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八中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文)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2022.11.11一、单选题(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读下图,回答1--3题。30°N120°E甲乙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降水不同D.地形不同2、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A.气候资源优势B.动物资源优势C.劳动力资源优势D.土地资源优势3、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乙图所示区域的农业变化大势的是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4—5题:4、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A.为商业网点选址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12-\n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5、对1985年与2022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C.了解城市地城结构变化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右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6~7题。6、图中P地与Q地相比,P地A.年大风日数少B.年降水量少C.年降雪日数少D.沙尘暴日数多7、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A.增加降水B.改变气候类型C.防风固沙D.改变植被类型右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读图,回答8~9题。8、图中反映出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9、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合理利用水资源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C.设置沙障固沙D.小流域综合治理10、读右图,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排序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③②D.③②①11、东部地带今后应A.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12-\nB.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工业C.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积极发展边境贸易,扩大旅游创汇D.有步骤地重点开发黄河、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能源和水力资源读1996~2022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完成12~13题。12、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对策是①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依赖性 ③加强国际合作 ④积极开发新能源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3、2000年以后图中两条折线的变化出现差异,最不可能的原因是A.煤炭出口量增加B.原煤价格高导致消费量减少C.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D.煤炭利用率提高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图1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2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3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14~15题。14、下列关于图中A支流的水文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流量季节变化大 B.河流落差大,水流急C.汛期河水含沙量大D.河流结冰期较长15、下列关于B、C两支流的开发利用方向,叙述正确的是A.对于B支流可重点发展航运B.对于B支流可重点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B、C两支流相比,C支流更易开发水能D.C支流流域可发展山地探险旅游16、下列不属于图2中土地利用方式造成的环境影响的是A.湖泊面积缩小B.下游洪灾威胁加重-12-\nC.生物多样性减少D.土壤肥力增加右图表示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工业、服务业劳动力比例变化,读图完成17~18题。17、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A.工业、农业、服务业B.服务业、工业、农业C.农业、服务业、工业D.工业、服务业、农业18、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是。A.①B.②C.③D.④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19~20题。19、图中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A.扩大煤炭开采量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20、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 ②辅以公路建设③变输煤为输电 ④大力发展煤焦业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21—22题:日本Ⅰ阶段香港、台湾地区中国大陆、越南等地Ⅱ阶段 21、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A.电子装配B.水产品加工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22、该产业部门属于-12-\nA.劳动密集型工业B.技术密集型工业C.原料指向型工业D.资金密集型工业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23-24题。23、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A.AB.BC.CD.D24、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A.A枯枝落叶B.B土壤C.C生物D.D供给养分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回答25-26题。25、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缺乏的条件是A.交通和劳动力B.铁矿石和政府支持C.水资源和广阔的市场D.煤炭资源和发达的农业26、为尽快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下列整治措施错误的是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C.增加科技投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1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图所示,据此回答27-28题。27、要对该地这种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B.GPSC.GIS D.人工科学考察28、控制该生态现象的发展和蔓延,所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A.退耕还林 B.退耕还牧 C.规定合理载畜量 D.防止过度樵采-12-\n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企业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读图,完成29~30题。29、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30、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A.产业升级面临困境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读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和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图,回答31-33题。31.从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上看,发达国家的工业部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出现的时间是A.ⅠB.ⅡC.ⅢD.Ⅳ32.从生产环节的价值链图看,发展中国家在产品整个周期中处于A.设计环节B.加工环节C.营销环节D.设计、营销环节33、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纷纷到中国兴办汽车厂,主要原因是A.利用大量劳动力B.近原材料产地C.交通运输条件便利D.广阔的消费市场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以下34-35题。-12-\n34、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A.发电B.防洪C.养殖D.梯级开发35、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①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圈点荒漠化②矿山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③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酸雨污染④氟氯烃化合物大量使用——臭氧层空洞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第36-37题。36、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2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37、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C.腹地范围广阔 D.技术水平高38、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④平原面积广阔-12-\n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39-40题39、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为A.煤炭、天然气、水电 B.石油、天然气、煤炭 C.天然气、石油、水电 D.煤炭、石油、天然气 40、“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A.地形类型B.人口分布C.城市分布D.交通线路二、综合题(40分)3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3分)(1)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为主的景观特色。(2分)(2)图中①地区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成立的是()(2分)A.人口增长迅速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E.水资源污染严重(3)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2分)(4)请简述防治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具体措施(4分)。(5)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1分)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C.冰川作用D.波浪作用(6)近年来,我国在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北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主要是为了()(2分)-12-\nA.调整农业产业结构B.防治荒漠化C.提高森林覆盖率D.减轻农民负担32.右图为“我国甲、乙两个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乙甲(1)甲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主要粮食作物是。(2分)(2)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2分)(3)甲、乙两区域的环境问题有明显的差异,甲区域主要表现为森林减少、 、 、等生态问题,乙区域表现为大气污染、 、等污染问题。(3分)(4)针对乙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整治措施?(3分)33.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的资源问题是(1分)A.水资源紧张B.资源浪费严重C.木材短缺D.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相协调(2)由于沿线城市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生产、生活中使用的煤炭,这将降低城市环境污染中的污染的程度。(1分)(3)下列因素中,属于修建西气东输管道线路走向考虑的经济因素是(1分)-12-\nA.地形类型B.城市分布C.气候条件D.河流状况(4)西气东输中“西气"主要来源于盆地。“东输”的终点是(省级行政区)。(2分)(5)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产生的影响是:(3分)①;②;③。(6)“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我国加快西部地区开发的主要意义是。(3分)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材料 下图为我国“十二五”农业规划“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示意图。(1)试分析汾渭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3分)-12-\n(2)近年来河套地区因土地利用不当产生了土地退化现象,简述其形成过程并提出解决措施。(3分)福州八中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5BDCAC6--10ACBBA11--15ADBDB16--20DADAC21--25AAADC26--30AACCD31--35DBDDD36--40DBBAC3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干旱,荒漠(2)ABCD(3)过度放牧、过度开垦(4)①合理利用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5)B(6)CB32、(1)商品谷物农业 玉米或小麦(2)土壤肥沃; 土地资源丰富(3)湿地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或土地退化) 水体污染(4)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矿物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耗能少、污染小的高新技术产业与第三产业;进行产业转移,将耗能多的产业转移至能源丰富的地区;加强技术革新,关停并转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以减少废气排放;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净化空气;健全大气保护的环境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大气环境保护宣传,倡导公众参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等。33、(1)C(2)大气(3)B(4)塔里木、上海-12-\n(5)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6)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34文(1)纬度位置适中,光热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渭河等河流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2)该地灌溉土地多采用大水漫灌方式,引起地下水位上升,盐分被带到土壤表层,水分蒸发后,盐分在地表积累,发生土壤盐渍化,进而造成土地退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