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中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022、11、11)高二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Cl-35.5 Mg-24 Al-27 Cu-64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属于可再生能源B.推广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C.右图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图,图中A极为正极D.光伏发电能量转化方式是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2.对于反应A(g)+3B(g)2C(g),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A.v(A)=0.01mol/(L·s)B.v(B)=0.02mol/(L·s)C.v(B)=0.60mol/(L·min)D.v(C)=1.00mol/(L·min)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表述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改变了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B.对于某可逆反应,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C.正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D.压强越大,活化分子百分数越大4.下列各组中,每种电解质溶液电解时只生成氢气和氧气的是A.HCl、CuCl2、Ba(OH)2B.NaOH、CuSO4、H2SO4C.NaOH、H2SO4、Ba(OH)2D.NaBr、H2SO4、Ba(OH)25.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能量多B.由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H=-571.6kJ·mol-1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1,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6.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O2(g)+CO(g)NO(g)+CO2(g)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当下列物理量不再随时间变化时,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该选项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NO2的消耗速率与NO的生成速率之比C.混合气体的颜色 D.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8-\n7、下列变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氧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B.H2、I2(g)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C.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再变浅D.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8.对于可逆反应:2A(g)+B(g)2C(g)△H<0,下列各图正确的是 ABCD9.橡皮筋在拉伸和收缩状态时结构如下图:在其拉伸过程中有放热现象,反之吸热。25℃、101kPa时,下列化学反应的焓变、熵变和自发性与橡皮筋从拉伸状态到收缩状态一致的是A.2Na+2H2O=2NaOH+H2↑B.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C.2H2+O2=2H2O D.CaCO3=CaO+CO2↑10.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①A+B→X(△H<0),②X→C(△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11.两串联的电解池,甲池盛有CuSO4溶液,乙池盛有一定量某硝酸盐的稀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当甲池的阴极上析出1.6gCu时,乙池的阴极上析出0.45g固体,则乙池的溶质可能是A.Cu(NO3)2 B.Al(NO3)3 C.NH4NO3 D.Mg(NO3)212.α1、α2分别为A、B在两个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A(g)2B(g)和2A(g)B(g)时的转化率,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A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α1、α2均减小B.α1、α2均增大C.α1减小,α2增大 D.α1增大,α2减小13.获得“863”计划和中科院“百人计划”支持的环境友好型铝碘电池已研制成功,电解质为AlI3溶液,相关论文发表在J.Am.Chem.Soc.(128,8720~8721,2022)上,已知电池总反应式为2Al+3I2===2AlI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Al-3e-=Al3+-8-\nB.电池工作时,溶液中铝离子向正极移动C.消耗相同质量金属时,用锂作负极产生电子的物质的量比用铝时多D.该电池可能是一种可充电的二次电池14.用质量均为100g的铜片作电极,电解AgNO3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两极质量相差28g,此时阳极质量为A.121.6g B.93.6g C.89.6g D.88.2g15.已知可逆反应aA(g)+bB(?)cC(g) ΔH>0(B物质的状态未确定)。关于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加压若平衡正向移动,则a>c B.加入一定量的B,平衡一定正向移动C.缩小容器的体积,各物质的浓度一定增大D.升高温度,平衡一定正向移动,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的变化不能确定16.将1molCO和1molH2O(g)充入某固定容积的反应器中,在某条件下达到平衡:CO(g)+H2O(g)CO2(g)+H2(g),此时有2/3的CO转化为CO2,在相同条件下,若将1molCO2、1molH2和1molH2O(g)充入同一反应容中,当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可能为A.2/9 B.1/4 C.1/3 D.1/217.某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A,B为常见金属,它们的硫酸盐可溶液于水。当K闭合时,在交换膜处SO从右向左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溶液中c(A2+)减小 B.B的电极反应为B-2e-===B2+C.y电极上有H2产生,发生还原反应D.反应初期x电极周围出现白色胶状沉淀,不久后沉淀溶解18.反应aM(g)+bN(g)cP(g)+dQ(g)达到平衡时,M的体积分数y(M)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z表示反应开始时N的物质的量与M的物质的量之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同z时,加入催化剂,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B.同压同z时,升高温度,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C.同温同z时,增加压强,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8-\nD.同温同压时,增加z,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19.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t/s050150250350n(PCl3)/mol00.160.190.200.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为v(PCl3)=0.0032mol·L-1·s-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mol·L-1,则反应的△H<0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PCl5、0.20molPCl3和0.20molCl2,达到平衡前v(正)>v(逆)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PCl3、2.0mol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物质的量分数大于1/620.如图I所示,甲、乙之间的隔板K和活塞F都可以左右移动,甲中充入2molA和1molB,乙中充入2molC和1molHe,此时K停在0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2C(g),反应达到平衡后,再恢复至原温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刻度1与3之间B.若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刻度-l处,则乙中C的转化率小于50%C.若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靠近刻度-2处,则乙中F最终停留刻度大于4D.若图Ⅱ中x轴表示时间,则y轴可表示甲、乙两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或A的物质的量二、填空题21.回答下列问题:(1)肼(N2H4)和NO2是一种双组分火箭推进剂。两种物质混合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g),已知8g气体肼在上述反应中放出142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2)已知反应2HI(g)=H2(g)+I2(g)的ΔH=+11kJ·mol-1,1molH2(g)、1molI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kJ、151kJ的能量,则1mol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 kJ。(3)草酸与KMnO4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发生如下反应:MnO+H2C2O4+H+→Mn2++CO2↑+H2O(未配平)。用4mL0.001mol/LKMnO4溶液与2mL0.01mol/LH2C2O4溶液,研究不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改变的条件如下:组别10%硫酸体积/mL温度/℃其他物质Ⅰ220/-8-\nⅡ22010滴饱和MnSO4溶液Ⅲ230/Ⅳ1201mL蒸馏水①如果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________和________(用Ⅰ~Ⅳ表示,下同)。②如果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________和________。③对比实验Ⅰ和Ⅳ,可以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4)工业上常利用反应CO(g)+2H2(g)CH3OH(g) ΔH<0合成甲醇,在230~270℃最为有利。为研究合成气最合适的起始组成比n(H2)∶n(CO),分别在230℃、250℃和270℃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①270℃的实验结果所对应的曲线是________(填字母);②230℃时,工业生产适宜采用的合成气组成n(H2)∶n(CO)的比值范围是_______(填字母)。A.1~1.5 B.2.5~3 C.3.5~4.522.高炉炼铁是冶炼铁的主要方法,发生的主要反应为:Fe2O3(s)+3CO(g)2Fe(s)+3CO2(g) ΔH=akJ·mol-1。(1)已知:①Fe2O3(s)+3C(石墨,s)===2Fe(s)+3CO(g) ΔH1=+489.0kJ·mol-1 ②C(石墨,s)+CO2(g)===2CO(g) ΔH2=+172.5kJ·mol-1 则a=___________________。(2)冶炼铁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升高后,K值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3)在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64,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甲和乙中,分别按如表所示数据加入物质,反应经10分钟后达到平衡。Fe2O3COFeCO2甲/mol1.01.01.01.0-8-\n乙/mol1.02.01.01.0①甲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从开始到平衡CO2平均反应速率=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时,标志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甲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大于乙的c.甲、乙两容器中,CO的平衡浓度之比为2∶3d.增加Fe2O3的量可以提高CO的转化率23.我国古代青铜器工艺精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但出土的青铜器大多受到环境腐蚀,故对其进行修复和防护具有重要意义。(1)研究发现,腐蚀严重的青铜器表面大都存在CuCl,CuCl在青铜器腐蚀过程中的催化作用。采用“局部封闭法”可以防止青铜器进一步被腐蚀。如将糊状Ag2O涂在被腐蚀部位,Ag2O与有害组分CuCl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化学方程式为 。(2)下图为青铜器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的电化学腐蚀的原理示意图。①腐蚀过程中,负极是 (填图中字母“a”或“b”或“c”);②环境中的Cl-扩散到孔口,并与正极反应产物和负极反应产物作用生成多孔粉状锈Cu2(OH)3Cl,其离子方程式为 ;③若生成4.29gCu2(OH)3Cl(M=214.5g·mol-1),则理论上耗氧体积为 L(标准状况)。(3)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下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8-\n0~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Al片,此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溶液中的H+向 极移动。t1时,原电池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其原因是 。压强P体积ⅡⅠ24.在一个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A(g)+B(g)2C(g)+D(s),已知将2molA和1molB充入该容器中,反应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Wmol,C在平衡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为n%。(1)若把2molA和1molB充入该容器时,处于状态Ⅰ,达到平衡时处于状态Ⅱ(如右图),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 反应。(2)若降低原平衡体系温度,当再次达到平衡后,测得两次平衡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未发生改变,试解释形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3)若将原容器改为容积可变的容器,在一定温度和常压下,将2molA和1molB充入该容器中,建立平衡之后,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mol/L。Ⅰ、现持续增大压强,当:①当压强为原来1.5倍时,B的平衡时物质的量浓度为mmol/L,测得m<1.5a;②当压强为原来10倍时,B的平衡时物质的量浓度为nmol/L,测得n>10a;试解释形成第②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Ⅱ、再将2molA和1molB充入该容器中,则反应速率(Y)与时间(X)关系图象可表示为 。(4)若维持该题原条件不变,仅从生成物开始配比,要求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仍为Wmol。则D的起始物质的量n(D)应满足的条件是 。(用含有W的代数式表示)-8-\n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12345678910CABCDCBABC11121314151617181920ACDBDBDBCC二、填空题(每空2分)21.(1)2N2H4(g)+2NO2(g)=3N2(g)+4H2O(g);△H=-1136kJ/molAl2O3(s)+3C(s)+3Cl2(g)=2AlCl3(g)+3CO(g) ΔH=+174.9kJ·mol-1(2分)(2)299kJ(2分)(3)①Ⅰ Ⅱ (2分)②Ⅰ Ⅲ(2分)③c(H+)(或硫酸溶液的浓度)(2分)(4)①Z(2分) ②B(2分)22.(1)-28.5(2分) (2)(2分) 减小(2分)(3)①60%(2分) 0.03mol/(L·min)(2分) ②ac(2分) 23.(1)Ag2O+2CuCl=2AgCl+Cu2O(2)①c ②2Cu2++3OH-+Cl-=Cu2(OH)3Cl↓ ③0.448(3)2H++N+e-=NO2↑+H2O; 正; 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表面生成了氧化膜阻止了Al的进一步反应24.(1)放热反应(2)M(D)=原平衡状态的相对分子质量(3)IA转化为非气态,增大压强,平衡左移ⅡA(4)n(D)=(2-W)/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