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是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重镇。敦煌藏经洞出土文书多达5万多件,保留有汉文、佉卢文、粟特文、突厥文、吐蕃文、梵文、于阗文、回鹘文、西夏文、叙利亚文、八思巴文等多种民族古文字资料,内容涉及中古社会的各个方面,被誉为中古时期的“百科图书馆”。敦煌文化是世界古代文明的缩影,敦煌文化走向世界,成为传播华夏文明的有效途径。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因中国丝绸大量输往西方而得名,成为中华民族推动世界文明进程的集中反映。敦煌的得名与丝路交通的开通有关。东汉应劭言:“敦,大也;煌,盛也。”唐人李吉甫亦言:“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南朝人刘昭称敦煌为“华戎所交一都会”,隋朝人裴矩称敦煌是西域门户“咽喉之地”。位于敦煌东南25公里的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一处光辉的历史遗迹,被誉为“东方世界艺术博物馆”“世界艺术宝库”。其洞窟数量、壁画面积和保存现状都是世界上其他著名石窟无法比拟的。姜亮夫在《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中讲到:敦煌艺术包罗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也包罗了中西艺术接触后所发的光辉,是中国伟大传统的最高标准,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发扬。季羡林在《敦煌学、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中说:敦煌和新疆地区是世界上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等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十八世纪后期,近代考古学诞生。在地理大发现浪潮的推动下,敦煌、新疆及中亚地区吸引了各国考古学家的目光。据不完全统计,从1893年至1935年,来中国西北的考察团多达24批。其中1906年就有德国格伦威德尔、瑞典斯文赫定、俄国科卡诺夫斯基、俄国别列佐夫斯基、英国斯坦因、法国伯希和、芬兰曼妮尔海姆等七支考察队。这些考察团中,仅1935年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有中国学者参加。形形色色的探险家来中国的起因和身份不同,但到了中国后,都做过同样的勾当——窃取文物。这些“考古学上的贼”将盗取的宝物捆载回国后,一夜成名。由于各国探险家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取得了许多重大发现,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被誉为探险家的“黄金世纪”。在这一时期,中国西北成为西方探险家的乐园,而敦煌成为乐园中的“极乐世界”。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广泛开展和不断加深,虽然敦煌文书本身回归中国的路很长,但缩微胶卷、高清晰文书图版的不断出版,极大地改善了准确获取敦煌文书文字信息的条件,各国学者可以在同等的条件下开展研究。中国学者基于本土历史和母语研究的优势,在敦煌“胡语”文书研究之外的许多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在奋力“夺回”敦煌学研究中心的同时,敦煌文化以更加新颖的姿态、更加多样的形式走向世界。1980年以来,《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舞剧在世界数十个国家演出2000余场,以更为宏大的场面、更为震撼的感染力向世界人民宣传了敦煌文化,极大地提高了华夏文明的世界影响力。井上靖的历史小说《敦煌》,池田大作的书信录《敦煌的光彩》以及“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声音,这些都意味着敦煌文化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1.下列关于敦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重镇,它的得名与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关,古人认为“敦”有大的意思,“煌”则指盛。B.敦煌藏经洞出土文书众多,并保留有多种民族古文字资料,内容涉及中古社会的各个方面,被誉为中古时期的“百科图书馆”。C.敦煌莫高窟的洞窟数量、壁画面积和保存现状位居世界第一,作为丝绸之路上一处光辉的历史遗迹,它被誉为“东方世界艺术博物馆”“世界艺术宝库”。D.姜亮夫认为敦煌艺术是中国伟大传统的最高标准,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发扬,他和季羡林的话都称赞了敦煌艺术的成就极高。-10-\n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1893年至1935年,来中国西北的考察团中,仅1935年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有中国学者参加,其余23批均无中国学者参与。B.来中国西北考察的外国探险家尽管起因和身份不同,但都是为了窃取文物,这使得他们归国后一夜成名,大发横财。C.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被誉为探险家的“黄金世纪”,是因为各国探险家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取得了许多重大发现。D.除“胡语”文书研究之外,中国学者因为有本土历史和母语研究的优势,所以在敦煌研究的许多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敦煌文化丰富多彩,是世界古代文明的缩影,敦煌文化走向世界,成为传播华夏文明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B.近代考古学诞生于十八世纪后期,中国的敦煌、新疆等地吸引了各国考古学家的目光,中国西北成为西方探险家的乐园,而敦煌成为乐园中的“极乐世界”。C.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广泛开展和不断加深,准确获取敦煌文书文字信息的条件不断改善,如今中国国学研究者也可以在同等的条件下开展研究。D.有关敦煌的舞剧在国外受到欢迎,可见在奋力“夺回”敦煌学研究中心的同时,敦煌文化以更加新颖和丰富的姿态与形式走向世界。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景字道兴,天水休官人也。景容貌奇伟,膂力过人,美须髯,骁勇善射。平齐之役,颇有力焉,授仪同三司。以平尉迟迥,赐爵平寇县公。及高智慧等作乱江南,复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击之,还授鄜州刺史。十七年,辽东之役,为马军总管。及还,配事汉王。高祖奇其壮武,使袒而观之,曰:“卿相表当位极人臣。”寻从史万岁击突厥于大斤山,大破之。后与上明公扬纪送义成公主于突厥,至恒安,遇突厥来寇。时代州总管韩洪为虏所败,景率所领数百人援之。力战三日,杀虏甚众,赐物三千段,授韩州刺史。以事王故,不之官。仁寿中,检验代州总管。汉王谅作乱并州,景发兵拒之。谅遣刘嵩袭景,战于城东。升楼射之,无不应弦而倒。谅复遣岚州刺史乔钟葵率劲勇三万攻之。景战士不过数千,加以城池不固,为贼冲击,崩毁相继。景且战且筑,士卒皆殊死斗,屡挫贼锋。司马冯孝慈、司法参军吕玉并骁勇善战,仪同三司侯莫陈乂多谋画,工拒守之术。月余,朔州总管杨义臣以兵来援,合击大破之。景智略非所长,而忠直为时所许,帝甚信之。五年,车驾西巡。至天水,景献食于帝,帝曰:“公,主人也。”赐坐齐王暕之上。杨玄感之反也,朝臣子弟多预焉,而景独无关涉。帝曰:“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帝每呼李大将军而不名,其见重如此。会幽州贼杨仲绪率万余人来攻北平,景督兵击破之,斩仲绪。于时盗贼蜂起,道路隔绝,景遂召募,以备不虞。武贲郎将罗艺与景有隙,遂诬景将反。帝遣其子慰谕之曰:“纵人言公窥天阙,据京师,吾无疑也。”后为高开道所围,独守孤城,外无声援,岁余,士卒患脚肿而死者十将六七,景抚循之,一无离叛。辽东军资多在其所,粟帛山积,既逢离乱,景无所私焉。及帝崩于江都,辽西太守邓暠率兵救之,遂归柳城。后将还幽州,在道遇贼,见害。契丹、靺轲素感其恩,闻之莫不流涕,幽、燕人士于今伤惜之。(选自《隋书》,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恒安,遇突厥来寇 寇:进犯-10-\nB.仪同三司侯莫陈乂多谋画,工拒守之术工:从事C.景遂召募,以备不虞 虞:预料D.景抚循之,一无离叛 循:安慰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景“骁勇”的一组是(3分)()①以平尉迟迥,赐爵平寇县公②景率所领数百人援之。力战三日,杀虏甚众③升楼射之,无不应弦而倒④景且战且筑,士卒皆殊死斗,屡挫贼锋⑤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⑥既逢离乱,景无所私焉A.③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景屡立战功,曾率部下救援代州总管韩洪,杀死了很多贼人,被任命为韩州刺史,但最终没有上任。B.李景在与汉王杨谅部下乔钟葵作战时,虽然以寡敌众,但因上下同心,最终与援军两军合击,大败敌军。C.李景容貌奇异不凡,骁勇善战,他虽然没有什么才智谋略,但是却凭借忠诚正直为当时的人所赞许。D.武贲郎将罗艺因为和李景有矛盾,于是诬陷李景将要谋反,但皇上向来信任李景,并没有因此而怀疑他。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高祖奇其壮武,使袒而观之,曰:“卿相表当位极人臣。”(5分) (2)帝曰:“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帝每呼李大将军而不名,其见重如此。(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关山月①李咸用离离天际云,皎皎关山月。羌笛一声来,白尽征人发。嘹唳孤鸿高,萧索悲风发。雪压塞尘清,雕落沙场阔。当胡无人,荷戈朝凤阙②。[注]①“关山月”是乐府旧题。②原为汉代宫阙名,这里借代皇宫,朝廷。8.“嘹唳孤鸿高,萧索悲风发。雪压塞尘清,雕落沙场阔”四句选取了哪些典型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5分)9.这首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如何变化的?试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⑴《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陃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10-\n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⑶有的诗开篇就奠定感情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皆为以景衬情。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打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米龙老爹莫泊桑那老头子被人带过来了。团长用法国话发言了:“米龙老爹,您知道今天早上在伽尔卫尔附近寻着的那两个骑兵是谁杀的吗?”那老翁干脆地答道:“是我。”团长吃了一惊。缄默了一会,双眼盯着这个被逮捕的人了。米龙老爹用他那种乡下人发呆的神气安闲自在地待着,双眼如同向他那个教区的神父说话似的低着没有抬起来。这老翁的一家人:儿子约翰、儿媳妇和两个孙子,都惊惶失措地立在他后面十步内外的地方。团长接着又说:“您可也知道这一月以来,每天早上,我们部队里那些被人在田里寻着的侦察兵是被谁杀的吗?”老翁用同样的乡愚式的安闲自在态度回答:“是我。”“您是怎样动手干的,告诉我吧。”“我现在哪儿还知道?我该怎么干就怎么干。”团长接着说:“我通知您,您非全盘告诉我们不可。您很可以立刻就打定主意。您从前怎样开始的呢?”那汉子向着他那些立在后面注意的家属不放心地瞧了一眼,又迟疑了一会儿,后来突然打定了主意:“我记得那是某一天夜晚,您和您的弟兄们,用过我250多个金法郎的草料和一条牛两只羊。我当时想到他们就是接连再来拿我一百个,我一样要向他们讨回来。并且那时候我心上还有别样的盘算,等会儿我再对您说。我望见了你们有一个骑兵坐在壕沟边抽烟斗。我取下了我的镰刀,跪着脚从后面掩过去。蓦地一下,只有一下,我就如同割下一把小麦似的割下了他的脑袋。我那时就有了我的打算。我剥下了他全身的服装。”那老翁不做声了,那些感到惊惶的军官面面相觑了。后来讯问又开始了,下文就是他们所得的口供:-10-\n那汉子干了这次谋杀敌兵的勾当,心里就存着这个观念:“杀些普鲁士人吧!”普军听凭他随意出入,因为他对于战胜者的退让是用很多的服从和殷勤态度表示的,他学会了几句必要的德国话。他穿上了那个死兵的服装,躲在矮树丛里。骑兵走过来了。等到相隔不过十来步,米龙老爹就横在大路上像受了伤似地爬着走,一面用德国话喊着:“救命呀!”骑兵勒住了马,明白那是一个失了坐骑的德国兵,以为他受了伤,刚刚俯着身躯去看这个素不认识的人,肚皮却吃了米龙老爹的马刀。但是,被审的前一天,那两个被他袭击的人,其中有一个在老翁的脸上割了一刀。口供完了之后,他突然抬起头自负地瞧着那些普鲁士军官。“账算清了,我一共杀了16个,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我从前打过仗。从前也就是你们杀了我的爹,你们又杀了我的小儿子。从前你们欠了我的账,现在我讨清楚了。我们现在是收支两讫。”老翁挺起了关节不良的脊梁,并且用一种谦逊的英雄姿态在胸前叉起了两只胳膊。团长站起来走到米龙老爹身边,低声向他说:“也许有个法子救您性命,就是要……”但是那老翁绝不听,向着战胜的军官竖直了两只眼睛,这时候,一阵微风揽动了他头颅上的那些稀少的头发,他终于鼓起了他的胸膛,向那普鲁士人劈面唾了一些唾沫。团长呆了,扬起一只手,而那汉子又向他脸上唾了第二次。不到一分钟,那个始终安闲自在的老翁被人推到了墙边,那时候他才向着他的长子约翰、他的儿媳妇和他的两个孙子微笑了一阵,立刻被枪决了。(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写的是一位叫米龙的老翁在德国进攻法国时,冒着巨大的风险,背着敌人在夜里勇杀德国巡逻兵的故事。B.“别样的盘算”是指米龙老爹在敌军驻扎到他的家乡时就盘算好了的要杀死十六个敌军为自己的父亲及小儿子报仇这件事。C.这篇小说从生者的回忆转入正题,先提出普军官兵屡遭夜袭的奇案,后回叙米龙老爹的英雄事迹,把—个简短的故事写得回环多姿。D.米龙老爹两次向敌团长吐唾沫及审问时“挺起关节不良的脊梁,并且用一种谦逊的英雄姿态在胸前叉起了两只胳膊”的细节描写,表现老爹视死如归的精神。E.米龙老爹被捕后,竟然非常痛快地坦承了自己杀人的事实,这体现了米龙老爹作为一个农民所固有的质朴诚实、不会撒谎的本性。(2)小说开头对丰收在望的景象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米龙老爹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4)本文的叙述人称有多次变化,请分析有哪些变化?对此有人认为好,有人认为不好,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分析。(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人 物[罗马尼亚]扬·伯耶舒有许多好奇的读者曾问我,我作品中的那些人物是怎么挖掘出来的,我从哪里搜集到了素材,获得了灵感。我的回答简单而又干脆:主要来源于生活。我只要去大街上走几小时,衣袋中就会装入一个新的题材,这篇文章的人物马上就会出现了。前几天,当我带着自己的小狗散步时,我在伊科阿纳公园中碰到了这个人物。我的小狗名叫乔尼,是只鬈毛狗。它很讨人爱,正因为如此,在我们占据的那张长椅上,很快就坐上了一位肤色略黑、服饰考究的中年妇女。-10-\n她先是逗我的小狗,而后又同我聊了起来。我们闲谈中涉及的问题,总的来说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例如什么气候啊,土豆生长情况啊,足球比赛啊,动物啊。她的用意在于突然地向我提出一个令人忐忑不安的问题:我是否幸福。“很难说清,”我红着脸说,像个害羞的少年,“我认为首先应该讨论一下。”“那还用说,”她答道,“既然您对幸福有自己的见解,请您说来听听。”“不行,”我回答说,“我并没有准备谈这个问题。另外,我甚至连幸福的基本含义都弄不清,对此我还在继续思考。”一下子我对此人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我愿意同她聊下去,尽管我的小狗冻得直打寒战。在这儿我是否能为我的小说找到个人物?我心里暗自盘算,让我试试。“您是否幸福呢?”我以她刚才问我的问题反问她,当然是想激激她。“先生,”她说,“我非常感谢您提出的问题。每天傍晚我都到这个公园里来,我并不只是需要呼吸新鲜空气,因为新鲜空气打开窗户就能呼吸到。我到公园里来是因为我迫切需要同人们接触,可是我不得不承认很少有人,男的或女的,有兴趣问我是否幸福。我想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好吧,我可以坦率地告诉您,我不幸福。在我的童年我曾有过幸福,那时父母视我为掌上明珠,我脸颊上印满了他们成百上千个吻,他们说我就是他们生活中的幸福。可随即我就发现,他们爱我只是因为我是个健康的人。当他们见我病了,就不再爱我了。”“什么病?”我怯怯地问。“噢,是一种很怪的病,几乎没人晓得这种病,我也不愿谈起它,尽管现在我已经痊愈了。不过,我还是满足您的好奇心。我得的这种病的表现就是不懂得什么叫隐喻,也就是说不能按隐喻的真正意思去做。我只会照隐喻的表面意思去做。给您解释一下。”“请您说下去。”我惊奇地怔住了。“比如,妈妈对我说:‘你去套套你哥哥的话,看看他这头小驴都干了什么。’我就试着去查找哥哥的心思,结果在家里搅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更不要提一天人家叫我去缠住某人,我竟把那人搞得心烦意乱了。最后,我还能说什么呢?我的病给父母找了许多麻烦。于是他们就开始虐待我,骂我,惩罚我。为此,我小时候就从家里逃了出来,在外边流浪了很多年。我是那样的孤独,没有哪个人能理解我……”她的自述颇带有书面语言的特点。正当我对这个人的兴趣正浓,急切盼望听到下文时,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位警察,他很客气地对这个女人说:“您跟我来一下。”我竭力抗议,但得到的只是严厉的劝告:“您不要多管闲事!”没办法,我只好夹起小狗回家了。我向妻子十分愤慨地讲述了我的遭遇。“你知道吗?”我像野兽似的吼叫,“那个警察掠夺了我的人物!正当她要给我谈些最能征服人心的问题时,却被那混账警察给掠走了。我要控告他!”电话铃响了,我妻子接了电话。她听了一会儿,把电话挂了,然后用这样一句不能令人相信的话扑灭了我的激情:“傻瓜,快去警察局取你的钱包!”(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坚定认为,作家创作时产生的灵感,写故事所用的素材和塑造的人物形象,主要来源于生活。这种认识为我在寻找人物时被偷做了铺垫。B.“我”对那个中年妇女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的原因是,闲谈中涉及了十分广泛的问题。她对“我”产生兴趣的原因是我的小狗。C.“我”与中年妇女谈“幸福”各有目的:“我”想找写作的素材,为自己的小说找到个人物;中年妇女要吸引我的注意力,以达到偷窃的目的。D.警察听到那妇女的话后识出了她的破绽,认为她的言行不符合其身份,便把她带到了警察局。E.作品的结尾颇有欧·亨利的味道,既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那个妇女含糊其辞地说起她的“病”,已为结局埋下了伏笔。-10-\n(2)小说为何多次提到“狗”?请简要分析。(6分)(3)文中的“我”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4)小说写的是关于“偷窃”的故事,却不以“偷”为题,而以“人物”为题,你认为哪一个标题更合适?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第Ⅱ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论文答辩的整个过程中,导师徐教授不赞一词,而是严肃地指出了文章在逻辑上存在的诸多错误。B.中国政府认为,中国海军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无可厚非,完全合法。C.快速阅读不利于深入思考,看上去读得多,读得快,但“上心”的并不多。长此以往,文化会变得浮泛和肤浅。D.安宏纺织公司近年来对员工管理严格,求全责备,产品质量过硬,企业效益大幅度提升。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此次会议发言要求每人五分钟,可轮到王老师,他足足讲了十分钟,罗列了六点建议,还意犹未尽,主持人悄声问他还讲多少,他说:“还剩一点了。”B.网络调查表明,中学生网络恶搞杜甫的主要原因是青春期的逆反心理、知识素养缺乏、内心空虚、游戏人生等因素造成的。C.2022年12月,美国宇航局专家通过对比时隔数年拍摄的火星上同一区域的照片后认为,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液态水。D.与凤凰书店相比,友丰书店的书籍种类不仅丰富,而且内容更加深入中国文化。友丰书店的创始人是柬埔寨华侨潘立辉先生。1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所谓陶然亭,并不是一个亭,是一个土丘,丘上盖了一所庙宇。。到了乾隆年间,这地方成了一片苇塘。①不过北西南三面,都盖了一列房子,靠西的一面还有廊子,有点像水榭的形式。②采用了白居易的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句子,称它作陶然亭;后来成为一些文人在重阳登高宴会之所。③登这廊子一望,隐隐约约望见一抹西山,其近处就只有芦苇遍地了。④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工部郎中江藻,他看此地还有点野趣,就在这庙里盖了三间西厅房。⑤据说这一带地方是饱经沧桑的,早年原不是这样,有水,有船,也有些树木。A.⑤④②①③B.①③⑤④②C.⑤①③④②D.④②③⑤①16.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如今,参观北大、清华已经如同逛长城、游故宫一样成为众多旅行社必备的旅游线路。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他们迫切希望孩子通过与名校的亲密接触,提高学习热情。“高校游”成为热门旅游项目。面对摩肩接踵的人群、一拨又一拨的旅行团穿梭来往等诸多问题,近日,北大、清华等高校先后推出“限游令”,该措施引发了社会热议。你如何看待北大、清华的“限游令”?赞同还是反对?请选择一个角度写几句话,以阐述理由。不超过6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仿照下面示例,再写三句话,使全段构成排比句。(6分)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在娱乐享受中玩物丧志;生活需要歌舞,但不能在灯红酒绿中醉生梦死;-10-\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写作(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的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每个人的心里都潜藏着巨大的正能量,正确使用这种能量,足以成就丰功伟业。相反,如果正能量不足,就会产生巨大的负能量,足以让你一事无成。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三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DBBBDC7.(1)高祖惊叹他的健壮勇武,让他袒露上身看了看,说:“凭你的相貌应当身为重臣。”(得分点:“奇”“袒”“相表”各1分,句意2分,共5分)(2)皇帝说:“你天生诚实正直,是我倚仗的栋梁啊!”皇帝常常称呼李大将军却不直呼其名,他被皇帝敬重到了这个地步。(得分点:“诚直天然”“名”“见重”各1分,句意2分,共5分)8.诗人选取了“孤鸿”“悲风”“雪”“塞尘”“雕”“沙场”等边塞诗歌的典型意象。(1分)嘹唳的孤鸿、萧索的悲风营造了哀婉凄凉的氛围;(2分)“雪压塞尘清,雕落沙场阔”则营造了雄浑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2分)9.前四句表达征夫漂泊在外、没有依靠而引发的思亲怀远之情(2分);中间两句是因思乡和漂泊而生发的凄苦悲凉之情(2分);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浑豪迈之情(2分)。-10-\n10.略11.答案 (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E不给分。(2)①造成悬念,使小说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②暗寓人们对米龙老爹的怀念之情,引起下文,并为故事作了情感上和内蕴上的铺垫。③与后面米龙老爹被杀形成了鲜明对比,暗示现在平静的生活来自像米龙老爹一样的先烈对敌人的反抗。(每点2分)12.答案 (1)答E项3分,C项2分,A项1分;答B、D项不给分。(2)第一次写狗“很讨人爱”,引出了“那个服饰考究的中年妇女”,为下文故事的发展作了必要的铺垫;第二次写狗“冻得直打寒战”,我也不想回去,从侧面烘托“我对此人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推动情节发展;第三次写狗,通过我的一“夹”的细节描写,充分表达了“我”对警察把那位妇女带走的愤慨之情。(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3)①惯于挖掘生活,但对生活的了解是肤浅的。②待人诚恳,但也容易轻信别人。③充满自信,但也自以为是,处事不冷静。(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探究示例二:以“偷”为题更合适。①以“偷”为题能够更准确直接地概括小说要表达的真正内容,“我”设法在中年妇女那里“偷”素材,她设法在“我”这里偷钱包。小说展示的就是这样同时发生的“偷”的过程。②便于揭示小说要表达的这一层内涵:我们用大量心力求取的事情往往会偷走我们对其他事情的关注。③在读者接受的角度上,“偷”作为标题能够制造悬念,直到最后谜题揭晓,读者都能保持很强的探求欲望。通过以上比较看出,“偷”做标题更好,“人物”就显得晦涩难解了。13.A14.C15.B16.赞同:校园环境与秩序会受很大影响,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会受干扰;会滋生旅游行业的乱象,增加了治理难度。反对:高校应该是开放的,“限游”限住了人们对名校的“憧憬”;名校的教育支出来自国家,“限游”是对纳税人的不尊重。(理由只要符合要求,言之成理即可。)17.生活需要艺术,但不可投机取巧而违背原则;生活需要勇气,但不可冒险而丧失良机;生活需要重复,但不可在失败后重蹈覆辙。作文:按高考评分标准给分-10-\n-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