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平罗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15-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15-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抗坠,铿锵成韵。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秤匠师李世营冷寂了多天的孙记制秤作坊终于忙碌起来。老匠师默默地用手钻在浸泡打磨好的秤杆上打着星花,把一截截细铜丝嵌进去,钉星、割断、锤实、打磨,然后又把一截截细铜丝嵌进去,钉星、割断、锤实、打磨。阳光下,秤上星花里的一个个铜丝,就成了一个个闪亮的秤星,炫射得老孙头的眼也发出熠熠的亮光。“爹,这单生意一下可以挣万把块呢,有多少年没这样的好生意了!”约秤的小秤匠看起来很兴奋,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老匠师仍然不作声,默默地铆着他的星花。“忙过这单活,我想到外面看看。”小秤匠接着又说。老匠师猜得懂小秤匠的心思:作坊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儿子早想去镇外的世界闯一闯。老匠师依然虔诚地铆着他的星花。秤杆上的星花一旦铆差一丝一毫,整杆秤就废了,尤其是那颗定盘星,犹如杆秤的心,是杆秤的魂。小秤匠抬起头,露出一丝不易觉察到的笑容,狡黠地看看老秤匠,也默不作声,双手依旧熟练地用“叨子”测盘星、标星花。老匠师是镇上有名的“孙记”制秤作坊的大掌柜。据传孙氏先祖曾遇一不法粮商,欲在秤头上玩伎俩,制作黑心的“吃客秤”牟取暴利。但孙氏先祖不为重金所惑,不被威逼所惧,甚至不惜自残双手来维护作坊的信誉。孙记制秤坊由此盛极一时,享誉周边数百里。小镇上的商贸交流,从不用电子秤,一直沿用传统的杆秤。小镇的商户尤爱用“孙记”杆秤来做买卖,是因为孙家从不做昧良心的“吃客秤”。小镇临山依水,以种植采集山药为业,药材生意特火,火了几辈人了,老一辈们归结为一个“诚”字,以诚待商,以诚会商,以诚经商。外地客商乐意到小镇购置药材,是因为小镇的人做生意厚道,从不缺斤少两,欺诈宾客。周边的乡亲们和来往的客商信得过的,还是小镇有名的“孙记”杆秤。-15-不久前老街扩建,外地来的王老板,看准了小镇的商贸市场规则和人脉,更看上了“孙记”杆秤的信誉。他要在镇上建一个药材和山果批发市场,就找到了老匠师的儿子,私下商谈好久,按其提供的规格,出高于10倍的价钱订制了50杆大秤、50杆中秤、50杆小秤。作坊内,父子二人之间仍是沉默,寂静的空气里流动的,只有打钻、铆星花和打磨的声音。突然,沉默的老秤匠皱起了眉头,拿过一个秤杆,用“叨子”测测定盘星,然后又拿一个,接着又拿一个……老匠师在秤杆的定盘星上,发现了儿子鼓捣的“猫腻”。老匠师的眼神瞬时变得异样地呆滞而浑浊,脸黑得吓人。他陡然站起身,用两双粗大的手,抡起身边的铁砧子,狠狠地砸了下去……夜里,听着儿子隔壁炕上嘤嘤的哭声,炕头上的老匠师,翻来覆去睡不着,他起身,取过好久没抽过的旱烟袋,坐在炕头,吧嗒吧嗒猛抽几口。他看看窗外,夜空星星点点:世界这么大,明天是该让儿子出去闯一闯了!他掐灭旱烟,在大炕上磕巴磕巴烟嘴,起身出门。第二天,老匠师送儿子出镇。临行,他拿出一把精致的准星秤送给儿子,告诉儿子:不管世界有多大,你能够走多远,这杆秤,都要随身带着。人有良心,秤有准星,做人,什么时候都要秤平斗满。头天夜里,老匠师用上等的楠木连夜赶制了这杆精致的准星秤,杆秤上的两个醒目的金字:“孙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炫目,直炫得儿子的双眼泪盈盈的。那天夜里,听着老子在院子里钻星打磨的声音,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儿子,半夜偷偷溜出屋子,将老匠师劈断的一百五十杆杆秤,全部扔到了小镇后山的山崖里。(原载于2022年2月25日《中老年时报》,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篇小说在曲折含蓄的故事情节中,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多角度地塑造了小镇里的秤匠师父子形象,人物形象鲜明丰满。B.小说运用补叙的写法叙写了孙记杆秤世家的历史渊源、面临的新的社会现状,这些内容都加以交代小说的写作背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C.“听着老子在院子里钻星打磨的声音,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儿子,半夜偷偷溜出屋子,将老匠师劈断的一百五十杆杆秤,全部扔到了小镇后山的山崖里”,这表现出小匠师知错能改的特点。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夜里老匠师取出旱烟,“猛抽几口”“掐灭旱烟,在大炕上磕打磕打烟嘴”等细节,表现出了他打定主意要让儿子出去闯一闯的果决。5.老匠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6.小说结尾写到老匠师送儿子出镇,故事情节已经完整,作者却增加了最后两段,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15-三、古诗文阅读(4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长孙无忌,字辅机。性通悟,博涉书史。始,高祖兵度河,进谒长春宫,授渭北道行军典签。从秦王①征讨有功,累擢比部郎中、上党县公。皇太子建成毒王,王病,举府危骇。乃遣无忌阴召房玄龄、杜如晦定计。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平之。王为皇太子,授左庶子。即位,迁吏部尚书,以功第一,进封齐国公。突厥颉利可汗已盟而政乱,诸将请遂讨之。无忌曰;“今我务戢兵,待夷狄至,乃可击。使遂弱,且不能来,我又何求?臣谓按甲存信便。”帝曰:“善。”然卒取突厥。太子承乾废,帝欲立晋王,未决,坐两仪殿,群臣已罢,独留无忌、玄龄、绩言东宫事。帝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谨奉诏,异议者斩!”于是遂定。以无忌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三品”自此始。二十三年,帝疾甚,召入卧内,帝引手扪无忌颐,无忌哭,帝感塞,不得有所言。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因秘不发丧,请还宫。太子即位,是为高宗。帝欲立武昭仪为后,无忌固言不可。帝密以宝器锦帛十余车赐之,又幸其第,擢三子皆朝散大夫,昭仪母复诣其家申请。许敬宗数劝之,无忌厉色折拒。帝后召无忌、遂良及于志宁言后无息,昭仪有子,必欲立之者。无忌已数谏,即曰:“先帝付托遂良,愿陛下访之。”遂良极道不可,帝不听。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敬宗揣后指,阴使洛阳人李奉节上无忌变事,与侍中辛茂将临按,傅致反状。帝惊曰:“将妄人构间,殆不其然。”敬宗具言:“反迹已露,陛下不忍,非社稷之福。”帝终不质问。遂下诏削官爵封户,以扬州都督一品俸置于黔州。后数月,无忌投缳卒。自是政归武氏,几至亡国。上元元年,追复官爵,以孙元翼袭封。文宗开成三年,诏曰:“每览国史至太尉无忌事,未尝不废卷而叹。”(选自《新唐书•长孙无忌传》,有删改)【注】①秦王,即唐太宗李世民。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累擢比部郎中、上党县公擢:提拔,提升B.乃遣无忌阴召房玄龄、杜如晦定计阴:暗地里C.然卒取突厥卒:士卒D.上元元年,追复官爵复:恢复8.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15-B.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C.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D.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孙无忌做事果断,敢作敢为。皇太子建成加害秦王李世民,他就和尉迟敬德、侯君集一起平定了太子,李世民登上帝位后,他全力支持,晋王得以成为太子。B.长孙无忌辅佐皇帝,备受重用。他辅佐李世民做太子,李世民登上帝位后,授予他左庶子,进封齐国公。李世民病危,他和褚遂良一起受诏。C.长孙无忌坚持己见,结局悲惨。对于立武昭仪为皇后,他始终反对,即使皇帝示以恩宠,他也不让步;最终被许敬宗构陷,以致上吊自尽。D.长孙无忌有功于朝廷,终被昭雪。上元元年时,追复长孙无忌官爵,让其孙元翼袭封;文宗也曾说他每读国史,谈到无忌事就废卷而叹。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高祖兵度河,进谒长春宫,授渭北道行军典签。(5分)(2)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5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晚桃花白居易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注释】亚,通“压”。校,通“较”,比较,较为。白侍郎:白居易时为刑部侍郎,对于人才的选拔非常重视。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勾画出桃花灼灼盛开、绰约动人的形象,以及它的清幽的生活环境。B.颔联写作者只因为忙中偷闲,这才发现了幽僻处“竹遮松荫”下的桃花。C.颈联采用议论和比喻的手法,既显露出锐利的讽喻,又含蓄蕴藉,发人深思。D.尾联紧承颈联的议论和慨叹,写出了诗人独具慧眼,折取一枝,以及惜花之情。-15-12.请结合全诗来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5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2)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琵琶行》一诗中,白居易在听完琵琶女倾诉身世后,由琵琶女的身世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不禁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概。(4)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__。 (6)《蜀道难》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7)《琵琶行》中诗人在音乐暂停后,表现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给自己带来独特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瀑布飞泻、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刻画了蜀道之难。(9)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兵车行》中写后方田园荒芜的景象的诗句是:“ , 。”四、语言文字运用(25分)14、下列划横线的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转)可以横绝峨眉巅(横渡)砯崖转石万壑雷(转动)B.如听仙乐耳暂明(忽然)所守或匪亲(倘若)危樯独夜舟(高)C.艰难苦恨繁霜鬓(苦难)吴楚东南坼(裂开)烟涛微茫信难求(相信)D.哭声直上干云霄(冲)整顿衣裳起敛容(正容)凭轩涕泗流(鼻涕)1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按其内容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共收入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最初称《诗》,汉代儒者视为经典,乃称《诗经》。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B.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等作品。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C.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学说的著作,是百家争鸣的产物。诸子的思想,尤其是儒家与道家的思想影响最大。-15-D.“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书;“五经”是《诗经》、《尚书》、《周易》、《礼仪》、《春秋》的合称,其中《春秋》指的就是《左氏春秋》,也就是《左传》。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①只要你身临其境地为我们想想,就会同情我们的处境,也不会对我们这样求全责备了。②当老师责问他为何犯错时,他只是涨红了脸,期期艾艾地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③在叙利亚发生的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饱受动乱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④看到大熊猫那憨厚可爱的模样,游客们都忍俊不禁地笑起来。⑤在光怪陆离的金融市场中,最离奇的事情之一要数当美国的国债增加时,债权人还要给美国支付利息。⑥陶渊明不想为五斗米折腰,自己的危言危行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干脆退隐山林。A.①③⑤B.①②④C.③④⑥D.②⑤⑥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B.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1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B.他的书法龙飞系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15-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19、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6分)第1组:孔子与庄子 第3组:李白与杜甫第2组:项羽与刘邦 第4组:林黛玉与薛宝钗要求:①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②不出现常识性错误。③字数不超过100字。20、对联被视为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请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4分)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千家乐 耀眼红 十里欢(1)春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端午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台湾电影史上的扛鼎之作《搭错车》主题曲《酒干倘卖无》里面有一句歌词:“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宋代苏轼《江城子》里,有一句词:“不思量,自难忘!”古今诗人的心灵都是相通的,总有一种情感让人刻骨铭心!有些事,有些人,有些东西,有些地方,是烙在骨子里,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请以“永远也不会忘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可以是一件完整的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断;不得改编历史人物、名人明星故事。②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③要有细节描写。④思想积极健康。-15-论述类1.D(3分)【解析】A项“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B项“因而”,强加因果,有文中内容可知,“格律限制并不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皆是古体诗的特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C项“更似绝句律诗”没有依据。2.C(3分)【解析】C项原文是说“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据此可知选项说“继承汉魏古诗”在文中没有依据。3.C(3分)【解析】C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正确,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诗歌有偏见,如引用清朝王士祯的“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睹焉”就是为了说明王士祯对唐代古诗有偏见。小说4.D“表现出了他打定主意要让儿子出去闯一闯的果决”错误,从文中来看,“取出旱烟,猛抽几口”表现的是老匠师矛盾复杂的心理状态。5.①有工匠精神,手艺精湛。老匠师制秤过程一丝不苟极其认真,发现定盘星上的问题后,一个个加以检查校正。②为人诚信,不贪钱财。多年来凭借诚信经营享有盛誉;当生意冷清时,也绝不为了暴利制作“吃客秤”。③父爱深沉,教子有方。当发现儿子的“猫腻”时,没有呵斥责罚,而是亲手砸毁了所有杠秤,并制作精致的准星秤用来警戒孩子。④思想开明,理解孩子。他理解儿子想要去镇外闯一闯的心思,深思熟虑后决定成全孩子。21.-15-①人物形象上,展现了父亲的用心良苦和儿子知错能改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思想主旨上,从表现老匠人坚持职业操守,到展现父子俩传承了为人处世要坚守良知底线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③情节内容上,补充交代了夜里秤匠师父子对这一事件的反思,使情节更完整,更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④结构上,结尾秤杆上的金字“炫得儿子的双眼泪盈盈的”与开头“炫射得老孙头的眼也发出熠熠的亮光”形成首尾呼应,暗示了儿子的真心悔改,体现了父子之间无言的精神传承,增强了文章的含蓄美。文言【答案】7.8.9.10.【7题详解】试题分析:卒,最终,最后。【8题详解】试题分析:翌日,与遂良入受诏,有顷,崩,方在离宫,皇太子悲恸,无忌曰:“大行以宗庙社稷属殿下,宜速即位。”【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有顷”表时间,应断开,“崩”的主语是“皇帝”应断开,“大行”单独主语,一般不断开。【9题详解】试题分析:王为皇太子,授左庶子。即位,迁吏部尚书。【10题详解】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翻译:“兵”,译成军队和率领军队都给分吧,“河”必须翻译成黄河,“谒”,拜见,“授”译成被动句,“后”是皇后,“既”是已经或者在……之后,“以”是因为,“衔”是怀恨。【参考译文】长孙无忌字辅机,秉性豁达机敏,博览文史典籍。当初,高祖率领义军渡过黄河时,长孙无忌到长春宫晋见高祖,被任命为渭北道行军典签,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有功,官职做到比部郎中,封为上党县公。皇太子李建成投毒暗害秦王,秦王中毒病重,全秦王府都感到凶险惊骇。才派长孙无忌暗中召集房玄龄、杜如晦商定计谋。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平息了祸乱。秦王当了皇太子,任命长孙无忌为左庶子。秦王登帝位后,提升他为吏部尚书,因为功劳第一,晋封为齐国公。-15-突厥的颉利可汗与唐朝结盟后发生了政治动乱,众将领请求趁机征讨。长孙无忌说:“现在我朝致力于和平,等突厥进犯,才能还击。假使他们就此削弱,将来不能进犯,我们还有何求呢?我认为按兵不动保持信用为好。”太宗说“:好。”但后来还是征伐了突厥。太子李承乾被废,太宗想立晋王李治为太子,还没有决定,在两仪殿坐朝,群臣退朝后,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商议立太子的事,长孙无忌说“:谨奉诏命,持异议者斩!”于是就决定了。太宗委任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三品”的职位就是从这时才有的。贞观二十三年,太宗病危,召长孙无忌到卧室内,伸手摸着他的脸,长孙无忌哭泣着,太宗激动得气息哽咽说不出话。第二天,与褚遂良进宫接受诏书。过了一会,就逝世了。当时在离宫,皇太子李治极度悲哀,长孙无忌说:“刚逝世的皇帝把朝廷、国家交给殿下,应该迅速登位。”为保守太宗逝世的秘密,暂不发表讣告,请太宗的灵车回到皇宫。太子登皇帝位,这就是高宗。高宗想立武昭仪为皇后,长孙无忌坚持说不行。高宗秘密地把十多车珍贵的器物、锦缎、丝绸赏赐给他,又亲自上门探望他,把他的三个儿子都提拔为朝散大夫,武昭仪的母亲又到他家申述请求。许敬宗多次劝说他,长孙无忌都严词厉色拒绝了。高宗后来召见长孙无忌、褚遂良和于志宁说明皇后没有子女,武昭仪有儿子,是一定要立她的原因。长孙无忌多次劝谏无效,就说:“先帝把您托付给遂良,希望陛下听听他的意见。”褚遂良极力说不行,高宗仍然不听。武昭仪立为皇后以后,因为长孙无忌接受了赏赐却不帮助自己,怀恨在心。许敬宗猜到武后的心思,暗中指使洛阳人李奉节向高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与侍中辛茂将办理此案,教他编造长孙无忌谋反的情由。高宗震惊地说“:怕是奸邪的人挑拨离间,大概不是这样。”许敬宗陈述说:“谋反的迹象已暴露了,陛下心软,不是国家的福气。”高宗始终没有对质审问长孙无忌。于是下令削去官爵封地,给予扬州都督一品官的俸禄流放到黔州。几个月后,长孙无忌上吊自缢。从此后政权被武氏家族夺去,唐朝差点亡国。高宗上元元年,恢复了长孙无忌的官职爵位,让他的孙子长孙无翼继承封爵。文宗李昂开成三年,下诏书说“:阅读本朝史料,每当读到有关太尉长孙无忌的事情,总是掩卷叹息。诗歌11.B项,“作者只因为忙中偷闲,这才发现了幽僻处‘竹遮松荫’下的桃花”分析错误,不仅是因为作者是悠闲、不被重视的人,才会发现晚桃花,还有若不是斜日临照,与红花相映,人们便观赏不到这“一树春桃”。故选B。12.①对迟开的桃花的喜爱,同时也对晚来的桃花充满了怜惜之情;②-15-诗人自折一枝,也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不同看法,识别人才不应因其家世贫寒而不用,选拔人才应当唯贤是举;③隐含了对官场上选拔人才时看重门第、不重贤能的风气的不满(或讽刺)。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首诗属于咏物言志,通过对晚桃花的描写,不仅描绘了“春深欲落”的“晚开”桃花的冷清与孤寂,而且通过对桃花的怜惜和咏叹,抒发了诗人对人才的重视与怜惜之情。颈联诗人把警策的议论和形象化的比喻结合起来。因为生长在贫寒的地方,便容易受到冷落和轻视,花木是这样,人亦如此。作者用贫家女儿的迟嫁这一常见的社会现象,生动譬比,实际上提出了“识别人才”和“选拔人才”的问题。尾联写出了诗人对桃花的怜惜与珍爱。诗人独具慧眼,折取一枝,这种与众不同的惜花之情,反映出诗人对人才问题不同流俗的见解。通过颈联与尾联的分析,可以看出诗人对选拔人才的不同观点,诗人当时在朝为官,对于人才的选拔非常重视,选拔人才不应该看出身,而应该唯贤是举。默写(1).剑阁峥嵘而崔巍(4).无边落木萧萧下(5).犹抱琵琶半遮面(7).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8).别有幽愁暗恨生(9).此时无声胜有声(1).飞湍瀑流争喧豗(2).砯崖转石万壑雷(3).夜深忽梦少年事(4).梦啼妆泪红阑干语言文字运用14.B15.D16.D身临其境:亲身来到那地方,常形容描写形象,逼真。此处混同表示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的“设身处地”。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说话不利索。此处运用合理。耸人听闻:耸人听闻,指实际没有,被捏造出来的事,是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多与表示真事的“骇人听闻”混淆。恐怖事件为真实发生的事情,应用“骇人听闻”。忍俊不禁:忍不住发笑。忍俊不禁本身有发笑的意思,此句属于语义重复。光怪陆离:可形容“光彩”或“形状奇异”以及“离奇怪异的社会现象”。此处运用合理。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此句赞扬陶渊明刚正不屈的精神,此句运用合理。17.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A项,“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国家”,主宾不搭配。错误类型属于搭配不当。B项,成分残缺,“取消”后面缺少相应的宾语中心语。D项,一面对两面。前面说的是“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后面说的是-15-“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18.A【解析】B项,“献丑”是谦辞,用于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的谦虚说法,不用于“落款出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这个语境。C项,“垂询”,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 自己的行动。用于此处不得体。D项“内人”:用以称自己的妻子。此句是说郭教授的妻子,不得体。A项“舍弟”,用于自己的弟弟,使用正确。19.示例一:我更喜欢林黛玉。薛宝钗虽然在品貌才情方面不逊于林黛玉,但她谨小慎微,处世圆滑,关注的是制度,是社会的规范,她是为别人而活的;林黛玉追求心灵的自由,关注的是个体,是本质的生命,她是为自己活着的。示例二:我更喜欢庄子。孔子是入世的儒者,积极进取,他的生命踏实而沉重;庄子是出世的智者,通达世事,洞明人性,追求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这样一棵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20.(1)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2)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舟十里欢。21.作文【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永远也不会忘记”,本命题的立意,取决于“忘记”的具体内容。从本命题所提供的材料来看,前者是表达的一种亲情,后者要传承的是童年的烙印,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从题目前的提示语来看,“忘记”的内容,可以是有些事,有些人,有些东西,有些地方等。具体写作时,又许将它们具体化,比如是哪件具体的事,是这件具体事的整个过程,还是起因,还是经过等。同时要考虑,这些事、人、物、地给了你哪些启示或影响,以写出文章深刻的立意来。点睛:要处理好文章的写作的重点。“忘记”是这篇文章的写作关键,因为它决定了这篇文章的立意与主题。而“永远也不会”则是这篇文章的写作重点,要写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原因。是记叙文,因在具体的记叙中表现出来,将其蕴含在事件中。永远也不会忘记在微黄的夕阳下,我回头望你,望见了你深情的眼眸。你一直站在那里,在目送我的同时,也站成了我心里永不忘却的剪影。周末的傍晚,又是返校的时间,你又开始不停的念叨我要带什么东西:水果,换洗的衣服。我看着你走过来走过去,一刻没歇,还不时捶两下腰。最后,你给我一只书包,里面井井有条。当我要走进校门时,你只重复一句话:“女儿,记得打电话,我周四来看你。”回校学习一忙,我又没顾得上打电话,但是没忘记周四要和你会一面。第一节晚自修下课,我连忙奔向校门。大门外黑压压的全是学生家长。-15-一周下来,我只给你一次电话,你却高兴得声调都变了。回家时,迎接我的是你的拥抱。晚上躺在床上,棉被上满满都是阳光的味道。当我在一片温暖中安眠,迷迷糊糊醒来时却听你在喊痛。你腰疼,我是知道的。爸爸在劝你:“周末打扫清理不要太卖力,每次女儿一回家,你就要把那么厚的被子搬来搬去晒,腰不好就多休息。明天再去医院看看。”我听见你难受的声音:“算了,她一周就回来一次,怎么样都要睡好。我没事,等她回学校了我再去医院。”明明是那么轻的声音,我却听得一清二楚,嗅着被子上阳光的味道,我心里又甜又涩。你那么累那么倦,却还要为我操劳,我真心疼你,妈妈,你的好,我一直记着。可第二天,你看上去照样神清气爽,除了会用手撑腰。我也不点破你作为一个母亲的深情,但是你强撑着忙碌与我有关的事,我有些哭笑不得。你在埋怨我,回了学校就忘记了爸妈,真不贴心。其实我知道,你只是担心我,想听一听我的声音,我报个平安,你就安心了。以前的我并没有忘记你,只是记在内心最深的地方,我只是怕听见你的声音有想哭的感觉,你要相信。但以后我会注意,你为我做了那么多,打个电话讨你欢心,我怎么会不愿意呢?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但其实没人知道,在你目光中走向未来的我,早已把你印刻在我心里,永远也不会忘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