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2022级高三上半期考试化学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Cl35.5Fe56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7.1g氯气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束为0.2×6.02×1023B.VLa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若Fe3+的数目为6.02×1023,则Cl﹣的数目大于3×6.02×1023C.标准状况下,22.4LNO和11.2LO2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总数为1.0×6.02×1023D.工业用电解法进行粗铜精炼时,每转移1mol电子,阳极上溶解的铜原子数为0.5×6.02×10238.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所得结论均合理的是()选项离子方程式结论AAgCl(s)+I﹣(aq)AgI(s)+Cl﹣(aq)溶解度:AgI>AgClBFe2++H2O2+2H+===Fe3++2H2O氧化性:H2O2>Fe3+CCO32﹣+CO2+H2O===2HCO3﹣稳定性:HCO3﹣>CO32﹣DNH3+H3O+===NH4++H2O得质子能力:NH3>H2O9.将4molA(g)和2molB(g)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H<0,经2秒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B.达到平衡状态时,升高温度,则该化学平衡向左移动,同时化学平衡常数K也减小C.达到平衡状态时,增加A物质的量,A和B转化率都提高D.当各物质浓度满足c(A)=2c(B)=c(C)时,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10.常温下,对pH=10的NaHCO3溶液汇总,各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分析正确的是()A.c(CO32-)>c(H2CO3)B.c(Na+)>c(HCO3-)>c(H+)>c(OH-)C.c(Na+)+c(H+)=c(HCO3-)+c(CO32-)+c(OH-)D.c(Na+)=c(HCO3-)+c(CO32-)+c(H2CO3)11.根据右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微粒组是()A.H2CO3、HCO-3、CH3COO-、CN-B.HCO-3、CH3COOH、CN-、CO2-3-8-\nC.HCN、HCO-3、CN-、CO2-3D.HCN、HCO-3、CH3COO-、CN-12.一定温度下,将1molA(g)和1molB(g)充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在t1时达到平衡:A(g)+B(g)xC(g)+D(s),在t2、t3时刻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C(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t1~t3间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均为0.25 B.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 C.t3时刻改变的条件是移去少量物质DD.反应方程式中x=213.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滴加0.1mol·L﹣1的NaOH溶液。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可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B.a点的溶液中:c(H+)=c(Cl﹣)+c(HClO)+c(OH﹣)C.c点所示溶液中:c(Na+)=2c(ClO﹣)+c(HClO)D.由a点到b点的过程中,溶液中减小二、选择题: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第II卷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隔试题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26.(14分)SO2和NOx都是大气污染物。(1)将NO2变成无害的N2,要找到适合的物质G与适当的反应条件,G应为_______(填写“氧化剂”或“还原剂”)下式中X必须为无污染的物质,系数n可以为0。NO2+GN2+H2O+nX(未配平的反应式)。下列化合物中,满足上述反应式中的G是(填写字母)。a.NH3b.CO2c.SO2d.CH3CH2OH(2)采取还原法,用炭粉可将氮氧化物还原。已知:N2(g)+O2(g)=2NO(g)ΔH=+180.6kJ·mol-1C(s)+O2(g)=CO2(g)ΔH=-393.5kJ·mol-1则反应C(s)+2NO(g)=CO2(g)+N2(g)ΔH=________kJ·mol-1。(3)利用氨水可以将SO2和NO2吸收,原理如下图所示:氨水SO2NH4HSO3溶液NO2N2铵盐溶液NO2被NH4HSO3溶液吸收的离子方程式是。浓度均为0.1mol/L的NH4HSO3溶液和NH4HSO4溶液中c(NH4+)相比较,NH4HSO3______NH4HSO4。(选填“>”、“<”或“=”)-8-\n(4)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电极均为惰性电极)也可吸收SO2,并用阴极排出的溶液吸收NO2。较浓H2SO4稀H2SO4+SO2S2O42-HSO3-阳离子交换膜直流电源ab①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②在碱性条件下,用阴极排出的溶液吸收NO2,使其转化为无害气体,同时有SO32-生成。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5)SO2也可用于消除铬的毒性。六价铬的毒性大约是三价铬的100倍,二氧化硫还原法是在酸性溶液中通过SO2将Cr2O72﹣还原为Cr3+,然后再加碱将Cr3+沉淀,已知常温下Ksp[Cr(OH)3]=10﹣32,要使c(Cr3+)沉淀完全(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1),溶液的pH应升高到______。27.(14分)纳米材料TiO2在涂料、光催化、化妆品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制备纳米TiO2的方法之一是TiCl4在加热条件下水解生成TiO2·xH2O,经过过滤、水洗除去其中的Cl-,再经烘干、焙烧除去水分,最后得到粉体TiO2。可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粉体中TiO2的质量分数;在一定条件下,将粉体溶解并将溶液中的Ti2+氧化为Ti3+,再以KSCN溶液作指示剂,用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Ti3+,至全部转化成Ti4+。【注:NH4Fe(SO4)2是一种复盐,含有两种阳离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TiCl4水解生成TiO2·xH2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检验TiO2·xH2O中Cl-是否被洗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配制NH4Fe(SO4)2标准溶液时,加入一定量稀H2SO4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的仪器除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量筒外,还需用到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4)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滴定分析时,称取TiO2(摩尔质量为Mg·mol﹣1)粉体试样wg,消耗VmLcmol·L-1NH4Fe(SO4)2标准溶液。则TiO2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6)判断下列操作对TiO2质量分数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①若在配置标准溶液过程中,烧杯中的NH4Fe(SO4)2溶液有少量溅出,使测定结果________。②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时测定结果________。28.(15分)冬季是雾霾天气高发的季节,其中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是造成雾霾的原因之一。(1)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2CO(g)2CO2(g)+N2(g)-8-\n①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8molNO和1.2molCO,开始反应至2min时测得CO转化率为20%,则用N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N2)=_____________②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以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则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P=______________③该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H_______0(填“>”、“<”)④在某一绝热、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CO发生上述反应,测得正反应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已知:t2﹣t1=t3﹣t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编号)A.反应在c点未达到平衡状态B.反应速率a点小于b点C.反应物浓度a点大于b点D.NO的转化率:t1~t2>t2~t3(2)使用甲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某化工厂用水煤气为原料合成甲醇,恒温条件下,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到达平衡时,测得CO、H2、CH3OH分别为1mol、1mol、1mol,容器的体积为3L,现往容器中继续通入3molCO,此时v(正)_______v(逆)(填“>”、“<”或“=”),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3)二甲醚也是清洁能源。用合成气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二甲醚的反应原理为:2CO(g)+4H2(g)CH3OH(g)+H2O(g)已知一定条件下,该反应中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投料比[n(H2)/n(CO2)]的变化曲线如图1:图1图2①a、b、c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某温度下,将某温度下,将2.0molCO(g)和6.0molH2(g)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到达平衡时,改变压强和温度,平衡体系中CH3OCH3(g)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关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A.P3>P2,T3>T2B.P1>P3,T1>T3C.P2>P4,T4>T2D.P1>P4,T2>T3③在恒容密闭容器里按体积比为1:3充入二氧化碳和氢气,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改变反应的某一个条件后,下列变化能说明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化学平衡常数K值增大D.反应物的体积百分含量增大E.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F.氢气的转化率减小-8-\n(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化学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主义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6、[化学——化学与技术](15分)由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炼制精铜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1)在反射炉中,把铜精矿砂和石英砂混合加热到1000°C左右,黄铜矿与空气反应生成Cu和Fe的低价硫化物,且部分Fe的硫化物转变为低价氧化物,该过程中两个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反射炉内生成炉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2)冰铜(Cu2S和FeS互相熔合而成)含Cu量为20%~50%。转炉中,将冰铜加熔剂(石英砂)在1200°C左右吹入空气进行吹炼。冰铜中的Cu2S被氧化成Cu2O,生成的Cu2O与Cu2S反应,生成含Cu量约为98.5%的粗铜,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____;(3)粗铜的电解精炼如右图所示。在粗铜的电解过程中,粗铜板应是图中电极____(填图中的字母);在电极d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若粗铜中还含有Au、Ag、Fe,它们在电解槽中的存在形式和位置为_____。37、[化学——理论综合](15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物质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1)氨气可以构成燃料电池,其电池反应原理为4NH3(g)+3O2(g)===2N2(g)+6H2O(g)。电解质溶液为KOH,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5℃时,将amol·L-1的氨水与0.1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①当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满足c(NH4+)>c(Cl﹣)时,则反应的情况可能为________a.盐酸不足,氨水剩余b.氨水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c.盐酸过量②当溶液中c(NH4+)=c(Cl﹣)时,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b=;(3)向BaCl2溶液中通CO2不会出现沉淀,请根据溶液中存在的平衡原理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根据相同的理由认为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也不会出现沉淀,但在实验验证中发现了异常情况,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开始并无沉淀,放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了白色沉淀,则产生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室温下,把SiO2细粉放入蒸馏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H4SiO4溶液,反应原理如下:SiO2(s)+2H2O(l)H4SiO4(aq)△H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通常情况下,改变压强对气体会产生较大影响,对固体和液体影响很小。实际上,在地球的深处,由于压强很大,固体、液体受到的压强影响不能忽略。一定温度下,在10000m以下的地球深处,上述反应进行的方向是_________(填“正方向”、“逆方向”或“不移动”),请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15分)化合物F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它的合成路线如下:-8-\n(1)化合物F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由B生成C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2)写出化合物C与乙酸反应生成酯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B)共有___________种;能与FeCl3溶液显紫色,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4)某化合物是D的同分异构体,且分子中只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任写一种)。(5)请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写出以苯酚()和CH2=CH2为原料制备有机物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H2C==CH2CH3CH2Br CH3CH2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由教师拍照提供-8-\n-8-\n-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