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如同斩断了匈奴的右臂。(“昆弟”、“听”、各一分“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判断句式一分,句意2分)②后来又从酒泉郡分出部分地区设置武威郡,以此隔绝匈奴与羌人往来的通道。(“分”、“绝”、“通”各1分,句意2分)14、B(原词没有“生动描述”,只是“议论”而已)15、参考答案:①诗人以议论入词,议论桂花之美。“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议论,是直接赞答案叹桂花。(1分)②“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第二层议论,以“梅”“菊”来衬托桂花,侧面赞美桂花。(2分)“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以嗔怪屈原来间接表达桂花之独特。(2分)③三层议论,将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推到极致。(1分)16、答案:(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错字、漏字不给分)17、答案:C(①包含:多指小的事、物、范围;蕴含:多指大的、深远的。②干预:中性,有合理地参与意义;干涉:带有强硬非法的意味,是在对被干涉者的不尊重。③体会:着重指领会、理解。对象是文件、方针、政策、指示等的思想内容、精神实质,也常是别人要表达的意思、感情、心理等。还可以作名词,如“谈体会”;体验:着重指在实践中体会、了解,对象是生活、现实等。④烙印:比喻不易磨灭的痕迹或深刻地留下印象;印刻:盖印;痕迹;特征;版权标记)18、答案:C(A、搭配不当,B、语序不当、主客颠倒D、语序不当)19、答案:B(特殊含义。A、反语C、特殊称谓D、直接引用)20、参考答案:①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②他们呼吸的氧气从何而来?③从地面带氧气罐(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21、示例:首先采集空间站上巨大太阳能提供的免费电力,再由从地球上通过补给船运送到空间站的水或通过冷凝器回收机舱空气中的水蒸气,甚至可直接将航天员的尿液过滤回收产生的水,最后将两者进行电解。(如何获取电力1分,如何收集水2分,顺承关系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22、作文《尚书》说:“满招损,谦受益。”骄傲自满本为“加”,结果却是“落后受损”,实为“减”;谦逊虚心本为“减”,但结果是“进步受益”,表现为“加”。可见,加有时意味着减,减则是为了更好地加;是加是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以上论述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1.写作主题:围绕“加与减”展开具体论述分析即切合题意,如果由“加与减”引申出语意相同或相近的概念也算符合题意。2.写作构思:谈“启示”就不要局限在“满与谦”上,要联想开去,谈具体的生活问题;局限在“满与谦”上,不符合写作要求,即没有完成写作任务,42第2页,共5页\n分左右赋分。3.内容具体:(1)本次作文写作核心是“加减的智慧”,关键是要明确在什么情况或时间加或减,要明确加什么或减什么,将分析落到“实”处。(2)要避免空泛议论分析,要讲加减的智慧,加减的运用落脚在对具体问题,事件的分析上,增强论证的针对性,将论证落到“事”上。(3)如果学生写作立论为“做好人生的加减法”,但在论述中没有对“加”与“减”具体展开分析,只是贴上标签,空喊口号,此类作文不超过40分。本次作文审题难度不大,从《尚书》的经典名言引出,讨论“加”“减”的辩证逻辑关系,充满思辨性、哲理性,对学生写作内容束缚不大,考生只要能够认真探讨二者直接的辩证关系,体现思辨思维就可以了。从近几年的作文来看,虽然都是材料型作文,但内在却多蕴藏着两个关键词的辩证关系,例如新冠疫情材料作文的“距离与联系”,体育材料作文里的“强与弱”。材料提供的是背景,而考核的内核却是思辨。教师应引导学生做这方面思考,能够针对具体材料,围绕两个或多个关键词,品味其内在逻辑,探讨人生哲理、社会现象乃至关注世界形势。老师下水作文:会做减法,方得加法境遇有顺逆,遇顺境时,人们常常志得意满,气焰过剩,反受其噬;处逆境时,又易心灰意冷,心气全无,亦受其害。人生如逆旅,志满之时,须会减法,方能不忘初心本愿;困顿之时可做加法,才可不坠青云之志。正是会得减法,方能寻得加法,加减相生,才能长远。历览前贤国与家,多少繁华寂灭于烈火烹油之时。细看今朝,风云再起,又有多少人一日之间登高台,又一夜之间跌落神坛?其人其事,都曾那样炙手可热,红极一时。又缘何刹那间大厦崩塌,树倒猢狲散?这其中多少人就是因不舍得做减法,终于做不成加法。人心不足蛇吞象,贪欲一起便是无尽深渊。曾经的带货一姐赚得盆满钵满,流量名声都羡煞旁人,甚至平步青云,名利双收;曾经的流量女星郑某风头再起,拥趸者无数,屡屡上热搜、博眼球。此二人却都因偷税漏税被查处而跌落高台,扯下了精致优雅的面具,露出了贪婪的丑恶嘴脸。她们被高高捧起时,真可谓到了加无可加、无以复加之地步。然而他们无心做减法,直到被欲望的深渊吞没,为时已晚。这难道不值得世人警醒吗?又岂止人如此?某些大型企业尝到了做大的甜头,便生出了垄断市场、牟取暴利的想法。某宝意图将金融公司上市,撬动巨额利益,罔顾国家金融安全;某团借助资本优势,不思科技创新,将手伸向老百姓的菜篮子,与民争利;某讯仗着平台规模,出台霸王条款,侵犯著作者权益……一桩桩,一件件,实在令人痛心。本都是被寄予厚望的科技公司,为了追逐利益,抛弃社会责任,甚至不惜触犯法律,最终换来的终是高额罚款。何也?只知加而不知减也,最终被利益蒙蔽双眼,只看得见眼前,看不见长远,做不了减法,没有了担当与责任,更得不到加法。夫有大志者,急流中敢勇退,得意时能抽身,识大体顾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而关切国家百姓之肥瘦。邓颖超女士作为老革命家,功勋卓著,却在建国伊第3页,共5页\n始婉拒要职实权,功高而不自满,位高而不自居,直到周总理去世后,才开始担任重要职务。襟怀坦荡,高风亮节,终生为国为民谋福祉,真可谓是我辈青年人的楷模。上善若水,夫唯不争,故世不能与之争。当今世界局势风起云涌,起伏不定,战火、疫情、灾难此起彼伏,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人当感身上责任之重大。若是心中只有眼前利益的加法,势必要造成品德修养上的减法,或能谋得一时风光,但很难走得长远,扛起重担。会做减法,懂得谦退,才能沉淀知识、积攒本领,为将来更好地做加法积蓄力量,走出人生坦途。参考译文当初,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说:“月氏原来居住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是强大的国家,匈奴杀死了月氏国王,用他的头骨作饮酒的器具,其余的月氏人逃到远方,(他们)怨恨匈奴,却没有盟友和他们共同攻打匈奴。”(汉武帝)元朔三年,皇上招募能出使月氏国的使者,汉中人张骞以郎官身份接受招募(出使),(他)从陇西郡出发,经过匈奴所控制的地方,(匈奴)单于俘获了他,扣留了他十多年。张骞得到机会偷偷逃跑,到达大宛王国。大宛人听说汉朝物产丰富,想通使结好(却一直)未能实现,见到张骞,非常高兴,为他安排向导和翻译抵达康居国,(又)转送到大月氏国。大月氏国的太子做了国王,进攻大夏国后,分割了它的土地定居下来,(这里)土地肥沃富饶,很少有贼寇(袭扰),丝毫没有一点报复匈奴的想法了。张骞停留一年多,终究没能得到月氏的明确表态,就回国,(他)打算从羌人的居住区返回,又被匈奴俘获。扣留了一年多,正赶上匈奴国发生内乱,张骞就与堂邑氏的奴隶甘父逃回(长安)。张骞刚出发时有一百多人,一去十三年,只有他们两人得以回来。元鼎二年,(匈奴)浑邪王归降汉朝之后,汉军追击驱逐匈奴到了大沙漠以北,去往西域的道路可以畅通了。于是张骞(向武帝)建议说:“乌孙王昆莫本来臣服于匈奴,后来兵力逐渐增强,不肯再朝拜服侍匈奴,匈奴攻打未能取胜只好撤军返回。现在(匈奴)单于刚刚被汉军围困,而过去的浑邪王辖地又没有人烟。如果真能在此时用丰厚的财物赠送乌孙,招引他们渐渐东迁,居住在以前浑邪王所辖地区,与汉朝结为兄弟之国,依据形势(他们)应当会听从,如果听从就如同斩断了匈奴的右臂。联合乌孙之后,它西面的大夏这些国家都可以招引来成为(我国的)藩臣。”汉武帝认为他说得对,就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携带价值数千万钱的黄金与布帛,(又)任命多名持符节的副使,只要路途方便,就派他们出使其他附近的国家。张骞到达乌孙国后,乌孙王昆莫接见了他,礼数仪节非常傲慢。张骞向他转达(汉武帝的)谕旨说:“乌孙如果向东居住在原来的地方,汉朝就许配公主做昆莫夫人,并结为兄弟之国,共同抗击匈奴,匈奴不难打败。”乌孙自认为远离汉朝,不知汉朝疆域大小;长期以来一直臣服隶属于匈奴,且又靠近匈奴,朝中大臣都畏惧匈奴,不想迁徙(到东面去)。张骞就分派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于阗等各个附近的国家。这一年张骞回到长安,之后一年多,张骞所派遣第4页,共5页\n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都与很多国家的使臣一起回来,于是西域(各国)开始与汉朝联系往来了。既然乌孙王不肯回到东方(的故地),汉朝便在匈奴浑邪王以前统辖的地方设置酒泉郡,逐渐征发迁徙内地的百姓充实这个地区。后来又从酒泉郡分出部分地区设置武威郡,以此隔绝匈奴与羌人往来的通道。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