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地理易错点点睛与高考突破专题14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2013高考预测】①掌握环境问题要把握“一个实质、二种原因、三种表现”。②掌握可持续发展要结合循环经济的模式理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③评价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意义注意要从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去分析。【高频考点】考点1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与环境问题的产生(2012·浙江文综,1)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完成第1题。1.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增加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012·四川文综,4)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第2题。2.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A.调整农作物熟制\n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的经纬度、国家轮廓、河流湖泊、年降水量等信息,可以推知该国为蒙古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应对的主要措施应是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考点2 可持续发展及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3.(2012·江苏地理,17~18)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①引起大气污染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灰烬,烟尘会引起大气污染;灰烬是无机物,不能作为有机质还田,造成资源浪费。\n4.[2011·北京文综,40(1)(2)]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1)分析90年代以来推动全球合作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条件。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大气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水文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土壤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生物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2)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考点3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例3.下图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nA.处在低纬度的国家 B.处在热带的国家C.岛屿或临海的国家 D.地处内陆的国家(2)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是( )。①物种相对单一 ②人类过度采伐、毁林,破坏了其生存环境 ③火山、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多 ④人类的过度捕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拓展提升】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环境问题产生原因(1)(2)3.环境问题表现形式的地域差异(1)主要表现形式: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2)地区差异: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乡村以生态破坏为主。(3)国家差异。①形式不同:发达国家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生态破坏。\n②程度不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为严重。主要原因有三点:发展中国家面临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本身经济、技术条件有限,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差;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考点4 可持续发展例4.读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图,完成(1)~(2)题。(1)该循环系统中a、b、c、d依次为( )。A.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棉纺织、创意产业B.棉纺织、创意产业、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C.创意产业、棉纺织、服装生产、污水处理厂D.污水处理厂、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2)关于该生态工业园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业生产处于工业发展的成长阶段B.该工业园属于高科技产业园C.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D.生产过程中所有工业产品都能循环利用【拓展提升】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原则\n(1)内涵: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其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如玛雅人未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最终导致文明的消失),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的目的。(2)原则。原则具体含义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应共享地球资源;不能以损害他人(其他地区)的利益来获得自己(本地区)的发展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应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共同性原则各国把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作为共同的任务2.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途径【特别提醒】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的关系节能,就是节约能耗,包括电、煤、油等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和其他所有资源的节约。减排,就是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废旧产品和废弃物,减少全社会的废弃物排放,并对各种最终无法再生利用的终极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节能减排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目标和手段,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源头实现节能减排的最有效途径。【易错点点睛】易错点1地理环境变化的原因分析不清例1、读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据此回答(1)~(3)题。\n(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水热条件的变化B.地壳运动C.植被类型的变化D.岩浆活动(2)下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③阶段类似的是A.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B.天山山脉南北两侧C.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两侧D.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3)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复杂性D.地理环境的稳定性\n易错点2不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例2、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所致。据此回答(1)~(2)题。(1)使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的要素,下列最准确的是A.气候变化B.植物变化C.水的变化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2)恐龙绝灭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光合作用B.生产功能C.分解功能D.平衡功能【错因分析】该题组出错的原因主要是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解不深,不懂得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恐龙时代到恐龙灭绝,说明这期间地理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地理环境\n物。易错点3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理解不清例3、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1)造成图中7、8、9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洋流(2)下列地区中,其自然带与图中3自然带相一致的是A.江南丘陵B.伊朗高原C.巴西高原D.撒哈拉沙漠(3)关于图中9自然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相同B.大陆东西两岸植被类型相同\nC.各处均为常绿阔叶林D.大陆西岸植被叶质较厚【变式】读下图完成(1)~(3)题。(1)图示六处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A.③、④两地B.①、④两地C.②、⑤两地D.①、⑥两地(2)与②→③→④地自然带更替相似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⑥→⑤→④D.①→⑤→④(3)①、③、⑤三地气候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错因分析】该题组出错的原因一是对非洲自然带的分布不熟悉,不能从区域图上准确地识别;\n落叶阔叶林带。易错点4不理解雪线例4、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1)~(3)题。\n(1)表示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曲线正确的是A.aB.bC.cD.d(2)南半球多年平均雪线高度A.在低纬度地区最低B.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C.在副热带地区最高D.在中纬度地区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珠穆朗玛峰北坡纬度比南坡高,雪线高度是北坡低于南坡B.天山北坡降水多于南坡,雪线高度是北低南高C.阿尔卑斯山南坡降水多于北坡,雪线高度南低北高D.安第斯山南端东西坡纬度相同,雪线高度东低西高向的雪线高度,先取决于降水,再取决于气温,山地迎风坡降水多,雪线应该低。题中提供的四座背风坡雪线分布的海拔高。【2013高考突破】\n(2013·山东模拟)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A.①④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2.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处的伙伴关系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n3.图中字母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A.a表示资源开发B.b表示生产活动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d表示废弃物排放4.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煤炭开采—地面沉降B.化工厂—水污染C.火电厂—大气污染D.冰箱使用—臭氧层被破坏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5~7题。5.下列选项中反映的现象与图中显示的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A.据水利部统计,我国现有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千米,已占国土面积的37.1%B.2011年8月9日,吉林省发生洪灾C.2010年8月8日凌晨,舟曲发生重大泥石流灾害\nD.2010年7月16日,大连市开发区石油管道发生爆炸引发火灾6.甲、乙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是( )。A.甲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甲保护草原、杜绝沙尘 乙减少地震、防治滑坡D.甲绿化美化、保持水土 乙吸烟除尘、保护生态7.丙、丁两处都存在土壤侵蚀,丙地危害较为严重,其原因并不包括( )。A.地形起伏大,土层薄B.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C.土地生产能力高D.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粮食种植面积大【答案】5.D 6.A 7.D 【解析】第5题,结合图示,根据图中各种问题的分布,可以看出图中显示的我国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土壤侵蚀。A项水土流失,B项洪灾,C项泥石流都可以造成或加剧土壤侵蚀的发生。第6题,甲地在农耕区和畜牧区之间,森林的作用主要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地在西南横断山区,森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第7题,丙地指东南丘陵地区,粮食种植面积较小。(2013·石家庄模拟)积极探索和发展适应新环境的生态农业,是新农村建设、新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读图,回答8~9题。8.生态农业将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循环利用,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A.畜牧场、沼气池、耕作业B.耕作业、畜牧场、沼气池C.沼气池、耕作业、畜牧场D.畜牧场、耕作业、沼气池9.这种生态农业模式最适宜发展的地区是( )。\nA.东北平原B.内蒙古草原C.南方低山丘陵D.黄土高原【答案】8.B 9.C (2013·南通模拟)内蒙古乌海市君正集团,是一个以绿色、环保为标志的循环经济产业集团。下图为“君正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君正集团的循环生产,实现了( )。A.生产过程二氧化碳的零排放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利用C.摆脱了生产的周期性和地域性D.生产过程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11.与传统经济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开发清洁能源 ③禁止CO2排放④追求绿色GDP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10.D 11.C\n12.农业污染危及食品安全。读图完成下列要求。(26分)(1)农业污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引起土壤污染的原因,除过度使用化肥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度使用化肥造成的危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述应对农业污染的主要措施。13.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0分)材料一 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目前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铅锌、铜、钾盐、钠盐、镁盐等39种,其矿产资源占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的16.4%。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青海省人民政府编制的《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该试验区面积达25.6万平方千米。材料二 柴达木盆地示意图(图1)。\n图1材料三 某循环产业生产流程模式图(图2)。图2(1)柴达木盆地降水少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三中的循环产业生产模式的主要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评价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的条件。(4)请针对柴达木盆地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