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一中2022——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二地理试卷第Ⅰ卷(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回答1~2题。1.若有一条河流流经乙居民点附近,则图示区域内该河流的大致流向是()A.从南流向北B.先流向南再流向西南C.先流向东北再流向北D.从西北流向东南2.根据图中信息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山顶A和居民点乙相对高差可能为600米B.丙居民点易受泥石流威胁C.两座山峰间的水平距离约6千米D.陡崖处有壮阔的瀑布景观读菲律宾附近区域等值线图,回答3~4题。3.下列关于菲律宾主要的灾害类型,组合正确的是()①台风②地震③沙尘暴④寒潮⑤滑坡、泥石流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⑤4.菲律宾东侧海域等深线分布密集,原因是位于()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C.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生长边界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12冬小麦在每年秋季播种,次年春末夏初收获。下图是某地区冬小麦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时间)日数图。读图回答5~6题。5.导致M、N两地冬小麦生育期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洋流 B.大气环流 C.地形 D.土壤6.N地与M地相比,冬小麦生产的有利条件是()A.热量充足B.降水丰富C.光照充足D.土壤肥沃右图为东北虎分布区变化图。据此回答7~8题。7.除中国,目前东北虎主要分布在()A.日本B.俄罗斯C.朝鲜D.韩国8.1900年以来,甲区域地理环境的主要变化最可能是()A.人口逐渐减少B.河流渐趋干涸C.植被逐渐稀疏D.耕地日渐退化下图为某大陆沿西海岸降水量空间变化图。完成9~10题。9.该大陆最有可能是()A.北美大陆B.亚欧大陆C.非洲大陆D.南美大陆10.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度30°~40°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B.降水量空间变化主要受地形和洋流的影响C.纬度40°~60°地区植被为落叶阔叶林D.纬度10°~30°地区流水侵蚀地貌广布12甲国乙国国界城镇自20世纪60年代,甲国开始在临近乙国边境的地区设立边境工业区,吸引乙国的企业来此投资建厂,并从乙国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组装成成品后再销往乙国。目前,这些边境工业区已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工业中心。据此完成11~12题。11.据图文资料推断,与乙国相比,甲国()A.劳动力价格较低 B.技术水平较高 C.消费市场较广 D.资金较雄厚12.甲国边境工业区的发展,提高了()A.乙国的劳动生产率B.甲国的环境质量C.乙国的就业率 D.甲国的城镇化水平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13~14题。13.图中①、②渔场的主要成因与秘鲁渔场类似的是()A.①位于离岸风引起的上升流区B.①位于大河入海口C.②位于寒、暖流交汇区D.②位于离岸风引起的上升流区14.下列与图示区域东北部多数湖泊的主要成因类似的是()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两侧湖泊B.贝加尔湖C.北美五大湖D.里海右图中的S岛曾经与西侧半岛相连,岛屿周边的海区7月份常出现浓雾。完成15~16题。15.图中东北部S岛与半岛分离的主导因素是()A.地壳运动B.海浪侵蚀C.河流侵蚀D.人类活动16.S岛周围海区出现浓雾的原因主要是()A.受东北风吹拂形成的暖流影响B.受东北风吹拂形成的寒流影响C.受西南风吹拂形成的暖流影响12D.受西南风吹拂形成的寒流影响甲乙丙乙丙图例200等高线河流气候类型界线右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完成17~18题。17.甲气候类型在西岸呈狭长形状向北延伸,影响的主要因素有()A.盛行西风、洋流B.距海远近、地形C.地形状况、洋流D.盛行西风、纬度18.图示地区河流水系的主要特征为()A.流量小、含沙量少B.水量大、水能丰富C.支流多、流域狭小D.流程短、呈平行状右图为世界某两地区区域图。读图,完成19~20题。19.甲、乙两地冬季降水较多,共同的影响因子有()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③山地地形 ④沿岸暖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甲、乙两地所在区域的耕作制度差异较大,但主要粮食作物相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光照 B.土壤C.地形 D.降水2022年12月22日,沟通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的尼加拉瓜运河正式开工建设,预计运河建成后,可通行40万吨的大型船舶,远超现有的巴拿马运河。读“远东——北美洲西部和东部航线图”,完成21~22题。21.图示远东——北美洲西部航线选择的主要原因是()A.天气条件较好B.顺风顺水航行C.开发沿线岛屿12D.航行距离较短22.尼加拉瓜运河的开通将有利于中国进口()①美国的粮食②中东的石油③巴西的铁矿石④委内瑞拉的石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读下表,完成23~24题国家城市化水平%空气污染指数(μg/m3)产业结构化石能源消耗比例%日本66.6424.901:27:7281.01德国73.7215.781:28:7179.49甲86.0419.4614:65:2151.3023.甲国最有可能是()A.美国B.中国C.巴西D.英国24.甲国城市化过程中突出的现象是()A.滞后城市化B.虚假城市化C.逆城市化D.城市中心衰落1935年,胡焕庸先生提出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一线为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据所学知识,回答25~26题。 25.黑河—腾冲线()A.与我国季风区界线基本一致 B.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基本一致C.附近集中了我国多数大城市 D.附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26.该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原因有()①西侧生态环境脆弱②西侧人口迁出数量多③东侧自然条件优越,自然灾害较少④东侧经济较发达,促使人口集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非农化率是指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当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比值(简称NU值)趋近于1.20标准值时,区域就业结构较为合理。读1992年以来我国NU值变化图,回答第27~28题。27.区域就业结构最不合理的年份是()A.1992B.1995C.2022D.202228.据材料可知()A.1992-2022年期间NU值逐年下降B.1992-1995年非农化率增速减缓C.1995-2022年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D.2022-2022年非农化率保持稳定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示意图,回答29~30题。29.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②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③该国属发达国家12④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0.阶段Ⅲ,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有()①劳动密集型产业②资源密集型产业③技术密集型产业④现代服务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甲岛屿附近海域的渔场,早在1534年被发现时,曾称为“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以走上岸”。经历几个世纪后,如今该渔场的鳕鱼资源基本枯竭。完成31~32题。31.导致甲岛附近渔场鳕鱼资源基本枯竭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北上的墨西哥湾暖流增强B.多年的过度捕捞C.被污染的圣劳伦斯河河水流入D.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减弱32.覆盖在甲岛上的自然植被主要是()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C.低矮灌木 D.针叶林 地中海沿岸地区的人们特别注重种植油橄榄和葡萄,用油橄榄榨油,用葡萄酿酒。据此回答33~34题。33.这一地区油橄榄的含油量和葡萄的含糖量都很高,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34.榨油业和酿酒业的发展,会直接刺激下列哪个产业的发展()A.粮食种植业 B.制陶业 C.建筑业 D.轮船制造业读“锋面雨带在我国年内地区推进图”,回答35~36题。1235.与图中所示内容不相符的是()A.中国冬夏季风的进退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移决定了雨带位置B.中国降水的季节变化北方大于南方C.中国降水的分布特点是南方多、北方少D.副热带高压脊的北移是连续性的,南移是阶段性进行的36.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表明()A.雨带徘徊、停滞B.冬季风势力强盛C.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D.受地形阻挡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地形剖面、气候统计图表。读图,完成第37~38题。37.下列有关秦岭说法正确的是()A.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B.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与一月均温0℃等温线和4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大致吻合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38.图中降水最多的地点,其海拔约为()A.900mB.1500mC.2800mD.3000m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读某国家因雨水浸湿造成的崩塌发生月份比重图,回答39~40题。39.该国家最有可能是()12A.荷兰B.意大利C.马达加斯加D.日本40.造成该国崩塌多发的水源主要是()A.冰雪融水B.冻土解冻水C.地下水D.锋面、台风降水第Ⅱ卷简答题(共40分)41.河南正由“传统农业大省”快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由“中国粮仓”变为“国人厨房”“世界餐桌”。2022年,河南夏粮总产量达到313亿千克,位列我国17个粮食主产省首位。与此同时,在中央提出实现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以后,郑州市已经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综合工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有色冶金工业基地、食品工业基地、大客车生产基地、煤炭工业基地、建筑和耐火材料基地以及纺织工业基地。下图为河南省简图。(1)简述在地形因素影响下,城市和铁路的分布特征。(4分)12(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河南省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4分)(3)依据材料,说明郑州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综合工业城市的优势区位因素。(4分)(4)河南的发展是我国“中部崛起”的缩影。简述中部地区的发展方向。(4分)4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为贝加尔湖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湖水清澈,湖中生活着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海豹。贝加尔湖周围共有300余条河流注入,但只有图中R河流出。材料二图中甲城是西伯利亚的大城市,工业以机械制造(重型机械、机床、电缆)为主,市内有多所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近年来吸引了大量投资。12(1)说出贝加尔湖的生态环境价值。(3分)(2)简述R河的水文特征。(4分)(3)如果从贝加尔湖引水到乙地,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哪些?(4分)43.古代阿拉伯人把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所在地区统称为马格里布地区。图形为马格里布地区示意图和该地区瓦德市的气候资料统计图,表格为示意图中①②两城市各月平均日照时数表(单位:小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月份123456789101112①5.86.57.58.59.49.610.29.98.77.66.35.8②8.18.79.610.510.711.210.29.58.98.88.18.0(1)简述甲图中断层南、北两侧的主要地形类型,并分析该断层的成因。(4分)(2)比较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冬季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5分)(3)瓦德地区种植了大量的椰枣树,请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分析椰枣树的生长习性。(4分)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二地理试卷答案1212345678910BAAAACBCDC11121314151617181920ADABADCDBD21222324252627282930DCCBDBBCBD31323334353637383940BDABDADBDD41(1)山地、丘陵地区城市数量少,密度小,铁路网稀疏;平原地区城市数量多,密度大,铁路网密集。(2)地跨暖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优越;地形相对平坦,耕地面积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政府大力支持。(3)邻近铝土矿等矿产资源,原料丰富;靠近煤矿,能源充足;重要的铁路枢纽,交通运输条件便利;城市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充足;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农业基础好,食品工业原料充足。(4)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第三产业);巩固和发展农业。42(1)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河流径流量。(2)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小;冰期长,有凌汛;含沙量小。(3)地势南高北低;线路长,工程量大,建筑投资多;纬度高,气温低,结冰期长;跨越国界调水,协调难度大。43(1)断层南侧以高原、丘陵为主;北侧以山地为主。 位于板块交界处,岩层多挤压、断裂,并产生位移。(2)冬季①地比②地日照时数少。 原因:①地比②地纬度高,冬季昼长更短;①较②地更靠近沿海,冬季受西风影响更强,阴雨天气更多;①处于迎风坡,多阴雨;①地比②地海拔低,日出较晚。(3)当地总体年均温较高,说明其耐炎热; 当地年降水量少(周边多沙漠分布),说明其耐干旱; 当地有大量盐沼分布,说明其耐盐碱,同时又喜湿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