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级高一火箭班10月调研考试物理试题一、单选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对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反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答案】D【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它们之间没有先后顺序,故A错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任何力都有反作用力,故B错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故C错误;由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因而它们之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故D正确。所以D正确,ABC错误。2.如下图所示,在托盘测力计的托盘内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光滑的斜面体,现将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斜面上,让它自由滑下,则测力计的示数一定满足( )A.FN=(M+m)gB.FN=MgC.FN>(M+m)gD.FN<(M+m)g【答案】D【解析】选木块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13-由于木块在垂直斜面方向受力平衡,木块所受的支持力,,则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大小等于,把分解的y轴方上,,解得:,斜面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支持力:,故D正确,ABC错误。3.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2m和m,第一次水平恒力F1作用在A上,第二次水平恒力F2作用在B上.已知两次水平恒力作用时,A、B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则( )A.F1<f2b.f1=f2c.f1>F2D.F1>2F2【答案】C【解析】设A、B间作用力大小为,则水平恒力作用在A上时,隔离B受力分析有:,整体有:,水平恒力作用在B上时,隔离A受力分析有:,整体有:,解得:,,所以,故C正确,ABD错误。4.如图所示,轻杆AB可绕固定轴O转动,A端用弹簧连在小车底板上,B端用细绳拴一小球,车静止时,AB杆保持水平,当小车向左运动时,小球偏离竖直方向且保持偏角不变,则( )-13-A.小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AB杆将会倾斜C.绳的张力减小D.弹簧的弹力不变【答案】D【解析】因为小球和小车保持相对静止,故小球与小车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设小球的质量为m,加速度为a,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有:由图可知小球所受合力沿水平向左,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左,又因小车向左运动,故小车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小球在竖直方向平衡,故绳中拉力:,同一根绳故B点受到绳的拉力大小也为:,此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大小与mg相等,故AB杆仍保持水平,对弹簧,由于形变没有发生变化故弹簧的弹力不变,故B错误,D正确;小球静止时,绳的张力大小和小球的重力相等,匀加速后绳的张力变为,故C错误。所以D正确,ABC错误。5.如图所示,质量为M、半径为R、内壁光滑的半球形容器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O为球心.有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半球形容器底部O′处,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小球静止于P点.已知地面与半球形容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受到轻弹簧的弹力大小为mgB.小球受到容器的支持力大小为C.小球受到容器的支持力大小为mgD.半球形容器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mg【答案】C-13-【解析】试题分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T=F=mg,故AB错误;C正确;以容器和小球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可知:竖直方向有:总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水平方向地面对半球形容器没有摩擦力.故D错误.故选C.考点:物体的平衡【名师点睛】共点力平衡问题重点在于正确选择研究对象,本题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两种方法进行受力分析得出结论。6.如图甲所示,在原来静止的升降机的水平底板上,有一物体与压缩的弹簧作用而静止,现升降机在竖直方向做如图乙所示的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物体可能被弹簧推动的时间段是( )A.0~t1B.t1~t2C.t2~t4D.t5~t6【答案】C【解析】物体开始时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静摩擦力一定等于弹簧的弹力,可知物块与底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等于弹簧的弹力,若被拉动,则物块与底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减小。由v-t图象可知:升降机0~t1时间内加速上升和t5~t6时间内做减速下降,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增大了物块与底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弹簧不会推木块向右方,故AD错误;升降机在t1~t2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不能被推动,故B错误;由v-t图象可知:升降机在t2~t3时间内做减速上升和t3~t4时间内做加速下降,升降机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物块对底板的正压力减小,也就减小了最大静摩擦力,这时的最大静摩擦力小于电梯静止时的静摩擦力,而弹簧的弹力又未改变,在这种情况下A可能被推向右方,故C正确。所以C正确,ABD错误。7.-13-以不同的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的速率成正比,下列分别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v-t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A.B.C.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竖直上抛运动是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不变,故其v-t图象是直线;有阻力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加速度情况,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只受重力,是竖直上抛运动,v-t图象是直线;有空气阻力时,上升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故,由于阻力随着速度减小而减小,故加速度逐渐减小,最小值为g;有空气阻力时,下降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故,由于阻力随着速度增大而增大,故加速度减小;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图线与t轴的交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为g,切线与虚线平行,故D正确.二、多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错选得0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8.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拉力F与物体位移x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m/s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7.5N/cmC.物体的质量为2kg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答案】CD【解析】试题分析: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恢复原长,故A错误;刚开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和弹力二力平衡,有mg=kx①;拉力F1为10N时,弹簧弹力和重力平衡,合力等于拉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1+kx-mg=ma②;物体与弹簧分离后,拉力F2为30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2-mg="ma"-13-③;代入数据解得m=2kg;k=500N/m=5N/cm;a=5m/s2,故AB错误,CD正确;故选CD.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名师点睛】此题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问题;本题关键是由图象得出一些相关物理量,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分析求解。9.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到的B.它的得出过程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C.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D.它揭示了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答案】BCD【解析】牛顿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指出了加速和减速的原因,并指出了这个原因跟运动的关系,不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到的,它的得出过程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故A错误,B正确;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故C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外力可以迫使物体改变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故D正确。所以BCD正确,A错误。10.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2kg的小球,小球与水平轻弹簧及与竖直方向成θ=45°角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相连,如图所示,此时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水平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已知小球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当剪断轻绳的瞬间,取g=10m/s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轻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0NB.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方向向左C.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方向向右D.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0【答案】ABD-13-............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11.如图所示,顶端附有光滑定滑轮的斜面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三条细绳结于O点,一条绳跨过定滑轮平行于斜面连接物块P,一条绳连接小球Q,P、Q两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另一条绳OA在外力F的作用下使夹角θ<90°,现缓慢改变绳OA的方向至θ>90°,且保持结点O位置不变,整个装置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对物块P的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B.绳OA的拉力一直增大C.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于物块P和斜面体的重力之和D.地面对斜面体有向左的摩擦力【答案】ACD【解析】试题分析:对结点O受力分析如图所示:重物的拉力mg、绳的拉力T和外力F,三力平衡,保持结点O位置不变,则绳的方向不变,做矢量三角形,可知当外力F与绳垂直时外力F最小,所以改变绳OA的方向至θ>90°的过程中,绳OA的拉力F先减小再增大,连接物块的绳子的张力T一直在增大,故B错误;对物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若开始时T较小,则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满足,T增大,则摩擦力f减小,当后T继续增大,摩擦力改变方向,沿斜面向下,满足,T增大,则摩擦力f增大,故A正确;对物块、斜面和定滑轮组成的系统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可知地面对斜面体必有摩擦力,且水平向左,故D正确;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13-,故C正确。考点:共点力的平衡,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矢量三角形12.如图所示,三角形传送带以1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2m,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现有两个小物块A、B从传送带顶端都以1m/s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两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5,g取10m/s2,sin37°=0.6,cos37°=0.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块A先到达传送带底端B.物块A、B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C.传送带对物块A、B的摩擦力都沿传送带向上D.物块A下滑过程中相对传送带的位移小于物块B下滑过程中相对传送带的位移【答案】BCD【解析】对A受力可知,A物体重力的下滑分量大于滑动摩擦力,即相对于皮带向下加速,加速度为:,对B的受力可知,B相对于皮带也是向下滑的,摩擦力向上,其加速度也表达为:,可见两个物体的加速度相同,加速位移一样,由运动学公式知,AB两物体滑到底端时时间相同,故A错误,BC正确;物块A与传送带运动方向相同,所以物块A下滑过程相对传送带的位移等于物块A的位移与传送带匀速运动的位移之差,物块B与传送带运动方向相反,所以物块B下滑过程相对传送带的位移等于物块B的位移与传送带匀速运动的位移之和,故D正确。所以BCD正确,A错误。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13.-13-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采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让重物通过轻绳拖动小车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中小车质量用M表示,重物质量用m表示,加速度用a表示.(1)实验时需要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这样做是为了消除________的影响,使小车所受合外力F等于绳对小车的拉力.(2)实验中由于绳对小车的拉力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重物所受的重力,会给实验带来系统误差.为减小此误差,实验中要对小车质量M和重物质量m进行选取,以下四组数据中最合理的一组是________.(填写相应序号)①M=200g,m=40g、60g、80g、100g、120g、140g②M=200g,m=30g、35g、40g、45g、50g、55g③M=400g,m=20g、40g、60g、80g、100g、120g④M=400g,m=10g、15g、20g、25g、30g、35g(3)实验中某同学先保持重物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测出了相应的加速度a.为便于得到a与M的关系,他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你建议他做a与________的图象.(4)甲、乙两同学用同一种方法做实验,即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改变重物质量m,测出了相应的加速度a.正确操作后,他们根据各自测得的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b所示的a-F图象.他们得到的图象不同,其原因是他们选取的________不同,但他们得到了相同的结论,此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木板对小车的摩擦力 (2).小于(3).④(4).(5).小车质量 (6).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解析】试题分析:(1)为了消除小车所受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在该实验中需要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故答案为:木板对小车的摩擦力.(2)重物与小车一起加速运动,因此重物对小车的拉力小于重物的重力,当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的大小关系得出只有m<<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因此第④组数据比较符合要求.故答案为:小于,④.-13-(4)图象的斜率表示小车质量大小,因此斜率不同说明小车质量不同,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故答案为:小车质量,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考点:本题考查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合外力的关系。14.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TOA、FTOB和FTOC,回答下列问题:(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____)A.钩码的个数N1=N2=2,N3=4B.钩码的个数N1=N3=3,N2=4C.钩码的个数N1=N2=N3=4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____)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3)在作图时,你认为图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是正确的.【答案】(1).BCD(2).A(3).甲【解析】(1)对O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OA、OB、OC分别表示FOA、FOB、FOC-13-的大小,由于三个共点力处于平衡,所以FOA、FOB的合力大小等于FOC,且FOC</f2b.f1=f2c.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