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2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南、北)移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3.极昼极夜范围——抓“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4.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1)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5°N的昼长等于23.5°S的夜长。(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3)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4)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7\n1.昼夜之分、昼夜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三者都是地球上所固有的自然现象,虽然都涉及到昼夜状况,但成因各不相同。昼夜之分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特性所决定的。昼夜更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而产生的,因光源来自太阳,所以昼夜更替的周期就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如果地球不自转,只要公转也会产生昼夜更替,只不过昼夜更替时间较长,为一年。昼夜长短变化是除赤道以外,其他纬度地区随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形成原因是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该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也可能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2.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和昼夜长短时间计算理论含义:过晨线为日出,过昏线为日落,从日出到正午再到日落为昼长时间。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关系示意图计算方法:(1)找到该点所在纬线与晨昏线相交点;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出时间;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落时间。(2)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24-夜长时间=(昼弧所跨经度/360)×24。规律:同纬线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长时间相同;南北半球对应的纬线,如北纬(如40°N)的昼长等于南纬(如40°S)的夜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极点将近半年是极昼或极夜,极圈仅出现一天极昼或极夜,赤道全年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3.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该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另一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则越短。(2)7\n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现象,而南半球则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则相反。(3)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4)太阳直射的纬线或地区白昼不一定最长。(5)昼夜长短的变化,可借助下图进行直观形象的记忆。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读后回答(1)~(2)题。(1)甲、乙、丙、丁四地中,肯定位于西半球的是( )A.乙和丁B.甲和乙C.丙和丁D.甲和丁(2)判断甲地位于丙地的(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答案】(1)C (2)D7\n读“经纬网示意图”,有一架飞机于当地时间下午1点,以与地球自转相等的角速度从甲地向乙地飞行,3小时20分钟之后,正好看到乙地的日落,回答1~2题。1.甲、乙两地的经度差是( )A.40°B.50°C.35°D.45°2.该飞机上的乘客当天经历的昼长是( )A.11小时40分B.12小时20分C.12小时D.8小时40分【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由题可知,飞机的飞行速度等于地球的自转角速度,即15°/小时,甲到乙用了3小时20分钟,即飞机飞行的弧度为50°,即甲到乙的经度相差50°,故选B项。第2题,飞机起飞时甲地地方时为13时,甲乙两地经度相差50°,即飞机起飞时乙地地方时为16时20分,3小时20分钟后乙地地方时为19时40分,此时乙地日落,计算可知乙地4时20分日出,甲乙纬度相同,即甲地也4时20分日出,飞机上的乘客在飞机起飞前经历的昼长为13时-4时20分=8小时40分钟;在飞机上经历的昼长为3小时20分钟,故飞机上的乘客经历的昼长为8小时40分钟+3小时20分钟=12小时,故选C项。3.下图中甲、乙两地每逢元旦时日出时刻相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一年中甲地比乙地日出时刻早的时间大约有( )A.三个月B.一个半月C.半个月D.一星期(2)甲、乙两地日出时刻相同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B.北印度洋海区海水向西流C.甲地正值干季D.地球公转速度较慢7\n每道试题4分,共32分下图是P(170°E),Q(175°W)两地昼长时间的周年变化。读图,回答1~2题。1.P地位于Q地的( )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2.下列日期能确保P、Q两地同时日出的一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D 2.B 【解析】本题组考查昼夜长短分布规律、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等知识。第1题,图中显示6月22日两地昼长都大于12小时,且P昼长小于Q,则两地都位于北半球、P纬度低于Q,再结合两地经度,可判断方位。第2题,P、Q两地同时日出,即同时在晨线上,两点间连线的方向为东北-西南向,则只有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才有可能。家住北京的王先生酷爱旅游,他在图中所示P点旅游时,拍摄下了当地正在举行的升国旗仪式(升国旗与日出同步)。王先生拍摄的照片显示,当时的北京时间为5时30分。据此回答3~4题。7\n3.王先生拍摄照片时,P城当地时间为( )A.3:30B.7:30C.11:30D.13:304.这一天的北京夜长约为( )A.9小时B.11小时C.14小时D.16小时下图是某日我国两地昼长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5.若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西南方6.若乙地日出时刻是北京时间8:00,则该地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B.塔里木盆地C.四川盆地D.华北平原【答案】5.D 6.C 【解析】第5题,甲、乙两地白昼长都短于12小时,说明此时处于冬半年,由此知甲位于乙的南方,又因甲、乙同时日出,知甲位于乙的西方,故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第6题,乙地昼长10小时,日出时为地方时7时,此时北京时间是8时,可求乙地经度为105°E,故可能位于四川盆地。某日太原(38°N,113°E)的日落时刻为北京时间17:20,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纬度值为68°。完成7~8题。7.几日后,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将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则在这期间( )A.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B.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C.太原日落时刻提前,昼渐短D.太原日出时刻提前,昼渐长8.若此日P地昼长比太原略长,且P地与太原同时迎来日落,则P地位于太原的( )A.西南方B.西北方C.东北方D.东南方7\n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