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特别提醒:请做在答题卷上,做在试题卷上概不给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1.“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苍穹。可怜列国奔驰苦,只博褒妃笑一场。”诗中体现出当时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内外服制C.世袭制D.分封制2.从中国第一家谱《孔子家谱》到清代皇室家谱《玉牒》,中国的家谱文化源远流长,这种重视“家谱”的情结与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关系密切A.分封制B.宗法制C.禅让制D.礼乐制度3.《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4.有论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B.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C.郡县制利于国家统一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5.“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C.宋代君相之间矛盾尖锐D.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A.扩大了官吏权力范围B.增加了官吏人才来源C.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D.加强了思想控制程度7.史载,“府有四出门,随时听事……国每有大议,天子车驾亲幸其殿,丞相所请,靡有不听。”材料所记载的现象出现在A.西汉初期 B.西汉武帝以后 C.北宋初期 D.明朝初期-6-\n8.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9.元朝在下列地方中已经开始建立行省的是①四川②陕西③河北④云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多达1660件。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后来明成祖朱棣采取的措施是A.设立中朝 B.设立丞相C.设立内阁D.设立军机处11.下列文献史料均与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关,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②“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③“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12.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13.1861年,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痛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他写道:“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此处的“文明人”指的是A.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八国联军D.英法联军14.“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5.“-6-\n自明治七年(1874年)以来,我对其垂涎达二十年,今始完全领有台湾,实大胜后所获物中之最有价值者。”(日本《太阳》月刊)材料表明A.甲午战争主要目的就是占领台湾B.《马关条约》其他条款没什么价值C.割占台湾最能反映日本经济扩张的时代特征D.日本侵略台湾是蓄谋已久的16.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前口号是“反清复明”,兴起之后提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被镇压以后,余部又提出“扫清灭洋”,这实质表明A.义和团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B.义和团缺乏统一的斗争纲领C.义和团对中外反动势力认识不断深入D.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不断变化17.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A.曾国藩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18.“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下列各项最能说明上述结论的是A.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B.向侵略者“借师助剿”C.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D.向外国侵略者保证开放中国内地19.“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A.卢沟桥事变B.一.二八事变C.九一八事变D.八一三事变20.抗战的胜利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准确含义是A.抗战是中国取得的首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B.抗战使蒋的力量受到严重的削弱C.社会各界的和平呼声日益高涨D.抗战中人民武装壮大,人民觉悟提高21.“太平世界男女同权科举,天国春秋军民协力斩顽妖。”此联是洪秀全为天京文阁殿新考时撰写的门联。下列对其所含历史信息的理解不准确的是A.描绘了太平天国定都后的斗争片段B.体现了太平天国倡导男女平等的政策C.反映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文化改革措施D.表达了要彻底击退外国侵略军的意志22.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其主要依据应是A.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B.《资政新篇》的实施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D.是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峰23.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的花。”对此,下列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列强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B.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C.革命阵营中的反动势力进攻革命派D.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6-\n24.《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25.“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这首歌诞生于下列哪一时期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C.太平天国D.抗日战争二、综合题(26题28分,27题22分,两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28分)材料一 (秦朝)“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材料三 清代学者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檐曝杂记》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是如何做到“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12分)-6-\n(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以前的朝代相比较,明清时期中央机构的变化主要有哪些?(6分)(3)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核心是什么?(2分)其发展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4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趋势是什么?(4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22分)材料一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被称为“沉睡的狮子”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清朝,与世界的预料相反,一下子就败给了新兴的日本,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其后,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回答:(1)你如何看待材料一中蒋廷黻的观点?(8分)请分别举例说明西方国家在司法和外交上对中国的不公正?(4分)-6-\n(2)材料二中所说的日清战争是指什么战争?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失败,日本胜利的主要原因?战争结局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10分)高一半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5×2=50分)1-5DBCCD6-10BABDC11-15AADCD16-20CBACD21-25DCDAB二、综合题(26题28分,27题22分,两题共50分)26题(1)秦始皇通过十年战争,灭掉六国统一全国;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中央设置丞相(或三公九卿)等官职机构,负责各项具体事务(6分)。地方实行郡县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6分)(如果有答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也可得2分,但本题得分不能超过12分)(2)明朝取消宰相职位,权分六部;明朝时期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6分)(3)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基本矛盾是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6分)趋势:皇帝专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发展,地方不断削弱。(4分)27题(1)蒋廷黻的观点是正确的,(2分)他客观地指出了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的变化(2分)。1840年前,中国自认为是天朝大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外国人,视外国为夷;(2分)1840年以后,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2分)举例:司法——鸦片战争后(或南京条约附件),外国取得领事裁判权;(2分)外交——巴黎和会上拒绝中国正当的要求,把战前德国在山东权益转交给日本。(或辛丑条约中规定直接派兵保护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拒绝承认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或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长期纵容台湾当局占据联合国里中国的席位。)(2分)(2)甲午中日战争。(2分)原因:中国清朝政府的腐败与封建主义的落后,(2分)日本明治维新后,建立了欧美式的近代资本主义制度,国力强盛。(2分)影响:清朝的战败,一方面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而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分)另一方面,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觉醒,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2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