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一中2022届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计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1.史学界一般把哪一件事作为王位世袭制取代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的标志A.尧承禹位B.禹建夏朝C.禹死启继D.伯益继位2.《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礼乐制3.鼎(上图)是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鼎,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B.当时人们更迷信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D.当时青铜铸造业更发达4.《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5.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地进行祭拜“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关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A.既有家族等级关系,又有家族血缘关系B.政治隶属关系C.家族血缘关系D.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6.周朝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禅让制D.礼乐制7、与分封制不同,宗法制主要规定了权利和义务的A.分配问题B.继承问题C.履行职责D.范围权限-7-\n8、周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A.封邦建国,防御狄夷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以诸侯国拱卫周王室,巩固周朝统治9.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其中“商”姓来源于 A.所任官职名 B,因功得到的封地C.母亲的族姓 D.所在地方的地名10.“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中“礼”主要指A.礼仪 B.制度 C.风俗 D.贡赋11.在秦朝,采取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对于政治决策的重大意义是A.安抚群臣,为君主效力B.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C.展现民主,体现君主关怀D.进行廷辩,显示大臣才能12.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A.都是中央集权制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13.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A维护国家统一B发展社会经济C防御侵略D加强民族团结14.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A.分封制的实行B.郡县制的实行C.察举制的实行D.科举制的实行15.下列措施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是A.西汉设立中朝B.唐设三省六部C.北宋设置通判D.清朝设军机处16.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17.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7-\n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适合做这篇论文题目的是A.明清君主专制 B.古代中国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18.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B.汉.宋.明C.秦.元.清D.秦.唐.明19.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A分散丞相权力,加强了皇权B中央机构有明确分工与制约,减少决策失误C、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有利于选拔人才20.隋唐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其“完善”的含义是①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②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③地方官吏由中央统一任命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1.唐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据你猜测,这是说唐太宗的A.善于用人B.虚心纳谏C.科举取士D.勤政爱民22.右图显示的是中国古代某王朝在青藏高原没置机构加强统治。这个朝代是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23.吕思勉先生曾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和“郡县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对应的是-7-\n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24.首创于隋朝的科举制的主要进步意义在于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25.我国封建社会宰相制度确立和废止的朝代分别是A.春秋、元朝 B.秦朝、清朝 C.西汉、清朝 D.秦朝、明朝26、元朝时,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是 A.中书省B.枢密院C.宣政院D.行省27.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C.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28、我国内阁决策制度形成于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清顺治D.清康熙29、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根本上是A.因为宰相胡惟庸“谋危社稷”B.地方上设三司后,宰相职权扩大C.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D.宰相之职可以由六部替代30.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部分后,不难看出秦朝以后中央机构分工的突出特点是A.保证了贵族的特权垄断地位B.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C.儒家思想长期影响政治形态D.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皇权并重-7-\n二、非选择题(第31.32.题各20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概括其主要做法?(6分)(3)依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4分)-7-\n(4)综合材料二、三、四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4分)32.阅读材料:(20分)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至东汉末年封建统治者不断补充健全岁举孝廉的有关规定,察举标准为“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宰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遇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后汉书·左雄传》)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晋]葛洪《抱朴子·审举》材料三:隋炀帝能够在传统取士科目之外创设足以开启新局面的新科目,无论如何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刘海峰《科举制的起源与进士科的起始》材料四:汉代的察举与唐代的科举基本一致……皆朝廷统一部署下,以按科取士、考试进用为特征的官僚选拔制度。——徐连达、楼劲《汉唐科举异同论》请回答:(1).科举制形成之前,我国各封建朝代选用官吏曾采用过哪些制度?(3分)(2)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官制的基本特点。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西汉时期的主要作用。(3分)(3)根据材料二,分析汉代官制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对后世有何不利影响?(4分)-7-\n(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隋炀帝所开设的“新科目”是什么?在当时有什么有何意义”?(10分)2022届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CBCBDBBDBBBCABC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BDDBCCCAADACBCD二、非选择题(40分)31.20分(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4分)(2)不同: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失误而亡国;而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4分)做法:唐太宗:宰相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废除丞相。(2分)(3)职能:军机处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跪受笔录、传达皇命)(3分)时代特征: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3分)(4)相权逐渐遭到削弱,君权逐步强化,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并发展(4分)32.、答案:20分(1)制度:世袭制、察举制(答征辟制也可)、九品中正制。(3分)(2)注重道德修养(孝廉)、自上而下地方推荐。作用:扩大了官吏来源;巩固封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3分)(3)不重视德才,被世家大族把持,按门第标准。发展成九品中正制。(4分)(4)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10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