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卷(五)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9分)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①(A繁华、B繁荣)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xū,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绣、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②(A繁殖、B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赵丽宏的《光阴》节选)(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3分)废xū()锃亮()红晕()(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是“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2分)(3)根据句子的意思,分别在①②处填上恰当的词语______。(2分)(4)这段文字运用了拟人、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2分)【答案】(1)墟zèngyùn(2)绿绣绿锈(3)①A②B(4)比喻排比【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晕”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四声。(2)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锈”指的是金属表面所生的氧化物。(3)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繁华”指繁荣热闹。“繁荣”指经济或事业蓬勃发展。此处应该用“繁华”。“繁殖”指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繁衍”指繁殖衍生,使其逐渐增多。“繁衍”用在这里比较贴切。(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运用了排比的修辞。二、句子默写2.补全下面的文段。(10分)漫步于古典诗歌的殿堂,我们可欣赏东皋“树树皆秋色,(1)_______”的山野秋景,也能观赏钱塘湖“乱花渐欲迷人眼,(2)_______”的初春美景;我们随李白乘舟东下,看那大江在原野中尽情奔腾的磅礴气势“(3)_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随崔颢于黄鹤楼看晴空下的郁郁草树“(4)_______,_______”(《黄鹤楼》);我们会感受到刘桢借青树的刚劲,明志向之坚贞“(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_______?_______”(《赠从弟》),而老当益壮的曹操则借物喻人向我们传递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6)_______,_______”(《龟虽寿》)。【答案】山山唯落晖浅草才能没马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解析】本题中注意“唯、落、晖、没、蹄、随、荒、萋、鹦鹉洲、罹、骥、枥”等字词的书写。三、名著阅读3.为了打造绿色精神家园,学校在校园网上开设了“名著竞读”专栏,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以下各小题。(8分)(1)“名著竞读”专栏开头有一个口号,其中上半句是:“走进文学天地”,请你给它补出下半句,使之构成一副完整的对联:。(2分)(2)“名著人物”形象窗。(请你写出人名并简介人物性格特点)(2分)(3)“精彩情节”浓缩。(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与此人物紧密相关的1个精彩情节)(2分)(4)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一个句子。(2分)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最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地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略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答案】(1)感悟艺术魅力”“打造精神家园”(2)示例:孙悟空极乐观、勇敢无畏、敢于斗争(3)孙悟空三打白骨精(4)读《红楼梦》,我们可以领到世家大族的繁荣到颓败和世态炎凉。【解析】(1)对对联其实就是仿写,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2)写出任何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并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即可。(3)写出任何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并写出人物的有关的情节即可。(4)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4.名著阅读题。(6分)“平凡中见真实,伟大中显魅力”。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作品中的相关情节,说说你如何理解该人物的平凡。A.彭德怀(《红星照耀中国》) B.江姐(《红岩》) C.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答案】示例一:我选A(彭德怀),彭德怀是一个淳朴率真的平凡人。他会为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背心而孩子般的自豪;他愉快爱笑、直截了当、吃苦耐劳、生活简朴;他与士兵同甘共苦,关爱部下,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很喜欢孩子,常有孩子跟着;观看抗日剧团演出时,天气转凉,他将自己的棉衣给小号手披上;彭德怀被出卖被捕遭受了持续一个月之久的严刑拷打,每次受刑之后,也常会想,下一次得交代了。但下次还是决定不招供,再坚持到第二天。彭德怀是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平凡人基础上的伟人,更是一个具有国家和民族优秀品格的伟人。示例二:我选B(江姐),江姐有着自己的儿女情长,她有深爱的丈夫、舍不下的孩子,她爱自己的“小家”。她爱美,就义前穿上那身蓝色的旗袍和红色的绒线衣,与战友们一一告别,亲吻“监狱之花”。只是在面对痛苦抉择时,从“小爱”中升华出的“大爱”让她做出了生与死的选择。她看到城墙上悬挂着丈夫的头颅,虽然悲痛欲绝,但为了不暴露身份,仍旧镇定自若地去与双枪老太婆会面。英雄是平凡人,英雄平凡而真实,伟大而崇高。示例三:我选C(保尔),保尔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大业绩,他总是从最平凡的小事做起。面对疾病的沉重打击,他也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他也认识到他不爱惜身体的行为不能称之为英雄行为,而是一种任性和不负责任。保尔之所以成为英维,就在于坚强的保尔战胜了懦弱的保尔,保尔是在革命的烈火中逐渐历炼成熟起来的钢铁战士,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榜样式人物。(能对人物的“平凡”进行举例2分;指出平凡的伟大,真实的魅力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及相关情节的把握。从题干中任选一人,结合人物的言行,对人物的“平凡”进行举例,体现出“平凡中见真实,伟大中显魅力”的主题。注意语言流畅,事例叙述具体、准确。5.阅读下面名著选文,回答问题。(8分)沙僧见他变了脸,不肯相认,只得朝上行礼道:“上告师兄:前者实是师父性暴,错怪了师兄,把师兄咒了几遍,逐赶回家。一则弟等未曾劝解,二来又为师父饥渴去寻水化斋。不意师兄好意复来,又怪师父执法不留,遂把师父打倒,昏晕在地,将行李抢去。后救转师父,特来拜兄:若不恨师父,还念昔日解脱之恩,同小弟将行李回见师父,共上西天,了此正果;倘怨恨之深,不肯同去,千万把包袱赐弟;兄在深山,乐桑榆晚景,亦诚两全其美也。”他闻言,呵呵冷笑道:“贤弟,此论甚不合我意。我打唐僧,抢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爱居此地。我今熟读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1)概述选文中画线句“昔日解脱之恩”所指事件。(4分)(2)选文是孙悟空与师父发生冲突第三次离开的有关情节。请联系原著,简要回答孙悟空第二次离开师父的原因。(4分)【答案】(1)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500年,唐僧去西天取经行至五行山,救出孙悟空(或: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唐僧去西天取经把他救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孙悟空打死先后化作一家三口的白骨精,唐僧误以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将他赶回花果山(或: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误解赶回花果山)。【解析】(1)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结合“若不恨师父,还念昔日解脱之恩”可知,是写唐僧对孙悟空的“解脱之恩”,出自《西游记》第十四回,之前孙悟空大闹天宫,如来佛祖出现,孙悟空斗法失败,被压在五行山下。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所救,拜其为师,唐僧为其取号行者,故又称孙行者,踏上西天取经之路。(2)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识记。孙悟空一共有三次离开唐僧:第一次孙悟空刚拜师的时候,山贼抢劫他们,然后被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唐僧看到悟空杀了生,然后责怪悟空,后来悟空离开去了龙宫玩,看到龙宫墙上有一幅拜师画,然后想到自己拜师的经过和唐僧对自己的好,又回去了,刚好这时观音给了唐僧紧箍咒;第二次是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老父,全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统统都打死。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第三次是真假美猴王,悟空打杀了几个贼盗,唐僧大怒,将他赶离,孙悟空便去了南海观音那里。后来六耳猕猴趁机变为悟空的样子,抢走了唐僧的包袱,还打伤了唐僧。四、诗歌鉴赏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6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__,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__季节的一种______气氛。(3分)(2)诗歌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3分)【答案】(1)离散(漂泊、飘零等):暮春(晚春、春末):哀伤(惆怅、凄婉、悲苦、哀怨等)(2)示例一:拟人修辞,将明月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感,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示例二: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同情带到夜郎西。示例三: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解析】(1)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基本内容的理解。这首诗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这道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题干要求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任选一个角度入手。比如从想象角度赏析: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贬谪者。六、对比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17分)【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醉翁亭记》)【乙】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①,经之营之。庶民攻②之,不日成之。王③在灵囿,幽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轫鱼跃④。’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⑤曰:‘时日害丧⑥?予及女⒂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删改)【注释】①经始:开始建造②攻:建造③王:指周文王姬昌④于初鱼跃:满池塘的鱼在跳跃⑤《汤誓》:《尚书》中的一篇,记载商汤讨伐暴君夏王桀的誓词。传说夏桀曾自比太阳,说太阳灭亡他才灭亡。此章所引是百姓沮咒夏桀的话。⑥时日害丧:这太阳什么时候灭亡。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树林阴翳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守谓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3)顾鸿雁糜鹿____________________(4)予及女偕亡_____________________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9.【甲】文所说的“太守之乐”的原因可以用【乙】文中哪一句话来解释?【乙】中列举了周文王和夏王架两位君主的事例有何作用?(5分)【答案】7.遮盖 为,是 环视,看 同“汝”,你8.(1)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2)即使拥有高台深池、珍禽异兽,难道能独自享受快乐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9.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列举周文王、夏桀一正一反两个事例有力地证明了: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与民同乐,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快乐。【解析】7.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翳”,遮盖;“谓”,为、是;“顾”,环视,看;“女”,通假字,通“汝”,你。8.此题考查的翻译能力。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述”,记述;“以”,用;“虽”,即使;“岂”,难道。9.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第一问结合“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分析甲文所说的“太守之乐”是与民同乐。根据乙文“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得出原因: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第二问:结合“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得出:与民同乐,不但能得到快乐,还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根据“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得出:不能与民同乐,不但不能得到快乐,还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通过二者的对比得出: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与民同乐,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快乐。参考译文:(甲)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乙)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顾盼着鸿雁麋鹿,等飞禽走兽,一面说:“贤人也以次为乐吗?”孟子回答说:“正因为是贤人才能够以次为乐,不贤的人就算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的。《诗经》说:‘开始规划造灵台,仔细营造巧安排。天下百姓都来干,几天建成速度快。建台本来不着急,百姓起劲自动来,国王游览灵园中,母鹿伏在深草丛。母鹿肥大毛色润,白鸟洁净羽毛丰。国王游览到灵沼,满池鱼儿欢跳跃。’周文王虽然用了老百姓的劳力来修建高台深池,可是老百姓非常高兴,把那个台叫做‘灵台’,把那个池叫做‘灵沼’,以那里面有麋鹿鱼鳖等珍禽异兽为快乐。古代的君王与民同乐,所以能真正快乐。相反,《汤誓》说:‘你这太阳啊,什麽时候毁灭呢?我宁肯与你一起毁灭!’老百姓恨不得与你同归于尽,即使你有高太深池、珍禽异兽,难道能独自享受快乐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六、现代文阅读耳朵出逃杨鹏①婷婷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的两只耳朵在说话。然后,它们从婷婷的黑发下面飞起。婷婷赶紧去追它们,可是怎么也追不上。②婷婷吓得睁开眼,太阳已经升得老高。四周格外的静。婷婷感觉两腮后上方凉飕飕的,她恐惧地把手伸过去,两只耳朵真的不知道上哪儿玩去了!③“妈妈……”婷婷吓得哭了起来,但是妈妈没有进来。婷婷打开门,爸爸妈妈在客厅的沙发上对坐着,愁眉苦睑。婷婷一看,哎呀,爸爸、妈妈的耳朵也不见了。④海拉市所有市民的耳朵都不见了。⑤原来,城市实在太闹了,耳朵们忍无可忍,集体出逃了。⑥耳朵们都往森林飞去了,它们在森林边的小溪里病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将城市里的污浊洗了个一干二净,以便去欣赏原汁原味的大自然的声音。⑦没有耳朵,海拉市的市民变得极不方便。人们出门之前必须准备纸笔,所有的交谈都是笔谈。⑧最苦恼的是海拉市市长狮皮龙。狮皮龙天生嗜好演讲,他的破锣嗓子比飞机产生的噪声还高一百分贝。耳朵出逃使他的演讲才能没有了用武之地。他要传达自己的意思只能靠手写,偏偏他的书法极糟,作文很烂。他一怒之下签署了一项命令:把所有的耳朵(包括市长个人的耳朵)通通抓回来!⑨军队、警察、全体市民都行动起来了。耳朵们被一步一步逼到了森林边的一个火山口上,它们紧紧相拥在一起。⑩“开火!”狮皮龙下了命令。没有一支枪的枪口射出子弹,谁愿意伤害自己的耳朵啊?⑪这时,远方飘来悠扬的笛声。那笛声是一种天籁的声音,耳朵们听着听着,忘了眼前的险境,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扑啦啦——”所有的耳朵在阳光下飞翔起来,飞向了海拉市。是城市里一个盲姑娘的笛声吸引了它们。⑫盲姑娘是一个流浪艺人。一年前,她爷爷因为忍受不了城市嘈杂的声音,心脏病突发离开人世。她因为思念爷爷,所以吹起了笛子。耳朵们里三层外三层围住了盲姑娘。盲姑娘对此一无所知,依然动情地吹着,一脸圣洁。返回城市的人们望着这一切,无不震惊。⑬一位音乐出版商将盲姑娘的笛声录下来,制成精美的音乐带,取名《盲姑娘的梦》,出售给全市的市民。从此,海拉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见盲姑娘悠扬的笛声。耳朵们和他们的主人们和好了。⑭海拉市的噪音在此之后降低到了最低限度,甚至连汽车的喇叭声,都是优美动听的萨克斯小调。市长狮皮龙还专门请人为他的嗓子动了手术,换了副歌唱家的金嗓子。10.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4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1.第②段中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6分)12.文章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问题?针对这种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6分)【答案】10.海拉市人们的耳朵因受不了噪音而集体出逃,最后被盲姑娘感动所以就返回了。11.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出了婷婷当时的恐惧。12.反映了一个城市吵闹,噪音污染严重的社会问题。我的建议是,如:加强宣传,增强环保意识、制定法律法规惩罚违反规定的行为等等。(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0.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根据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有什么结果的格式概括。这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因为城市里充满噪音,海拉市所有市民的耳朵终于忍无可忍,集体出逃了,都往森林飞去了,去欣赏原汁原味的大自然的声音。后来,耳朵们都被―位盲姑娘悠扬悦耳的笛声给吸引了回来,这让人们觉悟了,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海拉市的噪音在此之后降低到了最低限度,甚至连汽车的喇叭声,都是优美动听的萨克斯小调,于是,人们又重新过上了和谐的生活。根据分析概括即可。11.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其作用。从句中的“感觉两腮后上方凉飕飕的”“恐惧”等词语可以知道运用了心理描写,从句中的“伸过去”等词语可以知道运用了动作描写,此句话运用了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形象地写出婷婷梦醒后,发现自己的耳朵没有后的恐惧心理,同时也为下文耳朵的集体出逃情节做了铺垫。1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及拓展延伸。阅读文章,通过“耳朵们”这一集体出逃,又被一位盲姑娘悠扬悦耳的笛声给吸引了回来这个故事,不难发现这篇童话谈的主要是噪音污染的问题。至于针对“噪音污染问题”的建议,只要贴合生活,语句通项,合乎情理即可。作答的时候可以围绕“制定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监管”等方面回答即可。如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全面提高环保意识;自觉规范个人行为等。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有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小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量一般或较少,36.6%的小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大,没时间”是影响课外阅读的主要因素,56.7%的小学教师也持同样看法。此外,小学生课外阅读呈功利化倾向,78%的小学生将提高学习成绩作为阅读的主要目的之一。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经常阅读“卡通动漫”类课外读物的学生占43.39%;而84.9%的老师却希望小学生多读“儿童文学”类课外读物,只有27.5%的老师希望小学生多读“卡通动漫”类课外读物。小学生上网率达到63.6%。在4-6年级的小学生网民中,网络游戏是55.6%小学生网民的主要网络活动之一,另有46.7%的小学生把“看书、看报”作为自己的主要网络活动之一。小学生的手机阅读率为31.3%。小学生普遍希望设立阅读课,其中70.2%的小学生希望拥有专门的阅读课或阅读时间。数据显示,在4-6年级的小学生中,84.7%的小学生表示所在学校应举办不同种类的阅读活动。62.9%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小学生认为应“增加活动的趣味性”;55.8%的小学生认为“应增加活动举办次数”;51.3%的小学生认为应“增加活动种类”。超过九成的小学教师认为课外阅读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素质,学校应当提供专门的阅读时间,开展阅读活动。当被问及应通过什么方式促进小学生阅读时,81.7%的老师认为应“提供专门的阅读时间”,72.5%的老师则认为应“举办校园读书节或其他读书活动。材料二:我国城乡成年居民2020年阅读情况统计图。材料三:《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7.4亿人,同比增长1.4%,其中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4.6亿人,同比增长8.3%。某数据库显示,2021年2月,超过50%的阅读用户几乎每天都会阅读网络文学。报告还指出,2020年,我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达到204.8亿元,同比增长21%。数字阅读已经成为我国的国民应用。此外,免费阅读模式的崛起给数字阅读行业带来新的机遇,是付费阅读模式的补充,使得教字阅读行业规模的“天花板”大幅提高。免费阅读及下沉市场带来的新一轮流量红利,已经成为带动数字阅读发展的全新增长点。13.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多数小学生将提高学习成绩作为阅读的主要目的之一。B.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绝大多数小学生更偏向于选择“卡通动漫”类读物。C.卷小学生到底是选择儿童文学类课外读物还是的选卡通动漫”类课外读物的问题上,老师们存在分歧。D.在4-6年级的小学生网民中,超过半数的小学生的网络活动为网络游戏,但也有近半数的小学生选择网上阅读。14.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发布的调查数据及研究报告是为了号召市民得爱护书籍。B.应禁止小学生玩网络游戏,限制其对卡通动漫类文学的阅读。C.我国城镇居民不同介质阅读率和阅读量与乡村居民相比差别不大,城乡差异不明显。D.免费阅读模式是付费阅读模式的补充,它的崛起大幅提高了数字阅读行业规模的夫花板。15.针对阅读,请给学校或老师提出至少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4分)【答案】13.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4.D15.①开设阅读课或者提供专门的阅读时间;②多举些一些校园读书节或其他不同种类的读书活动,并注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解析】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筛选与辨析。B.有误,依据材料一第一段句子“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经常阅读‘卡通动漫’类课外读物的学生占43.39%;而84.9%的老师却希望小学生多读‘儿童文学’类课外读物”可知,B项的“绝大多数”表述错误。故选B。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有误,根据材料一句子“有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小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量一般或较少”可知,发布的调查数据及研究报告是为了证实学生的阅读量一般或者较少。B.有误,依据材料一第一段句子““经常阅读‘卡通动漫’类课外读物的学生占43.3%”“只有27.5%的老师希望小学生多读‘卡通动漫’类课外读物”,不能看出限制其对“卡通动漫”类文学的阅读。C.有误,由材料三的统计图可以看出,城乡差别较大,差异较明显,尤其在传统的纸质书报刊阅读方面,城乡差别大,城乡阅读鸿沟明显。故选D。15.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提建议要有针对性,所以解题首先要从材料二中发现中小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根据材料一“‘学习压力大,没时间’是影响课外阅读的主要因素”,“小学生课外阅读呈功利化倾向”“小学生普遍希望设立阅读课”“有六成以上(62.9%)的小学生认为应‘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有55.8%的小学生认为应‘增加活动举办次数’;有51.3%的小学生认为应‘增加活动种类’”等句子,都反映出中小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向学校提出开设阅读课,多举行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等不同的建议。同时建议老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增强阅读的兴趣,而不能单纯的为了考试而阅读。八、作文16.写作。(60分)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少学校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把忠心献给祖国,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关心献给他人,把孝心献给父母,把信心留给自己。请你从这五句话中任选一句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小说、戏剧外,文体不限。(2)可单独运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中的一种,也可以综合运用这几种表达方式。(3)不少于600字。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和憧憬。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和憧憬呢?请以《感悟》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在“感悟”后面的空白处填一个词或短语。(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书写清楚,不少于600字。【参考例文】把信心留给自己一个人若没有了手,没有了脚,没有了亲人,也没有了任何财富,那么能够支撑她整个人生的还会是什么?回答是一定的,那就是信心!记得那时我刚进初一的时候,一切对我来说,除了陌生之外,还是陌生,学习压力如同千斤大石一样向我砸来,一下子把我的自信心记得粉碎。第一次英语考试我仅得了60分,成了班里的后进生!要知道,我在小学可以只是让人羡慕的优秀生啊!这60分的英语成绩,无疑是把我推进了痛苦而绝望的深渊!我不知所措,一下子觉得前途茫然。然而,在那个普通的黄昏,我却看到了人生的曙光。那的确是一个普通的黄昏。我一个人静静地走回家的路上,想让夕阳的余晖温暖我已冰凉的心。当时,我眼中那血红的夕阳,虽然仍在用尽最后的光芒暖暖地呵护着万物,但毕竟正一点一点地沉下去!我不禁在心里感叹,太阳也终有疲倦的时候,也终有不在辉煌的时候,也终有被黑夜覆盖的时候啊!似乎是因为不忍看到夕阳的沉沦,我伤感的抬起了头。然而,就再抬起头的一刹那,我震惊了,再无垠的天空中布满了绚丽的彩霞,那是太阳的余辉在顽强的燃烧!我的冰冰的心在那一神圣的时刻接受了夕阳与晚霞的抚慰,开始一点一滴的融化了。我久久凝望着渐渐开始变得深蓝起来的天空:随着夕阳和晚霞的隐去,它们的光和热又化作了一颗一颗的星星;最后,当夜色完全降临之后,天幕上将又是一片璀璨的星光!而且,我可以预料,明天代替着灿烂星光的将又是一轮火红的朝阳!一种庄严的激情回到了我的心中:难道我已不再发散光芒了吗?不!难道我已输给了那可恨的A.B.C了吗?不!不!!不!!!那为什么我刚才一蹶不振?因为我没有了信心!啊,什么时候我竟然丧失了信心?不行,我一定要有信心!即使是落山的夕阳烟少了最后一丝光芒,也能留下一抹如此绚丽的彩霞,一片如此灿烂的星空!我的心彻底复苏了,自信和喜悦又充溢在我胸中!我对自己说:站起来吧!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只要有信心,即使一无所有,我依然能搏、能拼、能赢,能够拥有最后的辉煌!那天过路的人,都可以看见一个女孩面对灿烂绚丽的夕阳,面对绚丽的彩霞,露出了自信的微笑。感悟生命豁亮的阳光驱走严冬的寒气,所有的生命都在生根发芽,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小屋里永远无法幻想出春天的绚丽.走出小屋,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你就会涌出许多感觉。即使是一片绿草,一棵不知名的野花,我也会感觉出它们的美丽所在。初春时节,轻风拂醒了睡梦中的生灵,让它们开始悄悄长大,它们宣告春天的到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近处的小芽又已萌发,刚出土的小芽是那么的幼小可爱,毫不惹人注目。在这幼小可爱中,透着一股不容忽视不可磨灭的顽强生命力。春天是一年的起点,而那小小的芽却是生命的起点。小芽刚破土而出,还带着泥土的芳香和一丝朦胧的气息.可你会真真实实看清了它――一个可爱的小生命。热爱生命,就像热爱春天一样,热爱小芽,因为一个芽就是一个生命。让我们大家成为一个芽,把尘封的心扉打开,让阳光进来,让心泛绿,让心花开――因为,生命是美的。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它极其平常,却又充满奇幻。,走近生命,你会感到它的伟大所在.让我们拥抱生命,拥抱绚丽人生。【写作指导】话题可谓出乎意料:选取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东西来写。但要求对文体和写作的具体方法提出了要求。考生一定要注意。题目二:本篇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首先补全题目,然后根据所补的词语,确定写作的内容。比如补写的题目为“感悟亲情”,可以这样来写这篇作文。1.“感悟亲情”是一个宽泛的话题。“亲情”是亲人之间的感情,是对故乡的眷恋,是父母之爱,是手足之情,是长幼之间的疼爱与敬爱,是亲人之间的互爱与牵挂……在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中,我们每个人显得那么渺小而孤独,是亲情给了我们温暖,给了我们勇气,让我们心中充满光明和力量!作为中学生,在我们成长得历程中,处处有父母精心的呵护,处处有父母的正确引导,处处有父母的无私牵挂,处处有父母关注的目光,处处有父母无言的支持……这浓浓的亲情时时刻刻包围着我们,滋润着我们,激励着我们。2.这是一个人情味比较浓厚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在写作中经历一次情感沐浴,加深都亲情的认识。“亲情”的内涵比较宽泛,涵盖了母爱、父爱、兄弟姐妹之爱等等,要写好这篇文章,在选材上应注意一下几点:(1)选材要小。运用小中见大的技巧,通过具体事例,让读者与你一起感受亲情的无私、伟大,比空喊亲情的崇高要感人得多。(2)选材要典型。材料是用来表现主题、为主题服务的。因此选材必须紧紧围绕“亲情”这一主题,要从平凡的小事中选择那些典型的事件来写,可以通过亲人之间的教诲、劝导、建议、启发等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某些特定的场景、特定的形象、特定的动作表现出来,要体现亲情之间的某种情结,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事就可以。(3)情感要真实。亲情的可贵之处就在是“真”,越真越感人,越朴实越亲切,切不可追求“惊心动魄”的效果而胡编乱造。在写作时,要用自己的真情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打动读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