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宽甸县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5小题,共70分)1、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与之体现的道理是一样的是()A.邯郸学步B.郑人买履C.东施效颦D.耳濡目染2、11月11日——光棍节,是青年人创造并热捧的新节日。2022年“光棍节”,电商们瞅准契机大搞促销,仅淘宝一家当天就销售191亿元。这表明()A.文化产业迅速崛起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C.文化是人的精神活动D.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3、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敢于独树一帜、标新立异,不仅大大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而且导致了奴隶社会的最终解体。这充分说明()A.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决定性作用B.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文化的重要条件D.文化是影响社会制度更替的决定性因素4、温家宝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这表明读书()A.可以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B.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能够塑造人C.是人们享用文化的表现D.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5、2022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据此回答下题。《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软实力的载体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6、在一些城市的草坪花丛中,人们常会看到“小草微微笑,请你饶一饶”“让我们与蜜蜂和蝴蝶共舞”等非常人性化的语句,提醒人们不要踩踏采摘。材料说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④人们创造和发展文化,也获得和享用文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n7、电影《孔子》公映以来,引起各方热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些影响中国人两千多年的孔子经典语句在影院中回荡时,让人的心灵两次得到净化与升华。一位母亲专程带孩子来看《孔子》,希望孩子多了解一些儒家思想、为人之道。由此可见()A.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B.中华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C.我们要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D.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8、盐城自古因盐设城,因盐得名,两千余年海盐文化是盐城地域文化的精髓。其中,盐雕艺术品晶莹圆润,蕴涵东方美学的优雅意境,作为城市名片,为“盐城八珍”工艺品之首,凝练了海盐文化之魂。这说明()A.作为精神力量的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B.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具有相应的物质载体C.自然环境的不同决定着文化的差异D.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积极影响9、有人说,赞美是人生历程中的加油站,而批评是人生历程中的维修站,一个人不能总是维修,但要不断加油!不断加油,他就学会了自信。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②人的成长受环境影响③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④文化可以塑造人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0、2022年6月9日,迪士尼公司经典卡通形象唐老鸭迎来了79岁生日。诞生至今,这只穿水手服、爱发脾气、总是捣蛋的白鸭子,已从最初米老鼠的配角成为风靡全球、经久不衰的卡通明星。材料主要说明()A.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于实践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C.一定社会的文化促进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D.各国文化一律平等11、某校的教育追求是:给你一部历史让你翻阅;给你一种文化让你感受;给你一些时间让你安排;给你一个舞台让你表演;给你一些机会让你创造;给你一个期待让你自我成长。这说明()A.终生学习是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B.我们要主动、自觉地感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人对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12、从《共产党宣言》到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表明,优秀文化能够()\n①满足人的一切精神需求②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生活③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④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小呀嘛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欢快熟悉的旋律响起,往昔岁月一一浮现,少年时代的回忆展开了它温馨美好的画卷。现在的孩子同样唱着歌长大,可是歌词变成了“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嘿”。不同时代的孩子唱着不同的歌曲长大,这表明()A.文化有古今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之分B.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C.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时代的人全面发展D.文化总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14、各种网络流行用语,其简短的语词往往含义丰富,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情绪与民众喜好,是我们了解社会的一面镜子。这表明()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B.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D.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主动的15、某学生在给母校的毕业留言中写道:进校时随处可见的社团海报给校园带来屡屡色彩,青涩的我怀着憧憬成为“社团人”,从心怀忐忑、不善谈吐到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在社团的百花丛中寻求我们青春与梦想的舞台。该留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文化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③校园社团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④参加校园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16、清代学者叶燮说得好:“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这主要表明()A.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B.优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C.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不断创新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17、“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A.较大的包容性B.较强的保守性C.相对的稳定性D.鲜明的民族性18、英国曾有很多殖民地,但即使有300年历史的殖民地国家无论怎么看都不像英国。在几个华人社会中,新加坡西化的程度最高,但在社会结构上更接近于中国文化传统。由此可见()A.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C.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繁荣D.传统文化具有社会历史性\n19、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C.相互尊重、推陈出新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20、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21、比尔.盖茨曾说过:“不久的将来,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这说明()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广阔②互联网技术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③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④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22、“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这一获奖感言说明()①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②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社会实践③中国文学世界影响力不断提升④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23、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这表明()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②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③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④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4、以“合作与对话”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文化年”在德国的30多个城市举行,我国以音乐、戏剧、电影等形式向德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展示中国开放、进步、包容、富有活力的新形象。下列最能概括这一主题的是()A.文化熏陶丰富内涵文化建设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发展C.形式多样尊重多样文化创新D.交流借鉴文化融合扩大影响\n25、1861年,法国大文豪雨果在一封信中曾这样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够摆脱重负,洗清罪恶,把这些财物归还被劫的中国。”雨果的话代表了有良知的法国民众的声音。从人类正义的立场看()①改变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不平等竞争秩序是归还所劫文物的关键②英法两国应与中国谈判解决流失在英法的上述文物的归属问题③尊重他国的文化遗产所有权是尊重他国文化的起码准则④依国际法归还所劫文物是遵循各民族文化平等原则的必然要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6、央视春晚,作为传统年夜大餐与凝聚十几亿中国人亲情与乡愁的符号,尽管众口难调,但开门办春晚的理念深得观众欢迎,从阿宝、李玉刚到旭日阳刚、唐山菜农等一批草根明星登上春晚舞台,开创了央视春晚30年来的“新纪元”。这说明文化创新应该()A.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B.借助于不断发展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C.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D.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27、由国内举行的“汉语盘点”活动意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概括过去的一年,以美丽的汉语来评点不断变化的中国与世界。如2022年的“涨”、2022年的“控”以及2022年的“梦”字等。“汉语盘点”活动的文化宗旨是()①彰显汉语魅力,推进汉语传播②见证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③促进文化创新,加强文化融合④立足群众实践,体会文化内涵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28、漫步在集美学村,一栋栋“穿西装,戴斗笠”式的教学和生活楼房,让人流连忘返——传统闽南风味的燕尾脊、红砖墙与西洋风格的高石柱、花窗套融为一体,韵味无穷。欣赏着这些优美的建筑,让人感悟到()A.文化创新离不开文化的继承和借鉴B.传统建筑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C.优秀文化是不同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D.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稳定性29、元宵佳节期间,宁夏西海固山区农民社火队齐聚县城开展大联演,联演中传统的高抬、马社火等绝技置于彩车之上,交响乐队演奏欢快,现代舞蹈也融入其中,展现出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的新特点。材料反映了()①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②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要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n30.某地地处皖江南岸,古为吴越、荆楚之地。其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它是中原文化与越楚文化长期交融的产物。该地文化形成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A.多样性B.民族性C.继承性D.包容性31、1848年,美国汉学奠基之作《中国总论》出版。在这本著作中,美国汉学之父卫三畏用自己在中国四十年的生活经历告诉世人,一旦废止汉字,而改用字母去拼写汉语方言,那么中国将不复存在。卫三畏的观点蕴涵的道理是()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C.汉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D.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32、在《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两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3、电视剧《南下》以深刻的思想内涵、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具体地展现了南下精神。南下精神不仅展现了山东人勤劳、正直、奉献、讲义气的优良传统,而且体现出永不止步、不断追求、注重创新等新的时代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因为()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②民族精神注入时代精神才能具有生机和活力③民族精神具有传承性、时代性④只有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4、近几年,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抗击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证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②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心骨”作用③把握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④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35、“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n科学家钱学森不仅为中国国防尖端科技作出了巨大贡献,也给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今时代需要弘扬这种精神,这种精神是()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②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④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二、问答题(共30分)36、经国务院批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22年10月在山东举办。本届艺术节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形成以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五市为重点,全省办节的格局,山东将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举办一届“更具特色、更加成功”的艺术节。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举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意义。(16分)37、看下图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4分)(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10分)\n高二第一次考试政治试题答题纸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分值:____________二、问答题(共30分)36、经国务院批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22年10月在山东举办。本届艺术节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形成以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五市为重点,全省办节的格局,山东将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举办一届“更具特色、更加成功”的艺术节。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举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意义。(16分)37、看下图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4分)(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