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文(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2年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举行。100多年来,历届世界哲学大会一直在不断反思,研讨关于科学、文化、宗教、人生的重大哲学问题。哲学家们不断反思、研讨重大哲学问题的原因是①探索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哲学家的使命所在②哲学给人们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哲学能够直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④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2.“像唯心主义一样,唯物主义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C.哲学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D.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3.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而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而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这是因为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C.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4.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下列选项中与此观点所体现的世界观一致的是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B.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C.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8-\nD.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5.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③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④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2022年8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对下半年天文现象做出预告:北半球盛夏中的8月是全年全球“天幕”最精彩的月份,日全食、月偏食、英仙座流星雨极大等天文奇观将轮番“登台”。人类对天文现象的预报反映了哲学基本问题的A.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问题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问题D.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7.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时代课题,我们党进行了艰辛理论探索,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一思想①基本完成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体问题尚需完善②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③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飞跃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成败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8.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这表明①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②哲学可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③哲学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9、柏拉图认为:“一切感官所得都属于现象,宇宙的根本是绝对理念。”王夫之却认为:“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柏拉图、王夫之两个人的观点分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8-\nC.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D.一元论与二元论10、阿杜的《天黑》歌词中“闭上眼睛就是天黑”传达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意识,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追捧下列与“闭上眼睛就是天黑”反映的哲学观点不一致的是①心外无理,心外无物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③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④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11、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两者的主张分别属于A.唯物主义唯心主义B.可知论不可知论C.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D.辩证法形而上学12.“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下列与这一观点相同的一组是①气者,理之依也②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④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倒洗澡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麻省理工学院一位教授经过细心观察和研究后指出:由于地球自转,美国的洗澡水漩涡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漩涡朝会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成漩涡。他的见解引起了许多人的怀疑,同时也带来了更广泛的实验。水漩涡方向的研究体现了①对既有论断的否定是真理发展的动力②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③任何客观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任何真理都有与客观事实相符的属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世界旅游胜地敦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党河、疏勒河下游断流,湿地萎缩,树林锐减,沙化面积平均每年增加近2万亩。“沙进人退”趋势如得不到遏制,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楼兰古国,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月牙泉也将不复存在。上述材料说明①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②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④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和方式不会发生变化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15.有一种内涵颜值叫“主要看气质”,有一种魂飞魄散叫“吓死宝宝了”,有一种辞职情怀叫“世界那么大”。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8-\nA.意识是物质的正确反映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加工改造的结果D.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16.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7.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创客热衷于创新,自己掌握生产工具,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善于发现问题和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创意、设计、制造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我们能从“创客”身上学到的优良品质是①敢于质疑和探索,不断发现解决新问题②善于追问和思考,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勇于拼搏和超越,突破真理适用的范围④勤于实践和创造,用实际行动成就梦想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③18.在现代预警机研制中,王小谟提出了我国预警机技术发展路线图,构建了预警机装备发展体系,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引领实现了国产预警机事业的跨越式和系列化发展并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这表明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功研制预警机的基础②成功研制预警机离不开主观能动性发挥③预警机研制成功取决于意识的目的性④预警机研制过程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19.“时间去哪儿了?能否找到它,带着现在的记忆回到过去,懂点事,听点话,让爸妈的笑容漫上脸颊?时间,或许就在心里,就是一个渐渐懂得了什么是辛苦,什么是责任,什么才叫一个家……时间哪里都没去,就在原地等待着,等待着看一幕幕花开的芬芳,等待着懂得的人,去做让它都感到幸福的事情。”这启示我们①只有在时间静止的状态下我们才能感知亲情的可贵②承认时间处在绝对运动中就会陷入不可知论的泥潭③要正确把握好时间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④要善于在时间的相对静止中创造和把握当下的幸福-8-\n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20.随着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有车一族”,停车难也成为不少人的“心头痛”。最近,某高校飞轮式停车机器人项目组发明了一款停车“神器”,不仅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还优化了停车环境。停车“神器”的发明佐证了①实践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②实践是认识产生的唯一途径③认识只有服务于实践才彰显其意义④认识有多深刻决定了实践能走多远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21.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更好地提高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的能力和效率,今年两会出台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而不仅仅是像过去一样,简单地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这表明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发展的动力②不同的立场、观点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④正确的认识都是直接从实践中获得的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22.“十三五”的规划过程,大约历时两年半时间,历经意见征求、头脑风暴、前期调研、对前一个五年规划的评估以及数十个重大课题部署等流程,加之反复讨论、修改、过审,最终成文公布。这一过程表明①受诸多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②认识过程是一个推翻原有认识获得新的认识的过程③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④编制流程的完整性能够验证并保障认识的准确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23.“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林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4.有人说,世上本无对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求同存异。该观点①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②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正确的,真理是相对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8-\n③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④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影响人的认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问,共52分。)25.(26分)近年来,世界各地频发地震,如哥伦比亚西南部地震、智利伊基克地震、中国云南省鲁甸县地震、尼泊尔地震等。地震的发生会造成地面升降、裂缝、山崩、堵塞河道形成湖泊、道路扭曲、河流移位等,地震引起的地壳运动也书写着大地变迁的历史。材料二 地震造成的伤害和苦难使人们对地震预报产生了疑虑。然而,绝大部分科学家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一定能够找到一种准确预测的方法。(1)请你运用“世界的物质性与运动”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的认识。(12分)(2)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说明科学家坚信能够找到准确预测地震方法的依据。(14分)26.(26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材料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产业业态以及增长动力都已发生深刻变化,过往“片面追求增长速度、轻视质量和效益、主要依靠要素和投资驱动”的传统经济发展理念,弊端逐渐呈现。面对新形势,中央提出要适应“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实现“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从主要依靠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片面强调速度向重视结构优化升级转变”。新思路不仅是发展理念上的重大解放,更是对经济发展阶段变化规律的进一步把握,这必将推动中国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1)结合材料,分析中央关于经济发展新思路的认识论依据。(14分)材料二:新常态下,加工制造业面临严重过剩、市场萎缩等困难。某机械制造公司认真分析形势,积极研究对策,立足自身优势,把握当代加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确立了以技术和管理创新、推动产品结构升级为根本的经营战略,逆风飞扬,实现了速度和效益的双丰收。-8-\n(2)结合材料分析,该企业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12分)-8-\n高二政治(文)答案选择题答案:1--5BBABC6--10DCACD11--15ABDBC16--20BBDAA21--24BABD材料题答案:25.【答案】(1)(12分)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世界各地频发地震,地震的发生造成了地面升降、湖泊形成等。②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正是由于地球上山山水水的不断运动,才书写着大地变迁的历史。(2)(14分)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地震的运动也遵循其固有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在掌握其规律的基础上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一定能找到一种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26.【答案】(1)(14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深化了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此为指导必将推动中国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经济发展新思路的提出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经济发展新思路是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发展。(2)(12分)①该企业立足自身优势,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制定经营战略,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②该企业面对困难,认真分析形势,积极研究对策,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③该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做到了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④该企业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实现了速度和效益双丰收,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