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中学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注意事项:1.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传统文化中的各个部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及至,它们或者与时俱进,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它们存在过,便都是传统文化。A.物换星移 演化 如果B.物换星移 演绎 只要C.时过境迁 演绎 如果D.时过境迁 演化 只要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三,不仅成功树立起中国智能手机的良好形象,而且改变了运营商和消费者对华为手机的认识。B.政府部门既要明确其与慈善组织的关系,也要加强对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的管理,这样才能为慈善事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C.在今年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对于苏浙沪以外地区的考生,同济大学主要依据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对象。D.汉赋虽然呈现出堆砌词藻以至好用生词僻字,但在丰富文学作品的词汇、锤炼语言辞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夕阳下的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光与影以畅直的线条流泻着,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尘滓,像用巨大的筛子筛过。B.黄山松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远远望去,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C.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D.一笔而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画作包孕了天地间的灵气。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3-\n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默默地注视着学校红色的大门,由衷地感谢她带给我的一切。①很多时候你可能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不同②这时你可能非常留恋过去的日子③突然发现它写得真好④你回过头来,其实一切都在改变⑤不禁哼出一句“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⑥现在要离开这个工作了七年的学校A.①②④⑤⑥③B.①⑥②⑤③④C.⑥②⑤①④③D.⑥⑤③①④②5.阅读右边的这幅漫画,对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很好地适应高考。B.面对残酷的高考,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C.要想顺利地通过高考,必须啃透大量的书籍。D.过重的高考学业负担,让莘莘学子难以承受。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武夷精舍记(宋)韩元吉武夷在闽粤直北,其山势雄深磅礴。自汉以来,见于祀事。闽之诸山皆后出也。其峰之最大者丰上而敛下,岿然若巨人之戴弁①。缘隙磴道,可望而不可登,世传避秦而仙者蜕骨在焉。溪出其下,绝壁高峻,皆数十丈。岸侧巨石林立,磊落奇秀。好事者一日不能尽,则卧小舟抗溪而上,号为九曲,以左右顾视。至其地,或平衍,景物环会,必为之停舟,曳杖徙倚而不忍去。山故多王孙②,鸟则白鹇、鹧鸪,闻人声或磔磔集崖上,散漫飞走而无惊惧之态。水流有声,竹柏丛蔚,草木四时敷华。道士即溪之六曲,仅为一庐,以待游者之食息。往往酌酒未半,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13-\n吾友朱元晦居于五夫里,去武夷山一舍,而近若其后圃,暇则游焉。与其门生弟子挟书而诵,取古诗三百篇及楚人之词,哦而歌之,潇洒啸咏,留必数日。盖山中之乐,悉为元晦之私也,予每愧焉。淳熙十年,元晦既辞使节于江东,遂赋祠官之禄③,则又曰:“吾今营其地,果尽有山中之乐矣。”盖其游益数,而于其溪之五折,负大石屏,规之以为精舍,取道士之庐犹半也。诛锄茅草,仅得数亩。面势幽清,奇石佳林,拱揖映带。使弟子辈具畚锸,集瓦竹,相率成之。元晦躬画其处,中以为堂,旁以为斋,高以为亭,密以为室。讲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予闻之,恍然如寐而醒,醒而后,隐隐犹记其地之美也。且曰:“其为我记。”夫元晦,儒者也。方以学行其乡,善其徒。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者流。然秦汉以来,道之不明久矣。吾夫子所谓志于道,亦何事哉?夫子,圣人也,其步与趋莫不有则。至于登泰山之巅而诵言于舞雩之下,未常不游,胸中盖自有地。而一时弟子鼓瑟锵然,“春服既成”之咏④,乃独为圣人所予。古之君子息焉者,岂以是拘拘乎?元晦既有以识之,试以教夫来学者,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俾或自得其视幔亭之风⑤,抑以为何如也。是岁八年,颍川韩元吉记。(有删节)【注】①弁:帽子。②王孙:猴的别称。③赋祠官之禄:宋代优待官吏,官吏脱离实际职务,可以挂名掌管某祠,享受俸禄。④“春服既成”之咏:语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与弟子谈志向,曾皙鼓瑟,咏唱“春服既成”,其思想得到了孔子的赞同。⑤幔亭之风:相传秦始皇时仙人武夷君,中秋节在武夷山设幔亭一座,宴请山下的乡人。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则卧小舟抗溪而上抗:逆B.元晦躬画其处画:作画C.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酬酢:饮酒唱和D.俾或自得其视幔亭之风俾:使,让7.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夷山山势宏伟,山形奇特,历史悠久,充满神话色彩,令人流连忘返,但一日之游时间仓促,游览者往往匆匆而返。B.因居住地距武夷山较近,朱元晦与门徒常携书前往,颂《诗经》《楚辞》,饮酒长啸。辞官后,享受祠官的俸禄,更能常游武夷山水。C.武夷精舍面溪背石,是朱元晦与门徒亲自建造出来的,其规模比邻近的道庐大了一倍多,而且各功能区域划分明确。D.朱元晦是一介儒生,心中有“道”,虽居深山,却不行寻仙访道、炼丹吃灵芝之举,而是效仿孔子收徒讲学,逸情于山水。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往往酌酒未半,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3分)-13-\n(2)讲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3分)(3)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者流。(3分)9.文中对“武夷精舍”的环境与布置有着细致的描写,请概括其特点。(3分)三、古诗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与东吴生相遇(唐)韦庄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①平【注】①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1)首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诗人形象?(3分)(2)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3)作者在这首诗中流露出哪些思想感情?请作简要概括。(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庄子《逍遥游》)(2),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3)连峰去天不盈尺,。(李白《蜀道难》)(4)夜深忽梦少年事,。(白居易《琵琶行》)(5)覆道行空,。(杜牧《阿房宫赋》)(6)角声满天秋色里,。(李贺《雁门太守行》)(7)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8)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欧阳修《伶官传序》)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13-\n一条少年的街道安庆①秋天的一个黄昏,当我回到村庄,站在村口时,我开始了对一条街道的凝视,也是在这一刻,我突然有了孤独,不想说话,只想用一个曾经的少年的目光静静地看着一条街道的深处,也许我就是当年的那个少年,或者少年中的一个。而街道,还是那条少年的街道吗?②我是什么时候疏远或者想要逃离这条街道的?我在心里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多年前,当我背着包裹第一次远离家乡,在工地上想念少年的街道时,街道的一草一木都是那样亲切。一个夜晚我独自走过街道时遇到一个归乡的老人,他也是独自在街道上走,他抽烟,细微的烟火在幽静的街道上像一束萤火。我们有过语言交流,他拍着我瘦小的肩膀,说,“孩子,我是走一次少一次了,有机会就多走走自己的街道吧。”可惜,那个老人,听工地老乡讲,他已经不在了。现已人到中年的我,对于那条少年的街道,终没能够多走走。③望着黄昏里的村庄、那条街道,有一件事一直让我不能释怀。那是高中毕业那年我去当兵,体检、政审,一切都顺利通过,就差换上军装走人。奶奶在我不知情的一个下午去见了村里的民兵营长,在民兵营长家里见到了两个带兵的中尉。她对带兵的人说出了我不能去当兵的种种理由,她最致命的一句话是,如果让我去当兵,她就跳井。她毁掉了我当兵的梦想。听到这个信息的黄昏,我是这个村子的疯子,所有的狂躁、气愤、失落、失望,甚至绝望都在我的身上疯长,无法阻挡。在质问过民兵营长为什么突然中止我换上军装的理由后,我疯狂地跑在少年的街道上,心中充满了沮丧。从此我不再给奶奶念信,也很少到三叔家去见奶奶。后来我才慢慢知道了奶奶的理由:我爷爷就是当兵死在了战场上,让她守了大半生的寡。但一切都已来不及了,奶奶再也无法亲耳听到我内心深处的忏悔。④再有,留在我记忆的胎记里的,就是我少年街道上的那些马车,那些驴车,那些骡子和羊,和慢慢腾腾的老牛。在我少年的时光里,每天都能看到几辆马车从街道上走过,几辆驴车从街道上走过,几辆牛车从街道上走过。马路上、街道里会时时有冒着热气的马粪或牛粪,时常听见牲畜的叫声:熟悉的牛儿“哞哞”声,羊儿“咩咩”声,驴儿“昂昂”声……此时又回荡在我的脑海里。牲畜是乡村的风景,能赶着马车去走亲戚也算是一种身份,就像现在一个农民开着小车走亲戚一样。⑤这不由让我想起两年前的秋天我回到村庄,看到一辆一辆机动车奔跑在乡村的公路上,大型农业机械在田野里耕作。我寻找着一匹马和一头驴的影子,后来终于找着了,我的一个本家叔叔坐在已近落伍的驴车上,后面的车架子上装满了金黄的玉米。我久久地看着他和驴车,情不自禁地截到了他的前头。他抓住笼头,和我聊天。我问他村里还有多少头牲口,他沉吟了一下,板着指头数,告诉我,只有四头,全村只有四头了。看着他写满沧桑而又无奈的脸庞,我叹息了一口气,轻轻地摇了摇头,目送着他在夕阳里远去的背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拧巴,我回乡寻找,寻找我曾经的过往,我还能找到吗?⑥-13-\n傍晚,我和儿子一起走在村庄的街道里,告诉他我和一个村庄一个街道的故事,告诉他这就是我少年的街道。他迷茫地看着一个村庄的街道,看着我,摇摇头说,没意思,你看这街道多单调。⑦多么单调?他击中了我。这就是一个孩子的乡村视角、一个孩子对父辈乡村记忆的评估吗?单调?难道已经没有人再喜欢这样的单调了吗?单调和不单调,静谧和浮躁,究竟该怎样衡量,又是多么难以融合。⑧那一夜的寒风中,我独自在少年的街道上站了很久。(选自《散文》2022年第9期,有删改)12.文章开头一段的叙写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4分)13.本文写到了“归乡的老人”和“我的儿子”,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构思的用意。(6分)14.请简要分析文中第④段划线句子的表达特色。(4分)15.请探究作品结尾一句话蕴含的深意。(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谁是最可怜的人刘再复(1)想想中国历史的沧桑起落,看到一些大人物的升降浮沉,便冒出一个问题自问自答。问的是:“谁是最可怜的人?”答的是:“孔夫子。”(2)被权势者抬的时候、捧的时候已经“可怜得很”,更不用说被打、被骂、被声讨的时候。(3)一九八八年,我应瑞典文学院的邀请,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做了一次题为“传统和中国当代文学”的讲座,就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倒霉的是孔夫子。因为拿他作文化革命运动的靶子,就把他判定为“孔家店”总头目,吃人文化的总代表,让他承担数千年中国文化负面的全部罪恶。在当时的文化改革者的笔下,中国的专制、压迫、奴役,中国人奴性、兽性、羊性、家畜性,中国国民的世故、圆滑、虚伪、势利、自大,中国妇女的裹小脚,中国男人的抽鸦片,等等黑暗,全都推到孔夫子头上,那些年月,他老人家真被狠狠地泼了一身脏水。(4)仅着眼于“五四”,说孔夫子是“最倒霉的人”恐怕没有错,但是如果着眼于整个20世纪乃至今天,则应当用一个更准确的概念,这就是“最可怜的人”。我所定义“最可怜的人”,是任意被揉捏的人。更具体地说,是被任意宰割、任意定性、-13-\n任意编排、任意驱使的人。不错,最可怜的人并非被打倒、被打败的人,而是像面团一样被任意揉捏的人。不幸,我们的孔夫子正是这样的人。可怜这位“先师”,一会儿被捧杀,一会儿被扼杀,一会儿被追杀。揉来捏去,翻手为神,覆手为妖。时而是圣人,时而是罪人;时而是真君子,时而是“巧伪人”;时而是文曲星,时而是“落水狗”;时而是“王者师”,时而是“丧家犬”。(5)孔夫子的角色被一再揉捏、一再变形之后,其“功能”也变幻无穷。鲁迅点破的功能是“敲门砖”,权力之门,功名之门,豪门,侯门,宫廷门,都可以敲进去。不读孔子的书,怎可进身举人进士状元宰相?但鲁迅看到的是孔子当圣人时的功能,未见到他倒霉而被定为罪人时的功能。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他从“至圣先师”变成“反面教员”,其功能也是反面的。先前要当进士得靠他,现在要当战士也得靠他,谁把孔子批得最狠,谁才是最坚定忠诚的革命战士。这回与五四不同,五四时只是一群知识分子写写文章,这次批孔则是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动用了整个强大的国家机器,不仅口诛笔伐,还给他踩上亿万只脚。(6)文革后期,孔夫子被打到了谷底,真正是被批倒批臭了。没想到三十年后,孔夫子又是一条好汉,孔老二又变成了孔老大和孔老爷子。他再次成为“摩登圣人”(鲁迅语)。这一回,孔夫子是真摩登,他被现代技术、现代手段所揉捏。电台、电视台、电脑网络,从里到外,轰轰烈烈。古代的手段也没闲着,立庙、烧香、拜祭全都汹涌而至。这次重新摩登,差不多又是把孔子当面团,不同的是二十年前那一回把他踩下了地,这回则是捧上了天。揉捏时面团里放了不少发酵剂,于是格外膨胀,孔老先生成了“万物皆备于我”的大肚至饱先师。(7)孔子被揉捏,首先是权势者根据自己的政治需要或捧或压或打或拉,但大众与知识人也有责任。什么是大众?大众就是今天需要你的时候,把你捧为偶像,不需要你的时候,则把你踩在脚下。一切均以现时利益为转移。崇尚苏格拉底的是他们,处死苏格拉底的也是他们。既然以利益为准则,那么对于孔夫子,或供奉,或消费;或叩头,或玩玩,或做敲门砖,或做万金油,或立孔庙与关帝庙并列,或办孔氏牛肉店与妓院同街,全都无关紧要,有用就好。而大众中的精英,一部分知识人,对孔子并无诚心,名为追随孔子,实则追求功名。鲁迅说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是利用即“吃教”。对孔子也是食欲大于敬意。都是用口,讲孔子和吃孔子界线常常分不清楚。总之,孔子虽然重新摩登起来,却仍然很可怜:八十年前五四运动时,他被视为“吃人”文化的总代表,现在变成“被吃”文化的总代表。(8)说了这么多,不是说孔子有问题,而是说对待孔子有问题。孔子确实是个巨大的思想存在,确实是人类社会的重大精神坐标,确实值得我们充分尊重、敬重。但是,二十世纪以来,问题恰恰出在不是真尊敬、真敬重,或者说,恰恰是不给孔子应有的尊严。不管是对待孔子还是对待其他大思想家,第一态度应当是尊重,然后才去理解。在此前提下,再进入思想体系的内里,把握其深层内涵,这样倒可以还原一个可敬的孔子形象。(9)但愿孔夫子在二十一世纪的命运会好一些。16.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层次。(6分)-13-\n17.请解释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6分)18.结合上文,具体阐释最后一段作者的“愿望”。(6分)七、作文(70分)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康德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顾城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黑格尔要求:①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语文II(附加题)分值40分时间30分钟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义者,百事之始也,万利之本也,中智之所不及也。不及则不知,不知则趋利。趋利固不可必也。以义动则无旷事矣人臣与人臣谋为奸犹或与之又况乎人主与其臣谋为义其孰不与者非独其臣也天下皆且与之。(选自《吕氏春秋》)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以义动则无旷事矣人臣与人臣谋为奸犹或与之又况乎人主与其臣谋为义其孰不与者非独其臣也天下皆且与之。21.主持编写《吕氏春秋》的是,他提出“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其为(学派)的代表人物。(2分)22.画线文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看法?(2分)二、名著阅读(15分)23.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红楼梦》中抄捡大观园时,在司棋的箱子里-13-\n发现一双男子的锦带袜等物,迎春毫无主仆情意,冷漠地立逼凤姐带了去,或打或杀或卖,一概不管。B.“您等等!我这儿千真万确还没开张,这您知道!开张以后,还得麻烦您呢!得啦,您买包茶叶喝吧!(递钞票)您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知道巡警要敲诈自己,王利发既表明难处,又无可奈何,同时希望免掉交大饼的摊派。C.《药》既写了华、夏两家由于愚昧麻木所造成的家破人亡的悲剧,也写了革命者由于脱离群众而不被理解的悲哀,整个作品弥漫着一股凄清色调。可是,“瑜儿坟上”的一圈花环却暗示着革命者流血牺牲,后继有人,给人以信心和希望。D.《呐喊·端午节》里的方玄绰是个披着新衣的旧式文人。表面上是新式文人,但骨子里浅薄、市侩:知识分子加官僚的身份,使他说话做事充满矛盾——“索薪”事件,更是使他不尴不尬,左支右绌,颜面尽失。E.矛盾《子夜》中,林佩瑶建议林佩珊挑定一个人做终身伴侣,可林佩珊却认为老和一个人在一起很单调,还以姐姐和姐夫为例子。林佩瑶一惊,脸色变了,两件东西滚落到沙发前的地毯上,一本破烂的《茶花女》和一朵枯萎的红玫瑰花。24.简答题(10分)(1)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宝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两条手帕子撂与晴雯,笑道:“也罢,就说我叫你送这个给他去了。”晴雯道:“这又奇了。他要这半新不旧的两条手帕子?他又要恼了,说你打趣他。”宝玉笑道:“你放心,他自然知道。”黛玉体会出的宝玉的心思是什么?(任写两个)请简述黛玉拿到帕子后的举动。(5分)(2)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5分)……全无惧色,向叱飞(张飞)曰:“汝等无义,侵我州郡!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说这话的是《三国演义》中哪位人物?他是怎么落入张飞之手的?后来张飞如何对待他的拒降?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7题。万历到明末的晚明时期,是明代小品文发展之全盛期,虽说先秦诸子及唐宋古文中一些精彩的短篇确实都是一些“小品”文章,但与晚明小品文却有本质的不同。上述文章尽管短小精悍,叙述描写上也不乏艺术性,但其写作之最终目的是道德教化,其价值也在于寓教于乐。明初与中叶的小品文仍具有这样的特点,到了晚明,小品文有了特殊的目的:自娱和娱人,历代不被正统文学看中的小品文在晚明具有了特有的审美价值——娱乐性。-13-\n叶圣陶把小品文看成是与教科书、讲义体式的说理文不同的一种生动、有趣、能与读者达到情感与理智交流的“艺术性”文体。他认为:“教科书、讲义体文章无非人生经验的公式化、化石化”,“讲义跟教科书无论讲的什么,总使人有一种毫不亲切的感觉,仿佛是生活以外的事情,让人感觉厌倦。”因而,精粹的小品文是一个极端,好比最深色;讲义体中间的尤其坏的是另一个极端,好比最淡色。在这两极端之间的就只有程度的差异,越接近小品文的越是文学,越远于小品文的越不是文学。林语堂曾说:大体上,小品文闲适,下笔随意,常常夹入遐想及琐碎常谈,没有“雷池”限制,可以达到自由无限的想象空间。25.先秦诸子及唐宋古文中的“小品”文章与晚明小品文有哪些异同?(6分)26.如何理解“教科书、讲义体文章无非人生经验的公式化、化石化”这句话?(4分)27.结合材料,说说为什么“越接近小品文的越是文学”?(5分)语文参考答案1.D2.B(A项递进关系颠倒;C项句式杂糅,应为“主要依据联考笔试成绩”或“以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D项“呈现”后缺少宾语“弊端”。)3.A(虽有“像”字,但无比喻手法)4.D6.B(画:规划)5.D画面中的人物,挥汗如雨,拼尽全力,可“杠铃”却纹丝不动,可见AB两项从主观着眼是不太贴切的,而C项已脱离了画面的整体内容。7.C “比邻近的道庐大了一倍多”有误,武夷精舍的规模仅有邻近道庐的一半。8.(1)(游人)常常喝酒还没喝到一半,(天色)已经接近黄昏,不能再停留了。(补全成分1分;迫,接近,1分;曛莫,黄昏,同义复词,“莫”同“暮”,1分)(2)(先生)讲学、门人弟子学习课业、弹琴唱歌、饮酒赋诗,没有不在这里举行的。(肄,学习。每句1分)(3)不像那些奇人隐士,藏于深山,练气功,吃灵芝,仰慕道家一类的人。(畸人,奇人,1分;茹,吃,食;句意完整流畅1分)9.答案①面溪背石,占地数亩②石木相映,环境清幽③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答对1点1分)参考译文武夷山位于福建省的正北部,山势雄伟幽深曲折。自汉代以来,武夷山的名字就-13-\n出现在祭祀的大事中。福建的其他山峰,都是后来才见于记载的。武夷山最大的一座山峰,上大下小,高高地耸立,就像一个巨人戴着帽子。沿着缝隙中的石阶可以看见顶峰却不能攀登,世间传说逃避秦朝乱世而登入仙界的人就是在这里留下尸骨。有一道溪水从山峰下流出,悬崖绝壁高大、险峻,都在几十丈深。悬崖两侧巨石林立,宏伟壮观奇特秀丽。喜好游览的人也不能在一天中走完,于是就躺在小舟上沿着溪水逆流而上,称为“九曲”,环顾两岸。到达有的地面平坦、景物环绕、集中的地方,一定要为其而停船上岸,拄着拐杖走走停停(流连忘返),不忍离去。山中本来有许多猴子,鸟大多是白鹇、鹧鸪,听到人的声音,有的就磔磔地怪叫栖止于山崖上,然后无拘无束地慢悠悠地飞走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水流潺潺有声,竹柏茂盛蔚为大观,草木四季都有花开。有位道士在溪水的六曲处尽头只造了一间房舍,来供游人吃东西休息。游人常常喝酒还没喝到一半,天色已经接近黄昏,不能再停留了。我的朋友朱元晦住在五夫里,五夫里在距离武夷山不到三十里的地方,近得好像是武夷山外园,有空的时候就到武夷山游玩。朱元晦和他的门生弟子带着书前来诵读,选取的是《诗经》和《楚辞》,(朱元晦)和他的门生弟子吟哦高歌,饮酒长啸,一定要停留数日才离开。大概山中所有的乐趣,都是朱元晦的私人拥有,与他相比,我常常觉得很惭愧。淳熙十年,元晦辞去江东使节一职,享受祠官俸禄,又说:“如今我管理此地,终于能尽享山中之乐了。”因为他游览的次数多了,就在溪水的第五个转折处,背靠巨石的地方,规划精舍,采取道庐一半大小的规模。锄去茅草,只得到将近几亩大的地方。这里环境清幽,奇石佳木,拱立于屋子的周围,互相映衬。元晦叫弟子们准备簸箕、铁锹,采集青瓦,栽种竹子,弟子们相继完成了这些工作。元晦亲自规划了精舍的布局,中间的做厅堂,旁边的做书房,高的做亭,间架多的做内室。先生讲学、门人弟子学习课业、弹琴唱歌、饮酒赋诗,没有不在这里举行的。我听到这件事,恍然像刚从睡梦中醒来,醒来后,还隐隐约约记得这个地方的美景。而且元晦对我说:“请你记述一下吧!”元晦,是一介儒生。当时正用他的学问在这一带讲学,教育门生弟子。不像那些奇人隐士,藏于深山,练气功,吃灵芝,仰慕道家一类的人。秦汉以来,儒家的学说得不到阐明已经很久了。孔子所说的有志于道,指的是什么呢?孔子,是圣人啊,他慢步或快走都有一定的道理。至于他登上泰山之顶,在舞雩台下吟诗唱歌,没有什么他不游历的,原来是因为他的胸中自有广阔的天地。因而当时有弟子(曾皙)弹奏琴瑟,铿地一声停下,咏唱“春服既成”,竟然只有他为圣人所赞同。古代的君子对于游玩休息,哪里是拘拘束束的呢?元晦既然已经明白这些道理,就尝试着用这些道理教导那些来向他求学的人,并和他们一起在精舍饮酒畅谈。古时那些神仙般的人物,(求学者)都能享受这仙人般的山水乐趣,那又如何呢?淳熙八年,颍川韩元吉记载。10.(1)刻画了一位多年漂泊,年华已逝,遇友伤怀的诗人形象。-13-\n(2)运用了对比手法(1分),诗人将“贫”与“贵”“春偏少”与“月最明”进行对比(1分),生动揭示出当时贫富不公的社会现象(1分),表达了对自己才华遭压抑的不平及对统治者的不满(1分)。(3)首联表达诗人颠沛流离的感慨;颔联诗人感叹年华蹉跎,借酒浇愁;颈联对世态炎凉、统治者的控诉;尾联对未来、国家前途的期待。11.(1)而后乃今将图南(2)黄发垂髫(3)枯松倒挂倚绝壁(4)梦啼妆泪红阑干(5)不霁何虹(6)塞上燕脂凝夜紫(7)爱人者人恒爱之(8)而智勇多困于所溺12.①点题,紧扣“少年的街道”入题;②引起下文,结尾通过设问,引出下文关于少年街道往事的回忆与思考。(每点2分,计4分)(从感情基调的角度作答亦可给分)13.①写“归乡的老人”与我的交流,烘托出我在异乡的孤独,以及对家乡的思念;②写“我的儿子”对父辈乡村记忆的评估,和我对乡村记忆的追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人思考;③归乡老人、我及儿子三代人对故土乡村生活的理解,实际上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深化了主题。(每点2分,计6分)14.选取了少年时街道的典型生活场景(1分),从视觉、听觉的角度(1分),运用白描的手法,通过拟声词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特色(1分),语言表达简明质朴(1分)。(答“反复”的修辞手法,亦可给分)15.①“寒风“不仅仅是自然意义上的寒冷,更多的是儿子的话语在我心中激起的那份凄凉的感受;②“独自”突出了我面对乡村那种原始静谧的文明在逐渐消失时的孤独;③“少年的街道”说明了那里曾留下自己少年时生活的印记,更有我因青春年少、懵懂无知而对奶奶的误解,至今无法释怀;④“站了很久”生动地刻画了我对过往“单调”生活的留念、回味,对在现代化进程中“静谧与浮躁”难以融合的现状的深刻思考。(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16.首先提出孔子是最可怜的人的论点(2分);然后列举孔子在现代被任意揉捏的历史(2分);最后分析孔子被任意揉捏的原因并提出愿望(2分)。17.五四运动时,孔子被视为封建专制文化的代表(2分);现在孔子成为被功利化利用文化的代表(2分);表达了作者对不能客观对待孔子现象的批评(2分)。18.(1)给孔子足够的尊重、敬重,给孔子应有的尊严;不再功利地对待孔子,不再任意揉捏孔子:(2)阅读孔子著作,研究其思想体系,还原孔子形象。19.【审题指导】根据这次材料,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理性”与“感性”的意思。“理性”一般指我们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分析、综合、比较、进行推理、计算等方面的能力。意思和感性相对;也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其意义在于对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却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负责。“感性”-13-\n一般被理解为:凭借感官等认知的、基本由个人的感情决定的、并未深入思考而基本以第一印象来做判断的。在理解两者意思后,“理性”与“感性”哪个重要呢?那就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啦,只要观点鲜明即可。譬如:理性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理性造就成功;理性重于感性;理性地感受生活;让理性为爱开路;人生需感性,但更需要理性;让人生插上理性的翅膀;感性之余勿忘理性;感性诚可贵,理性价更高;用感性去构建和谐社会;感性让生活更精彩。这些立意均可看作是符合题意的。让思想与情感并存;让生活充满爱;让思想大放光彩;爱满人间;幸福源于情感等立意的,应该看作是偏离题意。语文II(附加题)答案20.以义动则无旷事矣/人臣与人臣谋为奸/犹或与之/又况乎人主与其臣谋为义/其孰不与者/非独其臣也/天下皆且与之。21.吕不韦杂家22.施行道义天下定会赞同23.AE-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