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下列语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是①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影正②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③道之以政,齐之以刑④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持棍相助,不料却误伤己父,按照西汉时法律应予枭首。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是其天性使然,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对其应该无罪释放。董仲舒观点特别看重A.天人感应B.仁爱之心C.中庸之道D.纲常伦理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5.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最早从理论上否定、最早在实践上开创、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①韩非子②秦始皇③黄宗羲④康有为⑤孙中山⑥毛泽东A.①③②⑤B.①④②⑤C.①③⑤⑥D.①③②⑥6.一位古董商人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他最有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A.东汉的洛阳B.唐末的长安C.北宋的开封D.明初的南京7.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D.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7-\n8.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始于元朝9.《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种创作风格反映了该作品属于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10.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是①“关关雎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1.“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1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13.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万物本源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14.英国哲学家指出: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反对耶稣基督B.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C.扩展到瑞士、英国等地D.启蒙运动推动了宗教改革的进行15.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两者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属于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B.都主张以民主、法制代取封建专制C.都反对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D.都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16.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7-\n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信仰得救;致良知D.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17.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18.21世纪以来,到欧洲旅游的中国人迅速增多,很多游人在巴黎伏尔泰纪念馆留言。下列留言中不正确的是A.“你教导我们走向自由,你使我们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B.“你以非凡的智慧和犀利的思想,为新时代的到来播下了一粒粒种子”C.“你以思想启迪民众的心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你是思想之王”D.“你高举民主共和的旗帜鼓舞了革命战士的斗志”19.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了四个结论。你认为哪个结论不正确A.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B.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商品经济为基础C.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D.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20.下列科技著作中体现了“西学东渐”这一东西方科技交流趋势特点的是A.《授时历》 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21.孟德斯鸠认为“法律要保证人的生存权和自由平等的权利。法律不是任意制定的。”你认为孟德斯鸠的主张与韩非子的“以法为本”是A.完全一致B.大同小异C.正好相反D.互为补充22.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胡适23.直至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在拥有“思想天空”方面的主要成就是①雪莱创作《西风颂》 ②薄伽丘写出《十日谈》 ③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乐 ④康德创立“批判哲学”-7-\n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②③24.《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A.牛顿的经典力学B.达尔文进化论C.普朗克量子理论D.爱因斯坦相对论25.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22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A.顾恺之《洛神赋图》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王祯《农书》D.李贽《焚书》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0分 )26.(10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材料二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朱熹材料三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三位思想家是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的?(6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4分)27.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轲《孟子.告子上》-7-\n材料二: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荀况《荀子•性恶》材料三: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传习录》材料四: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苏格拉底材料五: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1)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荀子与孟子的人性观的不同点,二人政治主张的共同目的是什么?(6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阳明认为应怎样加强道德修养?(2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2分)(4)据材料五分析,汉密尔顿主张对政府进行“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对政府怎样进行“内在的限制”?综合上述材料,与其他思想家相比,汉密尔顿主张如何对人性进行规范引导?(6分)28.(24分)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着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请回答:-7-\n(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6分)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各自的内容加以说明。(12分)(3)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4分)-7-\n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2345678910CDDAADCCCB11121314151617181920BCABBDCDCD2122232425CABAC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0分 )26.(10分)(1)三位思想家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①西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②南宋朱熹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试图以“讲明义理”、“闭塞私邪”来立纲纪,解释社会道德规范,维护专制统治;③明末李贽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的否定和批判。(6分)(2)历史地位和作用: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中国古代政治上占统治地位;是人类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4分。)27.(18分)(1)异:孟子:人性善;荀子:人性恶(4分);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或都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2分)(2)致良知和知行合一。(2分)(3)美德即知识;美德是由教育而来的。(2分)(4)人性恶或者人都是自私的。(2分)分权制衡或三权分立。(2分)汉密尔顿主张通过法律对人性加以规范引导(2分)28(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6分)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分)(2)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以人文主义为旗帜,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4分)宗教改革:以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挑战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以反映时代特征的宗教理论实行宗教改革。(4分)启蒙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提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4分)(3)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发动。(4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