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是对的,有的有多个选项是对的,选不全者得2分,错选者得0分)1.玻璃杯从同一高度落下,掉在石头上比掉在草地上容易碎,这是由于玻璃杯与石头的撞击过程中()A.玻璃杯的动量较大B.玻璃杯受到的冲量较大C.玻璃杯的动量变化较大D.玻璃杯的动量变化较快2.利用金属晶格(大小约10-10m)作为障碍物观察电子的衍射图样,方法是让电子通过电场加速,然后让电子束照射到金属晶格上,从而得到电子的衍射图样。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量为e、初速度为零,加速电压为U,普朗克常量为h,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B.实验中电子束的德布罗意波长为C.加速电压U越大,电子的衍射现象越不明显D.若用相同动能的质子代替电子,衍射现象将更加明显3.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A.等效替代B.控制变量C.科学假说D.数学归纳4.下列关于光电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大,就可以产生光电流B.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光的频率越大,光电流越大C.入射光的频率高于极限频率时,光的强度越大,光电流越大D.入射光的频率高于极限频率时,光的强度越大,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5.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α粒子穿过金箔时,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与金原子核相距较远的α粒子,可能发生大角度偏转B.与金原子核相距较近的α粒子,可能发生大角度偏转C.α粒子与金原子核距离最近时,系统的能量最小D.α粒子与金原子核距离最近时,系统的电势能最大6.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后,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已知基态的氦离子能量为E1=-54.4eV,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不能被基态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A.40.8eV B.43.2eV C.51.0eV D.54.4eV7.仔细观察氢原子的光谱,发现它只有几条分离的不连续的亮线,其原因是()A.观察时氢原子有时发光,有时不发光B.氢原子只能发出平行光C.氢原子辐射的光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所以对应的光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D.氢原子发出的光互相干涉的结果6\n8.原子核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放射性衰变 ①、②和③依次为()A.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B.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C.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D.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9.卢瑟福通过实验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此实验发现了质子B.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γ射线C.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α射线D.原子核在人工转变中,电荷数可能不守恒10.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放射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半衰期比在单质中长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元素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它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的原子核才适用12.两球A、B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当A追上B并发生碰撞后,两球A、B的速度的可能值是()A. B. C. D. 6\n二、填空题(共12分)13.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e=,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实验步骤如下:安装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计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在上述实验中,①P点是的平均位置。M点是的平均位置。N点是的平均位置。②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步骤、文字说明、方程式,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与单位,否则扣分.)14.(11分)如图所示,相距为d的两平行金属板A、B足够大,板间电压恒为U,有一波长为λ的细激光束照射到B板中央,使B板发生光电效应,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金属板B的逸出功为W,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e,求:(1)从B板运动到A板所需时间最短的光电子到达A板时的动能;(2)光电子从B板运动到A板时所需的最长时间.6\n15.(12分)物理学家们普遍相信太阳发光是由于其内部不断发生从氢核到氦核的核聚变反应。根据这一理论,在太阳内部4个氢核(H)转化成1个氦核(He)和2个正电子(e)并放出能量。已知质子质量mp=1.0073u,α粒子的质量mα=4.0015u,电子的质量me=0.0005u,1u的质量对应931.5MeV的能量,(1)写出该热核反应方程;(2)一次这样的热核反应过程中释放出多少兆电子伏的能量?(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6.(13分)用放射源钋的α射线轰击铍时,能发射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线,这就是所谓铍“辐射”。1932年,查德威克用铍“辐射”分别照射(轰击)氢和氮(它们可视为处于静止状态),测得照射后沿铍“辐射”方向高速运动的氢核和氮核的速度之比为7.0。查德威克假设铍“辐射”是由一种质量不为零的中性粒子构成的,从而通过上述实验在历史上首次发现了中子。假设铍“辐射”中的中性粒子与氢或氮发生弹性正碰,试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的条件下计算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的质量。(质量用原子质量单位u表示,1u等于1个12C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取氢核和氮核的质量分别为1.0u和14u。)17.(14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着物块B和C,相距l=1.0m.物块A以速度v0=10m/s沿水平方向与B正碰.碰撞后A和B牢固地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并再与C发生正碰,碰后瞬间C的速度v=2.0m/s.已知A和B的质量均为m,C的质量为A质量的k倍,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45.(设碰撞时间很短,g取10m/s2)(1)计算与C碰撞前瞬间AB的速度;(2)根据AB与C的碰撞过程分析k的取值范围,并讨论与C碰撞后AB的可能运动方向.长阳一中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物理试卷答题卡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二、实验题(12分)13.①P点是的平均位置。M点是的平均位置。6\nN点是的平均位置。②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共4小题,5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应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11分)答案写在方框之外无效15.(12分)16.(13分)6\n答案写在方框之外无效17.(14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