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一中2022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试题思想政治(理科)本试题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范围:必修三1-5课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钱钟书先生曾言“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你认为下列时政要闻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2022年,中国公务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正常巡航B.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表示,将支持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项目C.2022年7月26日,巴基斯坦大选揭晓,伊姆兰·汗在大选中获胜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2.“供给侧改革”“工匠精神”“洪荒之力”“蓝瘦香菇”……这些新词热词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当今社会变化、发展。这表明A.文化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B.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C.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D.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力3.管子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同时,他又强调,“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的观点揭示了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④文化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新经济”“高科技”时,将文化渗透于其中,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体现了A.国际文化交流中充满霸权主义色彩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C.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D.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5.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①特定的文化环境②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2-\n③人们自身的文化素养 ④人们自身的价值现象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6.2022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我们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是基于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③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7.文化素养是现代人的一个基本素养,其核心与标志是A.掌握文化知识的广度与深度B.在文化知识方面的修养C.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8.起源于欧洲的万圣节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其主要是为了纪念所有的知名和不知名的圣灵。但美式“万圣节”虽然借用了宗教中关于鬼魂和亡灵的元素,但实际上,它产生于美国移民时代,是一个促进邻里间社交的世俗节日。这说明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宗教信仰 ②民族节日是不同民族相互区别的独特标识③透过民族节日可以领略不同民族的文化韵味 ④民族节日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成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2年为农历鸡年。鸡,在中国被赋予“文、武、勇、信、义”五德,而韩国人谈到鸡时,一般会与“活泼”“吵闹”联系在一起。中韩两国对“鸡”形象的理解A.说明生肖文化是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B.蕴含着世界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C.展示了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D.表明文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联-12-\n10.母亲的善良和爱成就了伟大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莫言又用他的小说故事,继续讲述着母亲教给他的真善美的精义,这种精义已经超越了国界、族群和时空,走向了永恒。这从一个侧面佐证了①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文化作品有持久生命力③中华传统思想总是引领着世界各国社会发展 ④人类文明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不断趋向同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1.第八届中华慈孝节开幕,慈孝文化之乡一一江北区,将传统慈孝文化与时尚音乐相融合,演绎出慈孝文化新风貌,对慈孝文化而言既是静态传承,又是动态弘扬。材料表明A.文化必须先继承后发展B.传统文化都能做到与时俱进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D.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12.数字化革命催生了一批新的大型媒体公司,同时一些大的出版、传媒集团也阔步进入网络领域。这说明科学技术①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能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③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④是文化的基础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3.漫画《不能让中国新生代姓“西”!》告诫我们必须A.坚决抵制西方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B.加强对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C.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他国文化D.加强对青少年的书法艺术教育14.既是世界的基本特征,又是文化创新的的重要基础的是 A.文化的排斥 B.文化的融合、借鉴 C.文化的多样性 D.文化之间的竞争15.“石头、剪子、布”游戏起源于中国,然后传到日本,韩国等地,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发展传到了欧洲,到了近现代逐渐风靡世界。这体现了①要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传统文化有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12-\n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6.“打工文化”是与打工潮相伴而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既不属于农村也不完全属于城市,是从打工者群体中自发生长起来的。打工文化的兴起表明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③人民群众文化创新的主体④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据统计,中国每天消失的村落有80至100个。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膨胀,农村被一步步地蚕食。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由此可见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C、传统村落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力量18.尽管已在国外定居了几十年,闽籍华裔陈先生一家人还是喜欢喝乌龙茶,习惯于用筷子,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这主要说明A.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D.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19.李克强总理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我国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A.文化遗产是我国独有的文化财富B.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D.保护文化遗产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20.我国从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无不体现了不断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是A.改造传统文化B.吸收外来文化C.挖掘创作灵感D.立足社会实践21.2022年4月10日,第36届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洛阳牡丹文化节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国家级节会,每年的牡丹文化节都会吸引众多的国内外客商到洛阳投资兴业,为洛阳经济发展注入无穷的活力这体现了A.文化决定经济效益-12-\n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体现C.文化影响经济活动D.文化为经济发展指明正确方向22.中宣部等部门出台《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指出,2022年争取实现全国所有大中小学每个学生每年免费欣赏一场优秀戏曲演出:2022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戏曲进校园①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②表明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有利于传统习俗的维承和发展④表明传统文化是现实生活中的物质财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3.2022年12月19日,扬州市召开市区烟花爆竹禁放工作新闻发布会,公布最新禁放范围和管理举措等,规定2022年2月1日起,规定区域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人认为: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不能禁止。对此,我们认为①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槽粕”②传统文化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应该大力弘扬③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赋予时代的内容④传统习俗都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不应该取消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4.餐桌礼仪,包括怎么动筷子、使刀叉,衣着打扮是否得当、与宴会主人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谈、如何敬酒、正确的入座和离席,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向周边的人“泄露着”你的信息:身世背景、家教、性格、彭好、人品。在中国,餐桌礼仪一直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A.文化具有阶级性B.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D.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12-\n25.经常旅游的人必须学会看手语。当你需要和别人交流却又不懂对方的语言时,肢体语言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著名的V字形手势在英国意味着胜利,在南欧则被视为无礼的动作,在北美则意味着和平。从文化生活角度看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文化习俗等差异,产生不同理解是正常的②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③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有其个性与差异④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出行地所在国的文化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6.随着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针灸逐步走向世界,但是目前国际上将中医针灸与中医的基本理论相分离,淡化中医理论、经络理论对针灸的指导作用,针灸面临着“去中国化”。这启示我们发展针灸A.需要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B.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C.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D.要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27.自2022年1月起,上海小学数学教材现身英国课堂。近年来,中华文化教材输出、孔子学院以及诸多高校海外分校的建立,无不推动着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让他国了解和熟悉中国文明,理解中国的价值观,为我们在国际上得到理解与尊重打下基础。这A.彰显着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B.反映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国际影响力提高C.体现了我国对外文化渗透已经初显成效D.表明文化交流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8.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融媒体的出现A.更好地丰富和扩展了文化的内涵B.使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共享D.表明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29.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推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能够-12-\nA.增进文化认同感,导致文化趋同B确保各国文化繁荣C.促进各国相互吸收优秀文明成果D磨灭各国文化个性30.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是A.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反映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C.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D.满足人们的各种文化需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40分)31.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1)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有什么重要作用?(6分)-12-\n(2)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6分)31.《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人生自有诗意,时代、人民呼唤新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有责任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焕发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1)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传统文化具有哪些特点?(4分)-12-\n(2)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文化继承与发展是什么关系?(6分)31.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曾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今天“一带一路”经济贸易合作将进一步加强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哪些?(9分)-12-\n34.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及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适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方略。这一方略是对“世界大同”等中华文化的传承,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发展,更是融合了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5年来,中国在外交活动中积极践行这一理念,推动着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开辟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新道路,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9分)-12-\n湖南省邵东一中2022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思想政治(理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5 DCBBA 6---10ADBCA 11---15 CABCD16---20 BBABD21---25CABDA 26---30 CBCC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40分)31.(1)(6分)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6分)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发展方向。(经济、政治决定文化)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③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32.(1)(4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12-\n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2)(6分)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②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33.(9分)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34.(9分)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实现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