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读图6,完成1~2题。1、可以实现图中①环节的是A.河川径流 B.跨流域调水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2、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它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它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④它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3、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B.风力侵蚀作用为主C.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D.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4、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B.流水作用C.外力作用D.内外力共同作用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13-5.图中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C.从西向东逐渐升高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6.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下表为“株洲市2022年11月28日、11月30日和12月2日天气信息表”。据此完成第7~8题。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风力天气状况11月28日2211微风秋高气爽11月30日72北风3级中雨12月2日90微风晴-13-7.11月28日、11月30日、12月2日天气分别大致对应“天气系统示意图”(上图)中的序号是( )A.①②③B.④⑤⑥C.⑥⑤④D.③②①8.12月2日,可能出现的现象正确的是( )A.清晨,室外的乒乓球台上结了薄薄的一层白霜B.中午,迷雾层层,仍未散尽C.由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12月1日有所升高D.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气压降低下面图甲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中山地海拔3100米;图乙为M地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9—10题。9.关于甲图所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山地上有终年积雪B.自西向东,自然带呈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M地适宜种植葡萄、柑橘、油橄榄等D.N地为热带荒漠,棉田面积广10.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M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山脉东侧自然带成因主要为距离海洋远C.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D.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图8为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情况,读图完成11~12题。-13-图811.图8中的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A.上海市B.北京市C.西藏自治区D.宁夏回族自治区12.与图中上海人口增长模式一致的是A.埃及 B.印度 C.加拿大D.肯尼亚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之间的比率。老年抚养比=(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少年抚养比=(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图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读图完成13~14题13.在最大人口红利期,老年抚养比、少年抚养比大约是A.16.6%,20%B.11.4%,31.4%C.12.7%,22.2%D.25.3%,19.9%14.下列哪些措施,可能使我国人口红利期在一定阶段内适度延长①“单独”二胎政策(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②完善养老保障体制③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④加大青少年教育投入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13-15万年以来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是不相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增长较快B.农业革命之后,人口数量高速增长,一直到工业革命前C.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前人口数量总体来说在增加,但后期速度减慢甚至停止增长D.工业革命后,人口数量减少16.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农村到城市B.城市到农村C.农村到农村D.城市到城市图为“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规模示意图”,①为城市间人口迁移、②为城乡间人口迁移、③为开拓式人口迁移(与土地扩张相伴的人口迁移)。17读图回答目前发达国家人口迁移规模特征处于A.甲时期 B.乙时期 C.丙时期 D.丁时期18人口迁移类型与其主要成因的正确组合是A.①——耕地面积的变化 B.②——经济全球化C.②——城乡经济差异 D.③——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甲乙是两地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口比例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9-20题。19.据图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甲地人口增长数量比乙国多B.甲地人口性别结构严重失调C.乙地年轻人少,大学生就业压力小D.乙地老龄化较重,年轻人负担较重20.针对乙地人口现象问题,采取的相关措施不合理的是A.加大吸引外来劳动力,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13-B.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调控年龄结构失调问题C.依靠科技,提高全社会生产效率,解决劳动力减少问题D.实行社会化养老和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待遇和水平21.提高环境承载力的直接方法有()A.大面积植树造林B.大量迁入人口C.利用区域外的资源D.进行人工降雨据史料记载,唐太宗(599-649)贞观令:男二十而娶,女十五而嫁。唐玄宗(685-762)开元令:男十五,女十三听其婚配。据此回答22~23题。22.唐玄宗颁布这一法令,可使开元年间A.人口出生率提高B.人口迁移增多C.人口死亡率下降D.人口寿命延长23.唐玄宗颁布这一法令的主要目的是A.顺应民意B.增加劳动力C.奴化民众D.提高民众素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农民离开家乡向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流动,形成了民工潮。大量农民工进城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据此完成24~25题。24.形成我国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B.人口密度地区分布不均C.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D.交通线路地区分布差异25.下列措施有助于缓解民工潮过度攀升的是A.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生产效率B.加强东西部联系,促进产业转移C.加快高速铁路建设,缩短时空距离D.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沿海发展下表为2022~2022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下列题。26.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27.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13-A.环卫人员B.中小幼教师C.工程技术人员D.建筑设计师28.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的为了寻求新土地B.农业为主体的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往往是毫无目的的“流浪”C.人口迁移的高涨时期是进入工业社会以后D.自然因素始终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读右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59岁、60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回答29~30题:29.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30.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②国应采取的措施是:A.计划生育 B.鼓励生育C.采取移民政策 D.鼓励人员出国某校高三(1)班学生进行家族人数统计,结果是:我辈269人,父辈524人,祖辈106人。图中的点表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回答31.关于该校所在地区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处于阶段IIIB.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经历了IV—III—II—I的过程C.目前该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明显不足D.目前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32.关于我辈、父辈和祖辈出生时期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祖辈出生时期人口出生率较低 B.我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C.我辈出生时期人口死亡率较高 D.父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下图为大洋洲某国过去、现在以及推估未来的老年人口与就业人口比率的变化情形。据此完成第33题。-13-33.下列叙述最符合该国社会变迁趋势的是A.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B.人口老化致使失业人口增加C.老年人口不变,就业人口增加D.就业人口的纳税负担逐渐增加34.有关下图各阶段人口增长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35.下图为“某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变迁的统计图”。图中各曲线中所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 )。A.①代表出生率;②代表死亡率B.②代表出生率;③代表人口变化数C.①代表人口数变化;②代表死亡率D.①代表人口数变化;②代表出生率①②③④时间自然增长率%36.右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A.①B.②C.③D.④读我国2022年和2050年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回答37—38题。37.205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A.人口总量大B.人口就业压力大-13-C.人口严重老龄化D.劳动力不足38.2050年与2022年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45岁以下的各年龄段人口总量均减少②50岁以上的各年龄段人口总量均增加③60岁以下的人口大约是2022年的3倍④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有了明显的提高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④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22年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示意图,完成39—40题。39.未来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是( )A.甲B.乙C.丙D.丁40.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甲B.最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丙C.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乙D.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丁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40分)41.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____________季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1分)-13-(2)D气压中心形成的因素是,受D气压中心影响,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气候特征为,B为_________气压带在海洋上的保留部分。(2分)(3)在图中C此时风向为________(1分),该处地貌主要受作用。(4)当图中C地风向与此时相反时,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1分)由C到A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分异规律(5)图示季节,北印度洋的海水流向为。(1分)(6)A处东部岛弧形成的原因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 人口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也称中位年龄或中数年龄。国际上通常用年龄中位数指标作为划分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标准。①年龄中位数在20岁以下为年轻型人口;②年龄中位数在20~30岁为成年型人口;③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年龄中位数向上移动的轨迹,反映了人口总体逐渐老化的过程。材料二 2022年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年龄中位数。国家和地区中国香港巴西德国尼日利亚中国大陆韩国世界人口年龄中位数42.828.944.315.235.237.928.4(1)表中人口年龄中位数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有专家预测,在未来的几年内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有向上移动的趋势,结合这一趋势,和我国人口增长现状,请提出应对措施。(4分)(3)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43.人口问题是大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以下人口数据、资料回答问题。(10分)-13-表格2022年(‰)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全国12.296.425.87北京6.15.40.7上海67.2﹣1.2(1)读表格,上海人口为增长。主要原因是:。(4分)(2)根据表格和上图分析,北京实际居住人口快速增长应主要是由导致的。2分)(3)简述大量外来人口迁入,对北京市产生的不利影响。。(4分)44.如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10分)(1)写出下列气候类型的名称:(3分)①③④(2)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上图所示是北半球的_______(季节)。(2分)(3)据图分析,⑤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⑥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4)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13-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为基础的。(2分)-13-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地理试卷答案1—40CACABADACDACCBCADCDACABCBCBCCADBDCDDCDCA41.(1)冬(1分)(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寒冷干燥(1分)副极地低(1分)(3)画东北风(1分)流水沉积(4)受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为西南季风(1分)由赤道向两极的(或纬度地带)(1分)(5)逆时针(1分)(6)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形成。(1分)42.(1)德国(2分)(2)继续实施计划生育,维持低生育率水平,控制人口增长;完善社会养老制度,建立健全养老体系;大力发展教育和经济,解决就学和就业困难。(4分)(3)尼日利亚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2分)43(1)负(2分)出生率低于死亡率(或:经济发达,居民受教育程度较高,不受传统生育观念束缚,使出生率低于死亡率。)(2分,合理即可)(2)人口迁移(机械增长)(2分)(3)对交通、住房、社会治安等产生压力;可能加剧环境问题。(4分)-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