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重庆八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温度最接近25℃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B.洗澡水的温度C.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D.重庆夏季的最高气温2.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B.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电风扇将空气吹成了冷风C.放在卫生间的固体清新剂,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它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10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3.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能镀上去的原因是()A.金属粘到玻璃镜头上的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D.金属凝固到玻璃镜头上4.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深秋淸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C.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D.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5.下列发生物态变化时在放热的是()A.初冬,田野里出现了霜B.房里,敞口瓶中的花露水蒸发C.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D.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6.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B.比热容不变,温度不变C.比热容变小,内能变小、温度都不变D.比热容变大,温度不变,内能变大7.《舌尖上的中国》聚焦普通人家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是一盘我们冬天特别爱吃的莴笋炒腊肉,对烹制过程中所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21\nA.冬天腌制腊肉需要较长的时间,说明分子在低温下没有做无规则的运动B.炒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C.放入锅中爆炒,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莴笋和腊肉的内能增加D.上桌时散发出浓浓的香味,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8.如图所示实验,在橡胶塞受到水蒸气的压力而冲出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的温度升高B.水蒸气对木塞做功,内能增加C.酒精灯中酒精燃烧的过程中,酒精的热值变小D.此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9.有A、B、C三个轻小物体,为判断三个物体带电情况,将三个物体分别互相靠近,发现AB间吸引,BC间排斥,AC间吸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带异种电荷B.B、C带同种电荷C.A、C带异种电荷D.A、B、C均带电10.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越多,温度越高B.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变小C.物体内能减少时,一定对外做功D.10℃的物体一定比0℃的物体内能大11.下列有关电学知识说法中,正确的是()A.玻璃棒与任何物体摩擦后一定带正电B.一个带正电的物体能够吸引另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一定带负电C.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负电,是因为头发得到了电子D.验电器金属箔片带负电荷张开,用一物体与它的金属球接触后,发现箔片先闭合后又张开,则一定可以判断该物体带正电荷12.质量不同的铝块和铜块从同一高度下落,落下时重力做功(W=mgh)的12%转化为各自的内能(Q=cm△t),则它们升高的温度△t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物体体积的大小21\nB.物体比热容的大小C.物体初始温度的高低D.物体质量的大小、比热容的大小二、填空题(毎空1分,共11分)13.体温计有一个特殊结构是__________,某体温计的示数是38℃,读做:__________,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7℃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14.课间休息时许多同学会用瓶壁较薄的空矿泉水瓶做这样的游戏,如图所示:首先旋紧瓶盖,接着两手分别握住瓶的上、下部分,使劲拧瓶的下部,使其严重变形压缩瓶内空气,这时瓶内气体内能__________;然后迅速旋开瓶盖,可看到瓶盖飞出数米远,同时瓶口和瓶内出现白气,这是因为瓶内气体膨胀对瓶盖做功,瓶内气体内能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瓶内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选填“增加“、“降低”或“不变”)15.台式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保证电脑的稳定性,需要打开主机箱盖除尘,这是因为散热风扇的扇叶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轻小物体,所以灰尘会附着在扇叶上.16.已知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现在有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铜块和铅块,当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后互相接触,则__________块会吸收热量.(填“铜”或“铅”).17.有一个体积为1dm3的空心铁球,实验时它的温度由30℃升高到40℃时吸收的热量是1.817×104J,则该求空心部分体积是__________dm3.(空心部分吸热忽略不计,已知ρ铁=7.9×103kg/m3,C铁=0.46×103J/(kg•℃))18.把一质量为50g温度为108℃的某金属球,投入到100g的初温为30℃水中,金属的比热为0.42×103J/(kg•℃)求:(1)不计热量的损失,它们达到热平衡后共同的温度是多少?(2)从开始投入水中到热平衡的过程中,金属球放出的热量是多少?三、实验探究题(19题6分,20题8分,21题9分,共23分)19.(1)读出下面图1几种情况下的温度值: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2)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气流的关系,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A、同样多的水,倒在碟子里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得慢.B、同样湿的衣服挂有风的地方干快,挂在没风的地方干得慢.21\nC、晒粮食时,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干得快.D、将手伸入水中后取出来判断风向.你认为能说明蒸发快慢与气流有关的实验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3)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小田同学从91℃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①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大小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是:沸腾时是__________图(选填“a”或“b”)②小田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时间/min01234567温度/℃9193959799999999③在4min到7min这段时间内,酒精灯要持续进行加热,这说明水在沸腾时需要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20.明亮为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的特定,在实验室进行了探究实验.根据测量结果他画出了相关图象,如图所示.(1)该实验中选用的固体颗粒__________(选填“粗”或“细”)一些实验效果更好,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A.由下向上组装B.由上向下组装(2)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非晶体”),在2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态(选填“固”、“液”、“固液共存”)(3)4min时该物质的内能__________8min时物质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这是因为__________.(4)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__________段吸收的热量较多,这说明该物质固态的比热容__________液体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等于”)21.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两个实验小组参照教材上探究水和煤油吸热本领大小实验的方案,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类似实验:(1)他们在实验前准备了火柴、酒精灯、烧杯、沙子、水、搅棒、铁架台、石棉网.除此之外,一定还需要的主要测量器材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21\n(2)在此实验中,可以用__________(填“温度升高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热的多少.(3)在两烧杯上方分别盖上带孔的塑料片,过一会儿发现装水烧杯上的塑料片内侧有小水珠出现,用手摸两个塑料片,发现__________(填“沙子”或“水”)烧杯上方的塑料片温度比较高,原因是__________.(4)两小组获得的实验结论分别是:①等质量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沙子的时间__________(填“长”或“短”).②等质量的沙子和水加热相同的时间,沙子的温度上升得__________(填“多”或“少”).说明水的吸热本领更强.(5)实验中有不少仔细的同学还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4)中的②的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6)你认为实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四、计算题(第22题6分,第23题8分,第24题8分,共22分)22.干泥土的比热容是0.84×103J(kg•℃),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2kg的干泥土温度降低20℃,放出的热量是多少?这些热量可使2kg的水从20℃升温到多少℃?23.液化石油气的热值高达4.9×107/kg,一些不法商贩为谋取暴利,常将液化石油气与价格低廉、热值仅为2.9×107J/kg的二甲醚混合装入钢瓶内销售给客户.重庆市质监局对某液化石油气站销售的瓶装燃气进行检测: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体积为0.1m3的容器内装满水,已知水的初始温度为30℃,用高效炉灶燃烧瓶内燃气加热容器中的水直至恰好沸腾,瓶内液化石油气消耗了1.2kg.通过高效炉灶,水能吸收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7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水=4.2×103J/(kg•℃),问:(1)容器内水的质量?(2)容器内的水加热至沸腾时需要吸热多少?(3)该液化石油气站销售的瓶装液化石油气有无掺混二甲醚?24.重庆八中的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沙石和某种液体谁的吸热本领大”时,选用了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都是100g的砂石和液体加热.他们绘制出砂石与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酒精的热值是3×107J/kg,加热时酒精灯平均每分钟消耗1g酒精,已知沙子的比热容是0.92×103J(kg•℃)那么请问:21\n(1)加热2min时,砂石吸收了多少热量?(2)试求出该液体的比热容.(3)酒精完全燃烧过程中热量的利用率(效率)是多少?21\n2022-2022学年重庆八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温度最接近25℃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B.洗澡水的温度C.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D.重庆夏季的最高气温【考点】温度.【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或环境温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重庆八中初2022级初三(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80分【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错误;B、洗澡水的温度要略高于人体的体温,也就是要大于37℃;故B错误;C、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5℃左右,所以考场里空气的温度应该在25℃左右,故C正确;D、重庆夏季的最高气温可达40℃﹣50℃,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2.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B.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电风扇将空气吹成了冷风C.放在卫生间的固体清新剂,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它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10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2)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4)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降低而降低;【解答】解:A、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的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A错误;B、电风扇吹出的风加快了身体周围的空气流速,从而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时会从身上吸收热量,从而感到身上很凉爽;故B错误;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升华为气体跑掉了,故C错误;D、在高山上烧水,水温低于100℃就沸腾了,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故D正确.故选:D.21\n【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于物态变化、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3.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能镀上去的原因是()A.金属粘到玻璃镜头上的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D.金属凝固到玻璃镜头上【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专题】应用题.【分析】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解答】解: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固态的金属直接变为了金属蒸汽,这是一种升华现象;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受冷变为固态的金属膜,这是一种凝华现象.所以这层膜镀的产生是先升华后凝华.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升华和凝华现象,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要有所了解.4.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深秋淸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C.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D.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物态变化,生活中看到的各种“白气”,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形成的,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生活中的“白气”是液态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的现象,都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A、演出时舞台上出现的“白气”,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B、河面上出现的“白气”,是河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空气后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C、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的“白气”,是壶中高温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喷出壶嘴后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D、冰棍周围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棍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点评】该题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情况,解题的关键是先搞清楚变化前后物体的状态,再确定物态变化名称.5.下列发生物态变化时在放热的是()21\nA.初冬,田野里出现了霜B.房里,敞口瓶中的花露水蒸发C.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D.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2)先根据现象辨别属于哪种物态变化,然后再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解答】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放热,故A正确;B、房里,敞口瓶中的花露水蒸发属于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汽化吸热,故B错误;C、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是因为冰块熔化会吸热,使饮料的温度降低,故C错误;D、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热,故C错误.故选:A.【点评】解此题的难点:一是对于物态变化种类的判断,二是对于物态变化对应的吸放热的记忆.6.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B.比热容不变,温度不变C.比热容变小,内能变小、温度都不变D.比热容变大,温度不变,内能变大【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比热容的概念.【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机、热值.【分析】冰在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热,所以内能增加,水的比热容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比热容变化.【解答】解: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由于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物质所处的状态有关,当冰熔化成水后,比热容变大;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熔化过程的特点及不同物质比热容不同.7.《舌尖上的中国》聚焦普通人家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是一盘我们冬天特别爱吃的莴笋炒腊肉,对烹制过程中所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A.冬天腌制腊肉需要较长的时间,说明分子在低温下没有做无规则的运动B.炒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21\nC.放入锅中爆炒,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莴笋和腊肉的内能增加D.上桌时散发出浓浓的香味,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考点】分子的运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铁的导热性好,是制作煎锅的主要原因.【解答】解:A、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低,分子运动的较慢,故A错误;B、炒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导热性好的特点,故B错误;C、放入锅中爆炒,主要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莴笋和腊肉的内能增加,故C错误;D、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上桌时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分子的运动、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及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属于基础题.8.如图所示实验,在橡胶塞受到水蒸气的压力而冲出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的温度升高B.水蒸气对木塞做功,内能增加C.酒精灯中酒精燃烧的过程中,酒精的热值变小D.此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1)物体对外做功,其自身的内能会减小,温度降低,这一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其质量和燃烧情况无关.【解答】解:AB、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AB错误;C、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酒精灯中酒精燃烧的过程中,酒精的热值不变,故C错误;D、橡胶塞受到水蒸气的压力而冲出的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故D正确.故选D.【点评】该题考查了做功改变内能的应用、热值概念的理解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题.9.有A、B、C三个轻小物体,为判断三个物体带电情况,将三个物体分别互相靠近,发现AB间吸引,BC间排斥,AC间吸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带异种电荷B.B、C带同种电荷C.A、C带异种电荷D.A、B、C均带电21\n【考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专题】电流和电路.【分析】(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带电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解答】解:A、B、C三个轻小物体,BC间排斥说明两个物体都带电且带同种电荷;AB间吸引,说明A不带电或带与B不同的电荷;AC间吸引,说明A不带电或带与C不同的电荷;综上所述,BC带同种电荷,A不带电或带与BC不同的电荷,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是一道很好的题目.10.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越多,温度越高B.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变小C.物体内能减少时,一定对外做功D.10℃的物体一定比0℃的物体内能大【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1)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不一定是由物体吸热或温度升高引起的.(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二者是等效的.【解答】解: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B、一个物体温度降低了,可能是对外界做了功,也可能是物体放出了热量,则它的内能减少,故B正确.C、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二者是等效的,因此物体内能减少时,可能是对外做功,也可能是发生热传递,故C错误.D、影响内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体积和温度,由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不确定,则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即10℃的物体不一定比0℃的物体内能大,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的理解以及内能、温度与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掌握,是中招的热点.11.下列有关电学知识说法中,正确的是()A.玻璃棒与任何物体摩擦后一定带正电B.一个带正电的物体能够吸引另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一定带负电C.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负电,是因为头发得到了电子D.验电器金属箔片带负电荷张开,用一物体与它的金属球接触后,发现箔片先闭合后又张开,则一定可以判断该物体带正电荷【考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摩擦起电的实质.【专题】电流和电路.【分析】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荷的转移;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1\n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解答】解:A、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失去电子,带正电,并不是与所有的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故A错误;B、一个带正电的物体能够吸引另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故B错误;C、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负电,是因为头发失去了电子,故C错误;D、验电器金属箔片带负电荷张开,用一物体与它的金属球接触后,发现箔片先闭合后又张开,则一定可以判断该物体带正电荷,先中和掉负电荷后,又由于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点的总和应用能力.12.质量不同的铝块和铜块从同一高度下落,落下时重力做功(W=mgh)的12%转化为各自的内能(Q=cm△t),则它们升高的温度△t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物体体积的大小B.物体比热容的大小C.物体初始温度的高低D.物体质量的大小、比热容的大小【考点】比热容的概念.【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分析】根据公式W=Gh=mgh可求物体下落过程中做的功;根据Q=cm△t=12%W可分析升高的温度与哪个因素有关.【解答】解:物体从高处落下时重力做功为W=Gh=mgh,其12%转化为各自的内能,则有Q=12%W,即:cm△t=12%mgh,△t=,铝块和铜块的高度相同,所以物体升高的温度△t与物体比热容的大小有关,比热容越大,升高的温度越低.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功和热量公式的灵活应用,难度不大.二、填空题(毎空1分,共11分)13.体温计有一个特殊结构是缩口,某体温计的示数是38℃,读做:38摄氏度,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7℃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是38℃.【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体温计有一个特殊的结构,就是它的缩口.水银膨胀时可以通过缩口向上沿伸,但在收缩时却无法通过缩口回到液泡中,因此,示数为38℃的体温计,它的温度如果不甩,只能上升不会下降.【解答】解:体温计有一个特殊的结构,就是它的缩口;38℃读作38摄氏度;体温计的缩口使水银不可能自已回到液泡中,因此只能升高,不会下降.用这支体温计测37.7℃的病人时,其示数仍为38℃.故答案为:缩口;38摄氏度;38.21\n【点评】认识体温计“缩口”这一特殊结构的作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4.课间休息时许多同学会用瓶壁较薄的空矿泉水瓶做这样的游戏,如图所示:首先旋紧瓶盖,接着两手分别握住瓶的上、下部分,使劲拧瓶的下部,使其严重变形压缩瓶内空气,这时瓶内气体内能增加;然后迅速旋开瓶盖,可看到瓶盖飞出数米远,同时瓶口和瓶内出现白气,这是因为瓶内气体膨胀对瓶盖做功,瓶内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内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选填“增加“、“降低”或“不变”)【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本题抓住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压缩气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温度降低;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解答】解: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压缩气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温度降低.压缩瓶内空气,瓶内空气的内能增加;迅速旋开瓶盖,可看到瓶盖飞出数米远,瓶内气体对瓶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出现白雾.故答案为:增加;减小,降低.【点评】本题考查了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液化的方法.15.台式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保证电脑的稳定性,需要打开主机箱盖除尘,这是因为散热风扇的扇叶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电荷,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所以灰尘会附着在扇叶上.【考点】摩擦起电;物体带电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本题依据摩擦可以起电,带电的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的知识来填空.【解答】解:散热风扇转动的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使扇叶带上了电,带电体的性质是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所以扇叶就把灰尘吸附在表面上了.故答案为:电(或电荷,或静电);吸引.【点评】知道生活中摩擦起电的现象,知道带电体的性质,并能解释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16.已知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现在有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铜块和铅块,当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后互相接触,则铅块会吸收热量.(填“铜”或“铅”).【考点】热传递.【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21\n【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物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可以结合热量的变形公式△t=进行求解.【解答】解:已知铜和铅的质量、初温相同,且放出相同的热量,铜的比热容比铅的比热容大,由公式△t=可知,比热容越大,降低的温度越小,即最后的温度越高,所以铜的末温比铅的末温高,热量将会由铜块传向铅块;铅块吸收热量.故答案为:铅.【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物体温度变化小;变化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17.有一个体积为1dm3的空心铁球,实验时它的温度由30℃升高到40℃时吸收的热量是1.817×104J,则该求空心部分体积是0.5dm3.(空心部分吸热忽略不计,已知ρ铁=7.9×103kg/m3,C铁=0.46×103J/(kg•℃))【考点】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热量的计算.【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密度及其应用.【分析】知道铁球温度的升高值、铁的比热容和吸收的热量,利用吸热公式求铁球的质量;知道铁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铁的体积,和铁球的体积比较确定是实心还是空心,进一步求出空心体积.【解答】解:由Q吸=c铁m△t得铁球的质量:m===3.95kg,铁的体积:V铁===0.5×10﹣3m3=0.5dm3,因为V铁<V球,所以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V球﹣V铁=1dm3﹣0.5dm3=0.5dm3.故答案为:0.5.【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涉及到铁球实、空心的判断,属于难题.18.把一质量为50g温度为108℃的某金属球,投入到100g的初温为30℃水中,金属的比热为0.42×103J/(kg•℃)求:(1)不计热量的损失,它们达到热平衡后共同的温度是多少?(2)从开始投入水中到热平衡的过程中,金属球放出的热量是多少?【考点】热平衡方程的应用.【专题】计算题;比热容、热机、热值.21\n【分析】(1)根据Q吸=cm(t﹣t0)表示出水吸收的热量,根据Q放=cm(t0﹣t)表示出金属球放出的热量,利用金属球放出的热量和水吸收的热量相等得出等式即可求出它们达到热平衡后共同的温度;(2)知道金属球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以及比热容,根据Q放=cm(t0﹣t)求出金属球放出的热量.【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知,不计热量的损失时:Q吸=Q放,∵Q吸=cm(t﹣t0),Q放=cm(t0﹣t),∴c水m水(t﹣t水)=c金m金(t金﹣t),即:4.2×103J/(kg•℃)×0.1kg×(t﹣30℃)=0.42×103J/(kg.℃)×0.05kg×(1080℃﹣t),解得:t=80℃;(2)从开始投入水中到热平衡的过程中,金属球放出的热量:Q放=c金m金(t金﹣t)=0.42×103J/(kg.℃)×0.05kg×(1080℃﹣80℃)=2.1×104J.答:(1)不计热量的损失,它们达到热平衡后共同的温度是80℃;(2)从开始投入水中到热平衡的过程中,金属球放出的热量是2.1×104J.【点评】不考虑热量损失时,找出吸收热量的物体,找出放出热量的物体,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解方程求出结果.三、实验探究题(19题6分,20题8分,21题9分,共23分)19.(1)读出下面图1几种情况下的温度值:甲﹣12℃,乙39.3℃.(2)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气流的关系,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A、同样多的水,倒在碟子里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得慢.B、同样湿的衣服挂有风的地方干快,挂在没风的地方干得慢.C、晒粮食时,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干得快.D、将手伸入水中后取出来判断风向.你认为能说明蒸发快慢与气流有关的实验是BD(选填字母).(3)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小田同学从91℃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①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大小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是:沸腾时是a图(选填“a”或“b”)②小田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99℃.时间/min01234567温度/℃9193959799999999③在4min到7min这段时间内,酒精灯要持续进行加热,这说明水在沸腾时需要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21\n【分析】(1)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并注意区分零上或零下;(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其中,液体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3)沸腾是从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水沸腾以后,继续加热温度保持到沸点不变,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水在水沸腾时,温度不再变化,但是仍需吸热.【解答】解:(1)在甲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20”在“0”的左侧,说明温度低于0℃,为﹣13℃;在乙温度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38”在“39”的左侧,液柱最末端在两者之间,说明温度高于0℃,为39.3℃.(2)A、同样多的水,倒在碟子里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得慢.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大小有关;B、同样湿的衣服挂有风的地方干快,挂在没风的地方干得慢.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气流快慢有关;C、晒粮食时,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干得快.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D、将手伸入水中后取出来判断风向.说明蒸发快慢与气流快慢有关.所以能说明蒸发快慢与气流有关的实验是BD.(2)①a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所以a是沸腾时的情况.b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减小,所以b是沸腾前的情况;②③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9℃,在水的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答案为:(1)﹣12;39.3;(2)BD;(3)a;99;吸热.【点评】①读取不同测量工具的示数时,首先要明确分度值,读数时指针与刻线相垂直;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20.明亮为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的特定,在实验室进行了探究实验.根据测量结果他画出了相关图象,如图所示.(1)该实验中选用的固体颗粒细(选填“粗”或“细”)一些实验效果更好,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A.A.由下向上组装B.由上向下组装(2)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非晶体”),在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选填“固”、“液”、“固液共存”)(3)4min时该物质的内能小于8min时物质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这是因为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21\n(4)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CD段吸收的热量较多,这说明该物质固态的比热容小于液体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等于”)【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加热物体时,内部和外部温度是不同的,外部先熔化;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2)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晶体在熔化前为固态;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熔化完后为液态;(3)晶体的熔化过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4)知道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Q=cm△t.【解答】解:(1)这个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停表,为了物体受热均匀,因此该实验中选用的颗粒细一些实验效果更好;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故组装实验器材是由下向上组装;(2)由图象知,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所以是晶体;在2min时,该物质温度达到熔点,处于固态;(3)BC段为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所以加热4min时物质的内能小于加热8min时物质的内能;(3)由图中可知:AB段和CD段,升高相同温度时,CD段加热时间长,所以CD段吸热多.这是因为,该物质在AB段是固态,在CD段是液态,液态的比热容大于固态的比热容.故答案为:(1)细;A;(2)晶体;固;(3)小于;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4)CD;小于.【点评】此题是晶体的熔化实验,主要探究了冰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同时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对晶体的熔点和熔化过程中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21.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两个实验小组参照教材上探究水和煤油吸热本领大小实验的方案,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类似实验:(1)他们在实验前准备了火柴、酒精灯、烧杯、沙子、水、搅棒、铁架台、石棉网.除此之外,一定还需要的主要测量器材是温度计和秒表.(2)在此实验中,可以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填“温度升高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热的多少.(3)在两烧杯上方分别盖上带孔的塑料片,过一会儿发现装水烧杯上的塑料片内侧有小水珠出现,用手摸两个塑料片,发现水(填“沙子”或“水”)烧杯上方的塑料片温度比较高,原因是液化要放热.(4)两小组获得的实验结论分别是:①等质量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沙子的时间短(填“长”或“短”).②等质量的沙子和水加热相同的时间,沙子的温度上升得多(填“多”或“少”).说明水的吸热本领更强.(5)实验中有不少仔细的同学还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4)中的②的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沙子的导热性能比较差.(6)你认为实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是:酒精灯的火焰很难控制到一样大、热量散失不一样大.21\n【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根据实验原理与需要测量的量确定实验器材.(2)用相同的酒精灯对物体进行加热,在相等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越长,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可以用加热时间长短反应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3)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据此分析答题.(4)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答题,得出结论.(5)根据导热能力的强弱分析答题.(6)从热源、热量散失等方面分析答题.【解答】解:(1)实验过程需要测量水与沙子的温度,因此需要用到温度计,用相同的酒精灯对水与沙子加热,加热时间的长短可以反应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因此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加热时间,因此需要用到秒表.(2)在此实验中,可以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热的多少.(3)水加热发生汽化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塑料片要发出热量发生液化,因此水烧杯上方的塑料片温度比较高.(4)由实验可知,①等质量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沙子的时间短.②等质量的沙子和水加热相同的时间,沙子的温度上升得多.说明水的吸热本领更强.(5)由于沙子的导热性能比较差,开始加热时,沙子受热不均匀,沙子上部温度低于下部温度,温度计示数较小,因此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4)中的②的结论不符.(6)由于酒精灯的火焰很难控制到一样大、热量散失不一样大,会导致实验误差.故答案为:(1)温度计;秒表;(2)加热时间的长短;(3)水;液化要放热;(4)①短,②多;(5)沙子的导热性能比较差;(6)酒精灯的火焰很难控制到一样大、热量散失不一样大.【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器材、实验分析等问题,知道实验原理、应用控制变量法即可正确解题.四、计算题(第22题6分,第23题8分,第24题8分,共22分)22.干泥土的比热容是0.84×103J(kg•℃),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2kg的干泥土温度降低20℃,放出的热量是多少?这些热量可使2kg的水从20℃升温到多少℃?【考点】热量的计算.【专题】应用题;比热容、热机、热值.【分析】由比热公式可求得泥土温度降低时放出的热量;再由比热公式变形可求得水升高的温度,则可求升温后的水温.【解答】解:干泥土降温后放出的热量为:Q=c泥土m泥土△t泥土=0.84×103J/(kg•℃)×2kg×20℃=3.36×104J;水吸收的热量Q吸=Q=3.36×104J,21\n由Q吸=cm△t得水升高温度:△t水===4℃.则水的终温:t=t0+△t水=20℃+4℃=24℃;答:2kg的干泥土温度降低20℃,放出的热量是3.36×104J;这些热量可使2kg的水从20℃升温到24℃.【点评】本题考查比热公式及变形公式的应用,应用时要注意科学记数法的计算方法和公式的灵活运用.23.液化石油气的热值高达4.9×107/kg,一些不法商贩为谋取暴利,常将液化石油气与价格低廉、热值仅为2.9×107J/kg的二甲醚混合装入钢瓶内销售给客户.重庆市质监局对某液化石油气站销售的瓶装燃气进行检测: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体积为0.1m3的容器内装满水,已知水的初始温度为30℃,用高效炉灶燃烧瓶内燃气加热容器中的水直至恰好沸腾,瓶内液化石油气消耗了1.2kg.通过高效炉灶,水能吸收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7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水=4.2×103J/(kg•℃),问:(1)容器内水的质量?(2)容器内的水加热至沸腾时需要吸热多少?(3)该液化石油气站销售的瓶装液化石油气有无掺混二甲醚?【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热量的计算.【专题】计算题;比热容、热机、热值;密度及其应用.【分析】(1)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求得水的质量;(2)根据表格中数据,由Q=cm△t求出水吸收的热量;(3)由效率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燃气是释放的热量,由热值公式求出燃气的热值,最后判断是否掺混二甲醚.【解答】解:(1)由ρ=可得:水的质量m=ρV=1.0×103kg/m3×0.1m3=100kg;(2)水升温所吸收的热量:Q吸=cm△t=4.2×103J/(kg•℃)×100kg×(100℃﹣30℃)=2.94×107J;(3)燃气释放的热量:Q放===4.2×107J;由Q=mq可得,瓶内燃气的热值:q===3.5×107J/kg,瓶内燃气的热值小于石油液化气的热值,因此瓶装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答:(1)水的质量是100kg;(2)水吸收了2.94×107J热量;(3)该液化石油气站销售的瓶装液化石油气有掺混二甲醚.【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水吸收的热量、燃气的热值、判断燃气有无掺杂等问题,应用热量公式与热值公式即可正确解题,难度不大.21\n24.重庆八中的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沙石和某种液体谁的吸热本领大”时,选用了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都是100g的砂石和液体加热.他们绘制出砂石与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酒精的热值是3×107J/kg,加热时酒精灯平均每分钟消耗1g酒精,已知沙子的比热容是0.92×103J(kg•℃)那么请问:(1)加热2min时,砂石吸收了多少热量?(2)试求出该液体的比热容.(3)酒精完全燃烧过程中热量的利用率(效率)是多少?【考点】热量的计算;比热容的概念.【专题】计算题;信息给予题;比热容、热机、热值.【分析】(1)用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沙子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水和沙子在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再利用公式△t=分析砂石的图象;从图象可知,加热满2min,砂石的温度从20℃上升到270℃,从而可知砂石的温度变化,已知砂石的质量和比热容,可利用公式Q吸=cm△t计算砂石吸收的热量;(2)液体吸收的热量与砂石相同,由b图可知液体升高的温度,利用c=计算液体比热容;(3)已知酒精灯平均每分钟消耗1g酒精,便可以计算出给水加热8min时间消耗的酒精,已知酒精的热值,可利用公式Q放=mq计算热量,利用液体的质量、比热容,温度变化量计算出吸收的总热量,利用η=计算效率.【解答】解:(1)图a表示的是沙子吸热升温的过程,因为沙子和水的质量相等,吸收相同热量时,沙子的比热容比水小,从公式△t=可知,沙子温度升得多,所以图a表示的是沙子吸热升温的过程.c砂石=0.92×103J/(kg•℃),砂石的质量m砂石=100g=0.1kg,砂石温度升高度数:△t砂石=270℃﹣20℃=250℃,砂石吸热的热量:Q砂吸=c砂石m砂石△t砂石=0.92×103J/(kg•℃)×0.1kg×250℃=23000J;(2)液体2min吸收的热量:Q液吸=Q砂吸=23000J,液体升高的温度△t液体=70℃﹣20℃=50℃,21\n液体的比热容c液===4600J/(kg•℃);(3)酒精灯平均每分钟消耗1g酒精,加热8min时间消耗的酒精为:m=1g×8=8g=8×10﹣3kg,酒精燃烧放出的总热量:Q放′=mq=8×10﹣3kg×3.0×107J/kg=2.4×105J,液体吸收的总热量:Q吸′=c液m液(t′﹣t0)=4600J/(kg•℃)×0.1kg×(100℃﹣20℃)=36800J;加热效率:η=×100%=×100%≈15%.答:(1)水吸收了23000J的热量;(2)液体的比热容为4600J/(kg•℃);(3)加热效率为15%.【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效率公式、热值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从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搜集有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