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热点聚焦练]热点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回答1~4题。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党的十八大科学把握国内外形势和文化发展规律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②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③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④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A.②③ B.②④C.①④D.①③解析:选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路径,排除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排除④。2.文化体制改革将按照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两轮驱动思路,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下列措施符合这一文化体制改革思路的是( )①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②大力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基础设施建设 ③依靠文化贸易将文化产品输送到国际文化市场 ④2015年基本建立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3.大型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中针对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风靡全球发问,为什么坐拥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却拍不出这样的电影呢?其实,8\n这折射出的就是文化大国与文化强国之间的巨大差距。这警示我们,要实现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的宏伟目标( )A.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B.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C.必须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D.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解析:选D。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知识。材料说的是我国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启示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D入选。4.当前,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激荡的现象,只有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才能在人们思想多样、价值观念多元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从而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交锋中保持独立,不被淹没。否则,我们的民族文化就有被西方文化销蚀的危险。这主要说明,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 )A.有利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B.有利于维护我国文化安全C.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D.有利于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解析:选B。材料表明,只有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中华文化才能在世界文化交流交锋中保持独立,才能不被西方文化所销蚀,这涉及的是文化安全问题,故选B。热点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做出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具体要求。回答5~6题。5.习近平指出强基固本的文化战略思想是致力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走出一条文化强国之路。为此,必须( )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③充分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 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前进方向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C。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8\n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①当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②当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④当选;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③表述不准确。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继承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是在当代中国大地上开出的社会主义之花,承续中华历史传统,体现中华文明特质,反映当今时代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回顾近代以来170多年的艰难历程,可以清楚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气脉之久远、基石之深厚。当然,强调走自己的路,并不意味着封闭僵化、夜郎自大;道路自信一刻也离不开改革开放,离不开学习借鉴别国经验,一刻也不能脱离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和大潮流。习总书记的讲话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何启示?解析:通过分析材料,可将材料与教材知识实现如下对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中华文明特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大地上开出的社会主义之花——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地位;离不开改革开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离不开借鉴别国经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考生可据此组织答案。答案: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④坚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限时规范练]一、选择题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 )A.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D.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解析:选D。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故选项D正确。8\n2.(2015·山东省威海市期末考试)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文化建设必然要有自己的特点。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然要( )A.让一切先进与落后、积极和颓废的文化都百花齐放B.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C.对自身文化价值充分肯定,对外国文化全盘借用D.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解析:选B。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然要正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国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由此可见,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C两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D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文化自觉是( )①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 ②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 ③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④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B。所谓的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故①正确,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故②③正确;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指的是文化自信,故排除④。答案选B。4.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 )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自信 ③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自信 ④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满自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n解析:选A。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从文化角度谈自觉与自信,①②③正确。④为经济范畴,不属于文化领域,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是A。5.(2015·广东中山市模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下列文化现象能展示民族文化自信的是( )①习近平主席夫妇穿中式服装出席正式外交场合 ②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我国热播,受到追捧 ③我国珠算成功申请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④河南某中学师生高考前下跪祭拜祈求金榜题名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解析:选B。习近平主席夫妇穿中式服装出席正式外交场合体现了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有利于展示民族文化自信,①正确;②与文化自信无关,排除;③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④属于落后文化,排除。答案选B。6.(2015·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联考)2014年3月22日晚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在王宫为习近平举行盛大国宴,习主席携其夫人身着中式服装出席,3月31日晚再次穿着中式服装出席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在拉肯宫举行的国宴。国家主席及其夫人身着中式服装( )①彰显民族文化又不显得失礼 ②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极大的展现了中国文化的自觉与自信④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A.①④B.②③C.①③D.①②解析:选C。国家主席及其夫人身着中式服装极大的展现了中国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同时彰显民族文化又不显得失礼,故①③正确;材料中体现不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的知识,排除②;④材料没体现,故排除。答案选C。7.(2015·江苏省南通市调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 )A.培育“四有”公民B.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C.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8\nD.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解析:选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关于这一点,教材有明确表述,故A入选。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而不是根本任务,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而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故排除。8.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 )①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②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④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居民收入A.①④B.③④C.①③D.①②解析:选D。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即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不符合题意。故选D。9.发展科学事业,必须坚持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这是因为( )①哲学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 ②二者都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③哲学社会科学虽然算不上真正的科学,但也有一定的作用 ④二者都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发展科学事业的理解。坚持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因为二者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②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表述错误,二者并重。③表述错误,哲学社会科学是真正的科学,起积极作用。10.(2015·河南省焦作市高三期中测试)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谈话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8\n①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②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必须淡化文化的经济功能③发展文化产业,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选B。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①排除;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淡化文化的经济功能说法错误,排除②。11.李克强总理在作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要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我国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因为( )①教育在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中起着决定性作用②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④实施素质教育,淡化知识教育的需要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因。②③是对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的正确表述,符合题意;①表述错误,经济起着决定性作用;实施素质教育不是要淡化知识教育,④表述错误。故选B。12.安徽省合肥市开展了“我是公民”的主题活动,引起广泛反响。开展这一活动旨在唤醒每个人的公民意识,“践行责任,拷问良知”。这项活动的开展( )①有利于培育文明风尚 ②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③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A。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知识。“践行责任,拷问良知”体现了①②③;这项活动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④与题意无关。故选A。8\n二、非选择题1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原因。应该结合材料中有关文化作用的论述,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发挥文化的作用、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等方面说明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目标的原因。答案:①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能够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4.《中国“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以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为载体,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重大节庆活动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与参与的文化活动。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说明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意义。答案:①有利于愉悦精神、陶冶情操、弘扬正气,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②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③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