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东北三省三校二模历史试题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一、模拟试题质量分析东北三省三校二模文科综合的考试已结束,考生是否感觉历史部分难度有所增加呢?一模出于对高三学生的人文关怀,试卷难度不大。二模历史试题更注重对学科思维深度与广度的考查,遵循高考命题原则,即“价值引领、素向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试题创设的情境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情境的时代性,如41题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级纪念日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发展水平。客观试题部分不以“偏、怪”来增加难度,多数题目是以基础知识的考查为主,培养学生对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迁移运用能力。如第26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之一,相权趋于弱化,皇权不断加强;第33题,文艺复兴运动从意大利扩展到欧洲其它地区,促进人类主体意识的增强;第34题英国高等教育呼应工业革命的发展需要等。少数题目对考生进行分层,如选择题第30题,考生容易根据以往的答题经验,看到题干中的“1940年”、“国共合作”误选D选项,主要原因是没有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主观试题分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其中42题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通过优化情境设计提高能力考查的有效性。考生可以从图中任选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简析其反映的社会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建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做出合理解释,进而把握历史脉络。该题从独特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考查,体现考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鼓励有独特见解、有思想水平、有创新精神的答案。主观试题的失分主要在表达方面。整
句的摘抄材料的原文,或者简单的堆砌史实,都是不符合高考的评价标准。如何做到表达准确清晰呢?史实要准确,不能张冠李戴;思想观念(方向)要准确;表达程度要准确;历史学专业用语要准确。二、复习备考建议距离高考仅剩60天左右,如何做到科学精准的复习备考呢?首先,回归教材,自检自查主干知识的漏洞和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建构完整的学科体系,高考试题起点高,但落点低。其次,结合模拟测试和高考真题,解析试题,理解命题意图,打破定势和思维固化。最后,关注热点问题,拓宽历史视界。如聚集党史、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实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周年纪念历史事件如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1992年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等。虽然因为疫情原因,二模采取线上测试的形式,高三学生可能还要继续的居家学习,但“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