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2022届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1卷(3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矫情(jiǎo)鱼鳔(biào)角斗士(jiǎo)擂鼓助阵(lêi)B.稽首(qǐ)徇私(xun)差不多(cha)力能扛鼎(gāng)C.下载(zǎi)扑棱(lēng)通缉犯(jí)自作自受(zuō)D.鬈发(quán)体恤(xǘ)一场雨(cháng)呶呶不休(náo)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踮脚震憾蕙质兰心火中取栗B.神祗委曲披星戴月浑水摸鱼C.貂蝉补缀大相径庭掎角之势D.膺选告罄不辨菽麦好高骛远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年一度的3·15维权日到来之际,各大卖场纷纷推出打折促销、惠赠礼品等活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进行着。B.大家同住一栋楼,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干脆你摆个高姿态,不要跟他计较了。C.3月,天气回暖,邀约三五好友周末出游,一路花香四溢,风景秀色可餐,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儿。D.刚到公司,他就被委以重任,在感谢之余他又不免有些担心,害怕自己绠短汲深,不能胜任。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演唱会上,李玉刚用男声和女声变换的演绎,观众的情绪达到顶峰,整整六分钟的掌声表达了观众的认可。B.正如性格决定命运一样,格调也影响着人生。钱钟书先生一生安于寂静,而且创造了并不寂静的人生。C.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起拍摄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塑造和强化了中国繁荣发展、开放和谐的国家形象,是新时期对外传播的又一新的形式。D.17日8时许,京福高速苏鲁交界处因大雾发生4起交通追尾事故,事故共涉及车辆60余部,造成6人死亡、30多人受伤。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笄,《说文》解释为“簪也”,是一种簪发用具。就目前所知,早于仰韶文化的遗物是河北磁山遗址出土的骨笄,有两种式样:一作尖头圆箸状,长十八厘米;一作柳叶簪式,长约十厘米,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了。稍后,到仰韶文化时期,当以西安半坡遗址出土实物数量和形式最具代表性。在一千九百余件各类发饰、耳饰、颈饰、手饰、腰饰和嵌饰中,石陶笄和骨笄占很大的比例,总数达七10百一十五件之多。可分三种:棒式的,两头尖的和丁字形的,大多重在实用,造型简朴。制作上刻意进行装饰的例子,应数甘肃永昌鸳鸯池遗址出土的骨笄为最出色,是距今四千多年的遗物。笄首用胶粘物(或树脂混合体)作成圆锥状,表面嵌埋着三十六枚白色管珠,首端贴盖一椭圆形骨片,上作同心圆刻文五圈,是一件别具匠心的工艺品。东部,如大汶口文化的发笄,以石质居多,首端出台肩,似应有笄帽附饰,有的笄且作箭镞形(或古代曾用镞箭簪发)。其遗制在兄弟民族中仍有保留,如《皇清职贡图》图说中即谓徭妇盘发贯箭,三、五、七枝不等,西南藏族人猎手也是把弩箭插在头发里,亦成一格。这种情形和《诗经》中提到的“六笄”“六珈”和晋代“五兵钗”可能都相关联。笄的应用,在当时又与中原华夏民族的结发形式有密切关系。束发盘髻或辫发盘髻之类方式和以后的束发于顶,着某种冠子,则皆须用笄方能约束。如为断发、披发、散发等形式,便应用不会广,甚或毫无所用。在考古发掘中,边缘地区似数量较少,自西往东至黄河中游即渐增多,隐约反映了历史上民族融合风习相尚的情况。到后来,安阳殷墟五号墓,妇好(人名)一人即随葬精美玉笄二十余件,雕花骨笄四百九十余件.其贯插簪戴形式必已相当复杂,又十分讲究。奴隶主豪华习气的炽盛,于此可见一斑。比较成系统的头面装饰品,当以山东大汶口遗址墓葬中的发现最为精彩。在一百二十多座墓葬中,凡头部有装饰品的多随葬纺轮,不然多随葬农具。一方面反映社会已发展到男耕女织的时期,一方面又反映了妇女在生产中地位的下降。其时男女皆束发着笄,有的发上还插着镂空花纹的象牙梳.惟妇女额前有一弯月形(或角形)装饰,是两片野猪獠牙加工作成的(这种奇特饰物,在台湾雅美族中尚有流行,但却保持在男子饰品系列中,不着于首,多三两成串悬于胸前)。这种装扮和后世中山国出土玉人头饰上角形饰必有相通处。妇女们还要戴头饰两串、颈饰一串。前者分别用白色大理石片和管状珠组成,后者由不规则的绿松石骨突子串作项链。再戴上象牙片耳坠,右腕戴玉璧环,手上戴玉指环。随葬还有玉斧、象牙雕筒等饰物,周身覆有约二厘米厚的黑灰,很可能是衣着和首饰中软件的遗迹,其装饰的繁盛已经接近于豪华。(节选自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5.对“笄的应用与结发形式之间的关系”的表述,下列选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中原华夏民族的结发样式决定了笄在中原地区应用较广。B.由于笄的应用,中原地区的民族普遍采用了束发的形式。C.笄在中原地区应用多,而在边缘地区应用较少。D.笄的样式越多,它贯插簪戴的形式也就越复杂。6.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的饰品有多种类型,已不仅限于头饰,其特点是造型简朴,重在实用。B.用箭镞形发笄束发的方式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已经出现,这种方式其后在兄弟民族中仍有所保留。C.《诗经》中提到的“六笄”“六珈”和晋代“五兵钗”可能是从古代用镞箭簪发的形式流传下来的。D.初用于女子面部的角形饰,与后世中山国出土玉人头饰上角形饰有相通之处,在今天某些地区依然存在。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妇好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精美玉笄、雕花骨笄,可见在当时人们的应用中,笄的装饰作用已经取代了其实用价值。B.随着历史的发展,饰品的造型由简单发展到复杂,类型由少发展到多,但加工工艺却没什么变化。10C.在考古发掘中,边缘地区笄的数量似乎较少,有可能这些地区的发式多为断发、披发、散发等。D.从考古发掘中可以看出饰品还能反映主人的社会地位:饰品越多,其主人的官职就越大,社会地位就越高。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8-10题。明史·于谦传(节选)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日:“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僚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英宗)亲征。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即迁本部尚书。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谦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九月,景帝立,十月敕谦提督各营军马。而也先挟上皇破紫荆关直入,窥京师。石亨议敛兵坚壁老之。谦不可,曰:“奈何示弱,使敌益轻我。”身自督战。下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于是将士知必死,皆用命。也先邀请既不应,战又不利,知终弗可得志,又闻勤王师且至,恐断其归路,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谦调诸将追击,至关而还。论功,加谦少保,总督军务。谦曰:“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耻也,敢邀功赏哉!”固辞,不允。乃益兵守真、保、涿、易诸府州,请以大臣镇山西,防寇南侵。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先后遣李实、杨善往。卒奉上皇以归,谦力也。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与吉祥、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丁亥弃谦市,籍其家,家戌边。又数年,谦事白。弘治二年,用给事中孙需言,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赐祠于其墓曰“旌功”,有司岁时致祭。万历中,改谥忠肃。杭州、河南、山西皆世奉祀不绝。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独下谦下:谦逊地对待B.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独:难道C.王是其言是:这样D.我有辞矣辞:说辞、说法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于谦做事情“忧国家,非为私计”的一组是(3分)()①请皇太后立郕王②奏对,音吐鸿畅③论功,加谦少保④言南迁者,可斩也⑤身自督战⑥顾理当速奉迎耳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⑤⑥D.①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写有和尚预测于谦是将来救世的辜相,这让于谦的身世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10B.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在太子年幼,敌寇将至的情形之下,于谦请皇太后立郕王为皇帝。C.也先退却之后,皇上论功行赏,任命于谦担任少保,总督军务,于谦坚决推辞,一直没有答应。D.上皇(英宗)被接回来,有于谦的功劳。但上皇恢复了帝位后,于谦却遭受冤屈,直到几年之后,冤情才得以昭雪。第Ⅱ卷(120分)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11.阅读第三大题的文言文,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划横线的句子。(10分)(1)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3分)(2)谦不可,曰:“奈何示弱,使敌益轻我。”身自督战。(4分)译文:(3)丁亥弃谦市,籍其家,家戍边。(3分)译文: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孤雁崔涂①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②,孤飞自可疑。【注解】①崔涂,字礼山,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秦陇等地。②矰缴zengzhuo: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1)这首诗借物抒情,诗人借助孤雁抒发了自身怎样的情感?(2分)答:(2)这首诗的题目为“孤雁”,有人评价,一个“孤”字,神韵全出,请简,析全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现大雁的“孤”的。(4分)答: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1),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2)谪戍之众,____。(贾谊《过秦论》)(3)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4)千古凭高对此,。(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5)《》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它以现实社会中的人物和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为《红楼梦》的出现做了必不可少的探索和准备。(6)《》是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拉丁美洲长期封闭落后、与世隔绝的状态以及拉美人孤独、阴暗的心理。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0“我爸是李刚”与衙内政治学羽戈有些时候,你不得不佩服汉语的音韵之美。譬如“我爸是李刚”一语,从字面上看,平淡无奇,呼喊起来,却大气磅礴,如倒峡泻河,飞流直下三千尺。李启铭之流,现在叫“官二代”,按传统的称呼则为“衙内”。据考,衙内一称,起源于“牙内都指挥使”一类官职,因这种亲卫官多由高官故旧子弟担任,后来索性将“牙内”改成了“衙内”,用以通称官府人家的孩子。古典话本中,不乏衙内小霸王的身影。最著名的自然是《水浒传》里那位高衙内。他爸爸是太尉高俅,掌管一国军政,比李刚显赫多了。高衙内相中了林冲娘子,威逼利诱,弄喧捣鬼,直至将林冲逼上梁山。我听人一说“衙内”,必先想起这位花花太岁。长此以往,历朝历代便形成了一种藏污纳垢的衙内政治学。其要点如下:其一,一般而言,衙内本身并无权力,他们手中高举的巍巍权杖,不是来自国家的赋予,而是出于父辈的租借,直言之,就是狐假虎威。可别说,这虎威的威慑力,并不次于官府这头老虎。由此,权力出现了私有化的传承迹象,由父子私相授受。当然,也许一国之权力原本就是一个社团,乃至一寥一姓所私有,但大宋朝的私,与高太尉的私,明显不是一回事,前者名目上依然得拉“公”之虎皮。于是,大权力藏小权力,公权力藏私权力,以私乱公,因私废公,权力内部恶性循环如斯,能繁衍出什么好果子呢?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何况高太尉们并非君子者也。其二,乍听上去,“衙内”就不是什么好词,我们熟知的衙内们,都是坏事做绝之辈。然而,衙内为恶亦有其道,他们不是打游击战,而是打阵地战,因此就有抱团之必要。衙内们团结起来,结党营私一一这是衙内政治学的最高境界。修行到此境界,衙内便不会满足于调戏林冲娘子之初级阶段,他们必须考虑更正经、更长远的营生,变衙内为太尉,以图成就更大的气候,谋取更大的利益。所以有水平的衙内,根本瞧不起高衙内之流。其三,施耐庵写《水浒传》,将助高衙内作恶多端的富安和虞侯陆谦都写死了,唯独留下了高衙内,任其继续茶毒众生。这是为何呢?我以为,正是施先生窥见了衙内政治学的真义。衙内往往皆有安乐的收场,因为在专制国家,天意就是权力,权力就是天意,他们不受天意的眷顾,谁有资格领受呢?犹记得今人拍《水浒传》连续剧,最终打破小说命意,由一帮泼皮将高衙内阁了,这毋宁是导演的一厢情愿。我却愿视之为一个宪政主义的亲切隐喻:那一刀,阉的不是高衙内,而是私有化的公权力。我们无法定论,李刚是不是好官、清官;却可推断,李刚的家教实在不怎样,严格自律的家庭教育怎能教出这么骄横、猖狂的儿子。高衙内害了相思病,高俅便找来富安与陆谦,问道:“我这小衙内的事、你两个有甚计较?救得我孩儿好了时,我自抬举你二人。”想来李刚读到这一段,必定心有戚戚焉。衙内犹如罗马城,不是一日落成。即便有了制度的缺口,高太尉们的溺爱与纵容,当是最有力的助推器。猜测太尉大人的意思,不仅弄权卫护其子作恶,乃至有意授权于子,传以衣钵,千秋万代,一统江湖。有了高太尉,未必会生出高衙内;没有高太尉,则肯定没有高衙内。所以,衙内的病根,很大程度结在了太尉的身上。阉了高衙内还不够,必须阉了高太尉。(节选自《杂文选刊·职场版》2022年第3期)14.“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何况高太尉们并非君子者也。”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答:1015.根掘文意,请概括“衙内政治学”的要点。答:16.请结合全文,分析本文的构思具有哪些特点。“(6分)答:17.文章最后写道:“阉了高衙内还不够,必须阉了高太尉。”请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6分)答: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7分)①黄桷树又名黄葛树、大叶榕、黄桷榕,为桑科黄桷树属高大落叶乔木。其茎干粗壮,树形奇特,悬根露爪,蜿蜒交错,古态盎然,枝杈密集,大枝横伸,小枝斜由虬曲。树叶茂密,叶片油绿光亮,寿命很长,百年以上大树比比皆是。黄桷树原产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尤以重庆、四川、湖北等地最多。它喜光,耐旱,耐瘠薄,生长快,耐潮湿,抗污染,适应能力特别强,即使置身于悬崖峭壁,也迎风昂首,茁壮成长。②自古重庆地名以黄桷冠之者众,北魏水经注载江水又东经黄桷峡今名铜锣峡宋((图经》云:“涂山之足,有黄桷树,其下有黄桷渡。”③重庆至今仍有黄桷垭、黄桷坪等地名。1986年,黄桷树被正式命名为重庆市市树。(1)给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4分)答:北魏水经注载江水又东经黄桷峡今名铜锣峡(2)材料中有关黄桷树的信息可以给我们哪些精神层面的警策?请从不同角度写出两条来。(4分)答:①____②19.请仿照下面例子中对字词的“拆析”方法,在备选词语里任选两个词语加以“拆析”,写两句有意味的话。(4分)[例1)和谐:“和”的右边是“口”,就是人人有饭吃;“谐”字,左边是“言”,即人人都可以说话,解决温饱,有言论自由的权利,社会才是和谐。备选词:创新明星政治重庆教养答:(1)(2)20.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然后给它拟写一个题目并指出它的寓意。(4分)10答:题目寓意____七、作文(60分)21.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故事,根据要求作文。从前,有三只乌龟,龟爸,龟妈和小乌龟,它们爬上山丘去野餐,爬呀爬呀,爬了15年终于到了山顶。想吃罐头却发现开罐头的工具没有带。龟爸和龟妈决定让小乌龟回去取,小乌龟同意了,临走时强烈要求龟爸、龟妈不许偷吃。龟爸、龟妈等啊等啊,整整等了25年,小乌龟还没回来。龟爸说:“要不咱先吃吧”,龟妈也表示同意,正准备用石头砸开罐头来吃。小乌龟突然从背后的树后跳出来说:“哼!我就知道你们会偷吃的,我一直等着……”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信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题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01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