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八中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文)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2022.11.11第Ⅰ卷选择题(52分)一、选择题部分(在下列各题中均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52分。)1.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2.下列表述,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A.量力而行,尽力而为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3.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一事例说明了其子和邻人之父的看法是①唯物主义的态度②唯心主义的态度③客观的看待事物④以主观想象替代客观事实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4.庄子认为,要“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这样才有可能达到“畸于人而侔于天”的境界。荀子则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庄子客观唯心主义,荀子是主观唯心主义B.庄子主观唯心主义,荀子是朴素唯物主义C.庄子强调要顺应客观规律,荀子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改造自然D.庄子强调要顺从自然规律,荀子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命令自然5.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说“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上述观点A.都是正确的。因为它们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都夸大事物的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C.前者正确.它说明物质都是运动的;后者错误,它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前者错误,它夸大了物质的运动;后者正确,它正确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7-\n6.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了一个箭射不到靶上的理论,即箭要射到靶上,必先经过路程的一半;然后又要经过剩下一半路程的一半,以此类推,箭永远有一半的路程要走,所以它永远也射不到靶上。此理论虽然荒谬,但几千年来却无人给出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该理论主要揭示出A.思维和存在之间具有同一性B.唯心主义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合理性C.思维和存在之间具有矛盾性D.形而上学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合理性7.小王在家电市场购买了一款1780元的小一匹空调,而小李花3800元购买了同一品牌的同匹数的空调。两款空调价格不同的原因在于“节能”。两人的不同做法体现了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意识活动的主动性与选择性C.世界物质性与规律客观性的统一D.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8.“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这幅对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认识以实践和猜测为基础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④真理具有客观性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9.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10.《庄子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辩”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确认了A.世界上不存在正确的认识B.人们的观点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C.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1.下列诗词中,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一致的是A.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2.长期以来,癌症的阴影笼罩着人类,人们将癌症当成死亡的代名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抗癌斗争的深入,人们认识到癌症不等于绝症。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明确把癌症列为慢性病,提出只要加强预防、及早发现、合理治疗,癌症患者是可以长期存活的。材料主要表明A.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B.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追求和发展真理C.认识具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并决定实践发展的方向D.真理是无条件的,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变化发展-7-\n13.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14.漫画《如此创新》启示我们,在创新活动中要A.解放思想,与时俱进B.批判继承,自我否定C.挑战传统,标新立异D.实事求是,尊重规律15.下列观点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蕴含的哲理完全相同的是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③死生有命,富贵在天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16.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建立了嗅觉艺术中心,举办首场香气作品展,展示过去百年历史上著名调香师的经典作品,将香气作为一种艺术品呈现给世人。该艺术中心之所以能够将调香师调制的香气作为艺术品,是因为调制的香气①凝聚了人类的创造性劳动,满足了主体的审美需要②是主体按照审美需要制作的,具有使人愉悦的属性③是人脑加工和改造的产物,能满足主体的客观需要④是人为的客体,不具备天然香气所具有的物质属性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7.为什么有人唱歌不着调?研究表明,音调的处理一般是由大脑右颞区控制的(此区域有区分旋律、音调及间隔信息的功能),正常的次级听觉皮层会处理音调的变化并操控正确的语音语调。而最近的节奏分辨的试验提示,双颞区和神经运动区的互联动缺乏极可能是致使先天或后天失歌症产生的重要原因。这说明A.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D.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18.《论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和弟子到卫国,弟子问,人口那么多,怎么发展呢?孔子回答“富之”。弟子又问,大家都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孔子说“教之”。就是说,要教育。孔子的主张从哲学意义上讲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7-\n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意识完全依赖于物质而存在19.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A.哲学具有时代性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C.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D.哲学属于精神范畴20.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14种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2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遍的规律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C.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D.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1.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A.一概而论B.三人成虎C.百感交集D.千虑一得23.许多人认为,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样即使某种金融资产发生较大风险,也不会全军覆没。但股神巴菲特却认为,投资者应该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集中精力小心看好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A.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B.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C.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认识,真理不止一个D.投资行为成功与否取决于投资观念24.爱因斯坦说过,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正确的理解是A.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D.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25.以下属于规律的是A.水往低处流B.昼夜更替C.新陈代谢D.商品价格时涨时落26.“如果是鱼就不要迷恋天空;如果是鸟,就不要迷恋海洋。”这是A.唯物主义的世界观B.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C.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D.形而上学的世界观第Ⅱ卷非选择题(48分)27.2022年06月28日-7-\n,中国首条时速300公里山区高速铁路合福高铁正式通车,意味着福建首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行,福建省全境迈入“高铁时代”。材料一:晓丹今年暑假去黄山旅游,获知合福高铁正式通车运营的消息后提前好几天买票,一定要体验一把。下面是晓丹在博客上留给学弟学妹的高铁体验,请你跟帖,指出其相应的哲学道理。(1)(12分)高铁体验哲学道理坐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铁去旅游,我激动的手心直冒汗,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列车运行平稳,如果不注意窗外唰唰远去的村镇田野,根本没感觉我是在地上飞。感谢高铁建设者,是他们的行动让高铁技术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材料二:合福高铁是如何炼成的:合福高铁是我国目前标准最高、也是地形最为困难的一条山区高速铁路,根据山区特有的高差大、横坡陡、地形地质复杂等特点,大量架设桥梁隧道,桥隧比高达85.8%,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合福高铁在固定、移动设备,软、硬件系统等设计都有领先世界的创新,施工人员研发的无砟轨道施工技术,“一根钢轨铺到底”,依赖于无数根无缝钢轨,通过焊接连成整体,道床没有枕木,也没有道砟。此外,合福高铁采用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道岔板技术,解决了列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变换轨道的世界级难题。(2)合福高铁建设是怎样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12分)28.材料一:经济的高速发展让我们摆脱了贫穷落后,但也带来了许多资源、环境问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不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十七大将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旨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不断印证着对科学发展之路探索的正确性。材料二: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就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1)材料一中,生态文明的发展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基础的?(12分)-7-\n(2)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哲理角度,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转变的正确性。(12分) -7-\n福州八中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ABCCCBCCCCB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答案DDACCCDCDBACA27.(1)(12分)高铁体验哲学道理坐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铁去旅游,我激动的手心直冒汗,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意识有能动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精神状态具有调节作用(4分)列车运行平稳,如果不注意窗外唰唰远去的村镇田野,根本没感觉我是在地上飞。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4分)感谢高铁建设者,是他们的行动让高铁技术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4分)(2)(12分)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合福高铁建设根据山区特有的地形地貌,大量架设桥梁隧道,进行无砟轨道施工技术,“一根钢轨铺到底”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破解难题。(5分)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达到预期的目的。合福高铁建设研发无砟轨道施工技术、高铁道岔板技术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世界的创新,建设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铁,充分体现了发挥意识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5分)③可见,合福高铁的炼成正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结果。(2分)28.(1)(12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环境等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3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深化、发展对生态文明的认识。(3分)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验证了生态文明的正确性。(3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等严峻问题,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分)(2)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中国共产党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获得了上述正确的理念。(4分)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伴随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中不断的追寻着更顺应自然,更尊重民意的执政理念。(4分)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所以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4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