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2年上学期扬州中学高三历史开学检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45分。12345678910AADBCDCCBD1112131415AACC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55分。16.(14分)(1)表现:出现许多地区性商业都会;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商业中心南移。(3分)(2)特点:大多形成于明朝中后期:市镇居民从业结构变化;出现雇佣劳动;专业性市镇发展为新兴城市。(4分)原因:政治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3分)(3)影响:冲击着自然经济;新的生产关系萌芽(雇佣关系)出现;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传统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冲击。(4分)17.(15分)(1)表现:首席大臣主持王室政府事务;首席大臣沟通王室政府和议会下院;担任首席大臣须得到议会多数的支持。(3分)演变:内阁从国王的御用工具发展成国王与议会共同行使权力的核心机构。(2分)(2)本质区别:内阁对议会负责而不是对国王负责;内阁首相实际掌握国家大权。(4分)推动因素:1832年的议会改革;英国政党政治的发展;王权的衰落。(3分)(3)重要意义:国王“统而不治”;进一步确定了议会主权;完善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3分)18.(14分)(13/3\n)内涵差异:清末,以忠君爱国为核心的儒家道德;民初,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中心的新道德。(2分)课程设置差异:清末,读经讲经是必修课,居于重要地位;民初,废止了读经讲经课程(或设国文取代读经讲经、中国文学)。(2分)(2)论点论据和论证清末民初的儒学地位随时代的变革而变化(2分)清末:儒学仍然得到政府的认同,但颓势难挽。(1分)(1)清末内外交困,清政府需要挽救危局。(1分)(2)在新式学堂中开设读经讲经课。试图借儒学“忠孝”等思想凝聚人心。(1分)(3)科举制度废除.儒学地位颓势难挽。(1分)民初:儒学丧失统治地位。(1分)(1)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培养公民.临时政府确立了新的教育宗旨。(2)在学校课程中.废除读经讲经内容(或设国文取代读经讲经、中国文学)。(3)西学的影响。(2分,任意两点)表述成文,字数相符,逻辑严密。(1分)19.(12分)3/3\n(1)主要政治活动:发动对外战争;颁布《民法典》。(2分)作用:捍卫和巩固了法国大革命成果;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将大革命的思想散播到欧洲各地;推动欧美各国民法典的制定。(4分)(2)形象:材料一认为拿破仑是功勋卓著而又好战的英主;材料二认为拿破仑是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英雄。(4分)主客观因素:挽救封建统治的需要;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出现。(2分)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