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 )A.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C.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氯水B.液氯C.海水D.盐酸 3.从溴水中萃取溴,下列试剂中能用做萃取剂的是( )A.乙酸B.水C.四氯化碳D.酒精 4.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5.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NaOHB.O2C.Na2CO3D.乙醇 6.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Na+2H2O=2NaOH+H2↑B.Cl2+H2O=HCl+HClOC.2KClO32KCl+3O2↑D.Ca(ClO)2+2HCl=CaCl2+2HClO 7.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臭氧消毒C.干冰升华D.食物腐败 8.下列反应中,SO2被还原的是( )-25-\nA.SO2+2NaOH=Na2SO3B.SO2+Cl2+2H2O=H2SO4+2HClC.SO2+2H2S=3S↓+2H2OD.SO2+NO2=SO3+NO 9.“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①④⑥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④⑥ 10.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Cl﹣的是( )A.KClO3固体B.Cl2C.HCl气体D.KCl溶液 11.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H2SO4=H2++SO42﹣B.Ba(OH)2=Ba2++OH﹣C.NaNO3=Na++NO3﹣D.MgSO4═Mg+2+SO4﹣2 12.铋(Bi)在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下列关于83209Bi和83210Bi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互为同位素B.两者都含有83个中子C.两者的核外电子数不同D.两者分别含有126和127个质子 13.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25-\nA.点燃酒精灯B.蒸馏C.过滤D.稀释浓硫酸 14.下列物质不能用单质与氯气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 )A.CuCl2B.FeCl2C.HClD.AlCl3 15.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B.光照氯水有气泡放出,该气体是Cl2C.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将变弱D.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16.0.32g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m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约为( )A.32g•mol﹣1B.64C.64g•mol﹣1D.64g -25-\n17.下列溶液与20mL1mol•L﹣1NaNO3溶液中NO3﹣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A.10mL1mol•L﹣1Mg(NO3)2溶液B.5mL0.8mol•L﹣1Al(NO3)3溶液C.10mL2mol•L﹣1AgNO3溶液D.10mL0.5mol•L﹣1Cu(NO3)2溶液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则该物质中一定含钠元素,不含钾元素B.新制的氯水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C.氯气有毒,所以氯离子也有有毒D.漂白粉相对氯水较稳定,所以可以露置在空气中保存 19.某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 )A.一定有SO42﹣B.可能有SO42﹣或Ag+C.一定无Ag+D.还可能有CO32﹣ 20.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A.用洗气瓶中的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B.在某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即证明有NH4+C.焰色反应实验中用硫酸清洗铁丝,灼烧后再沾取试样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D.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2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gH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B.标准状况下,22.4LH2O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C.1mol/LK2SO4的溶液中含有钾离子数为2NAD.1mol钠原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22.已知10mLNa2R溶液含Na+的微粒数为N个,该Na2R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5-\nA.N×10﹣2mol/LB.mol/LC.mol/LD.mol/L 2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Na2SO4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不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①⑤④B.③①②⑤④C.②③①⑤④D.②①③⑤④ 二.填空题(共25分)24.阅读于谦的诗《石灰吟》,回答问题: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整首诗所描述的变化共涉及到下列物质:①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②CaO③CO2④H2O⑤Ca(OH)2悬浊液⑥CaCO3,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2)同学们吃的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带,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生石灰属于 氧化物(填“酸性”或“碱性”),用方程式说明你的理由 .(3)某兴趣小组以石灰石、水、氯气为原料制取少量漂白粉.①写出纯碱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②写出上述制备过程中氯气生成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 . 25.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A.过滤 B.升华C.加热分解D.洗气法E.蒸馏F.结晶G.萃取H.分液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填字母)(1)分离饱和食盐水和沙子的混合物,用 .(2)除去Cl2中少量的HCl,用 .(3)从硝酸钾和氯化钾混合液中获取硝酸钾,用 .(4)从碘水中提取碘,用 .(5)除去固体碘中混有的少量NaCl,用 .-25-\n(6)分离水和苯的混合物,用 .(7)除去氧化钙中的CaCO3,用 .(8)分离乙醇与水的混合物,用 . 26.用98%的浓硫酸(其密度为1.84g/cm3)配制100mL1.0mol•L﹣1稀硫酸,(1)需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 mL.(2)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量取②计算③溶解④倒转摇匀⑤转移⑥洗涤⑦定容⑧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还有 .(3)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 ,无影响的是 (填序号).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②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⑤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⑥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4)若在滴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应如何处理? . 三、计算题(共6分)27.某石灰石样品6克与50mL2mol/L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计算:(1)反应得到标准状态下二氧化碳的体积.(2)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25-\n2022-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 )A.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C.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专题】物质的组成专题.【分析】A、任何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饮料是由化学物质组成的;B、水是弱电解质,能电离出离子;C、根据人体内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判断;D、根据水的重要性判断.【解答】解:A、分析此广告的本义,应该是要说饮料中不含化学合成的物质,但由于缺乏基本的化学知识,而误把化学合成物质混淆成化学物质,故A错误..B、水是弱电解质,能电离出离子,所以蒸馏水中含有离子,故B错误.C、氮和磷在人体内属于常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故C错误.D、水是生命之源,人类时刻离不开水,所以人类不能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分子、离子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学会用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现象,学以致用.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氯水B.液氯C.海水D.盐酸【考点】混合物和纯净物.【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25-\n【分析】纯净物是指由相同物质组成的,可以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为单质,也可是不同元素组成的为化合物.【解答】解:A、氯水是氯气溶于水形成的,是混合物,故A错误;B、液氯是液态氯气单质,是纯净物,故B正确;C、海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如氯化钠、氯化镁等,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D、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是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主要考查几种常见物质的组成. 3.从溴水中萃取溴,下列试剂中能用做萃取剂的是( )A.乙酸B.水C.四氯化碳D.酒精【考点】分液和萃取.【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萃取剂的选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要大;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解答】解:A.乙酸与水互溶,故A错误;B.溴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且水与溴水互溶,故B错误;C.溴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溴与四氯化碳不反应,水与四氯化碳不互溶,故C正确;D.酒精与水互溶,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萃取剂的选择,难度不大,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而分离的,应掌握萃取的条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要大;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 4.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25-\n【分析】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或利用在化学反应中只要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则该反应中一定发生电子的转移.【解答】解:A、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如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碳酸,则没有电子的转移,故A错误;B、分解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如碳酸氢铵分解,则没有电子的转移,故B错误;C、置换反应中肯定有单质参加反应,有单质生成,则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即一定有电子转移,故C正确;D、复分解反应中是物质相互交换成分,如盐酸与氢氧化钠中和反应,则一定没有化合价的变化,即一定没有电子转移,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明确化学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是解答的关键,并注意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NaOHB.O2C.Na2CO3D.乙醇【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依据概念来分析判断.【解答】解:A、NaOH是电解质,故A不符合;B、O2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不符合;C、Na2CO3是盐是电解质,故C不符合;D、乙醇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故D符合;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的应用,注意概念及概念中的要点来分析,较简单. 6.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Na+2H2O=2NaOH+H2↑B.Cl2+H2O=HCl+HClOC.2KClO32KCl+3O2↑D.Ca(ClO)2+2HCl=CaCl2+2HClO-25-\n【考点】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分析】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置换、分解以及复分解类型,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判断反应是否氧化还原反应.【解答】解:A、属于置换反应,Na和H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A、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且Cl、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选;C、属于分解反应,Cl和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属于复分解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学习中注意把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注意化合价的判断. 7.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臭氧消毒C.干冰升华D.食物腐败【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钢铁生锈有新物质三氧化二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臭氧能使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故C正确;D.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8.下列反应中,SO2被还原的是( )A.SO2+2NaOH=Na2SO3B.SO2+Cl2+2H2O=H2SO4+2HCl-25-\nC.SO2+2H2S=3S↓+2H2OD.SO2+NO2=SO3+NO【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SO2中S元素化合价为+4价,被还原,化合价应降低,可生成0价的单质,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S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S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B错误;C.SO2中S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C正确;D.S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注意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把握元素化合价的变化,题目难度不大. 9.“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①④⑥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④⑥【考点】纳米材料.【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依据胶体的特征和性质分析判断问题;【解答】解: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属于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能透过滤纸,具有介稳性,不生成沉淀,故②③④正确;故选C.-25-\n【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分散系的本质特征,胶体性质的应用,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10.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Cl﹣的是( )A.KClO3固体B.Cl2C.HCl气体D.KCl溶液【考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A.KClO3固体是由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构成;B.Cl2由分子构成;C.HCl气体由氯化氢分子构成;D.KCl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解答】解:A.KClO3固体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才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故A错误;B.Cl2是单质,只有分子,没有离子.故B错误;C.HCl只有在水溶液中,才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H+和Cl﹣,HCl气体只有分子.故C错误;D.KCl在水溶液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钾离子和氯离子,电离方程式为:KCl=K++Cl﹣.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该题一定注意自由移动的离子产生的条件,以及产生何种离子. 11.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H2SO4=H2++SO42﹣B.Ba(OH)2=Ba2++OH﹣C.NaNO3=Na++NO3﹣D.MgSO4═Mg+2+SO4﹣2【考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首先判断电解质的强弱,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多元弱酸以第一步电离为主.【解答】解:A、H2SO4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故A错误;B、Ba(OH)2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故B错误;-25-\nC、NaNO3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NO3=Na++NO3﹣,故C正确;D、MgSO4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MgSO4═Mg2++SO42﹣,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2.铋(Bi)在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下列关于83209Bi和83210Bi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互为同位素B.两者都含有83个中子C.两者的核外电子数不同D.两者分别含有126和127个质子【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同位素,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解答】解:A、因83209Bi和83210Bi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则两者互为同位素,故A正确;B、83209Bi的中子数为209﹣83=126,83210Bi的中子数为210﹣83=127,故B错误;C、因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核外电子数相同,故C错误;D、83209Bi的中子数为209﹣83=126,83210Bi的中子数为210﹣83=127,两者的质子数都是83,中子数分别为126、127,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较简单,考查原子的构成及同位素、原子中的量的关系,难度不大,明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即可解答. 13.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A.-25-\n点燃酒精灯B.蒸馏C.过滤D.稀释浓硫酸【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B.从使用温度计的使用目的角度分析;C.过滤时玻璃棒应紧靠三层滤纸;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加入水中.【解答】解: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易引起火灾,故A错误;B.蒸馏时,温度计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且冷却水的方向错误,故B错误;C.过滤时要注意“一帖”、“二低”、“三靠”,本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要求,故C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加入,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以防酸液飞溅,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本实验操作的要领和实验要求. 14.下列物质不能用单质与氯气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 )A.CuCl2B.FeCl2C.HClD.AlCl3-25-\n【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分析】氯气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的氯化物,据此解答.【解答】解:A.铜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故A正确;B.当氯气与变价金属Fe反应会生成FeCl3,不能用氯气与单质直接化合制取,故B错误;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故C正确;D.氯气与铝反应生成氯化铝,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熟悉氯气的强的氧化性是解题关键,注意氯气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态化合物. 15.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B.光照氯水有气泡放出,该气体是Cl2C.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将变弱D.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考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分析】氯气与水发生:Cl2+H2O=HCl+HClO,HClO具有弱酸性、强氧化性、漂白性以及不稳定性,氯水中含有Cl2、HClO和H2O等分子,依据物质性质分析选项中的变化.【解答】解:A.氯气与水发生:Cl2+H2O=HCl+HClO,HClO为弱酸,氯水中含有Cl2、HClO和H2O等分子,故A错误;B.HClO不稳定,见光分解,发生:2HClO2HCl+O2,生成氧气,故B错误;C.HClO不稳定,分解生成HCl,溶液pH减小,酸性增强,故C错误;D.HCl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HClO可使蓝色石蕊试纸褪色,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氯水的成分及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学习. 16.0.32g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m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约为( )A.32g•mol﹣1B.64C.64g•mol﹣1D.64g-25-\n【考点】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M=计算其摩尔质量.【解答】解:224mL=0.224L,M===32g/mol,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的计算,难度不大,能灵活运用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 17.下列溶液与20mL1mol•L﹣1NaNO3溶液中NO3﹣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A.10mL1mol•L﹣1Mg(NO3)2溶液B.5mL0.8mol•L﹣1Al(NO3)3溶液C.10mL2mol•L﹣1AgNO3溶液D.10mL0.5mol•L﹣1Cu(NO3)2溶液【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化学式可知,20mL1mol•L﹣1NaNO3溶液中NO3﹣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溶液中溶质离子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与电解质强弱、溶质电离出的相应离子数目及溶质的浓度有关.【解答】解:20mL1mol•L﹣1NaNO3溶液中NO3﹣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A、1mol•L﹣1Mg(NO3)2溶液中NO3﹣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2=2mol/L,故A错误;B、0.8mol•L﹣1Al(NO3)3溶液中NO3﹣物质的量浓度为0.8mol/L×3=2.4mol/L,故B错误;C、2mol•L﹣1AgNO3溶液中NO3﹣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故C错误;D、0.5mol•L﹣1Cu(NO3)2溶液中NO3﹣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2=1mol/L,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难度较小,明确物质的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注意离子的浓度与溶液的浓度的关系来解答即可.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则该物质中一定含钠元素,不含钾元素B.新制的氯水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C.氯气有毒,所以氯离子也有有毒-25-\nD.漂白粉相对氯水较稳定,所以可以露置在空气中保存【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焰色反应.【专题】常规题型.【分析】A.钾元素的紫光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才能观察到;B.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易分解;C.氯离子无毒;D.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反应.【解答】解:A.钾元素的紫光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才能观察到,故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则一定只含钠元素,也可能含其他元素,如钾元素,故A错误;B.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易分解,而且氯气也易挥发,所以新制的氯水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故B正确;C.氯离子无毒,如氯化钠含有氯离子,氯化钠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剂,而氯气有毒,故C错误;D.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反应,所以漂白粉要密封保存,防止变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焰色反应、氯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焰色反应实验和氯水的性质. 19.某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 )A.一定有SO42﹣B.可能有SO42﹣或Ag+C.一定无Ag+D.还可能有CO32﹣【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在检验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时,则需要排除可能存在的其他微粒如碳酸根离子、银离子等的干扰;能够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加入稀硝酸后沉淀可能为氯化银或硫酸钡,原溶液中可能含有银离子、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向该溶液滴加BaCl2溶液,当不加稀硝酸时,沉淀可能是由于Ba2+造成的BaCO3或者是BaSO4,也可能是由于Cl﹣生成的AgCl沉淀,滴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所以该沉淀可能是BaSO4或者是AgCl,所以原溶液中可能存在SO42﹣或Ag+,-25-\n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常见离子的化学性质及检验方法,明确离子检验时需要排除干扰离子,确保检验方案的严密性. 20.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A.用洗气瓶中的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B.在某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即证明有NH4+C.焰色反应实验中用硫酸清洗铁丝,灼烧后再沾取试样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D.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专题】实验评价题.【分析】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B.根据氨气水溶液呈碱性的性质判断;C.应用盐酸清洗;D.从防止液体重新混合而污染的角度分析.【解答】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故A错误;B.氨气水溶液呈碱性,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B错误;C.硫酸盐难以挥发,应用盐酸清洗铁丝,故C错误;D.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的目的是防止液体重新混合而污染,操作正确,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易错点为C,注意焰色反应实验的方法. 2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gH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B.标准状况下,22.4LH2O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C.1mol/LK2SO4的溶液中含有钾离子数为2NAD.1mol钠原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25-\n【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质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依据N=nNA解答;B.气体摩尔体积使用对象为气体;C.溶液体积未知;D.1个钠原子含有11个电子.【解答】解:A.2gH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NA,故A正确;B.标况下水是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故B错误;C.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K2SO4的溶液中含有钾离子数,故C错误;D.1mol钠原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1NA,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判断及计算,熟悉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有关公式是解题关键,注意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题目难度不大. 22.已知10mLNa2R溶液含Na+的微粒数为N个,该Na2R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N×10﹣2mol/LB.mol/LC.mol/LD.mol/L【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化学实验.【分析】根据n=计算出钠离子的物质的量,再根据化学式Na2R计算出溶质Na2R的物质的量,最后根据c=计算出该Na2R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解答】解:N个Na+的物质的量为:n(Na+)=mol,该10mL溶液中含有溶质Na2R的物质的量为:n(Na2R)=n(Na+)=×mol=mol,该Na2R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2R)==mol/L,-25-\n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 2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Na2SO4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不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①⑤④B.③①②⑤④C.②③①⑤④D.②①③⑤④【考点】粗盐提纯.【专题】综合实验题.【分析】粗盐的提纯中,为了保证杂质离子完全出去,每一次所加试剂都过量,加碳酸钠,其中碳酸根离子去除去钙离子,加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加入氢氧化钠除去镁离子,每一次所加的试剂都是过量的,引入的杂质离子也要除掉,据此确定加试剂的顺序.【解答】解:粗盐的提纯中,为了保证杂质离子完全除去,每一次所加试剂都过量,加碳酸钠可以除去钙离子,加氯化钡可以除去硫酸根离子,加入氢氧化钠可以除去镁离子,每一次所加的试剂都是过量的,引入的杂质离子也要除掉,所以碳酸钠加在氯化钡后面,以除去多余的钡离子,盐酸必须加在最后边,除去多余的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即顺序③①④不能改变,符合该顺序的选项都是合理的,即A、B、C都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粗盐提纯中所加试剂的顺序知识,注意除杂的原则是关键,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中等. 二.填空题(共25分)24.阅读于谦的诗《石灰吟》,回答问题: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整首诗所描述的变化共涉及到下列物质:①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②CaO③CO2④H2O⑤Ca(OH)2悬浊液⑥CaCO3,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②④⑥ (填序号)-25-\n(2)同学们吃的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带,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生石灰属于 碱性 氧化物(填“酸性”或“碱性”),用方程式说明你的理由 CaO+2HCl=CaCl2+H2O .(3)某兴趣小组以石灰石、水、氯气为原料制取少量漂白粉.①写出纯碱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Na2CO3=2Na++CO32﹣ .②写出上述制备过程中氯气生成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 CaCO3=CaO+CO2↑;CaO+H2O=Ca(OH)2;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1)根据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分析;(2)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根据物质的性质来书写方程式;(3)①碳酸钠是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②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必须依据客观事实、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工业上是采用氯气和石灰乳之间的反应来制取漂白粉,石灰乳可以用氧化钙溶于水的到,氧化钙碳酸钙可以制得氧化钙,氧化钙可以由碳酸钙高温煅烧制得.【解答】解:(1)①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②CaO是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③CO2本身不能发生电离,是非电解质;④H2O能发生电离,是电解质;⑤Ca(OH)2悬浊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⑥CaCO3是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故答案为:②④⑥;(2)氧化钙可以和酸之间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如和盐酸之间的反应为:CaO+2HCl=CaCl2+H2O,故答案为:CaO+2HCl=CaCl2+H2O;(3)①碳酸钠是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Na2CO3=2Na++CO32﹣,故答案为:Na2CO3=2Na++CO32﹣;-25-\n②以氯气、石灰石、水为原料制取漂白粉的原理:碳酸钙高温煅烧制得氧化钙,CaCO3=CaO+CO2↑,氧化钙溶于水可以和水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2O=Ca(OH)2,氯气和石灰乳之间的反应来制取漂白粉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故答案为:CaCO3=CaO+CO2↑;CaO+H2O=Ca(OH)2;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分类、电离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 25.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A.过滤 B.升华C.加热分解D.洗气法E.蒸馏F.结晶G.萃取H.分液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填字母)(1)分离饱和食盐水和沙子的混合物,用 A .(2)除去Cl2中少量的HCl,用 D .(3)从硝酸钾和氯化钾混合液中获取硝酸钾,用 F .(4)从碘水中提取碘,用 G .(5)除去固体碘中混有的少量NaCl,用 B .(6)分离水和苯的混合物,用 H .(7)除去氧化钙中的CaCO3,用 C .(8)分离乙醇与水的混合物,用 E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专题】化学实验.【分析】(1)沙子不溶于水;(2)食盐水抑制Cl2的溶解,HCl极易溶于水;(3)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4)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5)加热时碘易升华;(6)水和苯的混合物分层;(7)CaCO3加热分解生成CaO;(8)乙醇与水互溶,但沸点不同.【解答】解:(1)沙子不溶于水,则选择过滤法分离,故答案为:A;-25-\n(2)食盐水抑制Cl2的溶解,HCl极易溶于水,则利用饱和食盐水洗气,故答案为:D;(3)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则选择结晶法分离,故答案为:F;(4)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则选择有机溶剂萃取、分液分离,故答案为:G;(5)加热时碘易升华,则加热升华法可分离,故答案为:B;(6)水和苯的混合物分层,则选择分液法分离,故答案为:H;(7)CaCO3加热分解生成CaO,则加热分解可分离,故答案为:C;(8)乙醇与水互溶,但沸点不同,则选择蒸馏法分离,故答案为:E.【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及混合物分离方法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6.用98%的浓硫酸(其密度为1.84g/cm3)配制100mL1.0mol•L﹣1稀硫酸,(1)需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 5.4 mL.(2)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量取②计算③溶解④倒转摇匀⑤转移⑥洗涤⑦定容⑧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②①③⑧⑤⑥⑦④ ,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还有 100mL容量瓶 .(3)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 ④⑤ ,无影响的是 ③ (填序号).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②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⑤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⑥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4)若在滴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应如何处理? 实验失败,洗净容量瓶重新配制 .【考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分析】(1)根据c=计算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再根据溶液稀释前后物质的量不变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2)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排序;依据配制操作步骤选项需要的仪器;-25-\n(3)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体积V的影响,依据C=进行误差分析,凡是能够使n偏大或者使V偏小的操作,溶液浓度偏高,反之,溶液浓度偏低;(4)凡是操作失误导致实验失败,且不能补救的,必须重新配制.【解答】解:(1)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c=mol/L=18.4mol/L.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来计算浓硫酸的体积,设浓硫酸的体积为VmL,所以VmL×18.4mol/L=100mL×1mol/L,解得:V=5.4;故答案为:5.4;(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②①③⑧⑤⑥⑦④;需要的仪器: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所以还需要100mL容量瓶;故答案为:②①③⑧⑤⑥⑦④;100mL容量瓶;(3)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②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产生影响,溶液不受影响;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⑤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⑥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所以: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④⑤;无影响的是:③;故答案为:④⑤;③;(4)若在滴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实验失败,且无法补救,所以必须洗净容量瓶重新配制;故答案为:实验失败、重新配制;【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熟悉配制原理,明确操作步骤是解题关键,注意误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三、计算题(共6分)27.某石灰石样品6克与50mL2mol/L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计算:(1)反应得到标准状态下二氧化碳的体积.-25-\n(2)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根据n=cV计算HCl物质的量,根据方程式计算CaCO3、CO2的物质的量,根据V=nVm计算二氧化碳体积,根据m=nM计算碳酸钙质量,进而计算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解答】解:50mL2mol/L盐酸中n(HCl)=0.05L×2mol/L=0.1mol,CaCO3+2HCl=CaCl2+CO2↑+H2O1210.05mol0.1mol0.05mol(1)标况下生成二氧化碳体积为0.05mol×22.4L/mol=1.12L,答:标况下生成二氧化碳体积为1.12L;(2)碳酸钙的质量为0.05mol×100g/mol=5g,故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100%=83.3%,答: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83.3%.【点评】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计算,明确反应中定量关系即可解答,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