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2.生活中,哲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与哲学的关系①哲学指导人们更好的生活②哲学总是自觉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③哲学总是不自觉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④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的生活需要哲学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具体知识不包括A.自然科学知识B.社会科学知识C.思维科学知识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4.下列说法是世界观的是A.闻鸡起舞B.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D.太阳东升西落5.眼下的校园,不少中学生热衷于明星绯闻、追求超前享受、个人主义思想膨胀。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要迫切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对中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这是因为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6.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说法表述正确的是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世界观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方法论7.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恩格斯的这个论断阐明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7-C.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9.“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 ②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③是对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辩论④根本分歧在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11.不可知论主张除感觉或现象外,什么也不能认识。下列对不可知论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不可知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②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③不可知论否认意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④从世界观角度看,不可知论认为神创造了世界A.①② B.③④C.②③D.①④12.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①物是观念的集合②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③气者,理之依也④心外无物⑤存在即被感知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④⑤13.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据此回答14~15题。14.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A.机械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15.赫拉克利特的这一思想被列宁评价为“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这一评价说明,赫拉克利特A.把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B.把唯物论和认识论科学地统一起来C.是现代唯物主义的创始人D.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因而是科学的1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7-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做世界的本原17.下列有关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坚持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的根本观点 ②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③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④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18.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正确的是①都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②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是相同的 ③都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④都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指导意义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19.恩格斯指出:“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这说明A.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B.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D.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内容的正确反映 20.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是因为它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④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1.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A.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B.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C.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D.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的产生与自己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决定作用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23.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这句话说明A.哲学与无产阶级不可分B.哲学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物质财富C.哲学是无产阶级行动的指南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4.-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这表明它A.包括人类的全部智慧B.对实践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C.能帮助人们解决一切问题D.能保证人们在实践中不犯错误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由此可见A.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B.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C.真正的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7-拉萨中学高二年级(2022届)第五次月考政治试卷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答案二、简答题(50分)1.有位哲学家说:好奇心是人的理性的开端,人人都有好奇心,人人都可能是哲学家;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每个人都可以大谈哲学,但并非每个人都是哲学家。你如何理解这两句话?(10分)2.怎样全面理解哲学的概念?(12分)3.材料一 王守仁认为,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材料二 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1)材料一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请简要评述。(8分)-7-(2)材料二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请简要评述。(8分)4.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及基本特征(12分)-7-高二(2022届)第五次月考政治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ACDCCBBBD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CDBABDBBA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BDBD二、简答题1、(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人人都有。第一位哲学家认为,每个人都会在生活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对世界的一定看法,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在这一点上,哲学家与普通人是共通的。(5分)(2)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黑格尔认为,世界观虽然跟哲学有关,但并不等于哲学。(5分)2、(1)从词源学意义上看,哲学是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哲学就是爱智慧;(2)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3)从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4)从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2分)3.(1)材料一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它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这是错误的。(8分)(2)材料二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该观点看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则是不科学的。(8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