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清江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选修)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第Ⅰ卷(客观题,共8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2.下列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一般和特殊的关系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3.中国古代哲学家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许多关系问题,贯穿于其中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4.下列说法与漫画《草包学者》所反映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A.万物皆备于我B.绳锯木断,水滴石穿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5.下列说法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A.“水是万物的始基”与“心外无物”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感觉的集合”C.“存在即被感知”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性B.社会历史性C.客观实在性D.主观能动性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A.①②③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A.古希腊罗马哲学B.德国古典哲学C.十七世纪英国哲学D.十八世纪法国哲学9\n9.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21个大中城市的近半数餐馆经营野生动物,有46.2℅的城市居民吃过野生动物,有2.7℅的人经常吃野生动物。这说明A.人的活动受思想意识所支配B.思想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C.思想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D.思想意识对人的行为结果起决定作用10.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11.右图漫画《因果》启示我们A.发挥意识的创造性 B.把握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C.坚持意识第一性 D.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12.“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有①意识是运动的承担者②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 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 13.“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属于何种观点A.相对主义和诡辩论B.主观唯心主义C.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形而上学的不变论14.“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论》中的这段话意思是说:天有时令变化,地有丰富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这就叫做能与天地相配合。这其中包含的哲理是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②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③物质依赖于意识④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①④ 15.世界首家太空旅馆“银河套房”对外开张,在游客入住期间,每天能欣赏到15次日出,并以每小时3万公里的速度旅行,每85分钟环绕地球一周。人们能够建成“银河套房”说明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造福人类C.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D.规律是普遍的,人可以根据原有的规律创造出新的规律16.人生活在现实,思维又使人超越现实;人生活在现在,思想又使人构想未来。这种超越现实、构想未来的能力,就形成了理想。这表明A.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B.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具有社会历史性D.意识具有主体差异性17.著名语言文字学者郝铭鉴指出,“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催人奋进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9\n标签。从哲学角度看,正能量①具有能动性,能够给人带来信心和力量②具有创造性,能创造出独立于物质之外的精神③具有反作用,能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④能够将人们的愿望直接变成现实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8.下列说法能体现右侧漫画寓意的是A.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B.人的主观精神有时起着决定作用C.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总是不同的D.不同的人思维方式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不同19.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五个重大关系,其中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D.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20.“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自身的内在本性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1.202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魔术师刘谦的表演受到观众的热捧。魔术表演以一种奇妙的艺术构思造成种种奇幻莫测的表演形象。关于魔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魔术表演是对规律的利用和改造B.魔术表演的神奇来自对客观物质条件的利用C.魔术制造的奇幻现象是不存在的D.魔术表演者的创造性思维是奇幻形象的源泉22.“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的主体感受反映的集束指标,其中单一元素的的突进,也许在提升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某单一元素的塌陷却常会给幸福感带来滑坡效应。这表明①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②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③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④部分是由整体构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3.系统的基本特征是①整体性②条件性③有序性④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A.①②③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4.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A.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 B.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9\nC.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D.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25.假如“完美”是100分,那么60分不完美,80分也不完美,但不要因为80分不是100分而否认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这启示我们要A.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C.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D.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2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体现的是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27.下列选项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的是①统筹兼顾,适当安排②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③提纲挈领,纲举目张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A.①②③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8.“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这种观点A.是正确的,因为有矛盾就不和谐 B.是正确的,因为和谐社会构建前矛盾已经解决 C.是错误的,它否定了矛盾的普遍性 D.是错误的,它只承认新旧事物更替过程中的矛盾,而新事物产生后就没有矛盾29.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辩证否定观30.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有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③主要矛盾影响次要矛盾④次要矛盾解决的好坏会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产生影响A.①②③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1.下列对辩证否定的理解错误的是A.辩证否定实质是“扬弃”B.辩证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C.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D.辩证否定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32.中国语言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下列说法中能体现辩证否定观的是A.是就是,不是就不是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3.2022年4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湖北调研时强调,要以焦裕禄为榜样,增强宗旨意识,树立为民情怀,对准人民群众的关切期待改进作风,用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凝心聚力。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A.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B.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C.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9\n34.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新一轮改革方案将提振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是因为①它能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②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政治体制③它能改变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④它能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A.①②B. ③④ C.①③ D.①④35.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在历史观上坚持了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 C.英雄史观D.客观唯心主义36.李克强到甘肃岷县农信社考察时叮嘱工作人员说:“你们是在农民中成长起来的,农民是你们的衣食父母。”这是因为A.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唯一主体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7.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不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现象与好逸恶劳、贪图享乐、不珍惜劳动成果、挥霍浪费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主要说明了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意识决定物质 C.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D.社会意识具有客观物质性3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这句话体现的人生价值有①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③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生价值的高低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A.①②B. ③④ C.①④ D.①③39.2022年5月31日,江西省宜春市高三学生柳艳兵面对歹徒挺身而出,换来一车人的生命安全,但因此身受重伤,无法参加高考。教育部表示待他身体康复后,将为他组织单独考试,网友对此意见不一。这表明A.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B.真理具有主观性,没有标准C.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40.习近平在给北京大学学生的回信中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这告诉我们要A.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B.全面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C.大力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水平D.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简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题8分,第42题14分,共计22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9\n41.“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去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面,逐渐形成区域大合作。问:习近平总书记的演讲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8分)42.材料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者,治之端也”“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法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今,根据中国国情,我们在批判继承传统法制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树立法律信仰,这将对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全面推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材料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条道路的确立既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1)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的认识。(6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依法治国为什么既要借鉴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8分)三、探究题:本题18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3.春节将至,燃放烟花爆竹已成为人们庆祝新年的习惯形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安全等问题也成为社会综合治理的难题。高二年级某班就春节期间是否应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组织了一次讨论。材料一:支持春节禁炮的人认为:“放炮仗虽是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但它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当时地广人稀,人们居住以平房为主,冬季农田空旷,因此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今天我们的城市人口密集、高楼林立,燃放烟花爆竹必然会污染环境。”“燃放烟花爆竹影响休息,导致伤人、火灾等现象的发生”“社区表演、贴对联、挂灯笼也挺有年味”9\n......反对春节禁炮的人认为:“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燃放鞭炮是千年以来的传统,应该允许燃放,否则没有过年的气氛了”“空气污染不是禁放几天炮仗就能好转的”“有人担心安全问题,这应该增强安全意识,不能因噎废食”......材料二:春节前,全国多地政府陆续发布《关于春节期间销售和有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公告》,规定了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可以燃放烟花爆竹。由于各地风俗不一,“规定”因地而异。(1)结合材料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谈谈你对以上分歧的认识。(12分)(2)结合材料二,指出各地政府上述规定体现的矛盾分析法。(6分)9\n江苏省清江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选修)参考答案41答: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体现了这一点。(2分)②联系具有客观性,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2分)③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培养创新精神体现了这一点。 (2分)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既要注重量的积累,又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以点带面,从线到面,逐渐形成区域大合作体现了这一点。(2分)42答:(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中国国情,我们在批判继承传统法制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树立法律信仰体现了这一点。(3分)注: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6分,本问满分不超过6分。(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借鉴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是从实践当中得来并在实践当中得以检验的。(2分)②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同国家在实践中获得的有关法制建设的正确认识都是真理,都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可以为另一国所借鉴。(2分)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任何一种模式都是基于一定的国情建立起来的,而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因此我们不能照搬别国模式。(2分)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在依法治国的实践中,我们不能局限于既有认识,而应该不断发现新规律,获得新认识以此推动依法治国实践的深入发展。(2分)9\n(如若答出在实践中认识发现真理,在实践中追求发展真理也可酌情给分)43答(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社会实践不同,所以对春节是否应该禁炮的态度不同。(3分)②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人们对春节是否应该禁炮的不同态度正是基于不同的价值判断作出的选择。(3分)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对于春节是否应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不同人站的角度不一样,看法也不一样。(3分)④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春节是否禁炮应该作出符合规律的选择。(3分)⑤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春节是否禁炮应该作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择。(3分)⑥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持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对春节是否禁炮持有的态度不一样,从而也影响其行为。(3分)注:答出其中4点即可得12分。(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全面的解决矛盾。各地政府采取的做法既顾及传统文化又注重环保等因素体现了这一点。(3分)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各地风俗不一,规定因地而异体现了这一点。(3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