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八中2022年第一次九科联赛政治试题注意:本试卷理科100分,文科120分时量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的关系问题。A.思维和存在B.物质和运动C.运动和静止D.运动和规律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可知性B.客观实在性C.运动性D.无限性3、“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认识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4、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这一观点属于()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5、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提出的定理。在此后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认为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发现,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不等于180度。随后,德国数学家证明了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材料表明()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真理和谬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③真理因人而异,是主观的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伏尔泰和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哲学思想对法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赶下台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材料表明()A反映时代要求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思想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C任何哲学思想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7、“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这句话启示我们()A事物发展是从质变开始的B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要重视量的积累“共生效应”既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回答8——9题。8、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往往长势不旺,缺乏生机活力,而与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却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共生效应”对我们的启示是()①要用主观联系代替客观联系②发挥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③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④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卡文迪许实验室从1871年成立至今,先后产生了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卡文迪许实验室是人类群体中“共生效应”的杰出典型。这在人生价值观方面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A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从社会中索取B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C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努力奉献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砥砺自我-6-10、改革是历史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的改革,我们党和国家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我国的改革是()A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B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C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1、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是()A.抓主要矛盾B.辩证的否定C.注重量的积累D.促成质的飞跃12、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A.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B.事物自身具有的客观属性C.主体的主观喜好D.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13、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爆发金融危机B.召开人大政协会议C.张家界自然风景区D.观看春节文艺晚会14、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由此可见A.只学习文化知识就能实现人的完美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发的C.我们应在主动感悟优秀文化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D.文化影响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15、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重要标志的是A.文化的力量B.政治的力量C.经济的力量D.军事的力量16、“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意游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说明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7、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①世界观 ②人生观 ③价值观 ④发展观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8、中国人过春节总是要吃团圆饭、放爆竹,而西方人的圣诞节少不了唱圣诞歌,送圣诞老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②文化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③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④各民族文化根本不相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9、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外有2500余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创办了孔子学院50多所,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这种文化传播方式属于A.商业贸易 B.人口迁徙 C.教育活动 D.大众传媒20、下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传统文化是财富,对传统文化要全部继承B.传统文化是包袱,对传统文化要全部抛弃C.传统文化有精华,有糟粕,要批判继承D.传统文化束缚我们的思想,因此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21、在学习和借鉴其它民族优秀文化时,要A.全部吸收,共同发展 B.兼收并蓄,古为今用C.全盘否定,拒绝危害 D.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A.社会实践B.交流与借鉴C.科技进步D.创作灵感-6-23、中华世纪坛序中写道:“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这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A.源远流长B.唯我独尊C.博大精深D.独树一帜2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俭节约D.爱国主义25、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是指A.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民族性的统一C.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D.能吸收其他一切民族的文化26、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这种“千城一面”现象A.体现了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B.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果C.符合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的需要D.不符合人们对城市建筑文化多样化的需求27、莫言的小说写的是中国故事,却能引起外国读者的共鸣。这体现了( )A.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B.文化具有共性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世界文化丰富多彩28、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这强调的是( )A.艺术灵感来源于自由的想象B.艺术作品都必须再现现实生活C.艺术创作须立足于社会实践D.艺术进步能推动社会实践发展29、2022年11月,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著名古镇——乌镇隆重举行。在这里,传统与现代和谐相融,中外文明激情相拥。这种相融相拥有助于( )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②推动世界文化的创新③实现不同民族文化的趋同④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0、当前,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这是因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是我国当前的工作中心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1、优秀文化为什么塑造人生?3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三、分析说明题(共10分)34、“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这是范仲淹在其名著《岳阳楼记》中描绘的“巴陵胜状”。近年来,地处洞庭湖畔的湖南某地政府充分利用当地交通便捷,水域宽广,名胜古迹较多等优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共生为宗旨,果断关闭对洞庭湖湖水造成严重污染的小造纸厂,同时,实施“以旅游业为龙头,以水产养殖为支柱,以生态农业建设为目标”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经过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该地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人们的收入更多,走上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该地政府的做法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0分)-6-四、探究题(共12分)35、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创新教育观念。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看他们是否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终身学习观念。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文化创新的途径。(12分)五、附加题(共20分,每题10分。文科班学生做)36、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价值。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文化遗产传承着一个民族久远的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最重要的精神支撑。文化遗产是历史给我们的礼物,也是一份考卷。但在如何保护和开发我国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各地方的态度并不一致。甲地认为,“关键是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让它成为能‘传得下’的宝贝”;乙地认为,“要从市场的角度谋划和推进文化遗产的开发,使它成为能‘走得出去’的荣耀。” 假定你支持材料中其中一方的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陈述理由。-6-衡阳市八中2022年高二第一次九科联赛政治试题答案及评分细则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BCACADDBCBDDCA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CACCDAADCDBCCB二简要回答下列各题(每题6分,共18分)31优秀文化为什么塑造人生?(1)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每个要点2分)3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社会制度的变革(2)科学技术的进步(3)思想运动(4)教育。(答对三个即可给6分)3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必须全部答对才可给6分)三、分析说明题(共10分)34(1)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意识的能动作用。(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5)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6)抓主要矛盾(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8)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以上各要点如答对一点可得4分;答对2点可得8分;答对3点可得10分。)四、探究题(共12分)35①立足社会实践。教育实践是创新教育观念的根本途径。(4分)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继承发扬传统教育观念中的精华,去除落后的成分;为传统教育观念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4分)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积极吸取外来先进的教育观念的同时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分)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1分)[评分说明]其他解答言之成理,分析得当,可酌情给分,但该问最多不超过12分。五、附加题(文科生做每题10分,共20分)36①丝绸之路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1分)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丝绸之路在贸易活动中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3分)③丝绸之路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3分)④通过丝绸之路,有利于我国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3分)-6-37答案一支持甲地。理由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5分)②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基础。保护好文化遗产对于传承中华文明,推动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5分)答案二支持乙地。理由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利用文化遗产发展文化特色旅游,既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又能扩大文化的影响力,从而提升本地的竞争力。5分②文化交流是一个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乙地利用市场推动文化遗产的开发,有助于本地文化“走出去”。5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