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箴言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①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书指书体,即汉字。法指书写文字的方法和技巧。中国书法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文字书写的法则提高到一种艺术的境界,使之凭借汉字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发展成为一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的艺术种类。②以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以及对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当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时,韵的意味也就从作品中显现出来了。崇尚韵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脱俗,使艺术家无论在人格形态还是在艺术形态上均要达到一种卓尔不群的境界。韵如橄榄,它需要慢慢地去体会、涵咏。如果说“不俗”是表示精神升进中的超越状态,那么“韵”则象征着精神超越的极致。而“韵”的获取则是在一切艺术本体之外的,即就书法而言,学者型书家较之于工匠型书家更为人所推崇的原因也就在于此。③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有超绝的风度才情,书法只不过是其气质风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断凡俗意识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一种标志。因而,书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这种心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各家不同风格的书法,都让人感觉到艺术品只不过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它不着痕迹,空灵蕴藉,以微妙的暗示与含蓄,让人去感受突破一切人为的形式与法则的境界。在生硬、挺健、雄浑之外欣赏一种超然的清淡。“韵”作为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让艺术家如痴如狂如醉。它让我们在和古人典范作品交流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那流溢而出的令人神往的迷人气息。在瞬间的感悟中,让观者脱离现实的环境,沉浸在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之中,这就是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的奥妙所在。古人在观赏作品时须净手、屏息,以让自己有如对至尊的敬畏感,让自己慢慢地进入到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去体味、领悟和感受这种超越性的存在。“韵”虽然不是一种物质,但是,在艺术家和观者共同创设的审美心理场中,它成了一种可感、可嗅、可触、可闻的物质实在。人在这种“参与”的过程中,达到顿悟,使审美的障碍得以消解,从而进入无碍的自由世界之中。④“韵”作为文化心理情结,使中国的艺术更为注重精神体现,表现出一种逍遥于天地之间的快活情绪,因而,艺术也就成了躲避世俗风雨的避风港。艺术家很少去参政议政,他们只是在放浪形骸、游心于天地之间之中获得快慰和满足。这样,艺术也就很少具有批判性,因为,它与俗世生活的发展并不同步,它有着自身发展的轨道。1.下列对于“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韵”是书法艺术的核心,它指的是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那种无法用言语传达的、类似于诗的意味。B.“韵”的意味从作品中显现出来,需要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境界在他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9-\nC.“韵”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可是艺术家和欣赏者有共同的审美心理,可以感受到它和物质一样存在着。D.“韵”是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使艺术家对它痴迷癫狂地追求,它赋予古代经典之作令人神往的气息。2.下列对原文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阐释书法的意义,指出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离不开中国文化的特殊土壤。B.第②段阐明书法艺术的核心——“韵”的内涵。韵不注重书写的技巧,更注重类似于诗的余味、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期望达到最终目的——脱俗。C.第③段中指出书法家追求以无所为的方式达有所为的目的。用超绝的风度才情挥洒成的书法,才能体现高雅的韵味。D.第④段指出中国艺术自身有发展的规律,更注重精神体现。艺术家们放浪形骸,于无碍的自由世界之中获得快慰和满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者型书法家着眼于获取书法本体之外的韵,工匠型书法家着眼于书法本体,所以前者比后者更为世人所推崇。B.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可以让欣赏者在瞬间的感悟中超脱世俗,得到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C.古人先净手、屏息再欣赏作品,这样就可以在欣赏时,产生如对至尊的敬畏感,尽快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D.艺术家只是关心人生在世的快慰和满足,并不怎么关心政治,这就造成了他们创造的艺术很少具有批判性的特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日:“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日:“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日:“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日:“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日:“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日:“吾府之积若干?”日:“八千缗。”蒙叱日:“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日:“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9-\n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日:“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节选自《宋史·侯蒙传》)[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日:“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白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蒙晓之日:“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5分)(2)至是,帝密谕之。对日:“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长安夜雨薛逢①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②-9-\n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8.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请简要分析。(5分)9.颈联(第三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逍遥游》中“ , ”,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2)杜牧《阿房宫赋》中“ , ”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气势,给人以雄伟壮观的印象。(3)李煜《虞美人》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出忧愁的浓厚深广与绵延不绝的千古名句是“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25分)传奇女子——林徽因柳已青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徽因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使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为中国女性的偶像。③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9-\n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张爱玲,我觉得林徽因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朱梅馥。相比较而言,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⑥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一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建筑史的贡献很大,让人钦佩。B.作者不明白那么多人为什么喜欢张爱玲,他觉得林徽因可爱得多,可见作者不喜欢张爱玲,后面的叙述更是对张爱玲有贬损的意味。C.本文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林徽因的风姿、成长过程及角色定位。D.林徽因集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等称谓于一身,但她对这些称谓一点也不看重。E.林徽因让人敬慕的,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更是她的美貌与才华,她能赢得徐志摩、金岳霖等文化名人爱慕足为明证。(2)题目是“传奇女子—林徽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她的?请简要分析。(6分)(3)这是写林徽因的传记,文中第⑤段为什么要写到张爱玲?请简要分析。(6分)(4)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请联系文章内容并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莫言在中国文坛上虽非________,但其文学才华和艺术创造力令人瞩目。他的小说创作以乡土气息和农民本位为主线,塑造了余占鳌、上官氏、西门闹等率情任性的农民形象。小说《丰乳肥臀》,运用________的艺术概括力,通过上官鲁氏这个母亲的遭遇,把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性所遭受的苦难和母亲的伟大与宽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纯以文学水平而言,莫言获奖________。A.出类拔萃 不同凡响 实至名归B.出类拔萃 出神入化 名副其实C.鹤立鸡群 出神入化 名副其实D.鹤立鸡群 不同凡响 实至名归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将同英方领导人在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增进了解,达成共识。B.人社部正在研究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将在适当的时候广泛征询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方案成熟后,各项改革举措将逐步实施。 C.中央电视台在从1983年成功举办了首届春晚之后的三十多年间,看春晚就像贴春联、吃饺子一样成为中国特有的“春节文化现象”。-9-\nD.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确定了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由大转强”的突破口,将围绕以纯电驱动为中心,研发新能源汽车。14.下面填入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但是很奇怪,现在回忆起三年前提笔的光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①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②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③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④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⑤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⑥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到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什么A.④⑥②⑤①③B.⑤⑥②④③①C.②④①⑤③⑥D.⑥③②④⑤①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毫无疑问,文学可以抚慰人的心灵。有些人因为孤独而爱好文学,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一些人虽然家境富裕却也依然爱好文学。只要真心热爱文学,崇尚真善美,_____________________,会让他们的内心充实、自信、淡定、美好。真正爱好文学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即使坏,也坏不到哪里去。16.下面是“全国18岁成人教育活动”的标志图案,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6分)五.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乔布斯说:“不要为别人而活。”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以上名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9-\n语文答案1.C(原文中说“韵不是一种物质,但是,在艺术家和观者共同创设的审美心理场中,它成了一种可感、可嗅、可触、可闻的物质实在”。“共同创设”不等于“共同的审美心理”)2.D(A项“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错,原文说“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B项“不注重书写的技巧”错,原文是“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C项“达有所为的目的”错,原文“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为作者评价,书法家们不以“有所为”为目的。)3.C(“尽快进入”错,原文为“慢慢地进入”)4.B(原文标点: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5.A(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6.D(侯蒙没有建议改革币值,他是确实不知情,才斥责主管官吏)7.(1)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得分点:无庸、辱、第各1分,句意2分)(2)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况。侯蒙回答说:“因为财利来要求君主提拔自己,这不是臣下所敌做的事情。”(得分点:谕、要、进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县人。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难的人,有时一天就花掉千金。考取进士后,调任宝鸡县尉,后来又任柏乡县知县。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受罚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转运使黄浞听到他的名声,要推荐他,叫他到衙署禀报事情,侯蒙因越过了自己的县境而不肯前往。黄浞很生气,过些天来到柏乡县,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他获罪;查了一会儿,竟没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说:“您真是个能干的吏员啊。”黄浞便率领各位使者一起推荐他。镇守西部的将领高永年被羌人杀死了,皇帝很生气,亲自写了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的姓名,命令侯蒙去秦州逮捕他们治罪。侯蒙到了秦州,仲武等穿着囚服听候命令,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案件判定的结论还没有报上去,又提升他任御史中丞。侯蒙上奏说:“当年汉武帝杀了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免孟明。子玉自缢而死使晋侯高兴,孔明去世使蜀国的地位变轻了。如今羌人杀了我们一个都护,却使十八员将领因此而死,这是自残肢体啊。想要身体不得病,可能吗?”皇帝醒悟了,把这件事放在一边,不再追究。迁任刑部尚书,改任户部。近年郊庙祭祀提前办妥告成,尚书主管政事。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况。侯蒙回答说:“因为财利来要求君主提拔自己,这不是臣下所敢做的事情。”一天,皇帝随便地问:“蔡京这个人怎么样呢?”侯蒙回答说:“假使蔡京能够端正自己的心术,即使古代的贤相也比不上他!”皇帝点头,并且让他暗中探察蔡京的所作所为。蔡京听说后怀恨在心。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朝廷商议贬值十分之七,府库主管官吏报告说:“-9-\n各部门都用车装载大面值钱币到店铺买货物,都疑心货币制度要变更。”侯蒙说:“我们府库之中有多少贮存?”官员回答道:“八千缗。”侯蒙斥责道:“怎么有变革而我却不知道!”第二天,法令颁布。又曾经有几件事侯蒙独自接受圣旨,蔡京不知道;蔡京侦探到这些事,告诉皇帝,皇帝说:“侯蒙也这样吗?”将侯蒙贬为亳州知州。宋江进犯京东,侯蒙上书说:“宋江凭借三十六人横行于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如今清溪的盗贼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皇帝说:“侯蒙身居外地却不忘君主,是忠巨。”命他任东平知府,还没有上任就死了,终年六十八岁。8.①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1分),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表现了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1分)②运用比喻手法(1分),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2分)9.①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2分)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2分)②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2分)10.(6分)(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2)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1.【答案】(1)A.C(1)试题分析: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2)(6分)①才华,凝聚力。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集于一身,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②个人魅力。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是中国女性的偶像。③人生经历。少女时代芳华绝代,才华横溢,成了母亲、妻子,以多病之身操持一个大家庭事务,随丈夫颠沛流离,贫病交加,执着考察和研究。④人生角色。她的人生角色完美,是一个完整的女人。(每点2分,任选三点即可)(3)(6分)将二人的人生角色、爱情生活、性格做对比,(2分)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她和梁思成勘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她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而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难以走近,人生角色不完美。(2分)突出林徽因的完美形象,表达作者的敬佩之情。(2分)。(4)(8分)①运用比喻、引用,把年轻时的林徽因比作花,把历经生活艰难,成熟坚强的林徽因比作一颗树,这句话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林徽因人生角色的转变,增添了文章的文采。(2分)②在家庭生活上,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在事业上,她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联系文本,两点即可,共4分)③现代女性长大成熟后也应坚强,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如秦怡,倪萍等。(2分)12.D解析:鹤立鸡群,形容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不同凡响,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13.【答案】B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在”改为“就”C.中途易辙,陈述的主语先是“中央电视台”,后又换成了“看春晚”。可改成“从1983年中央电视台成功举办了首届春晚之后的三十多年间,看春晚……成为中国特有的“春节文化现象”。”D.句式杂糅,去掉“围绕”。14.【答案】B-9-\n试题分析:作答此题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横线前后的内容,二是需排序的六句话之间的关系。文段讲的是回忆三年前写《雷雨》的情景。①句与横线后的语句关系密切,应排在最后,排除A.C两项。④③两句关系密切,应排在一起,故排除D项。15.【答案】①有些人因为穷困而爱好文学②文学就会回馈他们许多③属于天底下最善良的群体(意思相近即可,答对一空1分,两空3分,三空5分。)16.【答案】该标志图案由阿拉伯数字“1”和“8”组成一只飞鸟的形象,(1分)左边的“1”化身为鸟头和鸟身,右边的“8”化为两翼,(1分)“18”代表着成人的年龄界限,(1分)飞鸟象征青年的羽翼长成,成为成年公民,可以独立翱翔于社会的天空。(3分)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图标题,此类试题一般通过分析图标中的文字、数字、字母的组合和线条、图形的变化来推出其包含的寓意。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7.试题分析:材料用乔布斯和爱因斯坦的名言来告诉我们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这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的,乔布斯的名言是从个性、创新意识的角度,爱因斯坦是从人生价值的角度。“不要为别人而活”强调不能被别人左右,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走属于自己的道路,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别人而活”是强调奉献精神,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实现价值的升华。两者也可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以上三种立意均为切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