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永顺一中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卷(理科)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1.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区域发展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唱词描绘的劳动场景处于 A.采集和狩猎阶段 B.传统农业发展阶段 C.工业化发展阶段 D.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2.读表1,关于“长三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表1 “长三角”与全国部分经济资料(2022年数据)地区GDP总值(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长三角”466723.454.442.2全国24958311.348.640.1A.“长三角”的GDP约占全国的10% B.“长三角”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C.“长三角”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D.“长三角”应降低第三产业的比重3.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开放格局的发展相比不是利用了( )A.交通便利 B.土地资源丰富C.劳动力资源丰富D.经济国际化程度高4.连续几年粮价低迷,种粮难保本,弄不好就赔线,成了大多数农民的心病。可是在洞庭湖区,却有几个种粮大户承包数千亩粮田,生产、加工一体化,获得了极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些粮食大户在粮价低迷的情况下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 )①大规模生产活动能降低生产成本②粮食加工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③他们生产的粮食价格低廉很容易销售④他们生产的粮食品质优良价格比其他农户高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5.有关我国南、北方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的石油、煤炭不如北方多,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和南部沿海各省,普遍感到能源供应紧张B.我国南方有四川攀枝花、湖北大冶、安徽马鞍山、海南石碌等大铁矿,因此,南方铁矿比北方丰富C.南方地区各河水能资源丰富,水电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D.北方森林资源丰富,特别是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是我国的天然森林宝库,因此,对这里的森林要加快采伐,充分利用读图15,回答6-7题。6\n6.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活动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B.降水减少,土地荒漠化 C. 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 D.水体污染,水资源枯竭7.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核心是 A.水资源综合开发 B.美化环境,发展旅游 C.发展高耗能工业 D.疏通河道,发展航运我国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西起新疆,东至福建和广东,2022年8月25日西段全线贯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自丹江口水库,北至京津地区,2022年12月12日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据此完成8—10题。8.西气东输工程对输出地的影响是①促进资源开发②改善基础设施③可能破坏生态环境④造成产业结构单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西气东输工程把大量的天然气输送到我国东部地区。使用天然气的城市可减轻 A.水体污染 B.土壤污染 C.大气污染 D.噪声污染10.南水北调工程对输入地------华北地区的影响是A.缓解了缺水问题B.缓和了洪涝问题C.解决了盐碱化问题D.消除了污染问题11.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部首先应向西部迁移的产业是( )①高科技产业 ②高耗能产业 ③高原料消耗产业④高污染工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回答12-13题。12.下列各项,属于人工湿地的是 A.纳木错湖 B.沿海滩涂 C.渤海 D.水稻田13.我国政府已制定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提出该“计划”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较为贫瘠 B.开发湿地的成本较高 C.粮食生产过剩 D.发挥湿地的功能和效益读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图,回答14题。6\n14.下列省区中与三个经济地带划分一致的是(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15.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 ①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 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重工业基地 ④矿产资源丰富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④16.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冬春沙尘暴天气频发,下列受沙尘暴天气危害较重的一组城市是( )A.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B.成都、武汉、南京C.沈阳、天津、青岛D.贵阳、昆明、重庆17.中国的荒漠带比世界上的荒漠带纬度位置明显偏高,其原因主要是( )A.人类活动的影响强烈B.副高位置明显偏北C.季风现象显著D.地处亚欧大陆腹地的位置和山岭的层层阻挡对比遥感图像发现,近年来我国新增土地最快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加幅度减小。读下图回答18~19题。18.黄河三角洲湿地泥沙来源主要是( )A.黄河上游泥沙B.黄土高原泥沙C.地上河河床D.渤海海底泥沙19.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幅减小带来的影响有( )A.耕地面积减少B.降黄河三角洲海岸后退加剧C.地下水位下D.土地盐碱化面积增加幅度上升读图完成20—21题20.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①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②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③园艺业比重增大④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上升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21.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主要原因是( )A.西部靠海,水源充足B.有利于保护全区环境C.有利于就近获得从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D.有利于国防安全,这里属于德国的大后方6\n 右图为“印度某工业区分布图”。读图完成22-23题22.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区最利于发展( )A.汽车工业B.纺织工业C.钢铁工业D.微电子工业23.进该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有( )①关闭传统产业,集中资本发展新兴产业 ②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转向发展农业 ③改造传统产业,扶持新兴产业 ④治理环境污染,营造绿色空间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的升级示意图,回答24-2524.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C.乡镇企业发展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25.响珠江三角洲地区轻纺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丰富的廉价劳动力B.先进的技术水平C.接近棉花产地D.接近能源基地26.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A. 恢复生态 B.梯级开发 C.资源开发 D.利用河流27.我国耕地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C.植被 D.土壤图6为 美国农业分布图(阴影部分为玉米带),图7为我国东北玉米带。读图回答28~30题。28.图6中带标号的四个地区中,种植粮食作物相同而播种时间不同的是()A.①与②B.②与④C.②与③D.③与④29.影响图6中①附近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土壤B.交通C.气候D.市场30.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有()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②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③⑤6\n二、综合题31.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1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2、图3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分析图1、图2、图3,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________盆地和________盆地。(2)指出图2所示沙尘暴的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3)在图3显示的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呈现出________的规律。32.下图1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下图2是洞庭湖1825~2022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价值和________________等经济价值。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下图为“我国煤炭资源流动空间格局图”。6\n材料二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丰富,分布广泛。长期以来,煤炭资源地区间调配呈“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近年来,为减轻煤炭运输压力,在煤炭资源输出地兴建发电厂,将煤就地转化为电能输出。(1)山西是煤炭资源的________(输出或输入)省份,江苏是煤炭资源的_________(输出或输入)省份。(2)促使我国煤炭资源跨区调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长期以来,承担煤炭资源跨区调配的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3)将煤转化为电能输出对输出地大气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煤炭资源调配对输入地能源供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加强煤炭后备资源储备区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有_________。3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1:1978、1992、2022年东、中、西部GDP及比重。GDP(亿元)占全国比重(%)1978年1992年2022年1978年1992年2022年东1819.4414757.85122022.4252.4256.8661.69中1064.697219.4350257.6230.9227.8125.41西587.663978.4425522.0116.6615.3312.90材料2:东、中、西部人均GDP及差距。GDP元/人东部为中、西部倍数1978年1992年2022年1978年1992年2022年东部463307522076中部3101731113901.491.781.94西部264149588221.752.062.50(1)材料1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经济地带________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_______________。(2)材料2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经济地带________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3)从材料1和材料2对比中可以看出,东部与中、西部GDP的人均差异要比其总量差异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材料1中说明我国各经济地带GDP所占全国比重只有________在逐年增加,而________和________则在减少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