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一卷选择题,每个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5小题,每个题2分,共50分。1.下列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A.某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B.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电子数的4倍C.某离子M层上的电子数为K层的4倍D.阴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为2,也可能为816182.O和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1618A.O2与O2互为同位素1618B.O与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相同1618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O与O间的相互转化1618D.1.12LO2和1.12LO2均含0.1NA个氧原子3.下列各组元素原子中,金属性依次增强的是()A.Na,Mg,AlB.N,O,FC.Li,Na,KD.I,Br,Cl2131518344.H、C、N、O、S等常用作环境分析指示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34A.S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161811B.H2O和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1315C.C和N原子的原子序数相差22+-1+D.H结合OH的能力比H的更强5.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A.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B.单质常用作光导纤维C.最高价氧化物不与酸反应D.气态氢化物比甲烷稳定6.下列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熔点:Na>K>RbB.沸点:NH3<PH3<AsH3C.热稳定性:PH3>H2O>HFD.酸性:HClO>H2SO4>H3PO47.下列事实一般不能用于判断金属性强弱的是()A.金属间发生的置换反应B.1mol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C.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1D.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8.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A.CaCl2B.Na2OC.H2OD.NH4Cl9.下列物质中含离子键的是()A.石英B.食盐C.干冰D.碘10.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甲乙丙丁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丙>丁>戊B.金属性:甲>丙C.原子半径:丙<丁<戊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1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的电子式:B.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C.钾离子结构示意图:D.二氧化硫分子比例模型:12.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与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是()A.一定是离子键B.一定是共价键C.可能是离子键,也可能是共价键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13.A和B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离子A和B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A>BB.核外电子数为A>B2-2+C.原子半径A>BD.离子半径A>B14.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HClOB.PCl5C.BF3D.CO215.将下列物质熔化:氢氧化钠、二氧化硅、氧化钙、四氯化碳,需要克服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①共价键②离子键③分子间作用力,正确的顺序是A.①②②③B.②①②③C.②③②①D.①①②③1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B.氚原子可表示为1H18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8OD.铁位于周期表第4周期第ⅧB族17.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碘升华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C.酒精溶于水D.HCl气体溶于水18.同一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X>Y>Z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Y>Z3-2--D.阴离子的还原性:Z>Y>X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OH溶于水共价键被破坏B.稀有气体的原子间存在共价键C.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构式:O===C===OD.MgF2、H2O2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20.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A.金刚石B.晶体硅C.石英(SiO2)D.MgO21.在短周期中的X和Y两种元素可组成化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能是共价化合物B.若Y的原子序数为m,则X的原子序数只能是mC.X和Y可在同一周期,也可在两个不同的周期D.X和Y可在同一周期,也可在同一主族322.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B.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C.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2-D.若M和R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23.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键是相邻原子或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它一定存在于分子中B.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C.共价键只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D.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25.X、Y均为短周期元素,且X为第ⅠA族元素,Y为第ⅥA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A.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B.由X、Y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C.X2Y既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D.由X、Y组成的化合物中,X、Y的原子个数比不可能是1∶1第二卷本部分共五个大题,共50分26.(14分)下表是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A—N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1A2BCDE3FGHIJKMN(1)表中元素,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是,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用相关的元素符号或分子式表示)(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呈两性的是.(本小题均填物质的名称)4(3)在B、C、D、F、G、H中,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4)在D、F、M的离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5)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和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27.(12分)下表为部分短周期主族元素的相关信息。元素相关信息T的单质能与冷水剧烈反应,所得强碱性溶液中含有两种电子T数相同的阴、阳离子X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三倍在第三周期元素中,Y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且Y是地壳中含Y量最高的金属元素ZT、X、Z组成的36电子的化合物A是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Z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2)元素T与X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的化合物B所含的化学键有________(填化学键类型),写出B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T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溶液逐滴加入到Y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直至过量(边滴加边振荡),此过程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1mol化合物A与足量Na2SO3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时,转移2mol电子,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12分)A、B、C是三种短周期元素,其中A元素原子M层上电子数比L层少2个电子;B元素原子比A元素原子的电子层少,又知B元素最高正价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相等;C元素的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N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又知这三种元素可组成BA2型共价化合物和C2A型离子化合物。由上述条件回答下列问题:(1)A、B、C三元素的名称分别是:A_______,B_______,C_______。(2)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化合物C2A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3)化合物BA2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_。29.(12分)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C、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D、E两种元素的单质反应可以生成两种不同的离子化合物。试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D与E以1∶1的原子个数比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5(2)B、D形成的化合物BD2中存在的化学键为________键(填“离子”或“共价”,下同)。A、B、C、D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CA5BD3为________化合物。(3)A、C、D、E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4)B的非金属性________于F的非金属性(填“强”或“弱”)。(5)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________于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填“强”或“弱”)6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化学试卷答案第一卷选择题,每个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5小题,每个题2分,共50分。BBCBAABDBADCDDBCDACCBBBDC第二卷本部分共五个大题,共50分26.(14分,每空2分)(1)F2,Na(2)高氯酸,氢氧化铝(3)Na>Mg>Al>C>N>F--+(4)Cl>F>Na--(5)Al(OH)3+OH===AlO2+2H2O27.(12分,每空2分)(1)第三周期ⅦA(2)离子键、共价键2Na2O2+2H2O===4NaOH+O23+-(3)开始时产生沉淀,最后沉淀溶解Al+3OH===Al(OH)3↓2-2---(4)SO3+ClO===SO4+Cl28.(12分,每空2分)(1)硫;碳;钠(2)第二周期IVA;(3)S=C=S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