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相对原子量:H-1C-12N-14O-16Na-23S-32Cu-64I-127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8分)1.有机化学发展成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渗透到医药、生产的各个角落,在人类认识、研究有机物方面,化学家们不断探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德国化学家维勒合成了尿素,首次打破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界限B.红外光谱用来测定有机物中氢原子的种类C.李比希用燃烧法来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氢元素质量分数D.同位素示踪法可用来研究有机化学反应历程2.维生素C是另一种重要的维生素,它能防治坏血病,右图为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从基团理论来看,维生素C中不具有以下哪种基团A.羧基B.酯键C.羟基D.碳碳双键3.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符合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①天然气②煤③石油④太阳能⑤风能⑥氢能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⑤⑥D.③④⑤⑥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熵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的熵变与反应的方向无关B.化学反应的熵变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方向C.熵变为正的反应都是混乱度增大的反应D.能自发进行的反应熵变一定都为正5.有关能量的判断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更多B.从C(石墨)==C(金刚石) ΔH=+1.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C.由H+(aq)+OH-(aq)=H2O(l) ΔH=-57.3kJ·mol-1,可知: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大于57.3kJD.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285.8kJ·mol-16.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电极被还原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7.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A.CH3COOHB.二氧化碳C.氢氧化铝D.CaCO3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在船体下连接一块锌以防止船体受腐蚀B.在铁片上镀铜,铁片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反应式:Fe-3e-=Fe3+9.关于电解NaCl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B.若向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C.若向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呈无色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电解液全部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10.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停止电解,向溶液中6\n加入一定质量的另一种物质(括号内),能使溶液完全复原的是A.CuCl(CuO)B.NaOH(NaOH)C.NaCl(NaOH)D.CuSO(CuO)11.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①电子由外电路流向铝电极②铝是负极③海水是电解质溶液④铝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②③B.②④C.①②D.①④12.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以石墨作阳极,Pb作阴极,电解氯化铜溶液。反应原理如下:电池: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电解池:CuCl2Cu+Cl2↑电解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电池电解池AH+移向Pb电极H+移向Pb电极BPb电极:发生氧化反应Pb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每消耗3molPb生成2molCl2D电极质量:两极均减少电极质量:两极都增加13.2A(g)+B(g)3C(g)+4D(g)的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的速率最快的是A.V(A)=0.7mol·L-1·min-1B.V(B)=0.3mol·L-1·min-1C.V(C)=0.9mol·L-1·min-1D.V(D)=1.1mol·L-1·min-114.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A.PH=7的溶液B.C(H+)=1.0×10-7mol·L-1的溶液C.C(H+)=C(OH-)D.PH=3的酸与PH=11的碱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15.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向橙色K2Cr2O7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后,溶液变为黄色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SO2与O2合成SO3的反应C.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D.加入催化剂有利于N2与H2合成NH3的反应16.CO(g)+H2O(g)H2(g)+CO2(g)△H﹤0,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17.一定温度下,10mL0.40mol·L-1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t/min0246810V(O2)/mL0.09.917.222.426.529.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6\nA.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1·min-1B.6~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1·min-1C.反应至6min时,c(H2O2)=0.30mol·L-1D.反应至6min时,H2O2分解了50%18.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发生反应:2X(g)Y(g),温度T1、T2下X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B.T2下,在0~t1时间内,v(Y)=mol·L-1·min-1C.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平衡后X的转化率减小D.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19.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20.一种一元强酸HA溶液中加入一种碱MOH,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加入的碱过量B.生成的盐发生水解C.反应后溶液中c(A-)=c(M+)D.混合前酸与碱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2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Na2S溶液的水解:S2-+2H2OH2S+2OH-B.NaHCO3溶液的电离:HCO3-+H2OH2CO3+OH-C.NH4Cl溶液的水解:NH4++H2ONH3·H2O+H+D.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22.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止其水解,常往溶液中加入少量A.HClB.H2OC.NaClD.NaOH23.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0.1mol·L-1Na2CO3溶液:c(OH-)=c(HCO3-)+c(H+)+2c(H2CO3)B.0.1mol·L-1NH4Cl溶液:c(NH4+)=c(Cl-)C.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c(Na+)>c(CH3COO-)>c(H+)>c(OH-)D.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pH=5的混合溶液:c(Na+)>c(NO3-)24.常温下,取pH=2的两种二元酸H2A与H2B各1mL,分别加水稀释,测得pH变化与加水稀释倍数有如图所示变化,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H2A为二元弱酸B.稀释前c(H2B)>c(H2A)=0.01mol·L-1C.一定浓度的NaHA溶液pH=3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HA-)>c(A2-)>c(H2A)>c(OH-)D.0.1mol·L-1Na2B的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B2-)>c(OH-)>c(H+)二、填空题(共52分)26.(1)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如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A.△H>0,△S>0B.△H>0,△S<06\nC.△H<0,△S<0D.△H<0,△S>0(2)一种处理NOx的方法是利用甲烷催化还原NOx。已知: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1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1则甲烷直接将NO2还原为N2,同时生成CO2和气态H2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将两个石墨电极插人KOH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H2和O2,构成氢气燃料电池。通入O2的一极,其电极反应式为:O2+4e_+2H2O=4OH-;通入H2的一极,其电极反应式为,若用该装置电解精炼铜,当两电极共消耗气体672ml(标准状况下)时,理论上可得到铜的质量为g27.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目前氮氧化物污染的日趋严重,用活性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是常见方法之一,有关反应为:C(s)+2NO(g)N2(g)+CO2(g)。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的真空容器(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中加入NO和足量的活性炭,恒温(T1℃)条件下反应,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浓度/mol·L-1时间/minNON2CO201.0000100.580.210.21200.400.300.30300.400.300.30400.320.340.1750.320.340.1(1)10min~20min以v(CO2)表示的反应速率大小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根据表中数据,计算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保留两位小数)。(2)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填序号字母)。 A.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B.2v(NO)(正)=v(N2)(逆) C.容器内CO2的体积分数不变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3)30min后,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右图表示CO2的逆反应速率[v逆(CO2)]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关系图。请在图中画出在30min改变上述条件时在40min时刻再次达平衡的变化曲线。(4)一定温度下,随着NO的起始浓度增大,则NO的平衡转化率(填“增大”、“不变”或“减小”)。28.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一元酸)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混合溶液的pH如下表所示:实验编号HA物质的量浓度/(mol·L-1)NaOH物质的量浓度/(mol·L-1)混合后溶液的pH甲0.10.1pH=a6\n乙0.120.1pH=7丙0.20.1pH>7丁0.10.1pH=10(1)从甲组情况分析,如何判断HA是强酸还是弱酸?(2)乙组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c(A-)和c(Na+)的大小关系A.前者大B.后者大C.两者相等D.无法判断(3)丙组混合溶液中HA、A—、Na+三种微粒浓度由大到小次序为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丁组混合液呈碱性的原因若要使丁组溶液中c(OH—)/c(A—)的值变大,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适当升高温度B.通入HCl气体C.加水稀释D.加入少量NaA固体(可溶)(4)若HA为弱酸,一定浓度的HA和NaA的混合溶液可作为控制体系pH的缓冲溶液,向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酸或碱,溶液pH变化很小,下列可作为缓冲溶液的有A.氨水和氯化铵混合溶液B.硝酸钠溶液C.盐酸和氯化钠混合溶液D.醋酸铵溶液(5)某二元酸(化学式用H2B表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B=H++HB-;HB-H++B2-。在0.1mol·L-1的Na2B溶液中,c(B2-)+=0.1mol·L-1(6)常温下K(HF)=3.6×10—4,K(CH3COOH)=1.8×10—5,现有100mlHF和CH3COOH的混合溶液,测得溶液中F—和CH3COO—离子的浓度相等,该溶液体系中HF和CH3COOH两种酸的电离度之比约为29.硫代硫酸钠(Na2S2O3),俗名海波,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已知: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某同学设计了一系列如下实验探究影响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因素,并通过滴定的方法测定某市售硫代硫酸钠样品的纯度。(1)若要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选择实验中的哪些组合来比较(填组号),上述实验能否比较Na2S2O3和H2SO4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大小(填能或不能)(2)利用反应:I2+2Na2S2O3=Na2S4O6+2NaI可定量测定市售硫代硫酸钠的纯度,现称取Wg硫代硫酸钠固体样品配成250mL的溶液,取VmL置于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用含I2为amol·L—1的碘水滴定,消耗碘水bmL。回答下列各题:①实验中滴定管应选择(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滴定前可以选择作为指示剂,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②下列操作测得硫代硫酸钠的含量偏大的是A.滴定前滴定管内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6\nB.读取碘水体积刻度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C.滴定过程中,锥形瓶震荡过于剧烈,有少量溶液溅出D.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碘水溶液③样品中硫代硫酸钠纯度的表达式为6