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时间:8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小题,每小题2分)1.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A.禅让制B.嫡长子继承制C.郡县制D.科举制2.“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宗法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3.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4.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A.建立了皇帝制度 B.实现了祖国统一C.实行三公九卿制D.修筑了万里长城5.嬴政登王位时只有13岁,大权操纵在相国吕不韦手里,他在22岁那年除掉吕不韦后,才真正掌握了秦国的政权。这段痛苦的经历在他心中难以抹去,为此他设置了A.御史大夫B.太尉C.郡守D.县令6.导游介绍古城西安民俗时说:“古代本地男子都自称为朕,后来秦始皇下令不许民间男子用此称呼,只有他自己才可以自称为朕”。这个称谓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B.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7.秦朝的郡县制比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原因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官吏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8.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受封土地为列侯。此项措施的实施使得A.汉初以来的分封制被废除B.宗法制得以重新确立C.王国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D.土地兼并更加严重9.“北宋初年于各路设置转运使,将地方上财赋收入,除一小部分留作‘诸州度支经费’-6-\n外,要全部送至京师”。北宋政府的上述做法A.进一步加剧了“冗官”局面B.对消除地方上的分裂割据有着深远影响C.有效地缓解了“冗费”现象D.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制度特色10.元代政区分划中,对京畿地区实施直接管理的机构是A.中书省 B.腹里C.宣政院D.三司11.朝廷凡有军国大事,则中书省出令,门下省封驳,尚书省受而行之,该“朝廷”应该是A.秦朝B.唐朝C.明朝D.元朝1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革过程,选官的标准也各有不同,主要有“文、武、德、才、血”等几种。如果“武”对应的是军功爵制,那么“德”指的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3.“(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作者意在表达A.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B.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C.大学士擅长玩弄权术D.大学士只是没有名义的宰相14.据《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记载:“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这样做的结果是A.军机处变为行政机构B.军机处取代了内阁和六部C.内阁的权力得到加强D.推动皇帝更加专制独断15.“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民”,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蔚蓝色的海洋成就了古希腊人民的民主,这表明A.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产生发展起决定作用B.凡是濒临海洋聚居的民族都会有民主的传统C.海洋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区文明的发展D.濒临海洋地区是民主政治发展最合适的地区16.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地治理。”这说明A.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C.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D.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17.雅典陪审法庭在审理案件时,原告和被告的发言时间用水时计(6分钟)控制,双方各发言两次,且由当堂抽签产生的水时计管理员四人负责管理。这反映了雅典陪审法庭执法过程中遵循的重要原则是A.民主B.公正C.自由D.效率18.“-6-\n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A.人民主权B.轮番而治C.君主专制D.法律至上19.《十二铜表法》成为罗马法的开端,是因为它A.是罗马过去习惯法的汇编B.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C.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D.标志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20.有学者指出:“在这样的法制基础上,帝国范围内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员的来往大为便利……罗马文化的综合统一达到前无古人之境。”材料中便利帝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法制基础”是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C.公民法D.万民法21.对于统治者和法律权威的关系,罗马皇帝说:“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而生活的。”上述言论表明A.皇权至上B.法律至上C.“朕即法律”D.人人平等22.对近代西方法律,有人曾这样评价:“当一个熟悉罗马法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毫无疑问,其他国家的法律著作也同样如此。”材料最能说明A.罗马法就是欧洲法B.英、法、德三国法律相同C.罗马法对西方各国法律产生了重大影响D.世界近代法律制度具有一致性23.程汉大在其《英国政治制度史》中称:“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下列各项,属于17世纪末这一“全新的政体”的基本特点的是 A.国王“统而不治B.内阁掌控行政C.议会主权地位强化D.内阁和议会相互制衡24..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议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的拨款,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对华宣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B.英国的国王没有对外宣战的权力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只对英王负责D.首相是国家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2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对民用船只颁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之特许证;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这一规定A.约束了总统权力B.限制外国移民进入C.清除了奴隶制度D.体现了联邦制原则2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A.总统控制议会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6-\n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27.1890年俾斯麦因为与德国皇帝意见不合而被罢免,某班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对此有以下看法,其中最准确的是A.合法B.违法C.排斥功臣D.说不清28.“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最根本的失败理由是A.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和无能B.军事技术的落后C.英国的坚船利炮D.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29.有人指出“《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咸丰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尤其是想把取消“公使驻京”作为“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贸易为条件。据此判断A.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B.清政府具有强烈的民族观念C.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思想D.清政府极力地维护国家主权30.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A.太平天国运动反对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的妥协行为B.英国的侵略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西方列强的侵略D.英国的侵略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二.非选择题(共三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图片见右)材料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材料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请回答:(1)请看材料一,图片中的人物是谁?此人向道光帝上书的目的是什么?道光帝接受他的建议了吗?为什么?(8分)(2)请看材料二,他为“国家生死”进行了哪些斗争?(4分)(3)根据以上述材料,你怎样评价林则徐?(2分)(4)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2分)-6-\n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材料二 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3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根据1875年宪法,第三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行使……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举产生,与参众两院议员一样有立法创议权,法律须经总统公布、监督并保证施行,总统签订的条约如涉及领土问题,须经议会通过……材料二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和媾和……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帝国设有内阁,只有一个首相,而首相则对皇帝负责……帝国的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帝国议会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以上材料均引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1)上述文件分别确立了两个国家的什么政体(6分)?(2)上述两文件有哪些突出不同(6分)?-6-\n高一历史参考答案1.B2.A3.B4.B5.A6.A7.D8.C9.B10.A11.B12.B13.A14.D15.A16.D17.B18.A19.C20.D21.B22.C23.C24.A25.D26.D27.A28.D29.A30.B31.答案(1)林则徐,请求严禁鸦片。接受了他的建议,原因是道光帝意识到鸦片的输入严重威胁到了清政府的统治。(8分)(2)①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②到广州查禁鸦片,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③组织虎门销烟,取得禁烟斗争的胜利。④加强了海防,使英国侵略军在鸦片战争初期在广东海面无隙可乘。(4分)(3)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2分)(4)坚决禁烟的决心和他的爱国主义精神。(2分)32.答案 (1)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9分)(2)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3分)33.答案:(1)法国的共和政体;德国的君主立宪制。(2)材料一强调了议会的权力,总统受议会制约;材料二强调了皇帝和首相及政府的权力,议会不能对他们形成制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