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年级语文月考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人远祖更可能在中国广西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王危的研究小组通过对柳江人洞的堆积物进行详细研究,采用铀系测年法,首次对柳江人头骨化石的出土地点进行了系统的地层年代测定,结果表明,柳江人可能生活在距今7万年至13万年之间或更早,而不是原先所认识的不超过3万年。这意味着,具有解剖学上现代人特征的柳江人——现代中国人的祖先,比人类学家原先所认识的要更早生活在华南地区。这一结果使东亚人“非洲起源”学说受到挑战。此次采用的测年方法,突破了以前碳14测定法最多只能测到3万多年的局限,而把可检测的最远时间延长到数十万年,这种方法目前在第四纪研究中,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比较成熟、可靠的方法。去年5月,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由中外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获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基因研究认为,东亚人的祖先不是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他们于3.5万年至8.9万年前从非洲迁移到东亚地区。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慰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采用的测年方法,突破了以前碳14测定法最多只能测到3万多年的局限,而把可检测的最远时间延长到数十万年,这种方法目前在第四纪研究中,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比较成熟、可靠的新方法。”“用基因研究的结果推测人类进化过程,无论如何是间接的。柳江人化石年代的测定,直接证明了在7万年至13万年前或更早,柳江人就已经在华南地区生活了,而不可能是在这之后才从非洲迁移而来。”黄慰文说。王危说:“在不久的将来,包括年代学在内的对中国南方古人类遗址的系统综合研究,有望揭示现代人类在东亚出现的年代和演化模式。”1.有关对东亚人的祖先的研究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王危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现代人特征的柳江人很有可能就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B.美国科学家通过基因研究认为,东亚人的祖先不是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而是非洲人。C.美国的《科学》杂志上刊登的最新研究成果,是那些研究者推测得出的,没有科学依据。D.由于受到交通等各种条件的限制,3.5万年至8.9万年前的非洲人根本不可能从非洲迁移到东亚地区。2.对本文所涉及到的研究方法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在解剖学上柳江人具备了现代人的特征,因而被认为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B.王危所领导的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是通过对柳江人的头骨化石运用铀系测年法测试分析获得的。C.铀系测年法由于可以检测到最远数十万年的时间,因而在第四纪的研究中比碳14测定法更为可靠。-12-\nA.基因研究法虽然也被一些科学家应用于古人类学研究中,但毕竟是间接地运用基因研究结果推测人类的进化过程,并不可靠。3.有关古人类出现年代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铀系测年法测试分析发现,柳江人的头骨化石所在地层的年代距今7万年至13万年之间,甚至更早。B.王危的研究成果仍然不能完全推翻“非洲起源”学说,还有待于包括年代学在内的中国南方古人类遗址的系统综合研究来证实。C.柳江人可能7万年至13万年前或更早就已经在华南地区生活了,因而不可能是在3.5万年前至8.9万年前从非洲迁移而来。D.中国的科学家终于找到了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就在中国的直接证据,揭示出了现代人类在东亚出现的年代和演化模式。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帝尝梦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闇中,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 事:侍奉B.文帝改名之 名:取名C.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闇中 闇:短暂D.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 顿:驻扎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B.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C.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D.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12-\n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5分)译文: 。(2)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5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秋思寄子由黄庭坚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注】元丰四年,诗人任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令,很不得志。在草木枯黄的晚秋季节,他思念起好友子由(苏辙),此时苏辙被贬筠州(今江西高安),两地相隔不远。8.请简要分析一二句中的“知”“催”二字的妙处。(5分)答: 。9.诗的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柳宗元在《小石潭记》里写潭中的鱼,先是鱼儿一动不动,接着“,”写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似与游者相乐”。(2)杜甫《望岳》一诗中描写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的句子是:、。(3)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沙漠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试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一盆兰花季明老安是一个憨厚朴实的山民。老安住在大山里,几间石墙、瓦顶的小屋,屋后是绿浪翻滚的千顷竹海,屋前是一池水波荡漾的山间湖泊,竹海的绿浪跌印在湖泊里,把清可见底的湖水,染成一池温润的碧玉。-12-\n老安非常爱这峰青水秀的大山。老安也爱花,每当上山采药时,看见喜欢的花草,就挖回来,栽在自家那用竹篱笆圈成的小院里,有杜鹃、茶花、迎春、野玫瑰、山百合……最多的是兰花,老安栽了二十多盆的兰花。因此,一到春天,老安院子里的花,就开得姹紫嫣红、芳香四溢。这年春天,省城一位画家到山里写生,路过老安的家时,眼睛倏地被满院五彩缤纷的花点亮,背着画夹,推开篱笆门,走了进去。画家陶醉在花香扑鼻的世界里。“你也喜欢花?”正在侍弄花草的老安问。“是呵。尤其喜爱兰花呢!”画家在那二十多盆兰花前蹲下来,很夸张地吸吸鼻子,仿佛要把花香全都吸进腹中。兰花有的已经开了,有的长满嫩绿的花箭,正含苞待放。画家忽然问:“老乡,你这花卖不卖?”老安憨憨地一笑,说:“卖啥卖?这些花儿不金贵,都是俺在山里挖的,你要是喜欢,尽管拿去!”画家掏出钱,说:“一定得给你钱。”老安急忙用手挡住,说:“啥钱不钱的,你也太小看俺山里人了!”俩人拉扯了半天,最后,画家被老安的朴实所感动,从画夹里取出刚画好的画,说:“我用这幅画换你一盆花,行吗?”老安接过画,一看,画的正是他们山乡的风景。画家说:“我是个画家,我叫李致宁。”画家选了一盆兰花,抱在怀里,欢喜地走了。老安不知道这李致宁是何方神圣,把那幅画翻来覆去地看了半天,也看不懂它究竟好在哪里,便随手扔在桌上。没几天,画家从老安那儿抱走一盆兰花的事,传遍了小山村。这天,几个外出打工刚回乡的年轻人,急匆匆地来找老安。一个人说:“老安叔,你被骗啦,那盆兰花肯定非常值钱!”“值啥钱?”老安不解地问。另一个人说:“我打工的那个城市,一盆兰花最贵卖到五千多块钱呢!”“五千多块?”老安的手开始抖动起来。又一个说:“五千多块算啥?在花卉超市里,有一盆兰花,竟然卖了三万块!”“三万块?那是啥兰花?”三万块,老安就是卖好些年的草药,也挣不到这么多钱呢!老安的手快速抖动起来。那人来到院子里,仔细地看了看,指着其中的一盆说:“好像就是这样的!”画家抱走的正是这种兰花!老安的手剧烈地抖动起来。临走时,几个年轻人说:“老安叔,你真傻,一幅破画就骗了你三万块,打水漂啦,响都不响呢!”老安的手飞快地抖啊抖,然后,抱起头,蹲在地上。半响,老安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这个狗日的画家!”站起身,冲进屋里,找到那幅画,咬牙切齿地撕了个粉碎。又是一年春天,一个来山里游玩的城里人,走进老安的院子。这个人也非常喜爱兰花。-12-\n城里人指着其中的一盆,问:“老乡,这盆兰花卖不卖?”老安斜着眼睛,说:“你给啥价?”“一百块。”老安重重地哼了声,说:“你骗不了俺,这盆少了三万块钱不卖!”那人惊叫一声:“这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盆兰花,顶多值一百块,真的,我不骗你!卖三万,你脑子有病啊?”老安的眼里冒出火星,说:“别以为俺啥都不懂,去年,一个画家就用一幅画骗走了俺的一盆兰花,值三万块哩,狗日的!”“画家?叫啥名字?”那人疑惑地问。老安想了想,说:“他叫李致宁!”那人睁大了眼睛,问:“李致宁?那幅画呢?”老安愕然地看着他:“干啥?”那人急急地说:“如果真是李致宁的画,我给你五万块钱,买下它!”那人知道,李致宁是位著名画家,市场上他的一幅画,最少也值十万块钱。“五万块!”老安惊叫一声。老安的手又剧烈地抖动起来。老安的双手剧烈地抖啊抖……然后,狠狠地抽了自己几个响亮的耳光。(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看到陌生客人被自家的花香深深陶醉了,老安热忱地送了李致宁一盆兰花。出于酬谢,李致宁送了一幅画给老安。B.对李致宁送给自己的画,老安怎么看也看不出好在哪里,后来感觉自己被李致宁骗时,咬牙切齿地将画撕成粉碎。C.老安送花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村,从外地打工回来的年轻人告诉老安兰花很贵,惋惜老安好花没有卖到好价钱。D.第二年春天,一位城里人也被老安的兰花吸引,提出购买。老安张口三万块,城里人大吃一惊,骂老安脑子有病。E.小说在构思上颇具匠心,先扬后抑,情节跌宕起伏。兰花是行文线索,以老安的前后变化,讽刺了他的咎由自取。(2)文中对老安生活环境和生活喜好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 。(3)小说中的老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答: 。(4)小说中多次写到老安的手在颤抖,作者如此不厌其烦,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追念闻一多先生冰心-12-\n闻一多先生是我所敬佩的诗人,他的诗从《红烛》到《死水》,差不多每首我都读过。他学贯中西,对于中国的古诗和西洋诗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中西的诗的格律他都融会贯通,用起来流畅自如,得心应手。我不是诗人,我说不出评诗的内行话,作为一个诗的爱好者,联系到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与其说是诗如其人,还不如说他自己就是一首诗——一首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诗,一首伟大的爱国诗篇!我和一多先生的晤面谈话,往多里说,也只有七八次。我记得第一次是在一九二五年春天,我们在美国波士顿的留学生演古典剧《琵琶记》,一多先生从纽约来波士顿过春假,因为他是学美术的,大家便请他替演员化装。剧后的第二天,一多先生又同几位同学来看我。那天人多话杂,也忘了都说些什么了。第二次我记得很清楚的见面,是一九三○年的夏天,他同梁实秋先生到我们的燕京大学的新居来看我们。他们一进门来,挥着扇子,满口嚷热。我赶紧给他们倒上两玻璃杯的凉水,他们没有坐下,先在每一间屋子里看了一遍,又在客室中间站了一会,一多先生忽然说:“我们出去一会就来。”我以为他们是到附近看别的朋友去了,也没有在意。可是不多一会,他们就回来了,一多先生拿出一包烟来,往茶几上一扔,笑说:“你们新居什么都好,就是没有茶烟待客,以后可记着点!”说得我又笑又窘!那时我们还不惯于喝茶,家里更没有准备待客的烟。一多先生给我们这个新成立的小家庭,建立了一条烟茶待客“风俗”。我虽然和一多先生见面的次数不多,但他在我的脑中是个很熟的熟人。吴文藻和他是清华同学,一多先生的同学和朋友,差不多我都认识。从他的和我的朋友的口中,我不断地听到他的名字,和他的名字一同提到的,往往是他的诗,更多的是他这个人!他正直,他热情,他豪放,他热爱他的祖国,热爱他的亲朋,热爱一切值得他爱的人和物。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他在留美时期,怀念乡土,怀念着朋友和亲人,他提早回国来了,他发现在他“尺方的墙内”并没有和平,中国有的是“战壕的痉挛,疯人咬着病榻,和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他没有方法禁止自己的心跳。抗战时期,他兴奋地随着他教学的清华大学,辗转到了昆明,但是国民党政府的“抗战的成绩渐渐露出马脚”,他的兴奋情绪又因为冷酷的事实而渐渐低落下去。但是越到后来,更加冷酷的事实,使他更是站在进步的年轻人一边,使他觉悟到“真正的力量在人民,我们应该把自己知识配合他们的力量”。这个时期他没有写诗,但他说:“诗是负责的宣传。”他重视诗的社会价值。他把自己的诗人的力量,投入到人民力量的大海怒涛之中,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他终于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作为一个诗人,一多先生写的诗并不比别人多,但是他的死是一首最伟大的诗!早在一九二六年四月,他在《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那篇文章里,他说:“我希望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热血要流在天安门,流在铁狮子胡同,但是也要流在笔尖,流在纸上。”“也许有时仅仅一点文字上的表现还不够,那便非现身说法不可了。所以陆游一个七十衰翁要‘泪洒龙床请北征’,拜伦要战死在疆场上了。所以拜伦最完美、最伟大的一首诗,也便是这一死……”一多先生死去快三十三年了,今天我写这篇追念我所敬佩的闻一多先生的文章,回顾过去的三十三年,真是想后思前,感慨无尽!毛主席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曾经是民主个人主义者,而首先是个爱国者的闻一多先生,一旦找到了和广大人民结合才能救国的真理,他就昂首挺胸凛然不屈地迎着“黑暗的淫威”走去,他给我们留下了他的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选自《闻一多纪念文集》,有删改)1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12-\nA.闻一多先生正直,热情,豪爽,乐于助人。因此,他从纽约到波士顿度春假时,出于对美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便主动帮演古典剧《琵琶记》的演员化装。B.作者追念闻一多先生,先由闻一多的诗入手,这主要是因为闻一多先生具有诗一样的性格和那比诗情更炽热、更浓烈、更豪放的情绪。C.闻一多将买来的烟“往茶几上一扔”,说“你们新居什么都好,就是没有准备茶烟待客,以后可记着点”,这里运用动作与语言描写,表现了闻一多耿直豪爽的性格。D.“他是一团白热的火焰,他是一束敏感的神经!”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形象表现了闻一多的热情、豪放、易感。E.文章运用首尾照应的笔法,突出对闻一多的敬佩,赞美闻一多为追求救国真理,视死如归的精神。12.闻一多留美回国后,为什么“他没有方法禁止自己的心跳”?“他没有方法禁止自己的心跳”有何表现?(6分)答: 。13.“拜伦最完美、最伟大的一首诗,也便是这一死”,文章引用闻一多的这句话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 。14.“他给我们留下了他的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作者在文章结尾为什么要赞美闻一多的死是一首最伟大的诗?请对其意图作简要探究。(8分)答: 。第Ⅱ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一把手综合症”的最基本症状是,大体可以用“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来概括。②如果说精通散打的尹喜平从警卫员到领导干部有其“独到之处”,那么其之猖狂并将散打技艺用于官场打击对手、抬高自己之上着实令人“刮目相看”。③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3日表示,日本领导人如果,将使日本朝着危害亚洲、危害世界,甚至危害日本自身的危险方向越走越远。A.独断专行 飞扬跋扈 一意孤行B.飞扬跋扈 独断专行 一意孤行C.一意孤行 飞扬跋扈 独断专行D.一意孤行 独断专行 飞扬跋扈1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接近半数的美国选民认为希拉里应该暂停角逐民主党总统提名人选,直到所有对于她通过私人邮件处理公务的法律问题解决。B.最近两个月工业增加值增长之所以反弹的原因,是因为政策层面6月末出现了转变,棚户区改造、高铁、银行降息等领域的促进政策相继出台。C.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作为天津港危险化学品经营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对危险化学品经营业务负有审批、监管等职责,有关责任人员未认真履行职责,对瑞海公司违法违规经营活动监管不力。D.-12-\n彭丽媛访问首尔昌德宫时提及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称习主席年轻时很像《来自星星的你》主人公都敏俊,在韩国引起了热议。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情绪污染”也是病。所谓“情绪污染”,是指一个人的坏心情影响了几个人的好心情。 。 。 。 。 。 。因而发出了生气等于自杀的警告。①其实,家庭中的“情绪污染”,尤其值得注意②有人研究认为,家庭气氛如果长期压抑、沉闷,很容易使人神经系统紊乱,免疫能力下降,患病机率升高③其明显特征,一是患病的多:因孩子生气,因家务生气等等④正所谓“情绪致病”⑤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凡患情感失调的人,发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⑥总之,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生气A.①③④②⑤⑥ B.①③⑥②④⑤ C.②④⑤①③⑥ D.④①②③⑥⑤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① 。当今社会,诱惑甚多,品茶可以修身养性,心注一境,让自己心智不迷、方寸不乱。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一个人只有处在清淡的茶香中, ②,“宠辱不惊,来去无意”,保持一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平常心,表现出不求闻达、不事张扬、耐得寂寞、善待宁静的从容, ③ 。做人当升华茶之境界,戒躁而养静,让守静成为做人的品格。17.阅读下面的这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近日发布全省和南昌市CPI指数。3月江西CPI同比上涨1.5%,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创下近40个月以来的新低。南昌CPI比全省水平略高,同比上涨1.6%,比2月下降了0.2个百分点。烟酒价格的下跌成为拉低CPI涨幅的最主要原因。烟酒价格从2月到3月持续走低,相关人士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受限制公款消费政策的影响,全社会提倡勤俭节约,导致烟酒的消费下滑,直接带来了价格的走低。答: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甲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我觉得有疑问,就问:“老师说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甲老师很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吗?”我还想再问,老师挥手让我坐下,环视一下全班同学,多少带点嘲笑口吻说道:“大家说说看,是他对还是老师对?”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师对!”下面是阅读课《灰姑娘》的一个片断。在课堂上,乙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请大家独立思考回答。她所提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这个故事里有一处错误,谁能把它找出来?”大家认真地阅读,过了一会,一个孩子高高举起手说:“老师,我发现了错误。明明说好到午夜十二点的时候,一切东西都变回原来的样子,可灰姑娘的水晶鞋却没有变,这就是错误。”“太棒了!”老师示意他坐下后,对全班同学说:“孩子们,你们看,伟大的作家也会犯错误。我敢肯定,将来你们中间如果有人成为作家,一定比他还要棒,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12-\n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文章不少于800字。-12-\n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参考答案一、一般论述类文本1.A(B.是中外的科学家而不只是“美国的科学家”;C.“没有科学依据”错误;D.“由于受到交通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在原文没有提及)2.B(不是对“柳江人的头骨化石”的测试分析,而是通过“对柳江人头骨化石的出土地点进行了系统的地层年代测定”)3.D(应为“有望揭示出现代人类在东亚出现的年代和演化模式”)二、古代诗文阅读4.C(“闇”解释为“短暂”,不符合语境,应为“昏暗”。)5.C(原文标点: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6.A(“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7.(1)等到年长后,(子高)渐渐学会了一些骑射之术,处事非常勇敢果决,希望做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关键词“及”“稍”“平”各1分,大意2分)(2)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关键词“益”“论进”和定语后置句“将士依附之者”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韩子高,会稽山阴人。门第低微。侯景之乱时,子高寄居于京师。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镇守吴兴,子高当时十六岁,在小时候他就容貌美丽,看上去像个妇人一般。他在淮渚想要搭军队作战的车子还乡,文帝见了,问他说:“你能侍奉我吗?”子高同意了。子高原句蛮子,文帝为他改名为子高。(子高)生性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文帝性子急,子高总能领悟并意旨。等到年长后,(子高)渐渐学会了一些骑射之术,处事非常勇敢果决,希望做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文帝十分宠爱他,不曾让他离开身边。文帝曾经梦见骑马登山,道路险恶,几乎要坠下山去,子高推扶他而使他得以继续攀登。文帝讨伐张彪时,沈泰等人率先投降,文帝占据了州城,周文育镇守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乘夜回军偷袭城池,文帝从北门逃出,事变发生在昏暗的黄昏,军队非常混乱,周文育也不知文帝在哪里,只有子高在文帝身边。文帝便派子高从乱军中前往见周文育,子高在昏暗中复命应答,又赶去慰劳众军。文帝稍稍集合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之引入文育军营中。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又来投降,张彪便逃奔松山,浙东平定。文帝于是将手下大部分的兵马配给子高,子高也轻视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文帝即位,任命他为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子高)为文招县子,封邑三百户。王琳到栅口时,子高在台内值班。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天嘉二年,升为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等到征讨留异时,子高随侯安都驻扎在桃支岭岩下。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了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子高)任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人从临川征讨晋安,子高从安泉岭出发与他们在建安会师,在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之乱被平定后,凭借功绩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增加的邑户连同之前的封邑共四百户。六年,被征为右卫将军,回到京师,镇守领军府。文帝病重,(子高)入内侍奉医药。废帝即位,子高晋升为散骑常侍,仍任右卫将军,移营驻扎在新安寺。8.诗人看到叶黄,“知”晓已是晚秋,(1分)“催”字写出了时间的紧迫,(1分)这两字,看似写景,实际上诗人是融情于景,(1分)表达自己落魄无依的郁闷和仕途坎坷、壮志未酬的感慨。(2分)9.高卧云壑的老松,只有沧江挽纤的万牛才能把它拖走。(2-12-\n分)诗人以松自喻,强烈地表达了与恶浊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的孤傲之情;(2分)又表达了自己已看尽世态炎凉,看淡功名富贵,绝不与时俗同流合污的坚定意志。(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答案:答B得3分,答D得2分,答A得1分,答C、E不给分。(A李致宁送给老安画,不是为了酬谢,应是感谢;C年轻人认为老安是被人家骗了,不是惋惜兰花没有卖到好价钱;E兰花不是线索,作者也不是为了讽刺老安咎由自取)(2)答案:暗示了山民憨厚朴实性格形成的原因;为下文展开关于兰花的故事作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环境之静、喜好之雅与后文唯钱之俗对比强烈。(3)答案:小说中的老安是一个憨厚朴实又财迷心窍的农民形象。他热爱生活,热爱青山绿水,喜爱花花草草;他憨厚朴实,待人热情,慨然地送给画家兰花;他财迷心窍,当听到送给画家的兰花值钱时,认为自己被骗,破口大骂,逐渐失去了曾经的朴实。(4)答案:作者如此安排,一是生动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使人物形象更真实可感,①②两处写出了老安得知兰花很值钱时内心很震惊,③④两处写出了老安内心对画家的愤怒,⑤⑥写出了老安内心的懊悔;(4分)二是讽刺了当今时代人们一切向钱看,将真与善的美德抛之脑后;(2分)三是与前文老安的真与善形成对比,加强了讽刺效果。(2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1)BE(B得3分,E得2分,C得2分A“出于对美术的热爱,主动……”一说不符合实际。C、这里还运用语言描写。D没有夸张修辞)(2)这是因为闻一多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希望自己的祖国和平安宁、发展强大;而他回国后看到的却是与此相反的残局。“他没有方法禁止自己的心跳”的表现有: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卫国的热潮,他备受鼓舞,兴奋地随着他教学的清华大学,辗转到了昆明;当看清了国民党政府的丑恶嘴脸后,他的兴奋情绪又渐渐低落下去;在冷酷的事实面前,他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的力量,站在进步的年轻人一边,揭露国民党的卖国行径,号召人民奋起抗日。(3)表明闻一多对拜伦的死高度赞颂,并用拜伦的死与闻一多先生的死作类比,赞美闻一多把自己的力量,投入到人民力量的大海怒涛之中,这一死是最完美、最伟大的。(4)探究要点:①闻一多的爱国行为壮烈,令人敬佩;②闻一多的爱国精神不朽,令人鼓舞;③我们应自觉地将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衰我耻,国盛我荣。(其他能联系文章内容的观点,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可)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A(独断专行:只凭自己意志行事,不考虑他人的意见。飞扬跋扈:①骄横放肆,贬义;②谓意气举动,越出常轨,不受约束,中性词。一意孤行:指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14.C(A项“对于”改为“关于”;B项句式杂糅。或说“增长之所以反弹,是政策层面……”,或说“增长反弹的原因,是政策层面……”,或说“增长反弹,是因为……”;D暗换主语,“在韩国”前加“这件事”。)15.B(此段文字主要阐述的是家庭中的“情绪污染”,故①排最前,其次说家庭“情绪污染”的特征,③紧排在①后,⑥是对③的总结。④是对②的总结。⑤是用医学研究的结果来说明“情绪污染”的后果,也是对上文的进一步总结)16.①茶之境界是静②才能将世间万物视如过眼云烟③用优雅来诠释茶香人生(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答案]限制公款消费政策拉低江西CPI涨幅。六、写作-12-\n18.甲乙两位教师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及师生观。首先,案例中的甲老师对于学生的提问不以为然,并且在课堂中没有尊重这位提问的学生。其次,课堂中乙老师充分鼓励学生质疑,并让学生独自找到答案。可以看出,乙老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尊重与信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