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①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百家争鸣。当时学者以儒墨并称,非儒即墨,二家并为显学。然而盛极一时的墨家学派,在秦汉之后几乎销声匿迹了。作为墨家学派创始人的墨子,其生平事迹已经开始变得模糊,或者说遭到漠视。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人皆立传记,仅在《孟子荀卿列传》的最后对墨子附以24字的内容,简略不备而又含糊不明。在秦汉之后,墨家几乎再无传人。②盛极一时的学术流派突然衰落,这是一个颇有意味、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略窥其原因。③首先,就其根本而言,墨家的学说过于理想化,或者说就是一种空想。墨家思想有着十分严密的逻辑关系,其最根本的主张是兼爱,几乎一切观点与主张皆由此生发:因兼爱而非攻,反对战争;物质财富是有限的,少数贵族的奢侈生活必然会导致下层民众的贫困,故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儒家礼制的繁琐与用度之多又与此相冲突,故墨家非儒;尚同与尚贤是墨家的为政之本,是针对当时天下混乱的形势而提出的政治纲领,其实质也是为了贯彻其兼爱的主张。④那么,作为其出发点与立足点的兼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主张呢?墨子认为,天下一切混乱皆起自不相爱。解决的办法是,使天下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家、国若其室、家、国,则可消灭一切祸乱之源头。但正如《汉志•诸子略》墨家类小序所云,“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这种无差别、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的主张显然不符合人性发展的实际,也忽略了宗法制度、血缘关系的社会现实,墨子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图景可望而不可即,不可能实现。⑤其次,一种学说往往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思想层面,二是实践层面。在先秦诸子中,墨家比较有影响的多是实践性的主张,但其思想的深度不足。因此,一旦在实践层面上没有出路,这种学说也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而同为显学的儒家学说则恰恰相反,获得了空前发展,二者命运迥然不同。⑥同时,墨家的主张对人在实践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往往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庄子对墨子的人格非常欣赏,但他仍客观地指出:“墨翟、禽滑釐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庄子还评价墨家非乐、节葬、节用诸说曰:“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墨子对于人的要求实在太高了,他自己虽能做到,但无法为天下人普遍接受,所以实际上恰恰偏离了圣人之道。⑦最后,一种学说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必须不断地完善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家学术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其学说都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不断地注入新的内涵。除创始人外,还不断涌现出重要的代表人物,使本学派的理论有大的推进,如儒家的孟子、荀子、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子等等。反观墨家,墨子之后并没有出现特别有影响的人物,也没有提出超越墨子的理论与学说。所以,不能与时俱进,也是墨家学派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赵建成《墨家学派衰落成因》(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百家争鸣,今天看来,当时的儒家和墨家可谓最盛,非儒即墨,主要是因为两家均为显学。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B.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人所写的传记都记述详细,唯独对墨子的传记,简略而又含糊。C.墨家主张节用、节葬、非乐,而儒家礼制上的繁琐与用度之多与墨家的主张相冲突,所以,墨家对儒家持否定态度。D.在秦汉之后,墨家并没有出现过特别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也没有像儒家、道家、法家一样提出过新的理论与学说。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墨家学说衰落的原因,并论证了衰落带来的影响。B.文章主要就墨子学说过于理想化和在实践层面上没有出路的观点进行了论证。C.文章提到了墨家的许多主张,用以证明兼爱是墨家学说的出发点和立足点。D.文章第六段引用了庄子的话,旨在说明墨子对人的要求太高,常人难以做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墨子认为,兼爱即天下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家、国若其室、家、国,如能这样,则一切混乱都可消除。B.墨家学派衰落的根本原因出在其学说上,其最重要的主张即兼爱思想过于理想化,甚至可以说就是一种空想。C.墨家比较有影响的都是实践性的主张,但因其思想的深度不足,让这种学说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在实践层面上也因此没有出路。D.一种学说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必须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不能与时俱进,是墨家学派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材料一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对城市的人口、交通、通信、健康、教育、污染及废弃物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为了缓解这些挑战带来的压力,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全球相继启动智慧城市计划。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勒近日发布的《超级智能城市》管理咨询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达1000多个,从在建设数量来看,中国以500个试点城市居于首位,并已形成了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德勤合伙人马炯琳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推进,以及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城市居民和工作人群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幸福感的提升,智慧城市的深度应用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力求打造开放、共建、共享,服务均等化以及城市特色化的智能城市。传统的智慧城市要朝着“超级智能城市”的方向发展,必须要具备实时化、普遍化、开放化、智能化、自主化以及融合化六大关键要素,还要涵盖智能经济、智能出行、智能环境、智能安全、智能生活以及智能教育这六大领域,使得城市更加融合与一体化,进行更高效的相互协作,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摘编自《经济日报》)材料二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智慧城市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城市空间数字化。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空间,城市部件实现“万物互联”。二是信息技术改变城市生活。信息与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发生化学反应,城市各领域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智能运行,如智能缴费、智能交通、智能养老、智能社区、智能环保、智能政务等,从而更加方便快捷、运转高效。三是智能驱动城市治理创新。城市治理主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不但可以及时为市民解决具体问题,而且可以实时感测城市运行状况、优化城市治理决策,推动城市可持续、包容性发展。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摘编自“百度百科”、《人民日报》)材料三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有产无智”。相关高科技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性力量,但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是购置它们生产的高科技设备。现实中,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企业兜售设备的“竞标场”,加上产业发展冲动,一些城市在相关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导致后续投资乏力、管理滞后、资源浪费。由于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最终可能只是购买了一批过时的设备和终端产品。二是“有智无慧”。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局限在“网格化管理”“综治维稳”等智能管控领域,既忽略了多部门联动的系统性,也忽略了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性,不同部门的数据系统互不联通,存在“数据隔离”问题。三是“有慧无惠”。建设智慧城市,意味着城市发展要素的全面革新,意味着城市居民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并从中得到更多实惠。然而,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既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又缺乏城市居民的参与,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此外,由于对技术和大数据的高度依赖,智慧城市建设还普遍面临技术安全风险、用户信息安全风险、居民信息壁垒风险等问题。(摘编自《人民日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过去十几年间,智慧城市计划在全球相继启动,这是为了缓解全球城市化的推进给城市带来诸多挑战的压力。B.德勤近日发布的管理咨询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在建数量居全球首位,并已形成多个大型智慧城市群。C.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处理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自动满足城市各种需求。D.智慧城市建设对技术和大数据高度依赖,因而普遍存在技术安全、用户信息安全、居民信息壁垒等多种风险。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智慧城市必须具备六大关键要素,涵盖六大领域,才能朝着“超级智能城市”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B.智慧城市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智慧式管理和运行城市,进而为城中人创造更美好生活,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成长。C.智慧城市中城市部件实现“万物互联”,城市各领域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智能运行,方便快捷、运转高效。D.某些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与理想预期还存在距离,既不能满足城市居民需求,又缺乏城市居民参与,没有真正以人为本。6.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象牙刀吴晓画匠的眼神越来越不行了,先前是他给徒弟的活儿开眼,现在是徒弟给他的活儿开眼。徒弟毕竟是徒弟,任他千叮万嘱,最传神的那几笔总是不尽人意。画匠说,娃,你得练画呀。徒弟说,师父,我想去打工。画匠不说话了,闷着头拾掇他的塑刀。这是一套十八枚的象牙刀,像练武人的十八般兵器。画匠小心翼翼地把这些“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从牛皮包裹里取出来,一件一件摆在神台上,用棉布蘸着清水逐个慢慢地擦。擦干净了再用浸着香油的布头一点儿一点儿地给这些兵器上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这些兵器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有大如尺子,刮泥用的平头刮刀;有像梳子一样给神胎刻发痕的齿刀;还有小如掏耳勺般的点锥;歪头的劈刀;三角头的刻刀,等等。画匠很耐心,一件一件像侍弄他的宝贝般,把这些武器都弄得清清爽爽。完事了,再净手,焚香,给他们这个行当的祖师爷磕个头,说些感激的话。最后,再一件件把这些兵器收入囊中。这个活儿才算是交了。交了活儿,兴儿跟着师父下山,一路上俩人都不语。山里空寂寂的,遍野的石头和冷风。兴儿惦脚往山那边看,山那边是城市,有车水马龙,有高楼大厦。兴儿决定了,他要去城里打工。兴儿走后不久,那山就成了国家级风景区。上边要求,景区要有景区的样儿。于是,所有白石黛瓦的小庙都给拆了,统统换成了气势恢宏的飞檐大庙。拆庙时,画匠塑的神胎也被请了出去,委身在山罅隙里,任风吹雨淋。再后来,大庙建成了,木雕替代了泥塑,画匠彻底失去了生计。没了生计的画匠终日郁郁寡欢,有事没事就爱摆弄他那套象牙塑刀。一件件取出来,把玩一会儿,再一件件放回去。闺女每每见了,就上前去劝慰,说,爹,把这东西收了吧,眼不见,心不烦。画匠不语,抚摸着象牙刀,只是摇头,叹气。搁了数日,山上逢庙会,画匠突然对闺女说,走,上山去。闺女很高兴,爹多些日子没上山了,遂陪着,从山底逛到山顶,又从山顶逛到了山底。闺女怕爹难过,指着那些檀香木雕说,真丑啊,白拉拉的脸,一点儿也不像个神的样儿。画匠说,别哄爹了孩子,人家这活儿好着呢。说完,苦笑一下,说,走吧,去戏台子那卖玩意儿去。闺女跟着画匠去戏台那,找个平坦的地方,摊块儿布,把带来的小玩意儿逐个摆好,等人来。画匠趁此间隙把泥塑包打开,取出块河泥,开始塑下一个小玩意儿。玩意儿塑出大样,他停下,去包里取刀具。手指刚一触到象牙刀,心里就咯噔了一下,这滑溜,这润贴,可是经了几辈人的手了,心里就有些酸楚,心想着,师父,我说啥得给您传下去呀。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摊前冷清,连个询价的也没有。闺女有些不耐烦,说,收了吧,爹。画匠说,不急,再等等。刹戏了,人潮汹涌着往山下去。闺女又说,收了吧,爹。画匠说,不急,再等等。终于,有个小伙子带着个衣着光鲜的男子往这边来了。闺女兴奋地拍拍画匠,说,来了来了。画匠不抬头,只管忙手里的活儿。那男子走过来,蹲下身去摆弄那些小玩意儿。边摆弄边问那小伙子,这些哪吒悟空啥的,咱家不是有塑钢的吗?小伙子不理睬他,弓着腰,痴痴地看画匠手里活儿。那人见小伙子不理他,又回过身来问画匠的闺女,这堆小玩意多少钱?闺女说,一千。那人说,啥?一千?就这堆破泥巴?画匠生气了,冲他摆摆手说,你走!你走!我不卖给你。小伙子急了,直冲那人跺脚。边跺边嚷,你干吗呢爸爸?这是艺术,不是泥巴。画匠闻听,这才抬起头,问那小伙子,你是做什么的,孩子?小伙子乐了,说,咱爷俩是同行啊,我,美院的泥塑生。画匠笑。侧头去看那男子,那男子正从钱包里往外数钱,唰唰,唰唰,足足数了几十张。数完了,恭敬地递给画匠,说,我儿子喜欢,我全买了。画匠伸手把钱挡了回去。闺女糊涂了,问,爹你想干吗呢?画匠不语,从包里取出那套象牙刀,笑吟吟地,放在了小伙子手里。(选自《百花园》,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A.小说运用了对比手法,徒弟放弃学习泥塑手艺的选择与小伙子对泥塑的痴迷形成对比,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价值认识的差别。B.从小说开头对徒弟的千叮万嘱到结尾不卖泥塑反送刀的做法,一个传统、质朴、钟情于手工艺的画匠形象跃然纸上。C.结尾处,画匠笑吟吟地把象牙刀赠送给小伙子,这样的情节安排显得真实可信,寄寓了作者对传统手工艺传承的美好期待。D.小说运用了肖像、心理和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曲折的叙述提出了传统文化如何传承的命题。8.本文情节一波三折,请结合文本分析有哪几处波折,然后概括本文一波三折的情节的作用。(6分)9.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以“象牙刀”为题的好处。(6分)二、古诗文阅读(2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姚苌,字景茂,少聪哲,多权略,廓落任率,诸兄皆奇之。随兄姚襄征伐,每参大谋。襄之寇洛阳也,梦苌服衮衣,升御坐,诸酋长皆侍立,旦谓将佐曰:“吾梦如此,此儿志度不恒,或能大起吾族。”襄之败于麻田也,马中流矢死,苌下马以授襄,襄曰:“汝何以自免?”苌曰:“但令兄济,竖子安敢害苌!”会救至,俱免。及襄死,苌率诸弟降于苻坚,为苻坚将,累有大功。坚既败于淮南,归长安,慕容泓起兵叛坚。坚遣子叡讨之,以苌为司马。为泓所败,叡死之。苌遣龙骧长史赵都诣坚谢罪,坚怒,杀之。苌懼,奔于渭北,遂如马牧。西州豪族率五万余家,咸推苌为盟主。苌将距之,天水尹纬说苌曰:“明公宜降心从议,以副群望,不可坐观沈溺而不拯救之。”苌乃从纬谋,以太元九年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大赦境内,年号白雀,称制行事。苻登进逼安定,诸将劝苌决战,苌曰:“与穷寇竞胜,兵家之下。吾将以计取之。”于是留其尚书令姚旻守安定,夜袭登辎重于大界,克之。诸将或欲因登骇乱击之,苌曰:“登众虽乱,怒气犹盛,未可轻也。”遂止。苌还安定,修德政,布惠化,省非急之费,立太学,礼先贤之后,以救时弊。时天大雪,苌散后宫文绮珍宝以供戎事,身食一味,妻不重綵。将帅死王事者,加秩二等,士卒战没,皆有褒赠。苌性简率,群下有过,或面加骂辱。太常权翼言于苌曰陛下弘达自任不修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异弃嫌录善有高祖之量然轻慢之风所宜除也。苌曰:“若不闻谠言,安知过也。”以太元十八年死,时年六十四,在位八年。伪谥武昭皇帝,庙号太祖,墓称原陵。(节选自《晋书•姚苌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常权翼言于苌/曰陛下弘达/自任不修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异/弃嫌录/善有高祖之量/然轻慢之风/所宜除也/B.太常权翼言于苌曰/陛下弘达自任/不修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异/弃嫌录善/有高祖之量/然轻慢之风/所宜除也/C.太常权翼言于苌/曰陛下弘达/自任不修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异/弃嫌录善/有高祖之量然/轻慢之风所宜除也/D.太常权翼言于苌曰/陛下弘达自任/不修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异/弃嫌录善/有高祖之量然/轻慢之风所宜除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衮”是古代帝王穿的绘有龙纹的礼服,这里指预示姚苌未来会做皇帝。B.“辎”是有帷盖的载重大车,“辎重”是出门携带的物资,常指军用物资。C.“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的名号,如太祖、太宗。D.“太常”就是太常寺卿,秦时称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及各民族事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苌聪慧多谋,擅长军事。跟随姚襄,常参与大谋;为苻坚将,多有大功;与苻登作战,力排众议,用计取胜,避其怒气,不再乘胜追击。B.姚苌关心民生,体恤民情。遵从尹纬建议,接受盟主之职;回安定,修明德政,施行惠政教化,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革除当世的弊病。C.姚苌爱护士卒,奖罚分明。雪天散发后宫珍宝供给军用,自己吃饭只一样菜,令妻子不穿重叠的丝绸衣服;将帅士卒只要有功必赏。D.姚苌威名远播,不修小节。西州豪族咸推苌为盟主,认可姚苌的卓著才华;然而姚苌对待下属过失,有时会当面辱骂,简单直率。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襄之败于麻田也,马中流矢死,苌下马以授襄,襄曰:“汝何以自免?(5分)(2)明公宜降心从议,以副群望,不可坐观沈溺而不拯救之。(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15.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的《蜀道难》中,“,”两句借用两种动物,分别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写蜀道的山势高险。(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3)《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是陆游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并且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 )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让青年如何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塞满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相应的,大学精神也就了,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有人曾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大学之独立自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的权力是它的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蔡元培深刻认识此点,故说:“思想自由之通则,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中国的大学,自有其悠久的历史。但就现状而言,却距离真正的大学精神。待何时大学能成为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从教师到学生,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在其间,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才能够说大学精神的建立与养成。而大学也因之焕发永久的生命力,站在批评的最前沿,站在创新的最前沿,成为国家社会当之无愧的“轴心组织”。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就是跃然纸上咄咄逼人大有径庭B.就是不言而喻飞扬跋扈相去甚远C.而是跃然纸上飞扬跋扈大有径庭D.而是不言而喻咄咄逼人相去甚远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空气置于适合的青年鼻尖。B.而大学,就是要将空气置于适合的青年鼻尖。人也是如此。C.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D.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人也是如此。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B.让青年如何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C.大学的要义,就是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D.大学的要义,就是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来思考。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龙① ,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② 。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③ ,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21.请给下面短文拟写一个标题。(12字以内)(5分)事实上,“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它以文明对话为引领,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其路径很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贸易发展紧随,伴着人民交往、文化交流,逐渐实现沿线国家民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最终达至民心相通,文化相融。五、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杨振宁先生曾对弟子翟荟说,做科研要“宁拙勿巧”。翟荟教授也说,“宁拙勿巧”是一种科研态度,一方面是说做科研不要投机取巧,必须诚实;另一方面是说做学问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俄罗斯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讲究方法,巧干胜于蛮干。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C(A“今天看来”错,原文第一段是“当时学者以儒墨并称”。B《史记》中并无墨子的传记,这里属于无中生有。D“法家一样提出过新的理论与学说”错,原文最后一段是“也没有提出超越墨子的理论与学说”。)2.A(没有谈“影响”。)3.C(“都是”扩大了范围,原文第五段为“多是”;“让这种学说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在实践层面上也因此没有出路”,因果倒置,从第四段可知,应该是“一旦在实践层面上没有出路,这种学说也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4.C(“从而自动满足城市各种需求”不正确,原文为“对……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并不等于“自动满足城市各种需求”。)5.D(“没有真正以人为本”曲解文意,原文为“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6.材料一侧重介绍智慧城市的产生背景及现状,突出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就及目标;材料二着重阐释智慧城市的概念、实质及其三个基本特点;材料三侧重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在实践中所面临的亟须解决的问题。7.D(“小说运用了肖像、心理和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分析不恰当,根据文本内容可知,这篇小说没有运用肖像描写。)8.①波折一:画匠年老,满心希望徒弟精益求精传承手艺,但徒弟却弃学离开。②波折二:以为没人买,结果有人询问。③波折三:好不容易盼来个顾客,可这个父亲却质疑“这堆泥巴”的价值。④在画匠生气决定不卖的情况下,小伙子对泥塑的痴迷,使画匠看到了希望,画匠将象牙刀赠送给小伙子。(一点1分,任意三点即给3分)作用:一波三折使情节层层推进,使小说叙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可读性强(1分),也使得人物形象在波折中更显丰满(1分)。同时有助于逐步揭示关于传统手工艺传承的主题。(1分)9.①情节方面:“象牙刀”作为一个重要的线索贯穿全文,它串联出了一系列的人和事。②人物方面:娴熟使用并真心爱惜象牙刀的画匠体现了传统手工艺者对传统工艺的守护,以及对工艺传承的忧心。③主题方面:了对“象牙刀”所代表的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及其传承需要重新认识的主题。④艺术效果方面,洁白、优雅、贵重的“象牙刀”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一点2分,任意三点即给6分)10.B(“曰”是“说”的意思,其后断句,排除A、C;“高祖之量”为偏正性名词结构,作“有”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太常权翼对姚苌说:“陛下豁达以天下为己任,不注重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杰,不计前嫌录用善人,有高祖的器量。然而轻慢的作风,也是应当去除的”。)11.D(晋时管理各民族事务的应该是大鸿胪。)12.C(“将帅士卒只要有功必赏”说法欠妥,原文为“将帅死王事者,加秩二等,士卒战没,皆有褒赠”,意思是“有为国死亡的将帅,加俸禄二等,士卒战死的,都得到褒奖赏赐”,应该是为国而死的将帅。)13.(1)姚襄在麻田打败仗时,马被乱飞的箭射死,姚苌下马把自己的马给姚襄。姚襄说:“你用什么逃脱?”败于麻田:状语后置,应为“于麻田败”;中:射中目标,此处表被动;流矢:乱飞的箭,来源不明的箭;以授襄:省略句,应为“以(马)授”;何以:宾语前置,用什么(办法)(2)明公应该抑制心志听从众人的提议,以符合众望,不能坐视陷入困境而不去拯救他们。降心:平抑心气;副:符合;坐观:坐视;沈溺:亦作“沉溺”,意指沉没在水中,或陷入某种困境或苦难中。一点1分,句意1分。14.B.(“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有误,原文“人远凫鸭乱”,是说人离得还远,野鸭已经纷乱,但并未指出是“岸边的野鸭”,也并未描写“乱入河中”的景象;)15.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1分),生不逢时的苦闷(2分),飘零他乡的哀痛(1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对国家命运的忧虑(2分)。16.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17.D18.C19.A20.①想变成什么颜色 ②事实并非如此③是需要外在条件的语段的话题是“变色龙变颜色”,传统观点认为,变色是动物的主观愿望,科学证明,变色需要有外在条件。①处,是人们的错误的看法,即变色龙变色不需要条件,根据下文“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可知,应填“想变成什么颜色”之类的内容。②处,“其实”引出转折的内容,根据下文对上文“根深蒂固的看法”的否定,可填“事实并非如此”之类的内容。③处,对下文“温度”“光线”进行总结,可填“是需要外在条件的”之类的内容。21.“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参考译文:姚苌字景茂,从小聪慧,有机变谋略,豁达任情率真不做作,诸兄都以之为奇。跟随兄长姚襄征战,常常参与大谋。姚襄进犯洛阳时,梦见姚苌身穿龙袍,登上皇帝御座,众首领都在旁侍立,早晨对将佐们说:“我做了这样的梦,这孩子气度不凡,或许能大大地使我们宗族兴旺。”姚襄在麻田打败仗时,马被流箭射死,姚苌下马把自己的马给姚襄,姚襄说:“你用什么逃脱?”姚苌说:“只要兄长渡过厄难,这些混小子哪里敢害姚苌!”正好救兵来到,两人都免于难。姚襄死后,姚苌率诸弟向苻坚投降,当苻坚的大将,屡立战功。苻坚在淮南大败后,回到长安,慕容泓举兵反叛苻坚。苻坚派其子符叡征讨,任姚苌为司马。被慕容泓击败,符叡战死。姚苌派龙骧长史赵都向苻坚谢罪,苻坚发怒,杀了赵都。姚苌恐惧,奔往渭北,于是到了马牧。西州豪门望族率五万多家人,都推举姚苌为盟主。姚苌想要拒绝,天水尹纬劝说姚苌说:“明公(您)应该抑制心志听从众人的提议,以符合众望,不能坐视沉溺而不去拯救他们。”姚苌就听从了尹纬的谋划,于太元九年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在境内大赦,年号叫白雀,秉承皇帝旨意行事。苻登进逼安定,众将劝姚苌与他决战,姚苌说:“与穷寇争胜负,是兵家的下策。我将用计战胜他。”于是留下他的尚书令姚旻守安定,在大界夜袭苻登的辎重,战胜了。众将中有人想乘苻登军惊恐混乱之时去攻击他,姚苌说:“苻登军虽然惊乱,但怒气还很盛,不可轻动。”于是作罢。姚苌回安定,修明德政,施行惠政教化,减省不急的花费,设立太学,礼待先代贤者的后人,以拯救当世的弊病。当时天降大雪,姚苌散发后宫的华丽丝织品珍宝以供给军用,自己吃饭只一样菜,妻子不穿重叠的丝绸衣服。有为国死亡的将帅,加俸禄二等,士卒战死的,都得到褒奖赏赐。姚苌性情简朴直率,下属有过失时,有时当面辱骂。太常权翼对姚苌说:“陛下豁达以天下为己任,不注重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杰,不计前嫌录用善人,有高祖的器量。然而轻慢的作风,也是应当去除的。”姚苌说:“如果不是听到直言,哪能知道过失。”于太元十八年死,当时他六十四岁,在位八年。伪谥号叫武昭皇帝,庙号叫太祖,墓地叫原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