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培正中学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Ⅰ(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城邦制D.皇帝制2.在古代中国“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3.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嫡长子继承制B.森严的等级制度C.贵族垄断政治D.排斥异姓4.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的时期是A.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5.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6.隋唐以后,统治者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是A.察举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世卿世禄7.为监察地方官吏,北宋政府设置了A.通判 B.太尉 C.殿阁大学士 D.三司使8.元朝时期吸取前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实现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其主要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B.增设参知政事C.实行行省制度D.设立军机处9.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A.军机处的设置 B.宰相制度的废除 C.南书房的设立 D.“内阁”的出现10.《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这一法典的产生源自A.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C.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D.贵族反对教皇的斗争11.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的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12.希腊文明勃兴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A.大河流域B.大陆C.重叠的山峦与海洋D.中国文化的影响13.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 A.人人平等,轮番而治B.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C.贵族统治,将军执政D.对外扩张,崇尚武力14.罗马法的法律体系形成的主要过程是A.《十二铜表法》—习惯法—《民法大全》B.《十二铜表法》—习惯法—万民法—《民法大全》 C.习惯法—《万民法》—《十二铜表法》—《民法大全》 D.习惯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民法大全》15.“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具有法律上的效力。”-8-\n它反映了罗马法 A.严格保护私有财产B.规定罪犯要负刑事责任 C.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D.认为法律代表公共意志16.为现代欧洲大陆法系奠定了基础的是A.雅典民主思想 B.罗马法 C.英法启蒙思想D.意大利的人文思想17.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质上反映了A.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结束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完全胜利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妥协D.内阁制度的形成18.美国制订1787年宪法的目的是A.加强中央政府权力B.协调当时各种社会矛盾C.确立三权分立的立法原则D.确保国家摆脱殖民统治19.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了众议院普选的选民财产资格。这说明A.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B.法国宪法根本没有什么民主性C.众议院议员需要上层人士担任D.三权分立原则得到体现20.《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德意志帝国的政体形式为A.君主立宪制B.共和制C.民主制D.君主专制二、单项选择题Ⅱ(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22.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描述西周:“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内地中学历史教材的提法是A.分封制B.封建社会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度2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24.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角度看,春秋时期“楚王问鼎”的故事根本上反映了A.楚王公开向周王挑战B.分封制遭到破坏C.宗法制受到公开挑战D.当时政局非常混乱25.《全球通史》:“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建立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D.王位世袭制确立26.“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中国古代机构应该是A.唐朝门下省B.唐朝中书省C.元朝中书省D.明朝内阁27.中国古代创立的一种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其评价有:①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度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20220220③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④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B.封国制C.内阁制D.行省制-8-\n28.下图是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实质问题的选项是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B.唐代分散相权而加强君权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29.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A.宦官专权B.内阁的作用C.六部掌握实权D.军机处的设置30.“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A.与皇帝“共治国事”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31.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①防止了大臣专权 ②强化了君主专制 ③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32.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然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该机构是A.军机处 B.内阁 C.参议院 D.中朝33.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f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34.下列不属于梭伦改革内容的是A.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B.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D.建立公民陪审法庭35.古代罗马的历史一般分为三个时期,即王政时期、共和国时代和帝制时代。随着古罗马历史的变迁,古罗马法律思想也经历了形成,发展,兴盛,衰落等几个阶段。在帝国时代,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是A.罗马平民B.罗马公民C.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自由民D.罗马统治范围内的所有居民36.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其主要理由应该是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37.《十二铜表法》最重要的历史地位是A.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B.平民利益的保护伞C.最早限制贵族特权的法律D.内容最全面的法律-8-\n38.罗马法制定的根本目的是A.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法律依据 B.为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C.为了保护私有财产 D.为了扩大帝国的势力39.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的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主要是因为罗马法中蕴含着以下哪种观念A.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B.礼不下庶人,刑不上丈夫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君权至上40.钱乘旦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而工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引发的事件是 A.《权利请愿书》出台B.《权利法案》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建立D.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41.英国学者威廉斯说,“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确定了国王不得违反的某些法规,而对其能够怎样行动却未明确规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议会有权倒阁②议会制约王权③议会拥有绝对权力④国王仍保有很大权力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2.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关是议会,所以资本主义代议制又称议会制。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有权解散议会B.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D.德意志帝国皇帝有权解散议会4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各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这一规定调和了A.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B.共和党与民主党的矛盾C.美国与英国的矛盾D.立法权与行政权的矛盾44.与英国政治制度相比,之所以说“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主要是因为 A.皇帝和宰相掌帝国行政大权 B.联邦议会权力大于帝国议会 C.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D.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45.古希腊的“民主”是指大多数人的统治,这在古希腊所有的政治学著作中是一个公认的标准。它是一种“多数表决”的民主制。近代西方民主制度是以个人主义和社会契约论为基础的,人民选举的权力机关行使民主。对比古希腊和近现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得出正确结论是 A.二者的性质相同B.两种制度下都不可能出现以权谋私 C.民主形式从直接民主到间接民主的变化D.二者的适用对象基本相同三.双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全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选对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46.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A.太尉B.御史大夫C.通判D.军机大臣47.下列措施中,对地方割据势力起到限制作用的是A.西周实行分封制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8-\nC.宋太祖派文臣任地方长官D.唐朝设置节度使48.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道:“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A.皇帝制度B.分封制C.世袭制D.宗法制49.某同学在读以下这幅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时得出了4条信息。请问他的这些信息不正确的是A.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的具体体现B.本着相互制衡的原则,参议院和众议院可以弹劾联邦法院的大法官C.内阁既向总统负责,也向国会负责D.政府各部门之间实行“分权与制衡”原则50.有人评价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时指出:“经由男性普选产生的议会要取决于民众的愿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民主的。然而国家的大臣只向皇帝负责,而不是向民选的议会负责。此外,它只是一个把各邦国的统治者结合起来的帝国,而不是把人民结合在一起的国家。”这反映了当时的德意志帝国A.没有实行联邦制B.妇女享有选举权C.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D.采用资产阶级代议制第Ⅱ卷非选择题(共分)51.(20分)政治制度建设是社会政治文明的一个基本载体。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隋唐至宋元,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高中历史《必修一》(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汉、唐、宋、明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8分)材料二-8-\n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2)依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4分)材料三对英国人来说,除了怀旧意义之外,王室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民族象征。从撒切尔到梅杰再到布莱尔,政府可以更迭,但是“正统”的王室却只有一个。在欧盟日益一体化的过程中,王室的存在,对于保持英国独立的“民族身份”将更加不可或缺。此外,王室也是政府最好的外交官之一。——瞭望东方周刊《与各国王室一同进入2022乃至2025》(3)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国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2分)概括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主要特点。(2分)材料四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4)材料四体现了怎样的治国原则?请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加以说明。(4分)-8-\n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密----------------------------------------封------------------------------------线----------------------------------------------------------广州市培正中学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答卷选择题成绩非选择题成绩总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51.(20分)(1)(8分)(2)(4分)(3)(4分)(4)(4分)广州市培正中学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参考答案-8-\n第Ⅰ卷(非选择题,共8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5AAABD6-10ABCAA11-15CCBDA16-20BCAAA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1-25CABBA26-30ADBBB31-35AAACC36-40DABCD41-45BBC三、双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46BC47BC48AC49BC50C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51.(共20分)(1)汉: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2分)唐: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2分)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相权。(2分)明:废丞相制度。(2分)(2)表现:人民主权﹑法律至上﹑任人唯贤(任意两点得4分)(3)角色:国家元首﹑民族象征﹑英联邦首脑(任意两点得2分)特点: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2分)(4)原则:分权与制衡(2分)说明:①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行使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②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③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任意一点得2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