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巫山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150分钟内完成。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试题卷带回妥善保存,以备订正总结。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中国传统处世之道的文化性格(节选)郭莹①贵和尚中,是中国人处世性格的显著特征。②“和”与“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思想范畴,它们虽然具有哲学上的意味,但立足点仍在于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并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法与处世观念。③在中国古代的经典论述中,“和”的基本涵义是和谐,古人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和平、和谐,以及社会的秩序与平衡为价值目标。民间广为流传的“和气生财”“和气致祥”“家和万事兴”“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等俗谚,以及流播千古的“将相和”“兄弟和”“姑嫂和”等历史美谈,便反映出以和谐为取向的社会心态趋势。中国人的贵和取向与自身的生存环境有密切关系,中国是一个农业宗法型社会,乡土社会稳定的生活秩序,聚族而居的血缘亲情,以及在落后条件下对互助协作的寻求,正是“和为贵”处世观念的现实基点。④中国古人所推崇的“中”,既是认知事物的一种态度与方法,又是一种做人处世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儒家又把尚中与贵和联系在一起,《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逻辑的关联,“和”包含着“中”,“持中”就能“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和”观念被历代思想家反复强调,积淀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心理定势和特有品格,并造就了中国人处世性格的鲜明特点。⑤作为实现并保持和谐的手段的“执中”,应用于为人处世,则表现为凡事讲求适中,毋过亦毋不及,适可而止,恰如其分。正如中国传统处世箴言所说“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这些代表性言论,充分表现了传统处世之道中的中庸精神。正是因为具有“在观念的世界里和行动的世界里都不把事情弄到极端”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中国人几乎“在思想上对所有过激言论,在道德上对所有过激行为”产生“厌恶”。“凡持极端说的,一经试验,辄失败;而惟中庸之道,常为多数人所赞同,而且较为持久。”⑥总的看来,贵和尚中能有效地避免过激或对抗行为,减少人际摩擦与社会内耗,使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带有浓厚的人情味,较为稳固持久,对社会具有良性功能。但其负面效应亦不可忽略。对“中和”气象的崇尚与追求,在消解缓和正面冲突的同时,又导致人与人之间不满情绪表达的间接性和模棱两可、表里不一的市侩习气,人与人之间难以形成坦诚轻松的交流风格。更重要的是,对“中和”品格的推崇和执着,压抑了个性的发展,助长了不求进取、反对冒尖、无所作为的保守心理,导致了民族性格中竞争与开拓意识的匮乏。1.下列对“和”与“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的基本含义是和谐,其中包括宇宙自然、人与自然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13-\nB.贵“和”取向与乡土社会稳定的生活秩序、聚族而居的血缘亲情以及落后的生存条件有密切关系。C.“中”既是认知事物的态度与方法,又是做人处世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儒家认为它是天下之根本。D.“和”与“中”存在着密切的逻辑的关联,二者相互包含,只有“贵和”才能“持中”。2.下列各项不属于“贵和尚中”思想在处世中的具体表现的一项是()A.以和谐为取向,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和平、和谐。B.凡事讲求适中,毋过亦毋不及,适可而止,恰如其分。C.不把事情弄到极端,几乎对所有过激言论和过激行为产生厌恶。D.减少人际摩擦与社会内耗,使人际关系带有浓厚的人情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贵和尚中,是中国人处世性格的显著特征”一句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全文围绕这一中心正反对比,层层展开论述。B.“和”与“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思想范畴,“中和”观念被历代思想家反复强调,积淀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心理定势和特有品格。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多处引用古人的经典论述,主要是为了增加文章的文化品位和可读性,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D.作者认为,对“中和”品格的推崇和执着,压抑了个性的发展,导致了民族性格中竞争与开拓意识的匮乏,因而不宜再正面宣扬。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每小题3分,共9分)①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辨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②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①,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臧,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偃穷诎,服罪当死。上善其诘。③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②。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③,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④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④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⑤,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13-\n⑤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汉书﹒终军传》)注:①制,帝王的命令。②繻,用作通行证的帛。③传,凭证。④横草,使草倒下。⑤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属:写作B.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徙:调动官职C.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辞:告辞D.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致:送达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终军志向的一项是()①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②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③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④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⑤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⑥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军年少时以好的口才闻名,武帝认为他的文章写得不同一般,他的能言善辩在驳斥徐偃狡辩时得到了充分体现。B.徐偃假托皇帝的命令,让胶东、鲁国一带熬盐炼铁,对张汤的弹劾巧言狡辩。终军审理此案,接连几次诘问,使徐偃理屈词穷。C.皇上要派使者出使匈奴,终军阐述了自己的情况,表达了出使匈奴的愿望。皇上觉得他的话很不一般,就提拔他为谏大夫。D.南越和汉朝和亲,终军请缨前往,由于越相吕嘉弑君篡位,越王以及汉朝使者,均被杀害,年仅二十多岁的终军也未能幸免。7.翻译和断句。(共12分)(1)翻译下面的句子。(9分)①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n(2)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3分)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乃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执益彰,失执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选自《史记•货殖列传序》)(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8-9题(7分)【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①府乔吉笙歌梦断蒺藜②沙,罗绮香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③。恨兴亡怒煞些鸣蛙。铺锦池埋荒甃④,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注】①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德佑二年(1276),伯颜占领临安,与芮投降元朝,封平原郡公,②蒺藜:喜生长在沙地中的一种野草。③王谢家: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高门望族、富贵豪门。④荒甃(zhòu):坍塌的砖块。8.这首曲似乎全在写景,作者想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曲的内容作答。(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此曲在景物描写上最突出的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曲中的句子加以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面诗文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1)帝子降兮北渚,。(屈原《湘夫人》))(2)策扶老以流憩,。(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人生亦有命,?(鲍照《拟行路难》)-13-\n(4),穷岛屿之萦回。(王勃《滕王阁序》)(5),实所共鉴。(李密《陈情表》)(6),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21分)流泪的滕王阁潘碧秀⑴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⑵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⑶游人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⑷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株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⑸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谴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演着。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浮沉,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借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⑹“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流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阑干。浅云灰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睑。⑺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彳亍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蜀地距长安已遥遥又遥遥矣。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杨炯语)。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13-\n。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会重新改写吧。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两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⑻一片阁/躲在云层下/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面对江水恸哭。⑼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人无语,惟有惆怅地醉去。滕王阁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⑽昆德拉说过: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①。⑾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惆怅。⑿斜阳已成余晖,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注】①据《唐才子传》载,王勃因溺水而亡。(1).文章用了景物描写来开启和结束全文,试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有许多耐人咀嚼的句子,你对“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是怎样理解的?结合文章说明。(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第五段写到了建造滕王阁的滕王,目的是什么?与中心是否游离?为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说:“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从全文看这里的“伤痕累累”有什么含义?(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联系全文,试从思想内容及修辞角度理解文章的标题。(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Ⅱ卷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6分)1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混沌hùn着魔般zháo诀窍成言务去B.贮存chǔ柏森森bó洗炼不落言荃C.碧落luò洗凝脂zhī金锭模棱两可D.梵文fàn搴杜若jiān辐射锱铢必较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透过林冲持刀疾行的身影,人们分明感觉到林冲的反抗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报仇雪恨的强烈欲望使他将前程、生死等一切利害关系都置身事外了。B.《边城》描写了秀色可餐的湘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C.如果说别里科夫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的话,那么当他义正词严地为自己告密的无耻行为作解释时,表明他已经从思想上的保守僵化堕落到行为上的卑劣无耻了。D.在寥若晨星的水浒英雄中,林冲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一个。他虽然武艺高强,对“屈沉在小人之下”也有一腔怨愤,但却形成了逆来顺受、忍辱妥协的软弱性格。1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先生,你上哪里去?”走到客店门口,碰到了独眼龙店主,他用沙哑的声音问我,“出去溜一会儿,天变热了,屋子里太闷。”B.我很欣赏哈佛校训上的一句话:“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中国青年也应把“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C.休闲方式各种各样:古人看戏,今人看电视;乡下人在大树下闲聊,城里人在电脑上聊QQ,真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呀。D.武汉大学的吴天明教授在近日召开的一次大学语文研讨会上,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比如大学语文该教些什么?它同中学语文到底有什么区别?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13-\nA.于是,在无情的现实教育下,使英雄丢掉了幻想,撇下了前程的包袱,终于克服了逆来顺受的性格弱点,挺起腰板,带着慷慨激昂的豪情,大踏步地走上了梁山农民革命的道路。B.出于为了更好地展示别里科夫的性格这一目的,作者特意安排了结婚这场悲喜剧。像别里科夫这样厌恶别人、恐惧生活的人,居然要结婚,首先就是一出让人发笑的喜剧,最后必然以悲剧告终。C.据央视报道,中国航母此次试航为厂方测试,具体测试包括引擎、电子系统、导航设备、火力控制等内容组成。D.不可否认,《边城》以大量的篇幅对湘西人性美热情地进行讴歌,体现了作家对“理想的人性形式”以及生命自由的追求,但这毕竟只是作家的美好意愿,不能代表作品的全部内涵。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能力很重要,可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学历。,。。。;。①人品,是人能力施展的基础,是当今社会稀缺而珍贵的品质标签②人品和能力,如同左手和右手:单有能力,没有人品,人将残缺不全③好人品是优秀员工、卓越团队的动能加油站④能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掌握在品德高尚的人手中,它将会给团队与社会创造出无数的价值⑤好人品是和谐社会、和谐组织的心灵润滑剂⑥相反,如果掌握在品德低下的人手中,它将时刻有可能会成为组织与社会前进的羁绊。A.④⑥③⑤②①B.③⑤①②④⑥C.①②⑤③④⑥D.②①③⑤⑥④17、下面是介绍兰花的一段材料,阅读后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兰花为多年生草本、单子叶植物。根长筒状。叶自茎部簇生,线状披针形,稍具革质,2至3片成一束。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兰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具有高洁、清雅的特点。中国除了华北、东北和西北的宁夏、青海、新疆之外,各个省区都有不同种类的兰属植物。据记载,兰的根、叶、花、果、种子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根可治肺结核、肺脓肿及扭伤,也可接骨;叶治百日咳,果能止呕吐,种子治目翳。品种鉴别是对兰花综合素质的鉴定,是最能展示艺兰功力的一门学问。因此,历代艺兰大家都对此格外慎重,从不妄下结论。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材料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兰花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并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9月22日,重庆主城某重点中学高二教学楼黑板上出现的一则“早恋治愈帖”在微博上被网友疯传。9月25日,记者来到育才中学,找到了网传的“早恋治愈帖”【如果你爱一个人,不是下课给人家买水,不是短信发来发去,也不是周末一起出去唱歌,聊天,吃饭;而是做一个出色的人。以后的以后,可能还有别人爱他(她),你要做的就是把别人都比下去】。记者联系上创造这则“早恋治愈帖”的高二老师团队。他们坦言:“-13-\n希望这些语言,能被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接受。”高二老师表示,他们每周都会创作不同的段子,将这股‘青春正能量’带给所有奋战的高二学子。(节选自《重庆商报》)(1)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2分)(2)作为一名学生,你认同该校老师的做法吗?并说明理由。(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3分)为增进同学们对湛江乡土文化的认识,湛江中学第12期“培才大讲坛”邀请了岭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李教授到校做讲座。李教授已口头答应了邀请,提出由学校具体安排讲座的内容和时间。湛江中学德育处王非老师负责打电话与李教授联系,邀请他在下周二下午3时到学校,就同学们最感兴趣的“雷州石狗的前世今生”这一话题做讲座,希望他能够在本周四之前确认这一内容和时间是否可行。不巧的是,李教授有事没接电话。下面是王非老师给李教授的电话留言,请你补写出空缺的部分。李教授,您好!我是湛江中学德育处王非老师,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校的邀请,同学们都很期待这次讲座。经过与同学们交流,①(2分)_____________。不知这个时间和话题您是否觉得合适,②(1分)_________________。我的手机号码是138××××7788。非常感谢!五、写作(6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著名诗人汪国真说: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因此,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风光美景和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头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着远方……读了上述材料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13-\n-13-\n3.B【参考答案】解析:A,“正反对比”不当C主要是为了增强说服力D“因而不宜再正面宣扬”曲解文意。【思路点拨】推断文中信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确定之后需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筛选提取与答案相关的有效信息。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8、(1)【参考答案】这首曲子抒发了作者对世事变迁、南宋繁华不再的哀叹之情。(2分)这种感情主要通过景物表现出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乱云、老树、夕阳均沾染了深沉的故国情怀,将作者胸中的“悲国情”化作了眼前的“衰败景”,让人体味到诗人的悲伤情感。(1分)9.【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将昔日的笙歌梦、罗绮香、铺锦池、流杯亭等与现实中的蒺藜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甃、破瓦等作了鲜明的对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而鲜明形象地突出体现了昔盛今衰的景象,表现了深沉的兴亡之感和故国哀思。(2分)10.【答案】1目眇眇兮愁予2.时矫首而遐观3.鹤汀凫渚4.安能行叹复坐愁5皇天后土6.三顾频烦天下计11.(1).【参考答案】开头:奠定了全文感伤的基调,渲染了气氛,自然引出下文。结尾:深化了作者怀想王勃后的无限感伤,给人留下余音绕梁的美感。(2).【参考答案】选择永远敞开的门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成为坦途,而选择那扇关着的门,可能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遗憾。(2分)意在惋惜王勃没能一心为文,去敲了那扇不属于自己的官宦之门,误入官场,触怒龙颜,终至留下落泊溺水而死的遗憾。(2分)(3).【参考答案】①目的是为王勃的出现作铺垫,从而更能显示王勃的心情。(2分)②没有游离中心。(1分)③因为写滕王的经历实际上就是写王勃的经历,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因此,能更好地拓展中心。(2分)(4).【参考答案】①怀才不遇,在迷茫中放纵文字;②-13-\n不甘寂寞,仕途中遭受重大挫折;③溺水而亡,过早结束了人生。(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5)【参考答案】本文题为“流泪的滕王阁”,表面上看是滕王阁流泪,实则是写自己为王勃的际遇而感伤流泪;(2分)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极富抒情性地表达了对王勃的千古追思。(2分)(言之成理即可)、12.【参考答案】A.混沌(hún)陈言务去B.贮存zhù,柏bǎi森森,洗练,不落言筌D.搴(qiān)19.【参考答案】①本次讲座初步定在下周二下午3时,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雷州石狗的前世今生”。②烦请您在本周四之前和我联系。【注意】解答这类题的注意以下几点:(1)多注意生活中的对话,多看一些书信、广告,体会它们用语得体的妙处。(2)对有些谦敬词要强记,再与同学多练习几次,就可能掌握语言表达时如何运用敬词谦词,做到得体。(3)对一些外交声明、外交辞令可多加揣摩,分析一下,说这句话时的场合、背景、双方的身份等。【译文】终军,字子云,是济南人。年少好学,因为有口才博学擅长写文章在郡中闻名,他十八岁时,就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听说他有特殊的才能,召见了终军,认为他确实奇异,与他结交,终军给太守行了拱手礼后就离开了。终军到长安上书谈论国家大事,汉武帝认为他的文章与众不同,任命他为谒者给事中。元鼎年间,博士徐偃被派出巡视风俗民情,他假托皇帝的命令,在胶东、鲁国一带熬盐炼铁。回到朝中上奏,调任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弹劾徐偃假托皇帝的命令,危害极大,依法应判死罪。徐偃认为按照春秋大义,大夫出疆公干,有关国家安定,万民生存的事情,可以独断专行。张汤能施加法律,却无法驳倒他。皇帝下诏让终军审问,终军责问徐偃:“古时候诸侯各国,国情民情不同,百里之间就不通消息,时常有访问会盟的事情,国家的安危,瞬息万变,所以可以不受君令而便宜行事;现在天下统一。各地风习都一样。你在国家疆域之内巡视,反而说是出疆,这是为什么?况且盐铁,那些郡都有积蓄,熬盐炼铁国家也不能靠它得到好处,你却拿可让国家安定万民生存为借口,这更是为什么?”徐偃理屈词穷,承认有罪该死。皇上认为他的反驳很好。当初,终军从济南步行进函谷关,守关官吏给他一块布帛凭证。终军问:“拿这东西有什么用?”那个官吏说:“这是返回的凭证,回来时应该拿它合符。”终军说:“大丈夫到国都游历,决不返回。”丢下凭证就走了。-13-\n当委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主动请求说:“我没有驰骋疆场的功劳,却能担任宫中侍卫,白吃了五年俸禄。边境时常有警报,我应该穿上坚甲拿起利器,冒着流箭飞石,冲锋在前。我愚钝不熟悉军事,今天听说要派遣赴匈奴的使者,我愿意振作精神全力以赴,辅佐使者,在单于面前讲明是非利害。我年轻才能低下,不熟悉侍从官员以外的事,不足以胜任使者之职,私下很怨恨自己。”皇帝觉得他的话很不一般,就升为谏议大夫。南越与汉朝和亲,皇帝就派终军出使南越,去说服南越王,想让南越王来朝拜,作汉王朝的诸侯国。终军主动请求说:“我希望得到一根长绳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弄到朝廷来。”于是终军前往游说南越王。南越王听信了终军的话,并且答应举国附属汉朝。南越宰相吕嘉不愿归顺汉朝,便发兵攻击南越王以及出使南越的汉朝使者,南越王和汉朝使者都被杀了。终年死时年仅二十多岁,所以世人称他为“终童”。-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