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范围:高考范围考试时间2022.9.2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宗教价值观通常着眼于人性中的阴暗面,立足于外在性,即从人性之外、从神那里寻求人超越自我的外在根据。儒学价值观则不然。儒学着眼于人性中的光明面,立足于内在性,从人性中寻求自我超越的内在根据。儒学这种超凡入圣的价值取向,对于维护世界和平来说,不失为一种宝贵资源。儒学的这一思想方向发端于孔子,他把人性中的光明面称为“仁”。他强调,“仁”乃是人的内在品格,乃是人生价值的源头。按照这种思路,价值实现完全是一种自觉自愿的理性选择:“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人在修己成仁时,表现出一种主动性,而无须受什么外在神秘力量的规束。在孔子的基础上,孟子明确提出性善论。孟子预设了一种价值理想,强调人应该善。至于实然人性,既有善,也有恶;既有光明面,也有阴暗面。如果现实的人肯接受儒学价值理念,便可以使阴暗面得以抑制,使光明面得以发扬,通过修身的途径实现自我完善化。孟子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向善的能力,叫作“良能”;生来就具有求善的意识,叫作“良知”。良知良能乃万善之源,由此而形成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四端,由四端而形成四个基本的道德观念即仁、义、礼、智。孟子的结论是:“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我固有之”的意思,不是说人一生下来就是善的,只是说接受道德观念的前提,内在于应然人性之中。人性善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之所在。-16-\n儒学大力倡导与人为善精神,为实施道德教化、造就礼仪之邦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儒学的淑世主义导向中,包含着尊重他人、尊重民意、与人为善、利群利他、向往高尚人格等意向,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事实证明,儒学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基本的价值观念,提供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儒学把淑世主义导向应用于国际关系方面,便形成和平主义导向。儒学讲究包容性,拒斥排他性,主张各民族之间、各国家之间和平共处。儒学从修身讲起,推己及人,进而讲到齐家和治国,最后指向“平天下”。儒学发端于中原地区,其创始人为汉族人,但中国的少数民族大都认同儒学。儒学只以自身的理论魅力吸引受众,决不借用外力、暴力向受众灌输。儒学“协和万邦”“万国咸宁”的理念是东亚各国和睦共处的精神基础;这种和平主义的取向,在历史上曾成为东亚各国的共识,在当今时代则可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选自宋志明《儒学价值观的和平导向》,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学立足于内在性,人如果接受儒学价值理念,便可求仁得仁,超凡入圣。B.按照孔子的认知思路,儒学价值的实现是人的一种自觉自愿的理性选择。C.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是说以道德观念为前提,就自然具备仁义礼智。D.儒学创始人为汉族人,但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是古代各民族的共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1段指出儒学价值观的着眼点、立足点及意义,为下文展开论述张本。B.文章论证儒学价值观“立足于内在性”时,以孔子、孟子的思想为例证。C.文章层层递进,卒章显志,至第5段才推导出儒学的和平主义内涵。D.文章涉古谈今,意在论证儒学价值观对于古今中外的积极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宗教价值观着眼于人性阴暗面,而儒学着眼于人性光明面,因此作者肯定了后者而否定了前者。B.儒学的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等淑世主义导向,为中华民族培养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提供了良性培养基础。C.儒学大力倡导与人为善的精神,《论语》“和为贵”、《孟子》“地利不如人和”等都是相关表达。D.儒学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基本的价值观念,当代中国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也有对传统儒学的积极借鉴与发扬。-16-\n(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木鱼周海亮冬子小时候,家里穷。不仅他家穷,全村都穷。不是吃不到米闻不到肉的那种穷,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那种穷。贫穷与饥饿贯穿了冬子的童年,即使现在想起,冬子的记忆深处,仍然是望不到尽头的饥饿。 冬子九岁那年,村里有亲戚嫁女,娘带冬子去吃喜宴。临行前娘嘱咐冬子说,饭桌上一定要放开了吃,吃慢了,东西就没了。又说,千万别动桌上那条鱼,否则会被别人笑话。冬子问为什么,娘说那是条假鱼。鱼是木头雕刻而成,上面浇了汤汁,撒了葱花,盛在盘子里,端上桌,与真鱼别无二致。娘还说木鱼是栓叔的手艺,栓叔一晚上就能将一截木疙瘩变成一条活灵活现的鲤鱼。娘带冬子来到亲戚家门口,再次嘱咐冬子不仅要吃得快,还要尽量多吃。吃饱了,咱家晚上那顿就省了。她说。 六个菜,一个汤,满桌人吃得像猪。普通的蔬莱,加几片肉,味道就完全变了。冬子听了娘的,快吃,使劲吃,却总是吃不饱。那条鱼摆在桌子中间,假如娘事先不说,冬子绝不会当它是一条木鱼。鱼浇了汤汁,撒了葱花和香菜,那是一条红烧口味的木头鲤鱼。亲戚家虽穷,但厨艺高超,据说能把一条鱼烹成七八种不同的味道。木鱼也能。不过仅仅是味道的样子。满桌人心照不宣。他们的筷子和汤匙伸向不同的盘子和汤碗,却绝没人去碰那条鱼。桌上很快只剩残羹冷炙,唯有那条鱼,仍然闪烁出诱人的光泽,散发出美妙的酱香。满桌人仍不散去,他们蘸着盘子里剩下的汤汤水水,啃着手里的黑面馒头,那也是平常时日难得的吃食。 冬子有将筷子伸向木鱼的冲动。冲动那样强烈,有那么几个瞬间,他几乎无法自控。他强迫自己不去看那条鱼,可是鱼却顽强地游进他的眼晴,挠着他的喉咙。终于冬子做出令他和他的家人从此蒙羞的举动—一他动了那条鱼他甚至夹起撒在木鱼上的葱花,他甚至将那些葱花,直接填进嘴巴。 他挨了娘的一顿巴掌。他受到村人的说笑。以后很多年,他在村里都抬不起头。他不仅仅是动了一条木鱼,更是动了乡村的规矩,动了主人的尊严。一条木鱼,没有人动,它便是一条色香味俱全的真正的鱼,便是富足和希望;动了,它便成为一个木头疙瘩,成为欺骗,成为乡间岁月的颓败与贫穷。-16-\n那条木鱼挂在冬子的胸前,顶在冬子的头上,刻在冬子的脑门上,挤在冬子的心里,很多年挥之不去。 后来冬子进城,吃了很多苦,终成为一家水产公司的老总。这些年他几乎吃遍世界上所有的鱼,但童年里的那条木鱼,仍然时常游进他的心里,即使在梦里,也香气四溢,令人垂涎。然后让他在醒来以后,充满羞愧 。常跟娘说起这件事,娘说,是那时太穷了。冬子说,或许是。娘说,是你太无理了。冬子说,或许是。不过一个孩子动了一条木鱼,有什么大不了呢?冬子觉得一条木鱼,绝不该让他背负这么多年的沉重 。一次冬子去民俗博物馆,突然觉得那里面似乎缺少一条可以摆上餐桌的木鱼。他想为博物馆捐赠一条,馆长当然乐意。为这事冬子专程回了一趟乡下,他找到亲成,问那条木鱼还在不在,亲戚找了很久,终从一堆破钢烂铁里翻出来。木鱼上布满虫眼,却依然活灵活现。——一条木头雕刻而成的鱼运比一条河水里的真正的鱼,有着更为长久和顽强的生命。 冬子带木鱼返回城里,突然改变了主意。他找一位匠人雕刻了一条鱼。他把新雕的木鱼送到博物馆,将真正的老木鱼拿回家,刷干净,加了底座,摆上桌子。他想或许一件老物件能让他与乡村之间、与逝去的乡间岁月之间多出一点点联系,而之前,他一直试图远离乡村、试图彻底抹去那些贫穷并且羞愧的童年记忆。他想这一切或许是因他这么多年终又回到乡下,终又再一次见到那条多年不见却一直留在脑海、压在心头的木鱼。 生日那天,冬子调好汤汁,切好葱花,然后将那条木鱼,恭恭敬敬地端上餐。冬子对儿子说,吃鱼 。(选自《小说月刊》2022年第12期)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村民嫁女,在喜宴上摆一道红烧木鱼,只看不吃,不仅表现了当地的风俗习惯,更表现了当时生活的贫困。 B.③段“六个菜,一个汤,满桌人吃得像猪”,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在喜宴上人们狼吞虎咽的情形。 C.⑤段“冬子有将筷子伸向木鱼的冲动”,主要是因为栓叔高超的手艺,使木鱼像一条色香味俱全的真正的鱼。 D.小说的结构简洁中见精细,叙述风格沉稳老练,语言质朴冷静,却张力十足,不造作矫情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小说以“木鱼”为标题有何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16-\n6.当冬子抵不住诱惑,最终动了那条木鱼之后,他的心路历程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相关文段,简要分析概括。(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街头随机问一句,王者荣耀是什么,想必多半人都知道这是一款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即MOBA)。游戏中,五路、三路或一路英雄在地图上施展技能、提升等级、互相厮杀,并以率先摧毁敌方基地的水晶塔为最终目标。时常看到在餐厅、电影院门前,三五个年轻人聚在一起低着头拨弄着手机,那十有八九是一起“开黑”(组队开始游戏)了,并且不时能听到“我一个技能一千血”之类的游戏台词。根据2022年4月腾讯互动娱乐年度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亿,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根据腾讯方面的数据,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厦门海沧延奎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谢美兰在班上做过一个小调查,发现全班41名同学里,有一半孩子在玩这款游戏。一些家长质疑说,大量中小学生沉迷于这款游戏,甚至有媒体报道称,该款游戏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腾讯方面对“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的质疑予以了否认。市场研究机构极光大数据发布的《王者荣耀研究报告》显示,14岁以下用户占3.57%;15岁~19岁的占22.2%。对于记者采访时提出的该游戏18岁以下用户数据信息,腾讯方面未予回复,并表示从未发布过此类官方数据。(摘自《新华社:“王者荣耀”还是“王者农药”:健康游戏不止于防沉迷》)材料二:“荆轲就是女的!”谈及历史人物荆轲,在天津市蓟州区上小学三年级的王龙(化名)言之凿凿,言语间都快跟记者急眼了:王龙对荆轲的了解,基于手机游戏《王者荣耀》。《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多为历史人物,如荆轲、诸葛亮、武则天等。在使用这些历史人物的同时,这款游戏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16-\n在这款游戏中,英雄分为坦克、战士、法师、刺客、射手、辅助六类。不同的历史人物有不同的分类,游戏中可以查看各种英雄角色的介绍。比如,游戏中有名为“李白”的英雄角色,这个角色是这样定义的:李白,青莲剑仙,定位:刺客/战士,擅长:突进/收割。不仅仅是李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定位,还有如诸葛亮、扁鹊变成了法师,虞姬、李元芳变成了射手。《王者荣耀》中的英雄角色还有各种造型,如刘备的造型是使用枪支的“黑帮”教父,刘禅变成驾驶机器人的形象,黄忠扛起了大炮,高渐离拿起了吉他,马可波罗使用的则是双枪。其中最离谱的,则是将荆轲的角色设定为女性。这也是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的原因。(来源《法制网》)材料三:一款游戏成为全民性、现象级,足见其魅力;又被称为“毒药”“农药”,可见其后果。最近,当《王者荣耀》在一波波圈粉,又一波波被质疑时,该如何解“游戏之毒”令人深思。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从数据看,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日活跃用户超5000余万,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其中“00后”用户占比超过20%。在此可观的用户基础上,悲剧不断上演: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到底是游戏娱乐了大众,还是“陷害”了人生,恐怕在赚钱与伤人并生时,更值得警惕。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以《王者荣耀》为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因此,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摘自人民网:《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材料四:7月3日、4日,人民网针对腾讯旗下“王者荣耀”连续刊发2篇评论,指出“王者荣耀”的危害性并呼吁政府和游戏制作方加强监管。与此同时,7月4日,“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在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刊出的访谈中表示,其实,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16-\n7月4日,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消息指出,腾讯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首先上线的是限制12周岁以下玩家每天只玩一小时,后续还将实现晚上9点后禁止登录;绑定硬件设备一键禁玩;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将逐步、持续推进。(摘自搜狐网)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使用了一系列数据来说明《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所产生的社会影响。B.材料二中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从某种层面上折射出了这款游戏的危害之大。C.材料三的内容说明人民网对《王者荣耀》的态度是否定的,因为它导致了许多极端事件的发生。D.材料四中指出腾讯公司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扳斧”。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者荣耀》已经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B.《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都是历史人物,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C.《王者荣耀》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让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D.游戏的研发者只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9.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已是普遍现象,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悲剧。针对上述材料,你认为从哪些方向防范才能将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危害降到最低?(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谢铎,字鸣治,浙江太平人。天顺末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预修《英宗实录》。性介特,力学慕古,讲求经世务。-16-\n成化九年校勘《通鉴纲目》,上言:今天下有太平之形,无太平之实,因仍积习,废实徇名。曰振纲纪,而小人无畏忌;曰励风俗,而缙绅弃廉耻。饬官司,而污暴益甚;恤军民,而罢敝益极。减省有制,而兴作每疲于奔命;蠲免有诏,而征敛每困于追呼。赏竭府库之财,而有功者不劝;罚穷谳覆之案,而有罪者不惩。是则诚可忧也。愿陛下以古证今,兢兢业业,然后可长治久安,而载籍不为无用矣。帝不能从。时塞上有警,条上备边事宜,请养兵积粟,收复东胜、河套故疆。又言:今之边将无异晚唐债帅败则士卒受其殃捷则权豪蒙其赏且克侵军饷办纳月钱三军方怨愤填膺孰肯为国效命者语皆切时弊。秩满,进侍讲,直经筵。遭两丧,服除,以亲不逮养,遂不起。弘治初,言者交荐,以原官召修《宪宗实录》。三年擢南京国子祭酒。明年谢病去。家居将十年,荐者益众。会国子缺祭酒,部议起之。帝素重铎,擢礼部右侍郎,管祭酒事。屡辞,不许。时章懋为南祭酒,两人皆人师,诸生交相庆。居五年,引疾归。铎经术湛深,为文章有体要。两为国子师,严课程,杜请谒,增号舍,修堂室,扩庙门。置公廨三十余居其属;诸生贫者周恤之,死者请官定制为之殓。家居好周恤族党,自奉则布衣蔬食。正德五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文肃。(节选自《明史·谢铎传》)注:公廨,旧时官员办公的场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之边将/无异晚唐/债帅败则士卒受其殃/捷则权豪蒙其赏/且克侵军饷办/纳月钱三军/方怨愤填膺/孰肯为国效命者B.今之边将/无异晚唐债帅/败则士卒受其殃/捷则权豪蒙其赏/且克侵军饷/办纳月钱/三军方怨愤填膺/孰肯为国效命者C.今之边将/无异晚唐/债帅败则士卒受其殃/捷则权豪蒙其赏/且克侵军饷/办纳月钱/三军方怨愤填膺/孰肯为国效命者D.今之边将/无异晚唐债帅/败则士卒受其殃/捷则权豪蒙其赏/且克侵军饷办/纳月钱/三军方怨愤填膺/孰肯为国效命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庶吉士,亦称庶常,是明、清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进士当中选择有潜质的人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B.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明代属于特权阶层。C.-16-\n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讲官以翰林学士或他官充任或兼任。明代每日一小讲,每旬一大讲,制度化。D.诸生,汉时指儒生,明清时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不包括在太学学习的生员。如《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今诸生学于太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谢铎淡泊做官。他因为亲不及养,在服丧结束后不去就职;曾称病辞去南京国子祭酒;后被提拔为礼部右侍郎,推辞不掉才勉强答应。B.谢铎敢于直言进谏。他借助校勘《通鉴纲目》的机会,提醒皇帝当今天下太平只是有名无实,要以古鉴今,兢兢业业,不要废实徇名。C.谢铎关心边境安危。他条陈上疏边防措施,建议朝廷养兵积粟,收复疆土;同时指出戍边将帅营私是导致三军怨愤的原因,切中时弊。D.谢铎自律有仁德之心。他生性孤高,不随流俗;作为国子师,他杜绝私人请托,生活简朴布衣蔬食,却喜欢体恤周济聚居的同族亲属。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饬官司,而污暴益甚;恤军民,而罢敝益极。(2)置公廨三十余居其属;诸生贫者周恤之,死者请官定制为之殓。(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西阁夜①杜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注】①766年,诗人移居菱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诗写于移居西阁时。②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绘江上初夜景色,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16-\n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C.诗歌前四句写西阁夜景,景致清新雅致;后四句感时伤怀,虑时危,忧盗贼。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15.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了一场激战,战斗中只听得“”,收兵后,呈现在眼中的则是“”的悲壮场面。(2)习近平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演讲时引用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反证强调,我们要让中墨两国人民友情汇聚成浩瀚的大海,让中墨友好合作的大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3)李白在《蜀道难》中,用连禽、兽都难以越过蜀道中的高山来衬托蜀道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16-\n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用的样式。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C.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D.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亘古不灭朴素无华息息相关扬长避短B.亘古不灭朴素无华休戚相关相得益彰C.亘古不变质朴无华息息相关扬长避短D.亘古不变质朴无华休戚相关相得益彰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B.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C.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D.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20.某中学将于2022年5月27日举行2022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以下是X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其中有两处词语运用不简明,三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5分)尊敬的各位家长:我校将于2022年5月27日早8时在普育广场举行2022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18岁,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成人之际更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X班班委会2022年5月16日-16-\n词语运用不简明的两处是:(1)改为(2)改为词语运用不得体的三处是:(3)改为(4)改为(5)改为21.下面是某校园举办诗歌朗诵比赛的构思,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作为清华大学校庆献礼电影的《无问西东》里有这样一段场景:1923年的学子吴岭澜对老师梅贻琦说:“我只知道,不管我将来做什么,在这个年纪,读书、学习都是对的,我何用管我学什么?每天把自己交给书本,就有种踏实。”时任清华大学教务长的梅贻琦对他说:“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是这些日子。”你认同梅贻琦的看法吗?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加以评说。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16-\n樟树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1、B【解析】A项,表述绝对。C项,“以道德观念为前提,就自然具备仁义礼智”错误。D项,“古代各民族的共识”错误。2、C【解析】“层层递进,卒章显志”错误。3、A【解析】“肯定了后者而否定了前者”错误。4、C【解析】主要是因为,此为平日难得的吃食。5、①“木鱼”是全文的线索和故事载体,整个故事都是围绕“木鱼”展开的(3分)②以小见大,展现出物质匮乏对主人公幼小心灵造成的创伤,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3分)6、①因动木鱼挨打遭受讥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冬子内心都充满了无法摆脱的羞愧。(2分)②长大后,“觉得一条木鱼,绝不该让他背负这么多年的沉重”,表现出冬子内心的质疑与反思。(2分)③将做好的木鱼让儿子吃,表现出冬子放下了精神包袱,内心释然了。(2分)7、C【解析】并非否定,也肯定了其成功之处。8、C【解析】A项“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于文无据。B项“都是历史人物”与原文不符。D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9、(6分)(开放性试题,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可从游戏平台、政府、家庭等多个角度来谈。)①立足平台,要市场更要责任。游戏研发者不能只重刺激性而忽视潜在危害,不能只重体验而不计后果。作为企业,利益的吸引不能取代责任的担当,为社会尽责、为发展尽力、为人类增添价值,“王者”才会真正“荣耀”。②立足政府,要创新更要监管。游戏毕竟是市场行为,其研发与营销也代表了一定的创新与活力。政府要鼓励企业创新,支持企业开拓,但是监管是永远不能松的那根弦,监管主体有必要让游戏多一些“善意”。③立足家庭,家长们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游戏适合什么年龄的孩子,我国没有游戏分级制,家长们就应该学会自行分级。父母应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对子女的日常教育,培养积极爱好,转移注意力。-16-\n10、B【解析】(边将“无异债帅”,表示两类人的比较;“败则……捷则……”“克侵军饷/办纳月钱”句式整齐对称。债帅:唐大历以后,政治腐败,凡命一帅,必广输重赂。禁军将校欲为帅者,若家财不足,则向富户借贷;升官之后,再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偿还,因被称为债帅。) 11.D【解析】(“不包括”错误。)12、D【解析】(“生活简朴……同族亲属”不是在“为国子师”期间,而是在“家居”即辞去官职在家里闲住时。)13、(1)整饬官吏(或官署、吏治),可是贪污暴虐更加厉害;抚恤军民,可是疲劳困敝更加严重。(“饬、污暴、罢敝”每个1分,句意2分)(2)安排三十多间办公用房让他的下属使用;贫困的生员就周济体恤他们,生员死了的就请示官府确定仪制给他们殓葬。(“置、请官定制、殓”,每个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谢铎,字鸣治,浙江太平人。天顺末年进士。改为庶吉士,授官编修,参与修纂《英宗实录》。性格孤高,不随流俗,致力学习钦慕古人,追求经国济世的本领。成化九年校勘《通鉴纲目》,上疏给皇帝说:“如今天下有太平的表象,却没有太平的实质,沿袭旧的习惯,废除实际只追求名声。说是整顿纲纪,可是小人却没有畏惧忌惮;说是勉励风俗,可是官员们却抛弃廉耻。整饬官吏,可是贪污暴虐更加厉害;抚恤军民,可是疲劳困敝更加严重。减少有制度(规定),而兴建总是疲于奔命;有诏令免除,而征收常常被吏胥上门催租逼服徭役困住。赏赐用尽府库的财物,而有功劳的人得不到激励;惩罚穷尽所有审判的案件,有罪的人却得不到惩罚。这确实是令人担忧的。希望陛下以古鉴今,整天小心谨慎战战兢兢,这样以后就可以长治久安,历史就不会没有用了。”皇帝没有听从。当时边境有警报,谢铎上疏分条陈述边防事宜,请求朝廷养兵积粮,收复东胜、河套旧疆。还说:“现在的边防将领,与晚唐债帅没有区别。失败了那么士卒就会遭殃,胜利了权贵豪强就得到赏赐。而且克扣军饷,收缴月钱,军队正怨愤填膺,谁愿意做为国效力的人呢?”这些话都切中时弊。任期满,进升为侍讲,担任经筵讲官。遇到两丧,服丧期满,因为亲得不到奉养,于是不出任官职。-16-\n弘治初年,言官交相推荐,以原职召回修纂《宪宗实录》。三年,升任南京国子监祭酒。第二年因病辞官离开。闲赋在家将近十年,推荐他的人更多。正逢国子监缺祭酒,朝廷各部内决定重新任用他。皇帝向来看重谢铎,就提拔他为礼部右侍郎,管理祭酒事务。他屡次拒绝,没有得到允许。当时章懋任南京国子监祭酒,两人都是老师,学生们相互庆贺。过了五年,托病辞官回家。谢铎经学精通,写文章符合体制规范。两次担任国子师,严格课程,杜绝私人请托,增加学舍,修建堂室,扩建庙门。安排办公场所三十多间房让他的下属使用;贫困的生员就周济体恤他们,生员死了就请示官府确定仪制给他们殓葬。闲赋在家时喜欢周济体恤聚居的同族亲属,待自己却是布衣蔬食。正德五年去世。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谧号文肃。14、C【解析】C项,“景致清新雅致”表述有误,从诗歌中所写的景物特点来看,如“山”是寒山,“雾”是“昏”,可见景致应是“郁抑清冷”。15、①颔联借景抒情,借山风落石、静月侵楼,营造清冷寂静的氛围,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寓居他乡的痛苦之情。②颈联借典抒情,重门击柝,暗喻战事;“无衣”“同袍”以待战事,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纷乱的忧虑。(每点3分)16、(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17、D【解析】前三项都是主动句式与被动句式的混合,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造成句意不连贯。18、C【解析】亘古不灭:从古到今,永不绝灭。形容永久的生命力。亘古不变:从古到今,永不改变。朴素无华:俭朴、不浮华。质朴无华:朴实而毫不虚夸。“休戚相关”和“息息相关”区别在于,息息相关适用的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休戚相关适用面比较窄,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不能指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第四空根据前面的句子主语“中国人”,应填写“扬长避短”。19、B【解析】A项中途易辙,可将“在”放至“青铜文明”之前;C项,中途易辙;D项,成分残缺,应去掉“使”;语序不当,将“唯一”提到“可以”前。20、(1)“实属是”改为“实属”或“是”(重复,只保留一个)(2)“抽出时间拨冗”改为“抽出时间”或“拨冗”(重复,只保留一个)(3)家父家母改为家长(您)(4)惠赠改为敬赠(5)敬谢不敏改为深表感激-16-\n21、示例:此次诗歌朗诵比赛分为筹备阶段和比赛,筹备要求工作人员事先定制规则、参赛的各班组建代表队,邀请评委和购置奖品,比赛以中国古典诗词为内容、以抽签上台的方式进行,共评出四名优胜奖。22、作文【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写作任务十分明确---你认同梅贻琦的看法吗?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加以评说。本题所给的材料是电影《无问西东》一段场景,场景中,学子吴岭澜对老师梅贻琦说:“我只知道,不管我将来做什么,在这个年纪,读书、学习都是对的,我何管我学什么?每天把自己交给书本,就有种踏实。”吴岭澜意思是处于学生时代的自己,不论将来做什么,现在应该读书,学习,不用管自己学什么,每天把自己交给书本,认真学习,就会感到踏实。针对吴岭澜的话,梅贻琦对他说:“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是这些日子。”这里的“真实”应该是指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现实。梅贻琦不赞成吴岭澜的意思,他认为把自己交给书本,不管自己学习内容,不关心社会、生活,只是专注于学习,相当于把自己交给了繁忙,虽然得到了踏实,却不是真实。失了“真实”,青春也不过只是这些日子,变得毫无意义。根据分析,作文可以从两个角度立意:一是赞成梅贻琦的看法,作文可以立意为:学习只有立足现实,才能得到真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态度值得商榷。二是不赞同梅贻琦的看法,不赞同梅贻琦的看法即同意吴岭澜的说法,作文可以立意为:踏实学习是对未来的一种负责。在学生时代,不荒废青春。-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