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9、10、11、12四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关于伽俐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哪个过程是他的探究过程()A、猜想——问题——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B、猜想——问题——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C、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D、问题——猜想——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2.如图所示,物体A分别与水平面、竖直墙面以及物体B发生接触,所有的接触面均光滑,A,B均静止,则( )A.物体A受四个力作用B.物体A受三个力作用C.物体B受三个力作用D.物体A和物体B均受二个力作用3.物体在做以下各种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C.自由落体运动 D.竖直上抛运动4.质量为m的木块沿倾角为θ的斜面匀速下滑,如图所示,那么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方向是( ).A.沿斜面向上B.垂直于斜面向上C.竖直向上D.沿斜面向下5.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m,根据这一关系式可以知道,物体速度为零的时刻是()A、24sB、16sC、8sD、1.5s6.一个铁钉与一根鸡毛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总是铁钉先落地,这是因为()A.铁钉比鸡毛重;B.铁钉比鸡毛密度大;C.铁钉下落的加速度比鸡毛下落的加速度大。D.鸡毛受到的空气阻力大;7.如图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t2=2t1,t3=3t1。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位移时间(s—t)图像表示出来,下列四幅图像中正确的是( )6\n8.运动员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上攀和匀速下滑时,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为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上,向下,=B。向上,向上,=C.向下,向上,>D.向下,向下,>9.将一物体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从抛出开始计时,当物体运动至抛出点上方15m处所经历的时间是()A.4sB.3sC.2sD.1s10.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2s内和第3s内速度方向相反B.第2s内和第3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第3s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D.第5s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11.如图所示,A、B两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一起以相同的速度沿F方向做匀速运动,关于A物体和B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物体不受摩擦力B.B物体受到静摩擦力,且方向与F方向相反C.B物体受到A物体对它的静摩擦力,且方向与F方向相同D.A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滑动摩擦力,且方向与F方向相反12.如图所示,重50N的物体A放在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上,有一根原长为10cm,劲度系数为800N/m的弹簧,其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连接物体A后,弹簧长度伸长为14cm,现用一测力计沿斜面向下拉物体,若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0N,当弹簧的长度仍为14cm时,测力计的读数可能为( )(sin37°=0.6,cos37°=0.8)A.0NB.10NC.20ND.30N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13.①.某同学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步骤如下:(1)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2)将接有重物的纸带沿竖直方向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3)先,再释放纸带。(4)获得点迹清晰的几条纸带②.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6\nA.天平B.秒表C.刻度尺③.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源为__________.(填“直流电”或“交流电”)④.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与重物相连的是纸带的_______端(填甲或乙)⑤.纸带上1—9各点为计时点,则下落重物的加速度为_________m/s2(计时周期为0.02s).2、3两点间距离为3.92㎝,7、8两点间距离为2.04㎝.14.(6分)“验证力的平形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实-2-6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力 。(2)本实验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3)实验中不能减小误差的措施是( )A.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尽量大些B.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要尽量大些C.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筋、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3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15、(6分)一些同学乘坐火车外出旅游。当火车在一段平直轨道上匀加速行驶时,一同学提议说:“我们能否用身边的器材测出火车的加速度?”许多同学参与了测量工作,测量过程如下:他们看着窗外相隔100m的路标,用手表记录到火车从第一根路标运动到第二根路标的时间为5s。若已知火车经过第一根路标时的速度v0=15m/s,请根据他们的测量情况,求:(1)火车加速度a的大小;(2)火车到达第二根路标时速度v的大小。6\n16.(9分)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g取10m/s2)(1)当物体受到5N的水平拉力时,物体依然静止,此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2)当物体相对于地面运动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⑶给物体施加一个与水平方向成斜向右上的拉力,使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向右运动,拉力大小是多少?(sin=0.6cos=0.8)17、(9分)用穿过钢管的绳索吊起钢管,钢管重1.8×104N,长2m厚度可略去不计,如图所示,绳索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5×104N,绳索全长至少要多长?挂钩挂在绳子中间。18.(12分)直线公路上有一列汽车车队以10m/s的速度正在匀速向前行驶,相邻车间距为25m,后面有一辆摩托车以20m/s的速度同向行驶,当它距离车队最后一辆车25m时开始刹车,以0.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摩托车在车队旁边行驶而过,设车队车辆数足够多,摩托车和汽车本身长度忽略不计,求:⑴摩托车从开始减速到停下前进的距离和所用时间。⑵摩托车从赶上最后一辆车到离开最后一辆车,共经历多长时间?⑶摩托车最多赶上几辆汽车?最多与车队中汽车相遇几次?6\n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答案一、填空题题号123456答案CDACCC题号789101112答案CBBDBCDADABC二、实验题13、⑴接通电源⑵C⑶交流⑷乙⑸9.414、⑴F,⑵B⑶AB三计算题15、由X=V0t+at2有=2m/s2————3分由Vt=V0+at=25m/s——————3分16、⑴由二力平衡f=F=5N————2分⑵由f=μFN=μmg=10N————3分⑶物体受力如图Fcos370-f=0FN+Fsin370=mgF=μFN得F===9.1N---------4分17、设绳子与钢管间的夹角为θ,绳子上的拉力为T有2Tsinθ=mg-----2分T=≤1.5×104sinθ≥0.6-------3分又设管端到挂钩间的绳子长为LSINθ=≥0.6得L≥1.25m------2分则绳子长最少不得小于2L+2=4.5m-------2分18、⑴由V=at,t=V/a=40s--------2分X=Vt/2=400m------2分⑵当摩托车减速到与车队速度相等时前进距离为X1==300m,用时t==20s车队前进距离X2=Vt=200m,相对位移L=X1-X2=100m6\n此后摩托车还能运动40-20=20s显然当车队反超摩托车时所用时间要少于20s由于接下来的相对位移为100-25=75m设所用时间为t,有Vt,-(Vt,-at,2/2)=75,t,=10s摩托车赶上最后一辆车所用时间为T,有VMT-aT2/2-VQT=25解得T=()s总共经历时间为20+10-(20-10)=20s--------6分⑶赶上车辆数n=100/25=4与车相遇7次------2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