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江西省上饶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重点励志班)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水是生命之源,2022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的空间取向图象,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弱电解质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D.0℃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H原子形成1molH﹣H键要吸收热量B.所有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C.在稀溶液中,1mol酸与1mol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D.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3.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O(g)═H2(g)+O2(g)△H=+242kJ/molB.2H2(g)+O2(g)═2H2O(l)△H=﹣484kJ/molC.H2(g)+O2(g)═H2O(g)△H=+242kJ/molD.2H2(g)+O2(g)═2H2O(g)△H=+484kJ/mol -30-\n4.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CO(g)⇌N2(g)+2CO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B.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C.反应达到平衡后,NO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5.下列事实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收集氯气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B.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NH3C.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D.加压条件下有利于SO2和O2反应生成SO3 6.下列物质是强电解质的是( )A.碳酸钡B.石墨C.浓H2SO4D.HClO 7.在一定温度下,反应H2(g)+X2(g)⇌HX(g)的平衡常数为10.若将1.0mol的HX(g)通入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A.5%B.17%C.25%D.33% 8.分析下列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的是( )A.2N2(g)+O2(g)═2N2O(g)△H=163kJ•mol﹣1B.Ag(s)+Cl2(g)═AgCl(s)△H=﹣127kJ•mol﹣1C.HgO(s)═Hg(l)+O2(g)△H=91kJ•mol﹣1D.H2O2(l)═O2(g)+H2O(l)△H=﹣98kJ•mol﹣1 9.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2B(g)⇌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30-\nB.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C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D.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X2(g)+Y2(g)⇌2Z(g),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X2、Y2、Z的浓度分别为0.2mol•L﹣1、0.1mol•L﹣1、0.2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数据可能合理的是( )A.Z的浓度为0.4mol•L﹣1B.X2、Z的浓度均为0.15mol•L﹣1C.X2与Z的浓度之和为0.4mol•L﹣1D.X2的浓度为0.4mol•L﹣1 11.恒温、恒容的条件下对于N2(g)+3H2(g)⇌2NH3(g)△H<0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为(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C.断开一个N≡N键的同时有6个N﹣H键生成D.N2、H2、NH3分子数之比为1:3:2的状态 12.已知可逆反应:2N2H4(g)+2NO2(g)⇌3N2(g)+4H2O(g)△H>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压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但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D.使用催化剂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但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13.把0.05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导电性变化较大的是( )A.0.5mol/L盐酸B.自来水C.0.5mol/L硫酸D.0.5mol/L氢氧化钡-30-\n 14.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销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象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BCD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0﹣3s内,反应速率为:v(NO2)=0.2mol•L﹣1t1时仅加入催化剂,平衡正向移动达平衡时,仅改变x,则x为c(O2)A.AB.BC.CD.D 15.已知:4NH3(g)+5O2(g)═4NO(g)+6H2O(g),△H=﹣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A.B.C.D. 16.某实验小组学生按照课本实验要求,用50mL0.5mol/L的盐酸50mL0.5mol/L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热.下列说法正确是( )-30-\nA.实验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B.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C.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D.若改用60mL0.50mol/L盐酸跟50mL0.5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从理论上说所求中和热不相等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8分)17.写出下列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3 HCl CH3COOH Fe(OH)3 . 18.一定温度下,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内发生的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t2=2min,N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在t3时刻v正 (填“>”、“<”或“=”)v逆. -30-\n19.处理含CO、SO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S(g).发生反应为:2CO(g)+SO2(g)⇌S(g)+2CO2(g)(1)已知:①CO(g)+O2(g)═CO2(g)△H1=﹣283.0kJ•mol﹣1②S(g)+O2(g)═SO2(g)△H2=﹣296.0kJ•mol﹣1试计算2CO(g)+SO2(g)⇌S(g)+2CO2(g)△H= .(2)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CO和2molS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CO(g)+SO2(g)⇌S(g)+2CO2(g),CO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①0~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 .②2min后改变下列条件能使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向移动的是 A.选用更高效的催化剂 B.升高温度C.及时分离出二氧化碳D.增加SO2的浓度③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CO和SO2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 是原来的2倍.A.达到平衡的时间B.CO的平衡浓度C.平衡常数D.平衡时SO2的转化率. 20.t℃时,将2molSO2和1molO2通入体积为2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H=﹣196.6kJ/mol.2min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此时测得反应物O2还乘余0.8mol,请填写下列空白:(1)从反应开始到达化学平衡,生成SO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平衡时SO2转化率为 .(2)下列叙述能证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标号,下同)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B.S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C.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30-\nD.相同时间内消耗2nmolSO2的同时消耗nmolO2E.相同时间内消耗2nmolSO2的同时生成nmolO2(3)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以下操作将引起平衡向正反方向移动并能提高SO2转化率的是 .A.向容器中通入少量O2B.向容器中通入少量SO2C.使用催化剂D.降低温度E.向容器中通入少量氦气(已知:氦气和SO2、O2、SO3都不发生反应)(4)t2℃时,若将物质的量之比n(SO2):n(O2)=1:1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体积减少了20%,SO2的转化率为 . 21.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Ⅰ、若某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填选项编号).A.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B.v正(H2O)=v逆(H2)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D.容器中总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E.消耗nmolH2的同时消耗nmolCOⅡ、若该密闭容器中加入的是2molFe(s)与1molH2O(g),t1秒时,H2的物质的量为0.20mol,到第t2秒时恰好达到平衡,此时H2的物质的量为0.35mol.(1)t1~t2这段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v(H2)= mol/(L•S).(2)若继续加入2molFe(s),则平衡移动 (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继续通入1molH2O(g)再次达到平衡后,H2的物质的量为 mol. -30-\n三、计算题22.已知一氧化碳与水蒸气的反应为:CO(g)+H2O(g)⇌CO2(g)+H2(g),在427℃时的平衡常数是9.如果反应开始时,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浓度都是0.01mol/L,计算一氧化碳在此反应条件下的转化率.(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只写结果不给分) -30-\n2022-2022学年江西省上饶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重点励志班)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水是生命之源,2022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的空间取向图象,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弱电解质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D.0℃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考点】水的电离;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水能够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存在电离平衡;B.可燃冰为甲烷和水形成的一种化合物;C.氢氧两种元素还可以组成双氧水;D.液体水变成冰,体积变大,密度变小.【解答】解:A.水为极弱的电解质,能够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A正确;B.可燃冰为甲烷和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化合物,并不是可燃烧的水,故B错误;C.氢氧两种元素可以组成水、双氧水,故C错误;D.冰中存在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体积变大,则相同质量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电离、水的组成结构及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水的电离,明确可燃冰的组成及性质,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0-\n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H原子形成1molH﹣H键要吸收热量B.所有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C.在稀溶液中,1mol酸与1mol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D.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考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形成化学键要放出能量;B、根据燃烧的定义考虑;C、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判断;D、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依据.【解答】解:A、由原子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故A错误;B、燃烧是指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根据中和反应概念,中和反应强调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故C错误;D、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的能量差有关,与反应条件无关,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热的基本知识.要注意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3.(2022秋•上饶校级月考)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O(g)═H2(g)+O2(g)△H=+242kJ/molB.2H2(g)+O2(g)═2H2O(l)△H=﹣484kJ/molC.H2(g)+O2(g)═H2O(g)△H=+242kJ/molD.2H2(g)+O2(g)═2H2O(g)△H=+484kJ/mol【考点】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则1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242kJ热量,逆过程就要吸收这些热量,据此回答.-30-\n【解答】解: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则1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242kJ热量,H2(g)+O2(g)=H2O(g)△H=﹣242kJ/mol,2H2(g)+O2(g)=2H2O(g)△H=﹣484kJ/mol,故CD错误,逆过程就要吸收这些热量,有:H2O(g)=H2(g)+O2(g)△H=+242kJ•mol﹣1,故A正确,B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该题型是现在高考的热点. 4.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CO(g)⇌N2(g)+2CO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B.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C.反应达到平衡后,NO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根据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利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等“和”定“来分析解答此题.【解答】解: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加,故A说法不正确;B、使用催化剂可同等程度地提高正逆反应速率,故B说法正确;C、反应达到平衡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保持恒定,故C说法正确;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即正、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选项A中涉及到反应平衡和反应速率问题,不管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当温度升高时候,反应速率都加快,温度降低是,速率都降低,这是活化能问题,而对于平衡来说,吸热反应,当温度升高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对放热反应来说,降温有利于正向反应,要区别开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 5.下列事实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收集氯气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30-\nB.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NH3C.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D.加压条件下有利于SO2和O2反应生成SO3【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勒夏特列原理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该反应必须是可逆反应,否则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解答】解:A、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是化学平衡,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浓度大,减小氯气的溶解度,收集氯气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A不符合;B、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NH3,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B符合;C、浓氨水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使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气的,化学平衡NH3+H2O⇌NH3•H2O⇌NH4++OH﹣,逆向进行,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故C不符合;D、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故D不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勒夏特列原理的使用条件,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以及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 6.下列物质是强电解质的是( )A.碳酸钡B.石墨C.浓H2SO4D.HClO【考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分析】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碳酸钡是盐,在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A正确;B.石墨是非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浓硫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D.次氯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A.-30-\n【点评】本题考查了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根据其电离程度来划分即可,难度不大. 7.在一定温度下,反应H2(g)+X2(g)⇌HX(g)的平衡常数为10.若将1.0mol的HX(g)通入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A.5%B.17%C.25%D.33%【考点】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专题】压轴题;计算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由一定温度下,反应H2(g)+X2(g)⇌HX(g)的平衡常数为10,则相同条件下HX分解的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为,然后设出HX分解的物质的量,利用化学平衡三段法来计算各物质平衡时的浓度,然后利用平衡常数为来计算解答.【解答】解:由一定温度下,反应H2(g)+X2(g)⇌HX(g)的平衡常数为10,则相同条件下HX分解的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为,设HX分解的物质的量为x,则HX(g)⇌H2(g)+X2(g)开始1.0mol/L00转化mol/Lmol/Lmol/L平衡(1﹣x)mol/Lmol/Lmol/L故=,解得x=0.17mol,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为×100%=17%,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平衡常数的计算,明确已知反应与HX分解反应的关键及化学平衡常数的关键是解答的关键,学生应熟悉化学平衡三段法计算的格式及步骤来解答. 8.分析下列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的是( )A.2N2(g)+O2(g)═2N2O(g)△H=163kJ•mol﹣1-30-\nB.Ag(s)+Cl2(g)═AgCl(s)△H=﹣127kJ•mol﹣1C.HgO(s)═Hg(l)+O2(g)△H=91kJ•mol﹣1D.H2O2(l)═O2(g)+H2O(l)△H=﹣98kJ•mol﹣1【考点】焓变和熵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的反应能够自发进行,据此分析.【解答】解:A、反应是吸热反应△H>0,△S<0,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B、反应是放热反应△H<0,△S<0,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C、反应是吸热反应△H>0,△S>0,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故C错误;D、反应是放热反应△H<0,△S>0,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应用,注意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由焓变、熵变、温度共同决定,题目较简单. 9.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2B(g)⇌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B.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C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D.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也不变,注意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解答】解:A.当C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B.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C,所以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故B错误;C.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所以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故C错误;-30-\nD.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所以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化学平衡的特征,只有反应前后改变的物理量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X2(g)+Y2(g)⇌2Z(g),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X2、Y2、Z的浓度分别为0.2mol•L﹣1、0.1mol•L﹣1、0.2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数据可能合理的是( )A.Z的浓度为0.4mol•L﹣1B.X2、Z的浓度均为0.15mol•L﹣1C.X2与Z的浓度之和为0.4mol•L﹣1D.X2的浓度为0.4mol•L﹣1【考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分析】可逆反应的特点: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多长时间,反应物不可能100%地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全部转到一边,求算各物质浓度的取值范围,依此得出正确结论,某一时刻X2、Y2、Z的浓度分别为0.2mol•L﹣1、0.1mol•L﹣1、0.2mol•L﹣1.2X2(g)+Y2(g)⇌2Z(g),0.20.10.2正向转化000.4逆向转化0.40.20Z全部转化时,X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0.2mol/L=0.4•L﹣1,Y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0.1mol/L=0.2mol•L﹣1,故c(X2)的取值范围为:0.2mol/L<c(X2)<0.4mol•L﹣1;当X2全部转化时,Z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0.2mol/L=0.4mol•L﹣1,Y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故c(Y2)的取值范围为:0<c(Y2)<0.2mol•L﹣1,c(Z)的取值范围为:0.2mol/L<c(Z)<0.4mol•L﹣1.【解答】解:某一时刻X2、Y2、Z的浓度分别为0.2mol•L﹣1、0.1mol•L﹣1、0.2mol•L﹣1.-30-\n2X2(g)+Y2(g)⇌2Z(g),0.20.10.2正向转化000.4逆向转化0.40.20Z全部转化时,X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0.2mol/L=0.4•L﹣1,Y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0.1mol/L=0.2mol•L﹣1,故c(X2)的取值范围为:0.2mol/L<c(X2)<0.4mol•L﹣1;当X2全部转化时,Z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0.2mol/L=0.4mol•L﹣1,Y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故c(Y2)的取值范围为:0<c(Y2)<0.2mol•L﹣1,c(Z)的取值范围为:0.2mol/L<c(Z)<0.4mol•L﹣1,A.c(Z)的取值范围为:0.2mol/L<c(Z)<0.4mol•L﹣1,故A错误;B、若X2、Z的浓度均为0.15mol•L﹣1,反应正向进行,则反应的X2浓度0.05mol/L,生成Z浓度为0.05mol/L,则Z平衡浓度可以为0.25mol/L,故B错误;C、若X2与Z的浓度之和为0.4mol•L﹣1,X2Z的浓度分别为0.2mol/L,则正向解逆向进行,二者浓度之和均为0.4mol/L,故C正确;D.c(X2)的取值范围为:0.2mol/L<c(X2)<0.4mol•L﹣1,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可逆反应的特点,要注意对于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100%地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掌握方向方法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1.恒温、恒容的条件下对于N2(g)+3H2(g)⇌2NH3(g)△H<0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为(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C.断开一个N≡N键的同时有6个N﹣H键生成D.N2、H2、NH3分子数之比为1:3:2的状态【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30-\n【分析】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解答】解:A、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同,气体质量不变,所以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能判断平衡状态,故A正确;B、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气体总质量和体积都不变,密度始终不变,不能判断平衡状态,故B错误;C、断开一个N≡N键的同时有6个N﹣H键生成,则只表明反应正向进行,不能体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判断平衡状态,故C错误;D、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N2、H2、NH3分子数比可能为1:3:2,也可能不是1:3:2,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不能判断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只有反应前后改变的物理量才能作为判断化学平衡的依据,反应前后不改变的物理量不能作为化学平衡的判断依据. 12.已知可逆反应:2N2H4(g)+2NO2(g)⇌3N2(g)+4H2O(g)△H>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压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但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D.使用催化剂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但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由2N2H4(g)+2NO2(g)⇌3N2(g)+4H2O(g)△H>0可知,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A、加压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B、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D、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移动.-30-\n【解答】解:由2N2H4(g)+2NO2(g)⇌3N2(g)+4H2O(g)△H>0可知,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A、加压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即逆反应方向移动,故A错误;B、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故B错误;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吸热方向即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也能提高平衡转化率,故C错误;D、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移动,所以使用催化剂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但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问题,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2N2H4(g)+2NO2(g)⇌3N2(g)+4H2O(g)△H>0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3.把0.05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导电性变化较大的是( )A.0.5mol/L盐酸B.自来水C.0.5mol/L硫酸D.0.5mol/L氢氧化钡【考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分析】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的浓度有关,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浓度越小导电能力越弱.【解答】解:A.向盐酸溶液中加入0.05molNaOH固体,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电解质氯化氢转变为氯化钠,都是强电解质,溶液离子浓度变化不大,只是离子的转化,所以溶液导电能力变化不大,故A错误;B.水中离子浓度较小,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钡固体后,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故B正确;C.向硫酸溶液中加入0.05molNaOH固体,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电解质硫酸转变为硫酸钠水溶液水,离子浓度几乎不变,溶液导电能力几乎不变,故C错误;D.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体积不变,得到的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的混合液,溶液中增加了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离子浓度加倍,导电性增大,故D正确.故选BD.-30-\n【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导电能力大小的因素,导题目难度不大,导电能力与离子的浓度有关,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挖掘隐含条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4.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销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象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BCD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0﹣3s内,反应速率为:v(NO2)=0.2mol•L﹣1t1时仅加入催化剂,平衡正向移动达平衡时,仅改变x,则x为c(O2)A.AB.BC.CD.D【考点】真题集萃;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由图可知,0﹣3s内,二氧化氮的浓度变化量=1mol/L﹣0.4mol/L=0.6mol/L,根据v=计算v(NO2),注意选项中单位;C.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不移动;D.达平衡时,仅增大c(O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氮转化率降低.【解答】解:A.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故A正确;B.由图可知,0﹣3s内,二氧化氮的浓度变化量=1mol/L﹣0.4mol/L=0.6mol/L,故v(NO2)==0.2mol/(L.s),单位错误,故B错误;C.t1时刻,改变条件,反应速率加快,平衡不移动,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不能是增大压强,只能是使用催化剂,但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的移动,故C错误;D.达平衡时,仅增大c(O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氮转化率降低,由图可知,二氧化氮的转化率随x增大而增大,x可以代表O3浓度、压强,故D错误,故选A.-30-\n【点评】本题以图象形式,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化学平衡图象及影响因素等,难度中等,B选项为易错点,学生容易忽略单位问题. 15.已知:4NH3(g)+5O2(g)═4NO(g)+6H2O(g),△H=﹣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A.B.C.D.【考点】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专题】压轴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由4NH3(g)+5O2(g)=4NO(g)+6H2O(g)△H=﹣1025kJ/mol知,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解答】解:A、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A正确.B、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B正确.C、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一氧化氮的含量减少,故C错误.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故D正确.故选:C.-30-\n【点评】本题以图象为载体考查了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难度不大,明确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 16.某实验小组学生按照课本实验要求,用50mL0.5mol/L的盐酸50mL0.5mol/L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热.下列说法正确是( )A.实验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B.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C.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D.若改用60mL0.50mol/L盐酸跟50mL0.5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从理论上说所求中和热不相等【考点】中和热的测定.【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根据实验过程的保温情况确定保温效果;B、根据量热计的结构来确定该装置缺少的仪器;C、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D、故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含义来回答.【解答】解:A、该装置的保温效果并不如量热计那样好,肯定存在热量的散失,故A错误;B、根据量热计的结构可知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故B正确;C、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减少热量的散失,故C错误;D、50mL0.5mol/L的盐酸50mL0.5mol/L的NaOH溶液反应会生成0.025mol的水,改用60mL0.50mol/L盐酸跟50mL0.5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还是只会生成0.025mol的水,从理论上说所求中和热相等,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有关中和热的测定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30-\n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8分)17.写出下列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3 NaHCO3=Na++HCO3﹣ HCl HCl=H++Cl﹣ CH3COOH CH3COOH⇌CH3COO﹣+H+ Fe(OH)3 Fe(OH)3⇌Fe3++3OH﹣ .【考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分析】碳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氯化氢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醋酸为弱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出氢离子,电离方程式用可逆号;氢氧化铁为弱碱,电离方程式用可逆号,书写时不需要分步书写.【解答】解:碳酸氢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氯化氢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HCl=H++Cl﹣;醋酸为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醋酸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氢氧化铁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其电离方程式为:Fe(OH)3⇌Fe3++3OH﹣,故答案为:NaHCO3=Na++HCO3﹣;HCl=H++Cl﹣;CH3COOH⇌CH3COO﹣+H+;Fe(OH)3⇌Fe3++3OH﹣.【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弱酸、弱碱的电离方程式的区别,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18.一定温度下,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内发生的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M .(2)若t2=2min,N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1mol•L﹣1•min﹣1 .(3)在t3时刻v正 = (填“>”、“<”或“=”)v逆.【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30-\n【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1)由图可知,N减少,M增加,利用量的变化来分析判断;(2)根据反应速率v=计算;(3)t3时刻M、N的物质的量均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解答】解:(1)由图可知,△n(N)=8mol﹣2mol=6mol,△n(M)=5mol﹣2mol=3mol,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变化量之比为2:1,即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反应为2N⇌M;故答案为:2N⇌M;(2)t2=2min,N的平均反应速率v===1mol•L﹣1•min﹣1;故答案为;1mol•L﹣1•min﹣1;(3)t3时刻M、N的物质的量均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v正=v逆.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图象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问题,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图象的分析. 19.处理含CO、SO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S(g).发生反应为:2CO(g)+SO2(g)⇌S(g)+2CO2(g)(1)已知:①CO(g)+O2(g)═CO2(g)△H1=﹣283.0kJ•mol﹣1②S(g)+O2(g)═SO2(g)△H2=﹣296.0kJ•mol﹣1试计算2CO(g)+SO2(g)⇌S(g)+2CO2(g)△H= ﹣270kJ•mol﹣1 .(2)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CO和2molS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CO(g)+SO2(g)⇌S(g)+2CO2(g),CO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①0~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 0.75mol•L﹣1•min﹣1 .②2min后改变下列条件能使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向移动的是 D A.选用更高效的催化剂 B.升高温度C.及时分离出二氧化碳D.增加SO2的浓度③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CO和SO2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 B 是原来的2倍.A.达到平衡的时间B.CO的平衡浓度-30-\nC.平衡常数D.平衡时SO2的转化率.【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1)①CO(g)+O2(g)=CO2(g)△H=﹣283.0KJ•mol﹣1②S(s)+O2(g)=SO2(g)△H=﹣296.0KJ•mol﹣1将方程式①×2﹣②得2CO(g)+SO2(g)=S(s)+2CO2(g),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的焓变;(2)根据图象,反应平衡时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50%,则设0﹣2min内的消耗SO2为xmol,根据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CO(g)+SO2(g)⇌S(g)+2CO2(g),开始:4200转化:2xxx2x平衡:4﹣2x2﹣xx2x则根据平衡时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50%,有=50%,则x=1.5mol,①根据反应速率V=进行计算;②a.选用更高效的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移动;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向逆反应移动;c.及时分离出二氧化碳,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但反应速率减小;d.增加SO2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③A.反应物物质的量增加,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B、物质的量加倍,体积不变,各组分的浓度会加倍;C、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D、物质的量加倍,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增加反应物的转化率.【解答】解:(1)①CO(g)+O2(g)=CO2(g)△H=﹣283.0KJ•mol﹣1②S(s)+O2(g)=SO2(g)△H=﹣296.0KJ•mol﹣1将方程式①×2﹣②得2CO(g)+SO2(g)=S(s)+2CO2(g)△H=(﹣283.0KJ•mol﹣1)×2﹣(﹣296.0KJ•mol﹣1)=﹣270KJ•mol﹣1,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O(g)+SO2(g)=S(s)+2CO2(g)△H=﹣270kJ•mol﹣1,-30-\n故答案为:﹣270kJ•mol﹣1;(2)①根据图象,反应平衡时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50%,则设0﹣2min内的消耗SO2为xmol,根据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CO(g)+SO2(g)⇌S(g)+2CO2(g),开始:4200转化:2xxx2x平衡:4﹣2x2﹣xx2x则根据平衡时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50%,有=50%,则x=1.5mol;①0﹣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mol•L﹣1•min﹣1=0.75mol•L﹣1•min﹣1,故答案为:0.75mol•L﹣1•min﹣1;②A.选用更高效的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移动,故错误;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错误;C.及时分离出二氧化碳,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但反应速率减小,故错误;D.增加SO2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正确;故选D;③A、反应物物质的量增加,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时间比原来缩短,故错误;B、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O的平衡浓度为原来的2倍,故正确;C、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错误;d.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时SO2的转化率增加,小于原来的2倍,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综合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平衡的计算及其平衡移动的判断,注意掌握三段式法进行计算的方法,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注意键能与反应热的计算关系,题目难度中. 20.t℃时,将2molSO2和1molO2通入体积为2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H=﹣196.6kJ/mol.2min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此时测得反应物O2还乘余0.8mol,请填写下列空白:-30-\n(1)从反应开始到达化学平衡,生成SO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1mol/(L•min) ;平衡时SO2转化率为 20% .(2)下列叙述能证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标号,下同) ABE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B.S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C.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D.相同时间内消耗2nmolSO2的同时消耗nmolO2E.相同时间内消耗2nmolSO2的同时生成nmolO2(3)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以下操作将引起平衡向正反方向移动并能提高SO2转化率的是 AD .A.向容器中通入少量O2B.向容器中通入少量SO2C.使用催化剂D.降低温度E.向容器中通入少量氦气(已知:氦气和SO2、O2、SO3都不发生反应)(4)t2℃时,若将物质的量之比n(SO2):n(O2)=1:1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体积减少了20%,SO2的转化率为 80%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化学平衡计算.【分析】(1)参加反应氧气为1mol﹣0.8mol=0.2mol,由方程式可知△n(SO2)=△n(SO3)=2△n(O2)=0.4mol,根据v=计算v(SO3),转化率=×100%;(2)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同种物质的正逆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保持不变,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量不变,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3)A.向容器中通入少量O2,平衡正向移动;B.向容器中通入少量SO2,二氧化硫转化率降低;C.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D.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E.向容器中通入少量氦气,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30-\n(4)t2℃时,若将物质的量之比n(SO2):n(O2)=1:1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设二者起始物质的量均为1mol,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体积减少了20%,则气体物质的量减小2mol×20%=0.4mol,利用差量法计算参加反应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SO2的转化率.【解答】解:(1)参加反应氧气为1mol﹣0.8mol=0.2mol,由方程式可知△n(SO2)=△n(SO3)=2△n(O2)=0.4mol,则v(SO3)==0.1mol/(L•min),平衡时二氧化硫转化率=×100%=20%,故答案为:0.1mol/(L•min);20%;(2)A.随反应进行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恒温恒容下,容器内压强减小,当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到达平衡,故A正确;B.S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B正确;C.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始终不发生变化,故C错误;D.相同时间内消耗2nmolSO2的同时消耗nmolO2,均表示正反应速率,反应始终按该比例关系进行,故D错误;E.相同时间内消耗2nmolSO2的同时生成nmolO2,而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SO2,二氧化硫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反应到达平衡,故E正确,故选:ABE;(3)A.向容器中通入少量O2,平衡正向移动,SO2转化率增大,故A正确;B.向容器中通入少量SO2,平衡虽然正向移动,但SO2转化率降低,故B错误;C.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SO2转化率不变,故C错误;D.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向移动,SO2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E.向容器中通入少量氦气,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SO2转化率不变,故E错误,故选:AD;t2℃时,若将物质的量之比n(SO2):n(O2)=1:1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设二者起始物质的量均为1mol,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体积减少了20%,则气体物质的量减小2mol×20%=0.4mol,2SO2(g)+O2(g)⇌2SO3(g)物质的量减小221-30-\n0.8mol0.8mol0.4mol故SO2的转化率=×100%=80%,故答案为:80%.【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与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判断,注意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21.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Ⅰ、若某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s)+H2O(g)⇌CO(g)+H2(g) ;(2)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B、C (填选项编号).A.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B.v正(H2O)=v逆(H2)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D.容器中总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E.消耗nmolH2的同时消耗nmolCOⅡ、若该密闭容器中加入的是2molFe(s)与1molH2O(g),t1秒时,H2的物质的量为0.20mol,到第t2秒时恰好达到平衡,此时H2的物质的量为0.35mol.(1)t1~t2这段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v(H2)= mol/(L•S).(2)若继续加入2molFe(s),则平衡移动 不 (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继续通入1molH2O(g)再次达到平衡后,H2的物质的量为 0.7 mol.【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Ⅰ、(1)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即可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化学平衡的根本原因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然后根据具体的化学方程式,逐一判断;Ⅱ、(1)根据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求v(H2)即可;-30-\n(2)加入Fe后,Fe是固体,平衡不移动;再加入1molH2O(g)再次达到平衡够,H2的物质的量为原来的2倍.【解答】解:Ⅰ.(1)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之比为平衡常数,反应为C(s)+H2O(g)⇌CO(g)+H2(g),故答案为:C(s)+H2O(g)⇌CO(g)+H2(g);(2)A、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相同,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断减小,当不随时间变化即达到平衡,故A正确;B、υ正(H2O)=υ逆(H2)时,反应达到平衡,故B正确;C、反应开始时,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断减小,当不随时间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故C正确;D、容器中总的物质的量自始至终不随时间而变化,故D错误;E、消耗nmolH2的同时消耗nmolCO,反应都代表逆反应,故E错误;故选A、B、C;Ⅱ.(1)根据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v(H2)=mol•L﹣1•s﹣1,故答案为:mol•L﹣1•s﹣1;(2)加入Fe后,Fe是固体,平衡不移动;3Fe+4H2O=Fe3O4+4H2,K=,再加入1molH2O(g),浓度增大一倍,再次达到平衡,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则H2的物质的量为原来的2倍,故答案为:不;0.7.【点评】本题是一道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综合题,考查了平衡常数的含义,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三、计算题22.已知一氧化碳与水蒸气的反应为:CO(g)+H2O(g)⇌CO2(g)+H2(g),在427℃时的平衡常数是9.如果反应开始时,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浓度都是0.01mol/L,计算一氧化碳在此反应条件下的转化率.(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只写结果不给分)【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化学平衡计算.【分析】设一氧化碳的浓度变化量为xmol/L,则:-30-\nCO(g)+H2O(g)⇌H2(g)+CO2(g)起始量(mol/L):0.010.0100变化量(mol/L):xxxx平衡量(mol/L):0.01﹣x0.01﹣xxx再根据平衡常数K==9列方程计算解答.【解答】解:设一氧化碳的浓度变化量为xmol/L,则:CO(g)+H2O(g)⇌H2(g)+CO2(g)起始量(mol/L):0.010.0100变化量(mol/L):xxxx平衡量(mol/L):0.01﹣x0.01﹣xxx则K===9,解得:x=0.0075,故CO转化率=×100%=75%,故: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75%.【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注意三段式在化学平衡计算中应用,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用途:1、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2、判断反应的热效应,3、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4、计算转化率等.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