着眼,主张“欲知古人必先论其世,欲知后代必先求诸古”,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③自我责任意识:面对文物制度的崩溃、历史延裂的残酷现实,王国维“毋忘其天职,而失其独立之位置”,怀着对中国文化灭绝的深度恐惧感,通过古器物、古文字以及古史研究,说明中国文物制度的真实性,表达中国文化复兴的理想。(每点2分)(3)①良知担当:他试图发现中国文化的兴衰存亡之道,为风雨飘摇的中国传统文化确立一个历史根基。-11-\n②敢于怀疑:王国维在《咏史诗二十首》中,面对苍茫历史“呵而问之”,分咏相对完整的“中国全史”。③科学严谨:他治学从严密的考证出发,用史料说话;重证据,重事实。(每点2分) (4)①坚持了历史的观点:主张欲知古人必先论其世,欲知后代必先求诸古;②道器结合:主张从严密的考证出发,用史料说话,溯源探流,追求道器结合——于形下之器透视形上之道,又让形上之道坐实于形下之器;③采用古今中外结合的“古史新证”的手段: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④吸收了西学逻辑推演的方法。(每点2分)13.答案C14.答案D15、答案:C16答案:①先占即取得领土主权 ②已经将钓鱼岛纳入国家版图 ③日本关于钓鱼岛主权的主张是站不住脚的(答对1空2分,2空4分,3空5分。每句意思相同即可得分,不必与答案完全保持一致)17.标志的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1分),同时也是英语“青年”(YOUNTH)的第一个字母Y(1分);图案中央既是手(1分),也是鸽子的造型(1分),与底纹背景构成爱心图案。标志寓意中国青年志愿者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奉献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面向世界、奔向未来,表现青年志愿者“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主题(2分)。(共6分) 18.写作(60分)立意提示:写给木苦依五木,学会坚强,学会感恩,感受温暖;写给老师,爱护学生,给学生以亲人般的爱;写给爱心者,你们的爱温暖了木苦依五木,也温暖了整个社会;写给当地政府,担起责任,救助弱者。或者写给木苦依五木死去的父母,让其在九泉之下安心,因为整个社会都在关注木苦依五木,孩子生活在爱的阳光下。如果只是写“悲伤”“母爱”或者“泪”,而没有联系材料内容,则不是最佳写作角度。-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